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人》周刊9月24日一期文章,原题:社会观念——同居两年前,达林(音)与女友住到了一起。他的妈妈想要阻止,担心没结婚就住到一起会坏了他女朋友的名声,对他本人也影响不好。只有明年两人步入婚姻殿堂,他的妈妈才会放心。
在当今中国,社会观念变化之快令人吃惊。1980年前,只有大约1%的夫妇曾经未婚同居,而在2010年至2012年结婚的夫妇中,这样做的已超过40%。不久前,官方机构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的一项调查发现,1985年后出生的人群中,近60%婚前与伴侣住在一起。这意味着,中国年轻人的同居率与美国相当。
中国未婚同居人数增多的原因与别处基本相同:个人主义抬头、女性权力的增强、婚姻推迟和有关婚前性行为的传统禁忌的衰落。财富的增加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情侣有能力离开父母单住。但中国人的同居也有鲜明特点。在富裕国家,同居现象在穷人当中居多;而在中国,最有可能同居的是生活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的高学历年轻人。
在其他国家,同居现象日盛意味着婚姻的瓦解:许多男女都懒得结婚。而在中国,同居几乎全是婚前序曲,而非婚姻的替代。在一些西方国家,长期未婚同居的人享有一些与已婚夫妇相同的合法权利,也承担相应的义务。但在中国,非婚同居不受法律认可,非婚生子女很难上户口。
中国正经历一场性革命。据2012年的一项调查,约70%的人有过婚前性行为。但许多中国年轻人对家里老人却持保守观念:老年人群体中同居也在增多,但许多人都不会再婚,因为子女反对。▲
(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