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彦 杨亮 王聪
摘 要:由于我国城市交通与土地的使用具有“相辅相成”的特点,城市多元化交通体系的建设应考虑其所处城市的环境特征,城市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对不同交通体系的影响。从而保证快速的交通建设与缓慢的城市发展协调一致,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碳交通;土地使用模式;可持续发展
1 引言
城市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一线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变的越来越拥堵,这样对环境质量、生活品质都带来了严重影响。保证城市经济效益,能源和空间的制约,以及如何有效地控制城市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经成为城市规划所关心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城市土地使用和交通的整体关系着手,九十年代初由于我国高等级城市道路的缺乏,使城市规划人员确信必须进行大规模和高强度的城市道路建设。通过模拟分析表明,道路等级越高,车流道越多,交通的通行能力就越强,因此以为更多的发展高级快速道路是解決城市交通的关键。然而如今表明,快速路越多城市交通量却越增加并未改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这一决策如今验证是错误的,被简单概括为“人-车-路”的问题,并未考虑到这样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2 交通现状影响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可知:截止2014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新增1707万辆,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2015年已达到1.78亿辆,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大量聚集,使得城市交通需求激增,因此矛盾的城市交通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市交通严重拥堵
我国定位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发展是快速的,急剧导致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带来了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为“路上车挤车、车上人挤人”的状况,平均出行时间较长,出行率下降,据统计仅北京市公交车乘客的时间损失一项,每年的经济损失就高达792亿元。
(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仅次与工业和建筑业,近年来随着城市机动车水平的提高以及运输业对燃油的大量需求、消耗导致城市大气严重污染,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而且交通噪声也愈发严重,据调查表明我国环境投诉案件中,噪声比例逐年提高,噪声污染已经单纯的从环境问题发展成社会问题了。
(三)公共交通发展缓慢
目前我国关于公共交通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比较缺乏,部分地区实施困难,公共交通优先战略落实不到位,市场运作不规范等,因此,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缓慢。主要不足之处表现为:基础设施不完善,公交网络规划不合理,服务质量差等。
3 土地使用模式
城市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环境质量,比如城市交通拥挤、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工业废气污染等。为了有效的抑制这种不健康的发展,多年来国家一直倡导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大力发展低碳、高效、大容量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加快新技术、新能源、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倡导绿色出行。而城市的用地规划和开发建设对交通需求的强度和分布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存在的问题可能是土地使用不当造成的。世界上改善城市交通的策略从最终的目的来说是一致的,但不同城市在实现目标上所采取的路径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没有一个标准的发展模式。我们在这里提出5D 的发展模式,也就是POD(有利于步行的模式),BOD(有利于自行车)、TOD(有利于公共交通)、XOD(有利于改善交通的城市建设)、COD(有利于小汽车)。
(一) 步行模式
POD包含两层意义,首先是城市建设和交通的改善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为目标,能给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减少城市交通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我们也同时降低了交通对城市的污染;另外一层要求是希望以方便人们步行为导向。城市原本是我们能够方便步行的地方。步行作为人类的基本技能,也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基本需要。而许多城市建设和交通规划让人们步行变得越来越困难,衣食住行都需要交通工具来代步,人们正在丧失步行这一基本的技能。
(二)自行车的交通模式
BOD是指有利于自行车的交通模式。我国是自行车大国,拥有世界上罕见的自行车交通基础设施,在许多城市自行车交通依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城市交通界关于自行车发展一直存在争论,认为自行车是过时的交通工具,或者认为自行车只适应于短距离交通出行等等。
关于远与近本来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而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据统计,北京市区出行距离在5km以内的人数占总出行人数的50%,完全可以选择自行车解决出行问题。特别是在高峰拥挤时,旁边的自行车行驶的速度反而会超越拥堵的小汽车。在一个安全和清洁空气的环境中骑车可以锻炼身体。自行车并不需要燃油,不排放尾气。因此采用自行车作为接驳轨道的交通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三) 大容量公交导向的发展模式
TOD是大容量公共交通导向的开发模式。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大运量、快速的公共交通方式,成为引导城市发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途径。成为促进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基于轨道交通发展的TOD模式通过公共交通引导城市用地拓展,实现了用地控制和解决交通问题的双赢局面,但是轨道交通的扩展必须考虑政府的财政负担,若轨道交通站点只集中在城市中心,那么在城市外围居住生活的居民就更加易于去选择个体化交通工具,造成城市交通拥挤,若加大轨道交通的网络密度无疑会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造成经济上的不可持续性。因此公共交通导向的发展模式不能仅以一种方式(轨道交通)发展,我们需要建立以大容量公共交通为支撑,多种模式相呼应的城市和区域发展方式,还需要考虑整个城市中就业和居住的空间分布以及对不同社会阶层的成员影响。
(四) 形象工程与小汽车导向的发展
有些城市中的建设对我们来说并不知其有何意义,所以我们这里用XOD 来表示,改善城市的视觉效应。因为大多数市民需要依赖城市生活。城市的视觉效应如果能在人们日常步行中给予舒适感,因此人们会更乐意低碳出行,这样对环境的改善就更有其积极的意义。尽管人们普遍反对过度使用小汽车(COD),但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还必须依赖小汽车。今天的城市发展完全禁止小汽车的使用是困难的,关键是要限制小汽车在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时间内的使用,通过城市规划、管理和社会的组织减少小汽车的使用才是正确的发展之道。
4 结论
1. 高密度,街区化的设计有力于非机动化的交通出行,通过城市设计、交通规划和土地的混合使用继续保持较高的非机动化出行的比例,对减少CO2 的排放,保持全球生态环境的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城市新区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开发建设模式对绿色交通的作用。
2.轨道交通的建设对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城市空间规划和交通规划中都必须对此有积极的响应,以充分利用轨道交通引导形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的空间结构。
3.目前TOD(公共交通) 的发展模式在我国受到普遍的重视。城市交通的系统性决定了任何一种模式都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多模式交通是我们的一个必然选择。针对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状况,个人认为,城市建设要首先有利于步行和自行车的使用,大力发展高性价比的公共交通,同时要注意改善城市的形象,控制小汽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2015.11.30日“巴黎协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
2、《建设科技》,2009(17):38-41 ——《低碳城市的交通与土地使用模式》
3、2016年3月18日,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在财讯传媒主办的“智慧出行——未来城市峰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