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爱武,高 玲,刘照红,黄鹏九(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妇产科,新疆 阿克苏 843000)
子宫颈环形电切术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肖爱武,高 玲,刘照红,黄鹏九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妇产科,新疆 阿克苏 843000)
目的 分析子宫颈环形电切术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4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冷刀锥切组与环形电切组,各42例,冷刀锥切组患者采用子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环形电切组患者采用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治愈率与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颈环形电切术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子宫颈环形电切术;子宫颈冷刀锥切术;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是一种与浸润性宫颈癌相关的癌前期病变的统称,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正呈现出逐年上升且趋于年轻化的发展趋势,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较大影响[1]。为了探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本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比了子宫颈冷刀锥切术与子宫颈环形电切术的不同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4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活检、阴道镜活体组织检查等证实,符合第7版《妇产科学》中CIN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等症状[2]。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冷刀锥切组与环形电切组,各42例。冷刀锥切组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34.0±2.6)岁;Ⅰ级26例,Ⅱ级12例,Ⅲ级4例。环形电切组年龄22~49岁,平均年龄(34.2±2.4)岁;Ⅰ级25例,Ⅱ级13例,Ⅲ级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分级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3~7天内进行手术,术前1天禁止性生活。冷刀锥切组行骶骨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铺单、外阴消毒,暴露子宫颈,用3%冰醋酸、卢戈氏碘液涂抹,充分暴露病变及其范围,应用小导管引流排空膀胱,于子宫颈病灶处约5 mm处作切口,锥形切除病变组织。环形电切组行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铺单、外阴消毒,暴露子宫颈,用碘液涂布子宫颈,标志移行区,显示病灶边界,顺时针环形切除子宫颈病变组织,切除深度约5~25 mm。最好一次性切除整块完好的病变组织并及时标记定位,取12点位置连续切片行病理活检。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5天,确保外阴清洁,禁止盆浴与阴道冲洗,禁止性生活3个月以上。
1.3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治愈率与复发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 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对比
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对比(x±s)
2.2治愈率与复发率对比
对比两组治愈率与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与复发率对比 [n(%)]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的相关病变过程有较大关联,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3]。在该疾病的治疗上,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术方式是子宫颈冷刀锥切术(Coldknifeconization,CKC)与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s,LEEP)。子宫颈冷刀锥切术是采用解剖刀锥形切除病灶,切面较平整,且可获得较完整的病变组织,有助于病理活检,但因为该术式的操作较复杂,手术时间较长,且术中出血量较多,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损伤,不利于术后恢复[4]。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是采用超高频电波刀进行环形电切除,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不影响病理检查、术后愈合快、能保留生育功能等优势,目前已成为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主要诊治方法[5]。
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了子宫颈冷刀锥切术与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不同疗效,结果显示,环形电切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冷刀锥切组,环形电切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冷刀锥切组,环形电切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冷刀锥切组。由此提示,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疗效优于子宫颈冷刀锥切术。
综上所述,子宫颈环形电切术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 刘勋姣,唐利发.宫腔镜电切术与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疗效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0):3174-3176.
[2] 杨 波,杨凤云,曹云桂,等.液基薄层细胞学、活检病理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诊断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细胞内瘤样病变的比较研究[J].生殖与避孕,2012,32(10):710-713.
[3] 徐凤娟,黄珊珊,程雪菊,等.高危型 HPV 和 TCT 检测在宫颈高度上皮内病变行LEEP 治疗后随访中的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5884-5887.
[4] 张丽虹,朱 勤,周先荣,等.195例子宫颈病变 LEEP 术后切缘状态及全子宫切除标本病变残留情况的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2,21(10):764-767.
[5] 胡晓彦,徐浩军.探讨子宫颈冷刀锥切术和环形电切术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5,9(30):14662-1464.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73
B
ISSN.2095-8803.2016.08.1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