单嘉博 黄武
【摘要】本人重在通过对高校去“行政化”的概念的界定、成因、面临的困境及相对应的策略进行论述分析,对这些概念和问题的梳理与归纳,有助于我们看出高校去“行政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存在那些不足与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
【关键词】高校;行政化;干预;行政权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原有的高校行政制度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需要,所以二十世纪末开始了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探讨,现代大学制度作为当下较为新颖的一个理念,当下许多的大学并没有相关的经验,而且当下我国大多数大学内现行的制度与这一概念存在了一定的冲突,而这些冲突的核心问题便集中于高校去“行政化”。2015年两会期间,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愈演愈烈。因此,对各位学者的思考与理论研究进行整理,对我们更好地把握高校去“行政化”发展动态与前景必将大有裨益。
1.高校去“行政化”的概念界定
对于什么是高校“行政化”,我国学界讨论的并不少,国内不少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界定。巫春华教授认为高校的机构设置和运作与行政机关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基本相一致。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认为:政府机构对学校的管控较多,表现在学校不仅是专业的设置、课目的开设、经费的实用、教育的评定、校长的任命等都是由政府主导;而从学校自己来讲,学校的行政机构人员权利大于学术人员。吕虹认为所谓的高校行政化是指行政机关通过一系列的行政方式、行政行为对高校发挥作用、实施影响,高校作为不同于行政机关的社会服务组织,其内部管理不断地趋同于行政机关活动的特征,逐步背离社会服务组织自身发展规律的过程。综上来看,我国学者对高校去“行政化”有着一定的自我认知并且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正在不断的深入。
“高校去行政化”是相对于“高校行政化”而提出的。那么所谓的高校去“行政化”又是什么呢?对高校去行政化这一理念的准确理解应该是:首先便是要做到真正的尊重学术与教育,摒弃官本位,行政部门的管理方式不可以生搬硬套进入高校管理,因为高校内部的学术教授,学术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李小建说,‘去行政化并非完全的撇清与行政的关系,而是让重点放在学术上面,减少行政部门对学术的控制,高校的学术人员需要得到相应的学术权力。”综上而言,高校去“行政化”可以这样从两点加以把握:其一是对政府而言,高校并不需要完全独立于政府,相反政府对高校的引导与监督必不可少,准确的说去行政化需要做到的是高校对政府的固有隶属关系,政府应适当减少对高校管理的直接管理,建立起一种在法治框架内,高校拥有较高自主管理权的发展道路。此外,高校去“行政化”本质上是要配合、服务、顺应高校发展所需,使教育人员没有行政上的负担,各方面都能放开,从而有时间有精力办学术上的事情,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高校“行政化”的成因分析
任何事情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现在我国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各种矛盾不断的突显出来,但是这也是是我国社会转变的重要时期。高校现行的运转方式已经无法和经济接轨在这一特定时代背景下,高校去“行政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因此国内学者对高校“行政化”进行研究发现导致这种局面存在的原因有很多,他们也做了相关的总结归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中国传统“官本位”价值观的影响
有观点认为在“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下,不可避免会形成行政权力膨胀,学术权力受挤压的情况。有观点认为因为人们对“学而优则仕”的心底认同,行政职位向来不被冷落,所以在以官为贵的观念驱动下,人们对“为官”趋之若鹜。有观点认为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制度,“官本位”“学在官家”等固有理念有其深厚的根源,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带来了复杂的权术斗争,而不断完善的官僚体制则在科举制度的配合下,成为了衍生这一系列固有理念的温床。有观点认为以皇族为代表统治者的“恋官情节”,形成了中国长久以来极重的政治倾斜特性和根深蒂固、官本位这一思想影响了中国持续数十个世纪的社会结构,当下中国人的社会价值观中也有一定的这一理念的残留,比如历来职位的高低即代表了身份的高低。
2.2中国高校管理模式的历史沿革的影响
有观点认为我国高校受政府的管制较多,自主办学的独立性较小。有观点认为政府主导的高校运行体制具有延续性,大学办学的独立性缺乏便是受到其影响,当下很多高校不仅很少排斥政府对学校内部事务的直接管理,有的甚至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有观点认为我国高校本身便是属于教育主管部门管辖的,并未认识到作为外部力量,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内部事务不应该过多的参与直接管理,因为这会导致学术发展缺乏独立性。
2.3 高校行政权力寻租
有观点认为高校“行政化”主要源于外部“行政化”,首先,行政领导的权利很大,甚至可以影响到高校内部的管理工作。其次,在人才引进和职称评聘问题上,行政的力量无处不在,致使聘用和晋升都没有办法按照学术标准进行。再次,行政力量有着对教育资源的配置权利,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一些不公平公正的现象提供了机会。”刘家明指出,“高校有着自身的发展目标,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明确指向性的指令使得高校部分管理不得不站在一个角度,那就是自觉地接受政府行政化的管理,这样才能够获得相应的资源,否则就会在与其他的高校共同发展中落后,这些也变相的推动了高校行政化的进程演进”。而且就高校内部管理人员而言,级别的区分具有行政化特性,这就意味着行政部门只要一直手握行政权力,就可以取得级别带来的不同待遇,因此为了维护已经掌握的资源,政府与高校的行政部门都不会乐意放弃手中的权利。而且在行政权力得到强化和学术权力得到弱化的情形下,在学术研究资源分配时,拥有行政级别的教授占据的优势将更加明显。高校得以生存的基础是社会赋予了高校所特有的权利,如招生就业、技术专利、科研经费等。
3.高校去“行政化”存在的困境
高黎认为高校去“行政化”存在的困境主要是有三方面:“首先是路径依赖即高校去行政化的改革中,高校各个层级的内部人员因为受到社会行政化的深刻影响而抵触改变;其次,对于高校而言,它的运作需要大量的经费,而这些大部分来源于政府,这就致使高校很难对政府部门的行政指令说不;最后则是固有观念的影响,当下社会各个组织都一定程度上的带着级别差别的影子,高校如果寻求改变,必将引起其社会地位的动荡”。胡巍指出高校领导集体组成的“行政化”倾向;高校管理机构的“衙门”映射;高校管理队伍的“职业化”水平低下;高校教师队伍的“教授化”水平低下;教授治校&观念的长期博弈等使高校去“行政化”存在很大的困难。王占军博士在其文章《大学去行政化,一场充满不确定性的改革》中指出,当前社会深刻理解到行政化改革重要性的仍是少数,高校去“行政化”仍未达成广泛共识,仍有很多反对人士。而对去“行政化”这一理念的研究,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彭道林认为当下高校去“行政化”的改革仍有许多的障碍,改革涉及多方利益并且急需大众加强对高校去“行政化”这一理念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知。
4.高校去“行政化”的应对策略
学界在去行政化的对策与出路上的意见明显呈多元化的趋势,本文就从国内和国外两方面高校去“行政化”的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4.1 国外的相关研究
郄海霞总结出美国主要从以下方面抓起:“一方面是实行共同治理,防止行政权力中心化,1966年《学院和大学治理声明》的首次提出,正式阐述了教师在学术治理中的角色并将之合法化,倡导学校内部各层级人员之间努力建立起更加健康合理的相处模式;另一方面是保持学术权力的纯洁性。教师的学术研究必须得到自由性的给予,然后就是各种权利的维护,最后教师的待遇与福利也必须要得到大力的保障。需要提倡管理伦理,弱化个人官本位意识。”甘永涛认为英国大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就行去‘行政化改革:第一、建立新的大学系统,形成传统与现代大学共生的多元市场主体格局;第二、改组高校拨款机构,加强政府对教育事业的干预和控制,促进大学间的竞争;第三、建立中介机构,中介组织是政府对大学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方式,是二者之间的‘缓冲器;第四、校外人士与学术人员共同治理;第五、促进大学治理的经营化;第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进一步规范化;第七、加强新权力主体在治理结构中的作用。
4.2 国内的相关研究
刘奕彤认为推进高校去“行政化”,必须构建服务型政府,政府对高校承担监督与服务作用;政府减少对高校内部管理的直接参与;高校内部而言则要处理好行政与学术的管理;完善高校内部各方面制度建设;加强学习现代优秀大学办理精神和办学理念。顾艳燕主要从高校内部管理入手,提出优化其内部管理结构,打破现有的不合理模式,建立完善的高校管理制度,加强对权利的约束,鼓励学术的发展,弱化直至取消高校行政级别,提高学术发展效率。崔亚超指出需要限制推行岗位设置后管理人员对应职员系列的边界探索高校的主要领导人在专业技术岗位并执行专业技术系列的工资制度;要全面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要建立脱离于举办者管理者和办学者自身的评估机构。谭正航,尹珊珊提出考虑到当下我国高校内部治理的具体情况,要想加快其去行政化改革,必须坚定完善的法律机制对其的重要性,在发展中遵循相关法治规范。史湘君认为要贯彻落实高校去行政化的国家意志,树立推进政校分管分离的观念,营造高校依法治校的民主法治氛围,坚持教授治校与高校自治的理念,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目前的局面。张慧认为破解目前的局面可以从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减少外部行政干预,推动大学的民主机制建设,促进传统观念与身份意识的转变,强化学术权力,实现教授治教,设计新型大学服务组织的建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学界对高校去“行政化”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我国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仍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这主要表现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实证性研究不够。对我国能立足于国内具体高校去“行政化”做调查研究的不多见,基本都是泛泛而谈的研究却不少,因而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这种缺陷还导致了这样一个结果:在具体的高校去“行政化”策略层面上,尽管学界在不少方面已经达成了共识,但大都停留在“是什么”、“该如何”层面上,在“如何做”层面上缺乏深入研究和可行性见解。第二、研究不全面。当下我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大多的放在了以政府放权为主,对高校用什么方式争取学术独立方面的措施和在取消行政化之后高校如何平衡对接政府部门的研究还比较少。 所以说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为高校的去“行政化”提出更好的对策。
参考文献
[1] 吕虹. 中国高校去行政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4.
[2]田艳丽.高校去行政化:困境与路径选择[J].法制与社会,2011.08:211-212
作者简介
单嘉博(1990-),男,2013 级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公共管理;
黄武(1989-),男,2013 级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