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不少区级电视台都开设了民生新闻栏目,但由于在覆盖面、资金投入、受众水平以及人才应用方面具有局限性,报道的民生新闻多是日常琐事为主,常常出现有闻必录、就事论事的现象。容易存在“视野狭窄,个别题材平庸琐碎;部分报道粗糙浅薄,缺乏深度;定位把握不准,播发杂乱无章”等弊端,办不出效果,反而给电视台形象减分,得不到预期的效果。本文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对做活民生新闻列出几条粗浅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民生;新闻;提升;做活
【 abstract 】 : at present, a lot of television are opened at the county level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but because of the coverage, funding, level of audience and talent application has limitations, the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report is more everyday is given priority to, often appear record what has been heard, practical phenomenon. Easy to exist \"tunnel vision, individual subject mediocre trivial; reported some rough shallow, lack of depth and location master, broadcast and unsystematic\" disadvantages, such as do not effect, instead to television image points, can not get the desired effect. Combining with its own working practice, do work for the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listed a few superficial suggestion, for your reference.
【 key words 】 : the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ascend and do work
民生新闻栏目一直以来占据着各大媒体的重要位置,电视民生新闻以其独特的民众视角、民本取向、民生内容和短小快捷的特点更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受众。作为区级台,一个最直接面对基层百姓的新闻媒体,如何办好民生新闻,是近年来电视人不倦追求的课题。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谈谈区级电视台如何做活民生新闻,提高电视公信力。
1 拓宽领域,提升民生新闻价值
民生新闻的内容都是平民百姓,是新闻报道“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最真实体现,也成为新闻工作者践行“三贴近”原则的急先锋。老百姓的家长里短、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自然是民生新闻关注的内容,但民生新闻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些日常小事,还应当开拓更广阔的内容空间,比如可以关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收费、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司法公正、企业改制、环境保护、土地征用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民生新闻的内容,还能够通过新闻报道搭建起政府与百姓的沟通桥梁,起到更加重要的社会效应,使民生新闻既有可看性,又有价值。收视率攀升自然不在话下,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同时,赢得了百姓的信任,提升了栏目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笔者2014年12月5日就曾采写过题为《“占路为市”何时休!》的报道,对城区不文明形象进行曝光,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并迅速进行整治,还路于民,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2 推陈出新,让群众自己说话
民生新闻还要不断地推陈出新,紧贴百姓的脉搏,让他们爱看、可参与、感到有用,需要探索的东西很多。对每一个甚至每一期新聞节目,都应该努力在选材上求准、角度上求新、内容上求深、制作上求精、社会作用上求大,深入报道平民百姓生活中所做、所遇、所想、所获,以及他们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让百姓生活真正成为荧屏主角。这就要求记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带着一种责任感去观察和反映百姓的实际生活,不断探索适合民生特点的报道视角。除了对一些问题曝光之外,如社会公德、邻里家风、奇闻趣事、民事纠纷、消费打假等内容,也都是民生新闻的选题。对一些社会现象,记者不必忙于下结论,可以让不同层面的市民来评价,让他们发表不同看法和意见。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使报道内容更加丰满,同时还能引起更多市民的参与,从而有效地提高民生新闻节目的公信力和收视率。我台播出的一则民生新闻《让孩子的暑假过得更有意义》,就是通过不同层面人物的采访,表现不同年龄层次“对孩子过暑假”的看法。记者基本采用人物的采访同期声,较少添加自已的观点,让报道成为群众不同声音碰撞的平台。
3 创新形式,探索“亲民”报道风格
民生新闻的报道还要积极探索适合民生特点的“亲民”报道方式。要善于用群众的视角观察问题,升上去俯瞰,沉下去打捞,将群众最为关注、最有价值的新闻亮点挖掘出来,着力点燃民生新闻的亮点、可读点和关注点。同时,要转变写作风格,用故事化、情景化和悬念化的人文叙述方式撰写民生新闻信息,注重故事的完整性和情节的曲折性,采用一问一答、实地体验、专题探讨、分析启迪、深度评述等方式,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事件的真相,细节性地表现“是什么”,清晰地解释“为什么”,增加趣味性和生动性。要从小事着手,深入了解研究,用心观察体会,潜心思考问题,并把事件放到广阔的社会大舞台加以分析解剖,不仅要揭示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本质,更要挖掘出隐藏在事件背后的社会意义,以及与社会大环境之间的联系,做到雅俗共赏,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需求,用实实在在的事实印证本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祥和的生存生活业态。
总之,民生新闻是激发电视台活力、赢得百姓信任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区级电视台要想真正搭建起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就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在实现本土特色化、视觉平民化、内容生活化、监督合理化上做文章,全力做好民生新闻。只有这样,才能将民生新闻真正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做出特色、做成品牌。
作者简介
陈培鸿(1982-),男,籍贯广东揭阳揭东,本科,揭东区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采编部主任;从事新闻采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