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6年的冬春之交,噩耗相继传来,1月30日、31日,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图书馆的苏小波博士、广州大学图书馆的游毅博士先后辞世,都不满32岁。3月14日,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沈芸芸老师也告别了她热爱的图书馆事业,享年44岁。这些老师都是家庭的支柱、所在单位的骨干,他们的英年早逝,是他们的家庭的伤痛,也是图书馆事业的损失,不仅让他们的同事,也让全国的同行们深感惋惜。兹编发张新兴老师悼念苏小波博士的一篇短文,以纪念这三位在高校图书馆事业史上奉献过的同行们,向他们表示深切的悼念。
初识小波是在2009年初参加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时。我和小波在同一个考场,他白白胖胖,总是两眼含笑,就像一个邻家大男孩。经过初试、复试,我和小波顺利考上了信息管理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并且是图书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中仅有的两个男生。相同的学科背景和求学经历使我们自然而然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好兄弟。
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小波就每天跑到学院资料室或实验室看论文、做科研。我的宿舍和小波的宿舍仅一墙之隔,每天早晨将醒未醒时都能听到小波离开宿舍锁门的声音,每天晚上似睡非睡时又会听到小波回到宿舍开门的声音,无论刮风下雨,无论严寒酷暑。博士研究生专业课以老师讲授和学生讨论为主,所以老师通常会布置一些课堂讨论作业。学期末的课程作业,则是每人做一篇小论文并进行讲解汇报。不管是课堂讨论还是课程作业,小波都是班上资料收集最全面,内容准备最丰富的同学,即使课堂讨论都会制作长达上百页的PPT,连老师都大感惊讶。小波宿舍的书架和书桌上堆满了各种书刊,以数学、计算机、图情类书籍居多。另外还有大批复印自图书馆和资料室的图书,以及从网络下载打印、国内没有出版的图书。我宿舍的书要少得多,即便如此,我的各种专业图书和电子商务专业舍友的数学、计算机类图书,小波也大都借走研读过,每次还书时还会和我们探讨书中的内容和观点。
小波对图书情报学所需的各种研究方法都深钻细研,务求知其所以然。为了系统掌握社会调查方法,不仅购买了大量相关书籍来学习,而且还旁听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田蕴祥老师讲授的《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我出于好奇也跟小波去旁听,但只坚持听了几节课就放弃了。小波则一点不落地旁听完了整个学期的课程。另外,小波还旁听了陆伟老师的“Java程序设计”等多门课程。通过勤奋学习,小波熟练掌握了JDK、MySQL Server、CiteSpace、Bibexcel、SPSS等软件的使用方法,并且应用到了科研中。同学们在撰写论文时多要用到文献分析软件和数据统计软件,也多会向小波请教相关问题,小波总是毫无保留地热情解答。凭着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小波在读博期间在核心期刊发表了8篇论文,其中2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转载率达到了25%,另外还发表了1篇E1索引论文。付出终有回报。小波先后荣获信息管理学院优秀研究生奖学金和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奖,并且荣获了图书馆学专业的最高荣誉——韦棣华奖学金。
小波学术视野开阔,每当我做论文或写书稿遇到难题,就会找他讨论,每次他都能提出让我茅塞顿开的建议。读博期间,小波是除导师以外,在科研上给我帮助最大的人。毕业之后,小波对科研的热情也丝毫没有减退。每次跟小波聊天,他谈论的最多的就是论文和科研。功夫不负有心人,小波毕业第二年就拿到了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即使在生病期间,小波也时刻关注着科研动态。我有幸获得了2015年度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在教育部网站公布评审结果的当天,小波就在第一时间第一个发来祝贺短信。可惜今后的成绩、喜悦再无斯人分享……
如今阴阳两隔,但是无法忘记初次见面时,小波的温文尔雅、朝气蓬勃;无法忘记樱园断电的漫漫冬夜,我们秉烛对酌、暴走珞珈;无法忘记狮子山停水的炎炎夏日,我们取水梅园小操场、绕行东湖;无法忘记电话QQ聊天时,小波的谈笑风生、意气风发……痛惜斯人早逝,徒留悲伤……。祝愿小波在天堂实现他的学术理想,完成他的未酬壮志,保佑爱恋他的爱人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