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引凤 沭阳尽显全球视野下的国际范儿

2016-09-27 02:48:06徐长杰通讯员马劲松
纺织服装周刊 2016年34期
关键词:沭阳针织产业园

本刊记者_徐长杰 通讯员_马劲松

筑巢引凤沭阳尽显全球视野下的国际范儿

本刊记者_徐长杰 通讯员_马劲松

作为行业的一个示范园区,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为针织产业发展带来新方向。

近年来,沭阳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二+一”产业发展格局,重点围绕纺织服装产业,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率先在全国规划建设了全国首家智能针织产业园——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呈现出“经济冷环境、产业热发展”的沭阳现象。2015年,被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和中纺联产业转移办分别授予“中国针织行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奖”、“中国智能针织产业创新奖”、“全国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突出贡献奖”,而沭阳包覆纱产业则获得了“2015中国品牌价值评价——知名品牌示范区”称号,品牌强度600,品牌价值116.9亿元,是宿迁市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单位;今年1~7月,全县共引进各类亿元以上项目36个,协议投资总额103.35亿元。在东部纺织产业发展频遇瓶颈之际,为何沭阳能用“智脑”另辟蹊径,走出一条独具沭阳特色的产业之路?带着这个疑问,记者对沭阳的纺织产业进行全方位扫描。

围绕设备国际化 全力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

当前宏观形势给纺织业带来挑战的同时,更是带来全新的机遇。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生产国和出口国,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包覆纱及丝袜行业加大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势在必行。而沭阳纺织产业的发展可谓得天时、占地利、享人和。上海、苏南、浙江等发达地区纺织产业发展在气候、土地资源、用工等方面遇到瓶颈,企业空间扩展深受制约,生产成本相比地处苏北的沭阳要高出许多。这些制约因素正是沭阳实施“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项目的优势所在。

近年来,沭阳在发展纺织产业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通过设备的智能化、国际化,全力打造永不转移的产业。工作中沭阳围绕针织产业链招商,开发区独特的包覆纱及丝袜等针织产业发展优势和产业承载平台日益显著。全县包覆纱生产设备达到4800多台(套),且设备先进,占全国同类设备总量的21%以上,是全国包覆纱生产设备最多、产量最大的优质包覆纱产业基地。纺织类企业达到了23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0家,涌现出了一大批诸如西南智能纺织、宝娜斯袜业、傲丝生态、腾盛纺工集团、嘉德纤维、沪江线业、月源纤维等知名企业,部分企业单体规模已位居全国乃至世界前列,初步形成了从机械装备—纺丝—加弹—织造—印染—成衣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围绕入驻企业国际化 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为提升全县纺织产业质态、加强产业集聚持续发力,沭阳县委、县政府结合沭阳纺织产业现状,把准市场脉搏,寻求产业发展新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全力提升沭阳纺织产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近年来,沭阳县不断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出台了鼓励企业人才引进、科技创新、设备更新、市场开拓、融资担保、财政扶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千方百计地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迸发活力和创造力。2015 年10 月底,由沭阳县包覆纱协会、江苏嘉德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邦源纺织有限公司、江苏月源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承担制订的国内包覆纱加工贸易单号标准通过专家审定,标志着沭阳企业首次制定行业标准的成果得到国家级认可,全国包覆纱行业加工贸易单号标准的制定权荣归沭阳。

目前,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已入驻企业4 家,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推介、项目洽谈、项目服务、入园企业招工等工作有条不紊推进。投资8亿元的江苏西南智能纺织有限公司已入驻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全球最具盛名的针织机械制造商——意大利LONATI集团已签署了10000台供货协议;由塞尔维亚EURO FIBER公司与江苏嘉德纤维有限公司投资成立的江苏欧博智能纺织有限司入驻智能针织产业园;浙江客商投资1亿元建设的江苏西西智能针织有限公司已成功签约;本地企业家以及大学生创业青年等参与投资的目已达成意向;香港中大集团、浙江无缝内衣协会、浙江海宁袜企等企业前来园区投资的客商正纷纷洽谈;产品展示中心、研发中心、售后服务中心等后续服务性工程也在洽谈、建设。这些生动实践中取得的辉煌成果,标志着沭阳建设智能针织产业园的决策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体现了沭阳打造全国首个智能针织产业园的决策准、方向明、措施实,必将丰富中国包覆纱产业基地的内涵,提升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影响力,增强沭阳纺织产业园区产业转移、项目落户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必将加速推进沭阳建设智能针织产业园进程,提升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沭阳纺织产业在设备国际化、园区管理国际化、入驻企业国际化等方面的创新举措正是沭阳在经济新常态下不降反增的秘诀所在,也叙写着“经济冷环境”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出路和新篇章,诠释着“供给侧”改革的真谛。

围绕园区管理国际化 全力强化竞争软实力

园区管理服务水平的高低不仅是一个地区硬实力的体现,更能彰显一个地区的竞争软实力。近年来,沭阳在园区管理的理念、运作模式、工作举措和帮办服务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前列,也总结出一套沭阳的经验。

一是创新规划、确保增量。在增量项目发展方面,沭阳创造性地在全国规划成立首个“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 不仅为开发区项目集聚、产业集群提供载体支撑,更为产业质态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条件。产业园按照“未来针织靠智能,智能针织看沭阳”的发展定位,秉承“拎包入住、低门槛进入、无风险投资、全方位服务”原则,按照政府启动和市场开发相结合的方式,主打产品以针织袜品为主,向上下游延伸到锦纶、包覆纱、面料、服装等针织产品。以龙头带动、平台驱动、县乡联动的运作模式建设产业园,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物管、统一服务、统一要素保障。

围绕“一年打基础,两年建配套,三年成规模”的发展目标,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高标准建设智能针织产业园。经初步核算,产业园区整体下降成本近3亿元,大大增加了产业园区入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加快重组、升级合作。为了加快存量项目转型升级的步伐,沭阳县委、县政府鼓励企业加快合作重组、股改上市、强强联合,其中:江苏白洋线业有限公司和世界纺织巨头——英国高斯集团进行合作,江苏嘉德纤维有限公司与塞尔维亚EURO FIBER公司合作,让中国企业享有全球市场资源;

三是科技创新、产研结合。积极与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天津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其中江苏腾盛纺工集团与天津工业大学合作开发新产品——光触媒墙布,大大提高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不断强化体制创新。经开区成立了帮办服务中心,创新完善了一个项目一套服务班子的“四位一体”帮办服务体系,为客商提供“全方位、保姆式、零距离”的帮办服务。通过建立完善“预帮办”制度、“三联代办”制度等,保证了政府服务的高效、便捷、优质和人性化,努力打造苏北乃至全省“服务态度最好、行政效率最高、办事成本最低”的政务环境。

沭阳在项目增量、存量、科技创新和帮办服务等方面的做法必将在沭阳纺织产业结构优化、产业质态提升、降低企业投资和运营成本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猜你喜欢
沭阳针织产业园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沭阳:以“侨”架“桥”,助力侨企创新创业
华人时刊(2022年1期)2022-04-26 13:39:52
优雅针织柔情秋意
好日子(2021年10期)2021-12-02 07:17:14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07-28 05:56:08
沭阳:一园三进士,深藏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 05:31:32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沭阳:企村联建走实乡村振兴之路
今日农业(2020年18期)2020-12-14 19:08:44
会隐身的针织迷彩
针织与纱线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大江南北(2017年11期)2017-11-10 11: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