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在渗出性中耳炎发生中的作用探讨

2016-09-27 08:36:42YongGyuEunSungGeunYoo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4期
关键词:渗出性中耳中耳炎

金 哲 Yong Gyu Eun Sung Geun Yoo

(1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耳鼻咽喉科一,辽宁 大连 116000;2 韩国庆熙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韩国 首尔 130-701)

过敏性鼻炎在渗出性中耳炎发生中的作用探讨

金 哲1Yong Gyu Eun2Sung Geun Yoo2

(1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耳鼻咽喉科一,辽宁 大连 116000;2 韩国庆熙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韩国 首尔 130-701)

目的 分析和探讨过敏性鼻炎与渗出性中耳炎疾病发生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韩国庆熙大学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60例渗出性中耳炎患儿临床治疗资料,选取同期在我院就诊的62例诊断为非渗出性中耳炎患儿作为对照,检测两组患儿中过敏性鼻炎发生情况。结果渗出性中耳炎组过敏性鼻炎检出率为28.3%(17/60),非渗出性中耳炎组过敏性鼻炎检出率为37.1%(23/62)。过敏原包括螨虫、蟑螂、花粉等。渗出性中耳炎组患儿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为(232.3±172.6)个/mm3,非渗出性中耳炎组患儿为(287.3 ±220.9)个/mm3,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渗出性中耳炎组患儿血清IgE含量为(141.4±193.8)IU/mL,非渗出性中耳炎组患儿为(204.7±219.1)IU/mL,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渗出性中耳炎组过敏性鼻炎患儿中耳腔渗出液中IgE含量为(4.3 ±4.07)IU/L,非渗出性中耳炎组过敏性鼻炎患儿为(5.5±8.2)IU/L,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过敏性鼻炎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血清嗜酸粒细胞数、血清IgE值、中耳腔渗出液中IgE值间无显著性差异,故过敏性鼻炎与渗出性中耳炎发生无直接关系。

过敏性鼻炎;渗出性中耳炎;嗜酸性粒细胞;IgE;回顾性分析

渗出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儿科临床的常见病,也是儿童手术和患儿致聋的重要危险因素,统计结果表明该疾病的临床发病率为15%~20%[1],多数渗出性中耳炎患儿以自然愈合为转归,少数(约10%)的患儿病情表现出反复发作,发展为慢性化,长期反复将对患儿的言语、语言及认知发育等方面影响严重。目前,咽鼓管功能不良和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导致渗出性中耳炎的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此外,与环境因素,患者机体的免疫体系,过敏原,家族史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Lewis在1929首次报道认为过敏原是渗出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随后也有相关报道[2]。

过敏性鼻炎发作机制目前有两种学说,一种是过敏原作用于中耳黏膜的“休克器官”的学说,另外一种学说是中耳黏膜的肥大细胞和鼻咽部的炎性细胞介导,分泌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诱发咽鼓管闭锁引发渗出性中耳炎。现倾向于后种学说。如果咽鼓管闭锁中耳腔的换气功能下降,因此中耳腔内的氮素的吸收增加持续形成负压诱发渗出性中耳炎[3]。过敏性鼻炎特别是小儿因咽鼓管功能不良引起渗出性中耳炎的危险性增高然而文献报道的渗出性中耳炎患者中过敏性鼻炎的发生率差异较大,因此对于Lewis的报道目前尚存在争议。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韩国庆熙大学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60例渗出性中耳炎患儿临床治疗资料,引用既往过敏性鼻炎诊断指标及相关因子探讨过敏性鼻炎在慢性渗出性中耳炎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中60例为2004年10月至2005年4月在韩国庆熙大学医院耳鼻咽喉科行鼓膜切开+置管手术的60例患儿。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患儿年龄为9个月~12岁平均年龄为(4.98±2.16)岁。所有患儿通过施行前鼻镜检查及声阻抗确诊为渗出性中耳炎。选取同期无渗出性中耳炎病史,前鼻镜检查和声阻抗检查无渗出性中耳炎体征的鼾症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行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舌系带切除术、鼻出血就诊的患儿62例纳入非渗出性中耳炎组。其中男性34例,女性28例,患儿年龄为3个月~15岁,平均年龄为(5.17± 2.84)岁。有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唇裂(cleft lip)或囊性纤维瘤,免疫缺陷病的小儿排除。本研究获得韩国庆熙大学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所有小儿的父母同意参与本研究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本研究同一时间段施行手术的患者群和对照群为所有第一次就诊的小儿询问详细病史,行耳镜检查和前鼻镜检查等。声导抗检查结果B型或C2型和耳镜检查发现中耳腔内积液(胶冻状,液-汽平面,或有气泡)时诊断为渗出性中耳炎。流清涕,鼻塞,打喷嚏,鼻痒等症状和MAST-CLA检查阳性时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声导抗检查,电测听检查或言语测听检查。采取静脉血行检测MAST-CLA,血清IgE,嗜酸性粒细胞数。

血清IgE的值应用散射测浑法测定原理用BNⅡ(Dade Berhing,Marburg Germany)自动测得。嗜酸粒细胞数利用ADVIA120 Hematology symtem(Bayer Diagnostics,NY,USA)自动测得。患者群的所有小儿在全麻下行鼓膜切开术,鼓膜切开术时中耳腔渗出液用抛弃式无菌中耳积液收集器(Juhn Tym-Tap®)定量抽取,IgE值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测得。

MAST-CLA:将附着在35种过敏原的MAST试剂条依次与患者的血清,吸入抗体溶液,吸入冷光混合液,室温共同培养,用测定仪BN Ⅱ检测每种IgE的浓度,分为0~4级(0级:检测不出,Ⅰ/0级:非常低,Ⅰ级:低,Ⅱ级:中等,Ⅲ级:高,Ⅳ级:非常高),浓度在Ⅱ级以上判断为阳性。

ELISA:中耳腔内积液的IgE值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ELISA浓缩缓冲液加蒸馏水至稀释10倍。酶标抗IgE(POD)抗体用ELISA洗涤缓冲液稀释至100倍。中耳渗液用样品稀释液稀释至50倍。将每孔加入100 μL稀释的中耳渗液,在室温下置平板摇床上孵育。弃去孔内溶液用250 μL用ELISA洗涤缓冲液冲洗5次。加入100 μL POD抗体,在室温下置平板摇床上孵育1小时。弃去孔内溶液再用ELISA洗涤缓冲液冲洗5次。加入四甲基联苯胺(TMB)使用液室温下孵育5~10 min。每孔加入50 μL终止液吸附值用ELISA检测仪在450 nm下测定。

1.3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应用统计软件 SPSS Version 10.0.7(SPSS,Inc.,Chicago,IL)。渗出性中耳炎患儿和非渗出性中耳炎组患儿患病率用χ² test进行比较,血中IgE值与中耳腔渗出液中IgE值用student's t-test进行比较。P<0.05视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2.1两组患儿过敏性鼻炎诊断结果比较:渗出性中耳炎组过敏性鼻炎检出率为28.3%(17/60),非渗出性中耳炎组过敏性鼻炎检出率为37.1%(23/62),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过敏原包括螨虫、蟑螂、花粉等(表1)。

表1 两组患儿过敏性鼻炎诊断结果比较

2.2两组患儿血清及中耳腔渗出液IgE检测结果比较:渗出性中耳炎组患儿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为(232.3±172.6)个/mm3,非渗出性中耳炎组患儿为(287.3±220.9)个/mm3,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图1)。渗出性中耳炎组患儿血清IgE含量为(141.4± 193.8)IU/mL,非渗出性中耳炎组患儿为(204.7±219.1)IU/mL,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图2)。渗出性中耳炎组过敏性鼻炎患儿中耳腔渗出液中IgE含量为(4.3±4.07)IU/L,非渗出性中耳炎组过敏性鼻炎患儿为(5.5±8.2)IU/L,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图3)。

图1 两组患儿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比较

图2 两组患儿血液中IgE含量比较

图3 两组患儿中耳腔渗出液中IgE含量比较

3 讨 论

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过敏原的作用尚有争论,故渗出性中耳炎发病率的研究差异很大。Ogawa等报道是14%,Alles等报道是89%。但上述两研究有着诊断标准模糊,无对照组的缺点。Caffarelli等说渗出性中耳炎16.3%与对照组小儿5.5%相比有显著性差异,Kayhan等也报道渗出性中耳炎23%与对照组小儿4.8%相比有显著性差异[4]。因此出现上述不同研究结果的原因为:①过敏性鼻炎诊断标准模糊;②大部分报道没有遵循正式规定的过敏性鼻炎的定义;③在渗出性中耳炎患者中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因报道者的主观原因发生误差。因此本实验为了减少recall bias进行,对照组为随机选出同期的无渗出性中耳炎病史的切除双侧扁桃体及腺样体的患儿,舌系带切除患儿以及鼻出血患儿。在本研究当中28.3%渗出性中耳炎小儿和37.1%对照组小儿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炎。

许多炎症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特发性嗜酸粒细胞过多综合征(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炎症性肠病等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有关。嗜酸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清除进入机体内的寄生虫,在无寄生虫感染的时候,激活的嗜酸粒细胞破坏正常组织或诱发炎性反应。在过敏性疾病当中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皮炎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明显而在过敏性鼻炎当中不一定增高[5]。在本研究也是渗出性中耳炎与非渗出性中耳炎患儿血中嗜酸粒细胞数无显著性差异。

在肥大细胞IgE抗体对外来微生物的第一次防御作用。在对细菌或病毒抗原的特异IgE抗体提高保护抗体的浓度使浸润部位的抗原局限化。因此有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成人及小儿血清总IgE高约50%患者当中IgE值高于正常对照组平均值的2SD(standard deviation)。但是过敏性皮炎IgE值较正常人低对过敏性疾病诊断敏感性降低,故不适合于过敏性皮炎的的筛查[6]。

IgE在局部生成的证据已经在鼻息肉中被认定,通过体外检查鼻腔分泌物中特异IgE与其他皮肤检查或血清RAST有相关关系。虽然现在无IgE介导的免疫反应引起中耳炎症的报道,但如果中耳黏膜是“靶器官”的话中耳黏膜也可局部产生IgE[7-8]。在本研究中伴有过敏性鼻炎的小儿中耳腔渗出液中IgE值相比无过敏性鼻炎的小儿无增高反而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渗出性中耳炎组和对照组之间血清总IgE值也无统计学意义。在本研究中血清IgE值较中耳腔IgE值高,故如同前期报道IgE不是中耳腔内局部产生的而是全身性的产物。手动的猕猴用花粉抗原刺激中耳时未诱发中耳炎及渗出性中耳炎。因此我们认为中耳腔黏膜是过敏原的“休克器官”的说法不正确。

对照组与渗出性中耳炎组发病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血清嗜酸粒细胞数、血清IgE值、中耳腔渗出液中IgE值间无显著性差异,故过敏性鼻炎与渗出性中耳炎发生无直接关系。

[1]马伟军,胡娟,成颖,等.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4,15(12):1637-1638.

[2]张益发.渗出性中耳炎病因学进展[J].青岛医学院学报,1984,18(2):133-135.

[3]王永良.渗出性中耳炎伴变应性鼻炎16例治疗体会[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3(4):2343-2344.

[4]汤海涛,崔莉,鄂宏臣,等.中西药联合治疗渗出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探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18(1):377-378.

[5]唐志辉,林曾萍.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危险因素巢式病例对照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23(10):669-671.

[6]韩开亮,孔娟,宋忠云,等.鼻内镜下咽鼓管扩张导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13例分析[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3,9(5):19-21.

[7]王学艳,杨雪飞,张明,等.1086例过敏性病人与食物特异性IgG、特异性IgE的关系[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首届国际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第三次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7,7(15):13-15.

[8]王学艳,李诤,杨雪飞,等.食物IgG抗体检测在过敏性疾病诊治中的意义[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首届国际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第三次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7,7(15):15-17.

R765.21

B

1671-8194(2016)24-0071-02

猜你喜欢
渗出性中耳中耳炎
儿童渗出性多形性红斑护理学与药理学探析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对症灸治,中耳炎不再犯
基层中医药(2020年8期)2020-11-16 00:55:10
幼儿为何易患中耳炎
中耳胆脂瘤并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析
西南军医(2016年1期)2016-01-23 02:22:20
交替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病例复习及其发生机理的思索
潜水员中耳气压伤的发病特点与防治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
猪渗出性表皮炎的病理学观察
小耳朵怎么会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