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亦纯
口腔护理是一块处女地,邹其芳选对了创业方向,创业17年来平均复合增长率接近40%,远高于20%的行业增长率
1999年4月,邹其芳毅然辞掉了在香港的优渥工作,回北京创立了瑞尔集团,这是他第一次尝试创业,一路走到今天,至今已有17年。
创业之前,邹其芳的优势更多集中在金融行业和管理领域。1992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获得工商管理学硕士后,邹其芳先后在美国信孚银行和美国柯尔尼管理顾问(A.T.Kearney)担任投资顾问和管理顾问。
从金融业转而进军牙科行业,源于1996年的一个机遇。当时邹其芳在香港参加一个会议时,遇到了老上司史克公司的董事长亨利?温特。此时温特先生已经退休,他建立的基金收购了当时美国最大的一家种植牙生产公司,希望能有机会开拓中国市场。二人见面后,他向邹其芳说起了自己的近况,并问道:“你有兴趣帮我把这个事情做起来吗?”一直等待机会的邹其芳欣然应允。
在随后对内地10个城市的市场调研中,邹其芳发现,引入种植牙对于当时的国内市场而言还为时尚早,“高档牙科护理”才是一块值得开发的处女地。彼时,中国的“中产阶层”新群体正在形成,而这个群体正是邹其芳创办企业的目标客户。
2010年—2014年,瑞尔集团先后获得了凯鹏华盈、启明创投、德福资本、新天域资本等著名投资机构共计1.3亿美元的投资。
然而,资本市场的认可并没有扰乱邹其芳的步调。他依然坚持将打磨团队的优先级放在快速扩张之前,致力于将口腔医疗的技术和服务保持在行业领先的地位。
分层定位提高市场份额
从最初的门可罗雀到单间诊所年营收2000万元,这与邹其芳对瑞尔齿科高端品牌的精准定位分不开,20世纪末,邹其芳参考发达国家口腔医疗的发展,将瑞尔齿科直接定位于民营牙科诊所的高端品牌,并成为国内第一家走进高端写字楼的齿科诊所。“最初两年70%到80%都是外籍顾客,如今仍然是多家驻华使馆、跨国公司、知名银行及保险机构的指定齿科服务者。”邹其芳向《投资者报》记者介绍称。
此外,自2012年起,邹其芳即通过品牌分层对客户进行主动管理,2012年3月主要布局于二三线城市第一家瑞泰口腔医院正式挂牌营业。“目前瑞尔集团旗下分为瑞尔齿科和瑞泰口腔两个品牌,这是我们客户分层的一个重要手段。”邹其芳对记者表示。
邹其芳认为,未来5年瑞尔齿科的目标都将是进一步扩大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而瑞泰口腔则将在市场尚未饱和的二三线城市继续布局,计划通过自建、投资以及合作等方式,建立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千家口腔医疗连锁机构网络。
目前瑞尔集团已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深圳、广州、厦门等地开设了70余家直营诊所和医院,为逾200万名顾客提供了专业、领先、具有国际水准的高品质口腔医疗服务。
以瑞尔齿科为例,平均每个诊所配置10把牙椅,7到8名医生,大约10名护士,服务人员共计30人左右。每间诊所,一年收入可达2000万。瑞泰口腔医院总院,是除北大口腔和首医大天坛医院外的第三大口腔医院,也是北京市二级口腔专科医保定点医院,有15张病床,105张牙椅,营业面积达6000平方米。对比口腔医疗行业平均20%左右的年增长率,瑞尔集团从1999年到现在,17年来平均复合增长率接近40%。
注重服务引流客户
在瑞尔齿科开设第一家诊所之后,邹其芳即开始向员工灌输一种全新的服务理念:与传统医疗机构的“救死扶伤”不同,“瑞尔就是提供服务,我们诊所的任何人都是服务人员,这是我们和传统医疗的根本区别。”良好的服务使得瑞尔获得了不少回头客。
在邹其芳的眼里,口腔医疗服务与其他的医疗服务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就是其他的医疗服务基本都是刚性的,口腔医疗服务则是选择性的、维护保养型的。因此好的体验就是二次体验最好的导流方式,这使得邹其芳十分注重医疗服务的过程。“医生主流所受的教育都是治病救命,所以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比如说洗牙,明明不是来看病的,结果搞得人家满嘴是血,疼得要命,这些人再也不想洗牙了。没有对过程的关注造成了客户和潜在客户的恐惧。” 瑞尔齿科良好的口腔服务体验使得客户间口口相传,服务客户人群和营业额也一直在稳定增长。
此外,邹其芳还十分看重私人医生的概念,瑞尔齿科成立至今已17年,目前已培养了一批忠实的老顾客。据邹其芳介绍,瑞尔的牙科医生和老客户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医生对客户的口腔情况甚至家庭情况都非常了解。“客户有时候是被动的,我们会主动提醒他。”当然,这种强关联需要时间的考验和沉淀。
注重人才培养储备后续竞争力
好的人才才能带来好的服务,邹其芳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十分重视,他表示:“瑞尔更注重的是医生的整体能力,技术只是一方面,但技术不是决定他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1999年瑞尔集团刚成立时,只有8名医生,10名护士,3名管理人员。市场和人群的精准定位使得生意很快就井喷,人才的困境也就摆在了桌面。瑞尔集团成立的第一个五年,公司的生存问题已经完全解决,但解决温饱的邹其芳并未着急对公司进行扩张,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储备人才上,这也是邹其芳第二个五年工作的重头戏。
实际上,邹其芳在人才培养方面一直走在路上,从未间断。1999年瑞尔集团就开始外派医生去国外学习,2000年瑞尔集团开始主动把外国专家请到国内来培训。正是由于在培训中引入国外专家,邹其芳开始深刻地意识到,国内和海外并不只是设备和医疗水平的差距,更多时候,是一种服务意识的差距,而社会招聘无法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使得邹其芳决定培养应届毕业生, 2005年,瑞尔开始迈出了大规模校招的步伐。邹其芳亲自到各大国内顶尖的口腔医学院做宣讲,自建医疗队伍。
目前瑞尔集团汇聚了国内外知名口腔医疗专家,主要来自于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医学齿科学院、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等国内外名校, 其中60%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部分医生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口腔医学院的访问学者。据了解,瑞尔有成熟的内部培训体系,基层团队由主任、副主任、主任助理组成,梯队培养。培训体系中,除了技术培训,还有管理技巧和企业理念的培训,相当于把大型MBA课程改成了“迷你”版本。除此以外,瑞尔还为医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不久前,瑞尔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口腔医学院搞了两场技术培训,请来顶级专家做面对面的培训,并且选拔优秀医生作为访问学者远赴海外进一步培训深造。这种为医生提供自我“增值”的方式,也是“粘黏”优秀医生的有效方式之一。
毫无疑问,邹其芳重视人才培养的策略十分具备远见性,花费十余年培养出来的团队是瑞尔最优质的资产,也是瑞尔今后发展提速最重要的基础。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五年、十年、十五年员工数量的多少也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瑞尔集团医生的平均工龄都在八年以上。高薪、期权固然是善待人才的有效方法,但是真正将团队稳定下来的因素是价值观的输入和认同。
适度医疗成公司共同价值观
我国的口腔保健、齿科医疗行业起步较晚,但自从瑞尔进入行业以来,就提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和“顾客即家人”的服务理念。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为客户做适度治疗。“我们在工作当中已经建立起一套方法:以每个诊所为单位,每天都要开晨会,晨会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为治疗计划进行评估,控制医疗质量,同时避免过度诊疗。”邹其芳表示。在客户利益与公司利益之间将前者放在首位,确保适度治疗是瑞尔人共同的、最大的价值观。
在大创业时代,浮躁或许是大部分创业者失败的原因之一,而邹其芳能走到今天,固然与自身能力有关,但更多来源于对行业的正确选择及对创业道路持之以恒的坚持。到今年,邹其芳与瑞尔共同成长了17年,“如果把瑞尔当成一个人来看的话,他就像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子,我希望能看到他长成青年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