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熙
(福州精业建筑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5)
浅谈商业公共交往空间中的点、线、面设计
——以永辉城市生活广场设计为例
叶熙
(福州精业建筑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005)
通过对永辉城市生活广场设计的回顾,分析了现代商业综合体的发展和人们对现代商业要求,并根据商业动线的需求,以商业公共交往空间为重点和切入点,探讨如何从点、线、面三方面实现商业综合体的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
商业;公共交往;空间;点、线、面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及人们对传统购物观念的改变促使了商业建筑功能的巨大变化,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诞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购物环境。新兴商业综合体的公共空间形态更加注重人们在商业综合体中的交流与互动,以及对其交往空间的环境营造。
对于现代新兴的大型商业综合体而言,建筑师不能再以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去思考商业交往空间的设计。传统商业建筑设计注重基本功能分区的设计方式已与新时代的大型商业建筑综合体脱节,无法满足人们对物质、精神的双重消费需求。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建立一种新的设计方式来浅谈当今大型商业建筑的设计,即从点、线、面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一方面利于串联商业综合体复杂多样的功能要求,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另一方面体现以人为本的社会要求,创造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商业公共交往空间。
在商业综合体设计中,商业功能组织应与其空间布局方式相适应,因此有必要对该项目的场地及周边环境进行分析,并对其商业功能进行整合与重构。因场地分析与功能重构是基于商业综合体的外部环境与内部功能,故通过以公共交往空间为基础,将商业公共交往空间设计成联系场地周边环境与内部功能的桥梁,形成一种高效的商业交往空间。
1.1场地分析
该项目位于福州市闽侯上街大学城核心区,现状为大学城永辉超市及永辉超市货物配运站,与场地南面的博士后商场仅一路之隔,英泰第一城、福禄坊和福州大学、江夏学院、福建中医学院在项目周边,并与现有的成熟居住区、学区、商圈相互渗透。项目周边有着丰富的人文及商业资源。项目以利用场地独特的地理优势,把商业公共交往空间作为商业区功能及空间组织的中心,强化商业公共交往空间在项目设计中的核心地位。
1.2功能整合与重构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8.3万m2,是集商业百货、娱乐休闲、超市、时尚坊、数码屋、主题百货、怀旧音乐吧、办公、住宅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包含了商业、零售、餐饮、娱乐、休闲、办公、居住等功能(图1)。因此,笔者从加强商业交往的角度出发,对该项目建筑群的各功能空间展开思考,挖掘建筑实体与交往空间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建筑功能整合。
在总平面布局上,通过对场地周边现有环境的分析,将地块南侧既有成熟商业交往氛围延伸至地块北侧,结合现代购物中心、商业广场等形成一条大型弧形商业建筑步行街,扩大商业交往空间的涵盖面,并将百货销售与餐饮、文化娱乐、休闲等功能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复合化商业空间,并结合以商业步行街为主导的空间布局模式,明确了商业交往导向。该弧形公共交往空间同时兼有商业步行街和中庭的特点,将多个下沉广场串联成多维线性交往空间,并辅助步行街边上一些商业庭院,形成整个建筑群的主导形式,使以商业公共交往空间为核心的设计理念得以实现。
人的商业行为活动总是离不开商业交往环境的支持,商业综合体的商业公共交往空间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商业人流的交往行为,因此,以“点、线、面”概念构成的商业公共交往空间体系的主题,有利于加强商业人流、商业建筑、商业环境之间的交往,旨在建立便于商业交流活动发生的场所与框架,使商业交往空间成为周边商业环境与场所内部商业功能联系的桥梁,从而形成一种高效的商业交往环境(图2)。
2.1线——连续型交往空间
“线”交往空间是一种街道型的公共空间组合模式,“长” 是其显著的空间特征,具有强烈的方向性,并体现了空间的连续性特征。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公共交往空间多以一条主轴串联形成一个空间序列,这条主轴承担了商业交往空间的主线,其他商业交往区域沿着此主线两侧与中间布置。这样,“线”空间在平面上以街道的形式双向延伸,同时利用垂直交通系统将“线”向第三维扩展,从而形成交错的立体交往空间。
线性公共交往空间组合本身具有连续性。连续指的是事物构成要素之间的组合有一定的参照基准,使人在感知过程中可以感到内在的规则性、稳定性和秩序性。“所谓基准,是利用线、面或体的规则性和连续性,来聚集、组织建筑形式和空间的图案。”[1]本项目设计的弧形步行街,充分发挥了其作为商业公共交往空间基准的作用,步行街既是基准线,同时也是基准面和基准体。步行街是基准线,充分展示了交往空间的连续性,贯穿整个地块;步行街是基准面,是公共交往空间和商业功能空间的边缘,是它们之间垂直过渡的界面;步行街也是基准体,将多个下沉广场和采光井集合于它的范围内,成为公共交往空间的合集。所以,交往空间的连续性主要突出步行街作为基准的地位。“如果建筑物是个好的设计,从形式上所感受到的这种整体连续性,一定是紧凑、统一和美观的。”[2]步行街要形成突出的形态被认知,重复设计有规律的交往空间,形成一种节奏和韵律。因此,我们在该项目步行街重复设计了天井,步行街两侧设计了连续小开间店面和独栋商业,以强调了步行街作为公共交往空间的连续性(图3)。在步行街的组织下,商业建筑与交往空间要素被串联成整体,增加了交往空间的联想与趣味,建立一种适宜的商业交往尺度,同时也体现了商业建筑的特色和空间品质。
2.2面——开放型交往空间
“面”商业公共交往空间,主要指开放型的广场空间。作为大型商业建筑最常见的空间组织形式,商业广场与前面以“步行街”为中心的线性构图不同,广场型商业建筑一个开放的“核”,以形成一种稳定的发散式构图。广场型交往空间在商业行为中占主导地位,公共交往空间以它为中心,拓展开放式商业交往。广场型商业公共交往空间的最大特点是静态的开放性,并呈现放射性的面状形态。
由于本项目位于闽侯大学城核心地段,商业综合体的公共交往空间同时也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在场地位于北侧规划路和南面国宾大道的交接处,各自设计了两个大型的入口广场,这样有利于实现场地的商业交往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协调,并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商业广场既形成项目本身的开放的交往空间,也成为城市公共交往开放空间的一部分。在场地的中央,设计了近1 000m2的开放的商业交往空间广场(图4),构建一个活跃而充满生机的开放空间。同时在广场的中间靠近建筑的部位设计了一个大型的下沉广场,这样利用两个层面的广场空间作为人们的交往场所的同时,下沉广场的骑楼和连廊等也创造出丰富的建筑灰色空间。台阶和坡道等垂直交通将两个层面的广场进行无缝对接,这样模糊了垂直方向上和室内外空间的界限,形成多层次的开放交往空间。
2.3点——庭院型交往空间
庭院型交往空间以“点”为构成单元。所谓“院,周垣也”,小型商业建筑实体围合成商业庭院,也就是“点”空间,并形成建筑组群。庭院与庭院组合,又可围合更高一级的庭院,形成多层次的庭院型商业交往空间。庭院型交往空间强调了“点”与“围合”,并随着建筑尺度和界面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点”式交往空间将庭院作为联系建筑单体的纽带,并将周围的建筑单体在区域空间、交通空间、节点空间内形成一个整体。
本项目在场地的西北角,设计了以庭院型交往空间为主导的商业建筑。这些小型的商业建筑以中心庭院为核心,各栋建筑单体和建筑组团在平面上建立有差异性的几何关系和组合,并在形状、朝向、外观等方面有各自不同的视觉特征,从而形成类似于四合院的商业交往空间。这种类型的商业建筑随着公共交往空间层次的逐级扩展,开放性逐渐减弱,封闭感加强。这样有利于营造商业交往的公共性和营造商业交往的领域感,既有融于城市的开放空间,又有适合小群商业人流交往的安静庭院,同时也体现了该类型商业交往空间特有的文化个性(图5)。
在项目设计中,笔者以“点、线、面”——即步行街、广场、庭院为基础,用统一的建筑语言,从建筑单体到室外空间,从独特环境到重复空间,通过对比的手法寻求建筑空间在形象上的对称和平衡,使商业交往空间呈现丰富的层次和亲人的效果。
3.1化整为零
项目将庞大的商业空间通过步行街和广场分成若干个大小不一的建筑体块,围合形成不同的群体,化整为零,以减轻建筑体量,并通过共同的建筑语言和商业交往空间构成统一的整体(图6)。因商业公共交往空间相对于外围的建筑实体来说是大体量的空间,故通过交错布置于基地的中央和两端,有助于减少外围建筑体块对商业交往空间的压迫,从而达到宜人的空间尺度。
3.2散聚结合
把主要的商业空间以大体量的形式聚集,例如广场、步行街,可以高效地组织使用功能,体现商业公共交往的价值。而以庭院为主的商业空间分散其中,并利用连廊、骑楼等连成一体,结合室内空间和不同标高的变化,组成一个宜人的交往空间体系,通过空间布置的“散”以达到商业人气“聚”的目的。
3.3虚实对比
整个商业综合体的建筑群,是由不同体量的建筑实体组合而成。建筑实体是具体商业行为的载体,造型以“实”为主,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对于“点、线、面”三种空间来言,它们是属于“虚”空间,通过前后、高低、上下、交错布置,组成出不同流动空间和丰富层次。设计中通过两种截然不同的空间形式的对比,更显现出以“点、线、面”为主导的商业公共交往空间的开放度,更易形成一种舒适宜人的公共交往场所。
现代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嵌入了很多附属功能,使得商业综合体不仅是一个消费空间,还是一个供人交往的公共空间。所以,本项目试图将“点、线、面”——街道、广场、庭院等空间与公共交往联系起来,分析大型商业综合体中空间层次关系,寻求合理的空间组合方式,创造一种特殊的商业空间设计方法,使商业公共交往空间充满活力,同时展示出商业场所的特殊魅力,表达了商业空间设计的创新性,并希望对探索商业空间形态的设计方法有积极意义。
[1]弗朗西斯·D·K·钦.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2]托伯特·哈姆林.建筑形式美的原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
Introduction to commercial public communication space of dot, line and surface design——Take YongHui city life square design as an example
YEXi
( King Yea Engineer Design Consultants, Ltd., Fuzhou 350005)
This paper reviews the YongHui city life square design,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commercial complex and demands of modern business people.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commercial circulation,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to implement design of commercial complex, from the aspects of point, line, face, with a focus on public communication space and breakthrough point.
Commerce; Public communication; Space; Point; Line; Face
叶熙(1982.01-),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E-mail:27106782@qq.com
2016-04-13
TU2
A
1004-6135(2016)07-0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