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病特点与治疗

2016-09-24 01:09张春宝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7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

吴 波 张春宝

湖北黄石爱康医院神经内科 黄石 435000



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病特点与治疗

吴波张春宝

湖北黄石爱康医院神经内科黄石435000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发病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以我院2013-01—2015-01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6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2组人员睡眠状况进行评价,统计2组睡眠障碍发生率,同时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PSQI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睡眠障碍发生率4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以白天睡眠6 h以上(52.17%)、夜间不寐(30.43%)为主要症状,以大脑皮质下卒中为最常见发生部位。急性脑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4.18±1.32)分,显著低于不伴睡眠障碍患者的(17.19±3.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障碍治疗总有效率93.48%。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相对正常人群易发生睡眠障碍,症状为白天嗜睡、夜间不寐等,且大脑皮层下卒中易出现睡眠障碍。另外给予药物联合心理辅导干预能显著改善睡眠障碍症状,疗效明确。

急性脑卒中;睡眠障碍;发病特点;治疗

据统计,脑血管疾病伴睡眠失常发生几率高达90%以上,其中急性脑卒中伴睡眠障碍占25%~65%[1],不仅增加患者躯体及心理负担,而且不利于疾病恢复。急性脑卒中伴睡眠障碍发生原因较多,其中以患者心理问题为主,表现出失眠、过度睡眠或日间嗜睡等症状,可能加重脑梗死病情,甚至威胁患者性命[2]。为此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至关重要。基于此,本研究先通过与正常人群比较,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状况及其发病特点,随后针对性的采取治疗措施,观察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3-01—2015-01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组,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所有患者病例资料均完整,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并同意。男60例,女40例;年龄40~80岁,平均(56.0±12.2)岁;病程1 h~4 d,平均(2.5±1.2)d。脑卒中部位:大脑皮层50例,大脑皮质32例,小脑18例。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6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33~70岁,平均(54.5±10.4)岁。排除肝肾功能障碍、脑卒中病史、精神异常、抑郁症等患者,对比2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3]对所有对象睡眠状况进行评分,急性脑卒中患者于入院当天评价,正常人群于体检当天评价,该量表主要包括睡眠障碍、入睡时间等7大项目,各项目分为0分、1分、2分、3分,各项目分数相加计作PSQI总分,7分以上为睡眠障碍,分数越低提示睡眠质量越好。同时观察记录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症状(全天嗜睡、白天睡眠时间6 h以上、夜间不寐、夜间睡眠不足、睡眠频繁觉醒等)及不同卒中部位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另外,所有患者接受急性脑卒中常规治疗,伴睡眠障碍者睡前口服1~2 mg艾司唑仑(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2020291)。同时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光线适中且安静,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此外,根据睡眠障碍患者不同心理状态采取个性化心理辅导措施,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借助音乐疗法、放松训练等多种方式缓解其不良情绪。

1.3观察指标观察和记录2组PSQI各项评分、总分及睡眠障碍发生率。另外,观察和记录急性脑卒中患者不同卒中部位睡眠障碍发生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其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分42分,分数越低提示神经功能缺损越轻。临床疗效以白夜间睡眠时间为主,显效:夜间睡眠6 h以上,白天睡眠2 h以下;好转:夜间睡眠4~6 h,白天睡眠6 h以下;无效:夜间睡眠4 h以下,白天睡眠超过8 h。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2 结果

2.1睡眠障碍状况

2.1.12组PSQI评分比较:研究组PSQI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PSQI评分比较,分)

2.1.2睡眠障碍发生率:依据PSQI总分,研究组中伴睡眠障碍46例(46.00%),对照组出现睡眠障碍9例(1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75,P<0.001)。

2.1.3急性脑卒中睡眠障碍发病特点:46例急性脑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中,全天嗜睡3例(6.52%),白天睡眠6 h以上24例(52.17%),夜间不寐14例(30.43%),夜间睡眠不足10例(21.74%),睡眠频繁觉醒6例(13.04%)。另外,不同卒中部位睡眠障碍发生情况:50例大脑皮质卒中患者中睡眠障碍34例(68.00%),32例大脑皮质卒中患者中睡眠障碍10例(31.25%),18例小脑卒中患者中睡眠障碍2例(11.11%),大脑皮质下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大脑皮质、小脑卒中(χ2=10.598、17.193,P<0.001)。

2.2治疗效果

2.2.1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伴睡眠障碍患者与不伴睡眠障碍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分)

2.2.2睡眠障碍临床疗效:46例患者对症干预后显效29例(63.04%),好转14例(30.43%),无效3例(6.52%),总有效率93.48%。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普通人群睡眠障碍发生率15%~18%,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至少40%,睡眠障碍不仅影响生活、工作及学习,而且不利于身心健康[4]。目前临床用于评价人类睡眠状况的重要工具为PSQI评分,直观性强且较为准确,笔者用PSQI评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研究组)、健康人群(对照组)睡眠状况进行分析,发现研究组患者除开睡眠效率及睡眠时间外,其他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状况相比正常人群明显差。另外,研究组睡眠障碍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陈东[5]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急性脑卒中伴睡眠障碍临床症状较多,形式多样,包括睡眠不足、过度睡眠、入睡困难等。本组46例急性脑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白天睡眠6 h以上占52.17%。苏文智等[6]认为急性脑卒中伴睡眠障碍发生主要与患者心理因素有关。目前临床关于急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睡眠相关解剖结构(如觉醒系统、睡眠系统)有关,急性脑卒中后会释放较多毒性物质(如氨基酸)对睡眠觉醒系统干扰,进而引发睡眠障碍。加上部分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增加睡眠障碍发生几率[7]。为此,笔者除了对急性脑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用药(艾司唑仑)外,着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音乐疗法、放松训练等方式。经对症干预后46例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3.48%。另外,急性脑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比单纯急性脑卒中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俞鸣等[8]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同时可反映改善患者睡眠障碍有利于其神经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急性脑卒中后易出现睡眠障碍,表现出白天睡眠过多、夜间失眠等症状,采取药物联合心理辅导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睡眠障碍症状,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临床值得进一步研究。

[1]张小丽,崔颖,汪凤兰,等.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4):2 046-2 047.

[2]张守红,雷鸣,黄勇华,等.脑卒中与睡眠障碍相关性分析[J].武警医学,2014,25(2):148-149;153.

[3]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10(29):10.

[4]刘迎春,滕向东,吴德云,等.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4):421-423.

[5]陈东,王文安.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特点[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5,28(1):34-36.

[6]苏文智,彭方,陈森福,等.90例急性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心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1):22-23.

[7]周伟华.药物联合心理疏导治疗急性脑卒中并睡眠障碍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4):4 428-4 429.

[8]俞鸣.急性脑卒中并睡眠障碍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9):1 239-1 240.

(收稿2015-09-20)

R743.33

B

1673-5110(2016)17-0089-02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跨越障碍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