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魏
柜子旧喽。
这是回家帮爷爷抓药时,爷爷常自言自语的一句话。
柜子当然新过。我三岁那年,它被两名心灵手巧的匠人精心打制而成。本就优质的木料上再涂匀锃亮的黑漆,使表面光滑油润。乡里擅长书法的老先生在每个新药屉上工工整整地写上茯苓、当归、白芷、黄芪、川贝、葛根等中药名称,然后,木匠们仔细地刻出形,爷爷欢喜地亲自涂上金粉。这是爷爷修整家族产业——中医馆时干的一件大事。
那时候,爷爷就坐在药柜前给人瞧病。周边的人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爷爷,他自然十分繁忙,给人把完脉,就用工整的小楷开出药方。据邻里的老人讲,这些方子都是极对病症的。开完方子,爷爷转身走向药柜。对于清热解毒的牛黄、活血养颜的红花、消食化积的槟榔、养血安神的桂圆放在了哪里,爷爷早就熟知于心。他抽开一个个药屉,不用秤称,单手一捏,几两几钱几乎分毫不差。爷爷把中药放在有些发黄的草纸上,三旋两转包好,再用麻绳捆好,留个活结,微笑着交给病人。而后,自然是药到病除。
当时我只有三四岁,爷爷还能一边抱起我,一边拉开抽屉,指着各种中药材,一遍又一遍地给我讲解它们的药性。那时候,各种药材齐全,是从全国各地进来的,供药商再难供的药材也要给爷爷留一份,因为他们相信爷爷绝辱没不了这份药材。那时病人也相信爷爷,每年的药师节晒药材,男女老少都来帮忙,这几乎成了村里的一件盛事。
眨眼间,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爷爷也老了,不能再给人看病抓药了。大伯倒依旧行医,可也只是西医,家传中医一点儿不会。长期不用的药柜也慢慢旧了,当年锃亮的漆面如今已变得污黑了,灰尘似乎已经进入木纹,柜角甚至已剥落了漆面,药屉拉开时也是一阵刺耳的尖叫。幸好还有那金粉字仍在,虽然年年描新,只是衬得柜子更旧罢了。
柜子旧喽,爷爷说。
这是几位还固执地相信爷爷的熟人找爷爷开方子时顺口说的。爷爷踌躇地开了药方,又拿给我看看有没有疏露。以我对中药材的粗浅了解又能瞧出什么呢!我惊异于爷爷的犹豫,也惊异于药柜中只剩下一点常见的药材。爷爷满脸无奈地说,这几年供药商愈来愈少,仅剩的中药商也只看出价,丝毫不管救命的药给了奸商还是骗子。现在很多人也不再相信中医,更青睐见效快的西医。爷爷因为不便抓药,于是由我代替。看着爷爷,我一边抓药,一边心酸。
爷爷的确老了,那日听我背《本草纲目》竟有些怅然地说:“这些大部分都忘了。”我拿书给他看,他才点点头,接着又感慨以前那些一起切磋技艺的老大夫,不是退休就是转入了西医,常来请教的后辈如今也只剩一个,药材的炮制已不能亲力亲为,那么重的药,他一个人也扛不动,晾晒药材这些体力活就更不行了。爷爷常自嘲,“手艺丢了好多年了”。
有一天,爷爷把祖传的《本草纲目》《黄帝内经》交给我,叮嘱说,这些东西他都快忘了,不如给我,也许还能不辱祖宗。对我交代完,他又蹒跚着,拿起掸子打扫药柜。
我翻看着爷爷送的书,抬起头来,竟恍惚感觉在夕阳中,陈旧的药柜和年迈的爷爷仿佛就是一对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