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王军
高校『替课』成『风』老师怎么看?
(辽宁)王军
做促销、发传单都是大学生的兼职,如今 “替课”在高校中的生意也很流行。在课堂上替雇主喊到”一天就能轻松赚百八十元。记者调查发现,“替课”现象在沈城多所高校均有存在。有大学生称,为别人 “替课”一天能赚大约00元,最多时一个月能赚 800元。(见 《华商晨报》)
高校 “替课”现象不是什么新鲜事,谁在大学期间在上类似公开课时,没干过让同学帮忙答下到”的事呢?但 “替课”成为普遍现象,并由此衍生为生意,最终形成产业链,却不能不让人惊奇和警惕了。对于这一现象,2015年6月央视专门做过一期 “揭秘高校替课族’”的节目,对 “替课”产生的原因,“替课”产业链的形成进行过深入报道。节目最后,主持人点评称: “高校替课现象的出现,不仅意味着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暴露了相关高校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和不足,同时,那些寻找替课的大学生已经为自己贴上了一枚不诚信的标签。希望那些对替课行为没有尽到监管责任的老师们,能够真正履行自己教书育人的职责。”
按理说,这期节目足可以引起高校和高校老师们的注意的。但事实呢,没有。“替课”现象依然涛声依旧,“替课”生意依然风生水起。对此,我想撇开高校的管理来问高校的老师,你们怎么看?
其实,高校的老师对此早有“看法”,可悲的是,老师们的 “看法”竟然是这样:一是称不知道有这种现象的存在。二是表示在网络上看到过这种现象,但一直不知用什么办法解决。三是诉苦说一节大课要给百八十名学生上课,不可能都记住每个学生,考勤只能通过点名、提问的方式进行。
这些看法其实反映了一些高校老师的职业态度。试想,如果这些老师职业态度端正,把课备得深入细致、把课讲得生动风趣,引人入胜,求知若渴的学生们会舍得让别人 “替”吗?如果老师们不能端正职业态度,不能用精彩的课把学生们吸引到教室中去,用再严的管理手段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