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Postmasburg锰矿田堆积型锰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2016-09-26 02:09常洪伦李建锋王江龙王聪颖王会敏
现代矿业 2016年5期
关键词:山脊锰矿白云岩

常洪伦 李建锋 王江龙 王聪颖 王会敏

(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南非Postmasburg锰矿田堆积型锰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常洪伦李建锋王江龙王聪颖王会敏

(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南非Postmasburg锰矿田内发育了大面积的堆积型锰矿体,其形成与沉积-受变质型原生锰矿体有关。区内矿体分布广泛、厚度不均、形态各异,按堆积矿发育的部位,可将矿体划分为山脊斜坡型、斜坡边缘型和山前平地型等3类。矿石主要矿物成分以方铁锰矿、褐锰矿和硬锰矿为主。Fe、Mn含量负相关性较强,总体含量稳定,与古元古代的沉积环境及Fe、Mn胶体的沉积性质密切相关。结合区内地质勘探资料,对区内堆积型锰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以及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认为区内矿石来源于原生锰矿体,成矿后期的构造运动破坏了原生矿体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白云岩溶蚀构造是矿石赋存的主要空间,山脊斜坡边缘为地形强切割地段,是寻找堆积矿的优选部位。

堆积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方向原生锰矿

南非锰矿资源十分丰富,主要集中于Kalahari-Postmasburg锰矿成矿带上,该成矿带位于南非北开普省西北部,分为北部Kalahari锰矿田及南部Postmasburg锰矿田。其中,Postmasburg锰矿田北起Sishen以北,南至Postmasburg以南,纵向延伸50~60km,东西宽约30km。Postmasburg锰矿田发育了多种成矿类型,以原生的沉积-受变质型为主,堆积型次之,其次有淋积型和锰土型。堆积型锰矿分布十分广泛,其形成与沉积-受变质型原生锰矿体密切相关。堆积型锰矿床埋藏浅、矿石品位高且易分选,日趋成为当地矿业公司开发的重点对象。为进一步指导区内找矿及资源开发工作,本研究对Postmasburg锰矿田的堆积型锰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进行深入分析。

1 区域地质概况

Postmasburg锰矿田(图1)的形成与该地区前寒武纪Maremane隆起有关,该隆起由Transvaal超群Ghaap群Campbellrand亚群的白云岩和Asbesheuwels亚群的铁质建造组成(2.15~2.64Ga)。Maremane隆起东翼地层以弧状形式东倾,倾角一般小于10°,西部地层则西倾,倾角有时可达30°。矿田西部的Koegas组铁质建造、Makganyene组陆源混积岩及Ongeluk安山质熔岩被SN走向的断裂推覆至Gamagara组之上,自西向东产生的位移至少35km(图2)。Maremane隆起之上发育了东、西2条矿带及混合带,他们形成的地质背景有所差异:东矿带形成较早,以富Wolhaarkop燧石角砾岩的多层锰矿体为特征;西矿带形成较晚,以富铁的锰质建造为特征;混合带则兼具二者的特征,形成时间也介于二者之间。Maremane隆起以上的地层较复杂,为1套含铁锰建造的碎屑岩沉积序列,形成于Gampbellrand亚群的白云岩被溶蚀之后。东部的铁锰建造开始形成时,西部的白云岩仍继续遭受侵蚀,因此该段铁锰建造沉积缺失,沉积作用始于其后期的Gamagara页岩组。成矿后期,沉积序列周围的白云岩被侵蚀,锰质填充物作为残余山体被保留。锰矿石堆积于Maremane隆起西侧,部分被上覆的石英岩覆盖保护,最新形成的小型溶坑也被矿石颗粒填充,形成的堆积型矿体分布广泛。

2 堆积型锰矿地质特征

堆积型锰矿在全球分布广泛,我国较典型的有湖南湘潭锰矿和广西下雷锰矿[1-5]。该类型矿体的形成一般都与原生锰矿体有关,但矿体的形态、分布则受地形地貌的影响。Postmasburg锰矿田的原生锰矿储量大、品位高、地形较平缓、基底溶蚀构造发育,因此,该区的堆积型锰矿有其独特的性质。

2.1矿体形态

成矿后期,Postmasburg锰矿田构造破碎作用十分复杂,基底白云岩遭受了较强烈的溶蚀作用,致使原生矿体局部崩塌破碎,矿石出现了大范围的运移。在整个矿田内,堆积型矿体分布十分广泛,除了一些低平地势外,其他部位均有堆积型矿体存在。

图1 Postmasburg锰矿田位置及矿带分布

图2 Postmasburg锰矿田区域地质概况

(1)山脊斜坡型。多分布于山脊东侧斜坡上,沿地形线呈长条状出露,长度一般不超过300m,宽约100m。矿体多呈透镜状、扁豆状或勺状,厚度变化大,工程揭露厚度0.4~2.3m(图3(a))。矿石颗粒粗大,粒径一般在3cm以上,最大可达30cm,磨圆度较差,多呈次棱角状或次圆状,系由原上矿体分解出的矿块经短距离搬运,在白云岩溶蚀地形内堆积富集形成。

(2)斜坡边缘型。主要分布于山脊斜坡的边缘地带,东、西侧均有出露,呈带状分布,长度可达1.5km,宽100~300m。矿体呈盘状或似层状,厚度普遍较大且较稳定,一般厚1.8~4.2m(图3(b)、图3(c))。矿石颗粒均匀,粒径1~3cm,磨圆度较好,多为次圆状—圆状,矿石分选性较好,系由矿石经搬运后在山脊斜坡边缘地势变缓处堆积富集形成,是堆积型矿体开采的主要类型。

(3)山前平地型。主要分布于山脊斜坡东侧的平原地带,呈面状分布,展布范围可达500m。矿体多呈层状,厚度较薄且延伸较稳定,厚度一般0.9~2.3m(图3(d))。矿体上部多覆盖有第四系粉砂土,植被茂密。矿石颗粒细小,粒径一般小于1cm,磨圆度和球度均较高,分选良好,堆积致密,偶可见次生固结成板状,常与斜坡边缘型矿体相连接,界线不明显,由于该类型矿体规模不大且具有一定的顶板覆盖物,因而目前尚未被开采。

图3 堆积型锰矿矿体形态

2.2矿体组分

区内堆积型矿体主要由铁锰矿石、石英砂岩砾石和土壤组成,其中铁锰矿石为主要组分,采样测得矿体的含矿率最低60.0%,最高97.6%,平均78.8%(图4),总体含矿率较高,达到了工业矿体的要求。矿体内石英砂岩较常见,通常呈圆状或次圆状,与矿石混杂分布,此外,可见其他岩性转石或岩屑,颗粒较铁锰矿石和石英砂岩砾石小,他们共同构成了矿体的支撑物。土壤为主要填充物,由红色沙性土及少量黏性土组成。其他成分主要为腐殖质,含量较少。

图4 矿体含矿率分布散点

2.3矿物成分

矿石矿物成分均较简单,与原生铁锰矿体成分一致。锰矿物主要有方铁锰矿、褐锰矿、黑锰矿、硬锰矿及软锰矿,铁矿石矿物主要为赤铁矿(图5)。

图5 矿石主要矿物成分

(1)方铁锰矿。黑色、黄白色,金属光泽,晶形为立方体或八面体,晶体常呈半自形粒状产出,集合体呈粒状产出。个别晶形发育较好,粒径大于1mm,常被黑锰矿交代,呈残留的细纹状或细纹带状定向分布。

(2)褐锰矿。黑、灰黑、棕黑至钢灰色,半金属光泽,晶体呈双锥状,通常呈粒状、隐晶质块状集合体。晶形不发育,一般小于0.01mm,常与黑锰矿共生形成纹层状构造,纹层以褐锰矿为主,局部可见黄白色方铁锰矿晶粒,粒径约0.002mm。

(3)黑锰矿。棕黑色,半金属光泽,晶形不发育,常呈隐晶质结构,多为粒状集合体,中间可见其他矿物颗粒,有时见不规则双晶交代方铁锰矿,或被硬锰矿交代。

(4)硬锰矿。黑色,隐晶—微晶结构,半金属光泽,常为角砾状构造,集合体形状不规则,与方铁锰矿、黑锰矿等连生。

(5)软锰矿。灰黑色,金属光泽,含量较少,多发育于晶洞中,呈柱状晶簇,晶体主要呈针状,部分发育锥面,大小不等,多数小于1.5mm,在晶洞边部呈针状、纤维状交代方铁锰矿,常见于锰染风化泥岩中,晶形不发育,易染手。

(6)赤铁矿。红褐色,鳞片状结构,风化后常呈土状,偶见双锥状巨晶,晶面纵纹发育,解理较明显,裂隙内可见少量软锰矿和黏土矿物。

2.4矿石类型

区内各类矿石样品物相分析结果表明:①w(TMn)18.47%~47.81%,其中碳酸锰中Mn占有率0.48%~3.41%,平均1.04%;硅酸锰中Mn占有率0.63%~4.92%,平均1.92%;氧化锰中Mn占有率92.16%~98.36%,平均96.51%;②w(TFe)27.03%~60.60%,其中磁性铁中Fe占有率0.10%~2.39%,平均0.89%;硅酸铁中Fe占有率0.44%~39.04%,平均7.42%;赤铁矿中Fe占有率58.09%~99.14%,平均91.28%;硫化铁中Fe占有率0.12%~0.50%,平均0.26%;碳酸铁中Fe占有率0.25%~0.63%,平均0.43%。由此可见,矿石中的锰矿物主要为氧化锰,铁矿物主要为氧化铁,矿石均为氧化矿石类型。

2.5Fe、Mn含量特征

Postmasburg锰矿田西矿带的原生矿中有用元素主要为Fe、Mn,且不同矿石类型中Fe、Mn含量均呈现出负相关性[6-7]。本研究对采集的堆积矿石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Fe、Mn含量具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81,在图像上显示为2条此消彼长的曲线(图6);而Fe+Mn的总品位多为50%~60%,曲线较平稳(图7),平均品位54.78%,品位变化系数5.37%。由此可见,Fe、Mn虽然含量负相关,但总体含量较稳定。

图6 Fe、Mn品位曲线

Fe、Mn品位出现上述特征的原因:①水体、大气环境因素,古元古代的缺氧环境使得水体中的Fe、Mn仅能以胶体的形式存在,随着水体中蓝藻和细菌的大量出现,成铁纪过渡至层侵纪时,水体中的氧含量已足够使Fe、Mn胶体接受氧化而沉淀并沉积,在沉积过程中,由于Fe、Mn胶体物理性质的相似性,胶体的沉积性质差异较小,导致沉积物中Fe、Mn胶体无明显的界线;②Fe、Mn化学性质的相似性,随着Fe对Mn的替换,能够形成软/硬/褐锰矿-方铁锰矿-赤铁矿的变化序列,根据矿石中各类矿物成分含量可划分为不同的矿石类型。

图7 Fe+Mn总体品位曲线

3 矿床成因

(1)物源条件。矿田内带状出露的3条原生锰矿带的锰矿资源十分丰富。前人资料中提供的矿层平均厚度3~5m,而工程施工中揭露的矿体最大厚度甚至达到12m。矿带的南北延伸长度近40km,宽1~3km。巨大的原生锰矿资源量为堆积型矿体提供了充足的矿石来源,因此锰矿石几乎遍布整个矿田。

(2)构造条件。Postmasburg锰矿田原生矿带的成矿期为早元古代(2.432±0.031Ga),成矿后期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活动,尤其是西部的安山质熔岩向东逆冲推覆,使矿带受挤压而被错成大小不等的断块,矿体破碎严重,仅有部分矿体在断块中得以保存,且相对完整。矿体解体后形成了大量的矿块,成为堆积型锰矿体的主要矿石来源。

(3)地形条件。矿田内白云岩分布广泛,成为矿床的基底。成矿后期,沉积序列因抬升隆起而暴露,白云岩遭受溶蚀,形成了1套岩溶系统。随着溶蚀作用的进行,含矿沉积序列因顶部石英岩的覆盖而得以保存,形成了目前的低山脊,而其余部位均继续溶蚀塌陷,成为山脊周边的平地。同时,溶蚀形成了大量的溶坑和溶沟,为矿石的堆积和富集提供了良好的赋存空间。该地形特征为矿石的转移和搬运提供了条件,有利于矿石在不同的部位富集而形成不同特征的堆积型矿体(图8)。

4 找矿方向

(1)地势特征。山脊斜坡近矿石源地带地势一般较高,局部发育白云岩的溶蚀洼地,但溶蚀空间小,分布不连续,仅能形成小规模的矿体。山前平地地势较低,不利于矿石的长距离连续搬运和富集,因此多形成矿石层,通常达不到工业开采厚度。斜坡边缘地带是矿石堆积和富集的最佳部位,山脊边坡与平地的交界处普遍发育较大规模的连续矿体。

图8 Postmasburg锰矿田堆积型锰矿体成因示意

(2)地形特征。地形切割强烈、白云岩溶蚀构造发育的地段为矿石的赋存提供了较大空间,易成为小规模矿体的发育部位。地形平坦、覆盖较厚的山前平地地带底板白云岩的溶蚀程度较低,无法形成较大的容矿空间。在原生矿带出露的地形坡度变化较大处,不但有足够的矿石来源,而且有十分有利的存储空间,且地表覆盖较薄,极易形成一定规模、分布较理想的堆积矿体。

5 结 论

(1)Postmasburg锰矿田的堆积型锰矿系由该地区早元古代的沉积-受变质型原生锰矿体破碎堆积而成。矿体分布广泛,根据其发育位置,可划分为山脊斜坡型、斜坡边缘型和山前平地型等3类。斜坡边缘型矿体规模大、连续性好、易于开采,为最具开发前景的矿体类型。

(2)矿石中的矿物成分以方铁锰矿、褐锰矿和硬锰矿为主。Fe、Mn含量负相关性较强,总体含量稳定,与古元古代的水体环境及Fe、Mn胶体的沉积性质密切相关。

(3)矿体的形成受物源条件、构造条件和地形条件的综合控制。其中,白云岩溶蚀构造所形成的地形为主要的影响因素。通过地势与地形特征的分析,找矿方向应集中于低山脊的斜坡边缘和白云岩基底的强切割部位。

[1]左建湘.湘西锰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索[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1(3):290-292.

[2]付胜云,谢小青.湘西及邻区早震旦世锰矿成矿规律探讨[J].中国锰业,2010,28(3):30-33.

[3]赵东军,鲁安怀,王丽娟,等.广西下雷锰矿床中锰钾矿的矿物学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859-868.

[4]颜代蓉,李建威,胡明安,等.广西下雷氧化锰矿床矿石特征及成因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2006,25(3):61-67.

[5]谢华,伊海生,张超,等.广西下雷锰矿区定量岩相图编制及其意义[J].金属矿山,2015(3):128-132.

[6]常洪伦,杜俊,马成兵.南非Postmasburg锰矿田锰土地质特征及成因[J].现代矿业,2014(1):70-72.

[7]李建峰,常洪伦,郝云阳,等.南非Postmasburg锰矿田Bishop、Paling矿区矿石Fe、Mn相关性[J].现代矿业,2015(11):135-137.

Ge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ProspectingDirectionofDetritalManganeseOre-bodyinPostmasburgManganeseOreField,SouthAfrica

ChangHonglunLiJianfengWangJianglongWangCongyingWangHuimin

(NorthChinaEngineeringInvestigationInstitute)

Extensivedetritalmanganeseore-bodyisdevelopedinPostmasburgmanganeseorefield,SouthAfrica,whichformationisrelatedtotheoriginalmetamorphosedsedimentarymanganeseore-body.Theore-bodiesarewidelydistributedandthethicknessandshapesaredifferencewitheachother.Accordingtothedevelopmentareaofthedetritalore-bodies,theore-bodiesinPostmasburgmanganeseorefieldcanbedividedintoridgeslopetype,slopeborderlinetypeandpiedmontplaintypeore-bodies.Themaincompositionofmineralsarebixbyite,brauniteandpsilomelane.FeandMncontentswithastrongnegativecorrelation,theoverallcontentsofFeandMnisstable,whichiscloselyrelatedtothesedimentaryenvironmentinPaleoproterozoiceraandthesedimentarynaturesofFeandMncolloid.BasedonthegeologicalprospectingexplorationdataofPostmasburgmanganeseorefield,thege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thedetritalmanganeseore-bodies,mineraldepositgenesisandprospectingdirectionareanalyzed,theresultsshowthattheoresisderivedfromtheoriginalmanganeseore-bodies,theintegralityandcontinuityoforiginalmanganeseore-bodiesaredestroyedbythelatemetallogenictectonicmovement,dolomitecorrosionstructuresisthemainspaceoforesoccurrence,ridgeslopeedgeistheterrainstrongcuttingarea,istheoptimalprospectingregionsofdetritalmanganeseore-bodies.

Detritalmanganeseore-body,Geologicalcharacteristics,Mineraldepositgenesis,Prospectingdirection,Originalmanganeseore-body

2016-03-18)

常洪伦(1984—),男,高级工程师,博士,050021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汇通路39号。

猜你喜欢
山脊锰矿白云岩
Saving the life of a wolf
Saving the life of a wolf拯救野狼
锰矿渣制备多孔整体式催化剂探究
白云岩筑坝的难点和措施
国外某铁锰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天然锰矿低温NH3-SCR烟气脱硝催化活性研究
黄昏
中国的白云岩与白云岩储层:分布、成因与控制因素
银额盆地哈日凹陷白云岩储层研究
山脊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