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寿
摘要:近年来,随着第一代企业家步入隐退年龄,企业传承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创二代”定义的界定,并分析广州“创二代”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企业传承中“创二代”问题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广州;创二代;企业传承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6-0117-04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州的民营经济发展迅猛,截至2014年6月,民营经济的比重占到广州GDP的39%以上。根据工商局的统计数据,广州市有以企业形式注册的民营企业18万多家,此外还有以个体户存在的工商户55万多户,这一共73万多户的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和传统制造业,呈现出“星星多月亮少”的特点。民营企业不仅为广州的GDP增长贡献了力量,而且解决了老百姓的就业问题,贡献了税收,而且对社会的安定团结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创业的第一代粤商开始进入隐退年龄,在职业经理人制度不完善的中国,“子承父业”是个必须面对的课题。未来的两三年,“创一代”和二代之间的“交接班”问题会集中显现出来。中国有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第一代艰苦创业,第二代艰难守业,第三代轻松败业,如今这句话也正在严峻考验着民营企业的未来。二代的接班问题从微观层面对粤商来说不仅仅是机会和挑战的问题,而是企业的存亡问题。从宏观层面对广州经济来说是解决广州经济发展缺后劲问题的关键所在。笔者和课题组成员通过问卷调查、电话和面谈等形式调查了广州的51家民营企业,通过这些数据和现实情况分析,尝试找出破解二代接班的难题。为广州民营经济乃至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做出一些有效的尝试。
二、“创一代”和“创二代”的界定
“创一代”是指那些创业大军中的成功者,特别指那些没有“李刚”式的老爸做强大的后盾,也没有“富一代”老爸的经济支援,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成为了富翁,同时也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比如京东商城的刘强东、凡客诚品的陈年、当当的李国庆、淘宝的马云、国美的黄光裕等。
对于“创一代”的认识和理解,学界和商界基本比较统一。但是对于新生名词“创二代”,学界和商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笔者整理了先驱研究者对“创二代”的解释,大概可以归纳如下:
(1)河南省民营经济维权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郭运敏认为:如果将第一代企业家称为“闯一代”或“创一代”,那么我们不妨将这个新生代群体称为“创二代”,他们是民营企业的第二代,无论是子承父业,还是另辟蹊径,他们都在不断地创造、创新。
(2)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认为:“创二代”是以创业前辈为目标的新一代创业群体,这和出生于什么年代,父辈是否创业、有没有财富积累等因素没有任何关系,并且创业不会有第三代人,只要创业你就是创二代,在你前面是数不尽的创业成功或失败的人,而创业也并不局限于财富。
(3)官方率先明确提出“创二代”这个概念的是浙江省慈溪市。它认为“创二代”是以传承家业的年轻工商业经营者为主体,包括年轻的在慈自主创业人士、高层次专业人才、在外慈溪籍创业人士等组成的一批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的群体。
(4)另外还有些人认为“创二代”一般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其父辈均通过创业获得一定的财富以及社会地位,创二代选择了脱离父辈的原始产业,重头做起的创业人生。创二代与富二代不同,指的是父辈通过创业获得一定的财富以及社会地位,其子辈依然选择创业,而不是守其父辈产业。他们从出生起,头上就笼罩着父辈的光环,就业时,他们放弃了由父母安排一个稳定而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的机会,选择了创业。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创二代”应该是其父辈拥有一定的财富及社会地位,拥有一定的产业,二代继承人不管是继承父辈的产业通过产品的升级换代,或者通过经营管理方式的创新使企业获得新生命或者发展壮大,还是另辟蹊径进入新的产业都可以称为“创二代”。
三、广州“创二代”所面临的问题
广州的民营企业在产业结构上看是与广州一线城市的地位相匹配,产业层次是相对较高的。截止2014年4月,广州的人口已突破1660多万,用工、用地、物流等生产成本都非常高。一些传统的加工制造业、“三来一补”产业在逐年减少,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在不断增加。这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种规律,也是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一条必经之路。
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同样面临这种转移。而且广州在这方面的力度非常大,全市关闭或转移了5000多家高能耗企业,拔高了企业的准入门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把不适合广州发展的目标的企业进一步转移出去,高端制造业、总部等留在广州,其他制造业部分按照市场规律也在转移。目前在新区增城和从化等地形成了多个产业园,人为关闭的广州市内企业搬迁到“退二进三”产业园,在搬迁的过程中得到二次发展。市内腾出的空间用以发展第三产业以适应广州市的发展规划。所以,广州的“创二代”除了面临其他城市相同的问题之外还有着其他城市所没有的困难。
笔者和团队发出100份问卷,一共回收51份有效问卷,加上电话访问和面谈的形式对广州的“创二代”进行调查,虽然不能整体呈现出广州“创二代”的全貌,但是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广州“创二代”的特点。本次问卷的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
通过上图显示,广州的“创二代”年龄基本在30~40岁之间,这和其他地区的调查数据基本一致。这意味着广州的民营企业正在进行着“交接棒”现象,中国的民营企业也将迎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传承。从性别上看全是男性,可见男性在接班上具有绝对的优势。这和笔者调查前的设想有所偏差。虽然广东地区的家庭传统是传男不传女,但是在一线城市的广州的确有点特殊,特别是广州有着很多的女一代创业者的情况下出现这种情况的确匪夷所思。
调查显示,广州的“创二代”具有较高的学历背景,专科以上学历占98%,而且86%以上有留学或海外工作经历。虽然总体素质相对较高,但他们普遍感到经验不足,对行业深入了解的不多,占总数的95%。与“创一代”相比,“创二代”能够客观评价自己,无论是面谈还是问卷都显示他们认为最大的劣势是缺乏实际管理经验和对行业的深入了解不够。
广州的“创二代”们在接班后,品牌的意识都比较强烈,基本上想的是在发挥上一代的优势的基础上创立品牌。但并不是所有的“富二代”都想成为“创二代”。在“是否愿意接班”的调查项显示,主动接班的只是占到26%,被动接班的占到74%。其中,被动接班了但还是希望有自己的事业的占30%,他们有自己的梦想和希望,想干自己喜欢的事业。还有一些认为自己目前还不具备接班的各项条件,不愿接受上一辈的事业。
“创二代”和“富二代”总是有着某种联系,调查显示创二代中的90%反感被人称为“富二代”。“富二代”原本属于中性的词汇,由于一件件负面事件被媒体等放大之后成了纨绔子弟的代名词。在部分人的印象中“富二代”除了炫富和过着奢华的生活以外没有任何追求。但是现实中更多的“富二代”是在父辈搭建的平台上努力工作,经历着一般创业者必须经历的风雨,踏实地继续创业。他们更愿意把自己称为“创二代”。而且在一般人看来,“富二代”变为“创二代”是件很顺利的事,因为有了上一代的支持而非靠自己原始资本的积累,那么发展壮大就是顺理成章的事。然而现实并不完全一样。
在笔者和团队的调查采访中,这些“创二代”们和其他的创业者一样,经常面临着抉择和压力。在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他们懂得只有靠不断地努力和学习,才有可能将企业一步步推向成功。当然由于“创二代”本身就在父辈创业环境的耳濡目染中成长,因此,相比其他人或同龄人,“创二代”成为企业家的概率最高。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新一代企业家成长课程”负责人曲军先生的调查数据显示,“在美国,能传承的企业占比12.4%,在亚太地区占比12.8%,一代传承二代,每10个有1个能成功成为企业家。”
最后,在意识形态和信仰方面,广州的“创二代”中非共产党员的比例高达95%,而且境外人士占21%,民主党派占19%。使命感相对较弱、有着较强的移民倾向是他们的一大特点。当然国内的环境、特别是较强的仇富心态让他们产生移民的想法也是一大关键。特别是他们基本上都有着海外的生活或工作经历,比起上一代更容易融入国外的主流社会。如何让他们更安心地留在国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他们应有的贡献不仅仅是他们的个人觉悟问题,更重要的是政府如何引导和推动。
四、解决广州“创二代”问题之对策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广州的“创二代”面临的问题有着和其他地区“创二代”相同的地方,而且有着其特殊的方面,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1.政府必须从政策层面予以“创二代”支持
从产业结构上看,由于广州作为一线城市,高端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比较发达,但改革开放至今发展壮大起来的民营企业,大多从事的是传统产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在用工、用地等成本高涨的广州,转移和关闭低端传统制造业企业是在政策引导推动下实现的,不完全靠市场规律。所以,“创二代”们同时面临交接班与产业转型两大挑战 。特别是广州的“创二代”面临的问题不是主动的转移而是被动转移的困境。而且广州的家族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广东只有13家,广州只有3家,相对于浙江和江苏明显落后。在财力不足、政策不利、产业结构调整、国际经济不景气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由二代接管的企业经营业绩普遍不如由一代掌控的企业。如何实现顺利交接棒的同时,应对危机与波动的风险,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已经成为当下广州“创二代”面临的“超级课题”。
笔者认为首先政府要为“创二代”创造必要的环境,特别是政府在转移和关闭传统制造企业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他们企业存亡的关键。承接转移企业的地点和配套等方面要做足功课。特别是对二代接班的企业更要给予必要的扶持。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等。当然,二代除了加深对企业管理外,他们还面临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线上网络经济与线下网络经济、无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等外围影响因素等的考验。如果没有驾驭这些多变的环境的本事,企业就会毁在他们这一代人的手中。这也是他们感到压力的原因之一。 因为做好了大家会觉得是应该的,失败了就成为“败家子”,“创二代”们的压力可想而知。
2.“创二代”必须具备企业家精神
全世界都在流传“富不过三代”这句谚语,从亚洲到欧洲再到美洲,它像魔咒似的阻碍着家族财富的传承。原因是财富的传承很容易,但企业家精神的传承是困难的。广州的“创一代”企业家大多都有过军旅生涯。军人的精神在他们创业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些是“创二代”们在商学院里学不到的。即使是国外的留学生涯在某些方面是比不上军队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锻炼和培养。企业家精神只有在生活困境中历经磨难、在商业实践中不断积累,只有那些“敢于担当、勇于实践、知行合一”的人才能创业成功。而“创二代”被打上了“甜水泡大的一代”的烙印,与他们的父辈当初创业的艰辛环境不可同日而语。虽然说不一定要吃苦才能成功,但是这些素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是必须的。所以“创二代”必须具备企业家精神,因此更多的是要求“创二代”企业家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不仅仅是为个人的幸福、财富而去工作,更是为家族、社会做事。他们必须主动寻求磨炼自己的意志,提升自己的社会实践、企业实践和专业能力。这就要求“创二代”不仅要与老一代创业者做好沟通,特别是调查显示和父辈发生冲突的比例高达100%,有观念上、管理模式上等的冲突。这虽然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如果处理不妥当会影响企业的存续问题。所以必须学会理解父辈,同时做好沟通工作。“创一代”的成功往往是靠第六感,直觉和经验等,性格特征就是绝对的自信和一言堂,“创二代”要接班,要去说服他们,必须寻找一个数据分析模型,拿出客观事实理性地说服。两代人接班不是简单的权力交接,而是“创一代”要帮助“创二代”建立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化的决策系统。
广州有大量的代工企业要转型,“创一代”精于生产,“创二代”善于打造品牌,懂得利用互联网做营销,在传承过程中将两代人的优势融合,代际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是保证一二代之间传承成功与企业转型的关键。除此之外,“创二代”还需要理解“农二代”新的心理诉求。因为中国经济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时期的“农民工”不像父辈只是追求温饱,他们有着和城市同龄人一样的追求。所以必须了解“农二代”才能够经营管理好企业。广州的“创二代”问题不仅是两代企业家的交接班问题,而且是广州的民营经济将来能否适应中国经济的转型以及企业自身价值观的变动,因此是一个多重危机和变动交织在一块的过程。所以,“创二代”必须具备企业家精神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3.“创二代”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包括经营理念、人际关系处理等
财富可以继承,但能力和人脉是无法继承的。在广州乃至整个华人社会政商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现在的中国,即使政府尝试让市场机制发挥主要作用,但是从效果上看是不成功的。所以父辈所经营的人脉关系的维持和新人际关系的开拓对“创二代”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市场机制是容易发生变化,当市场调节机制更完善时,依赖政商关系的模式就会受到挑战。企业必须找到除了政商关系之外的其他优势,否则难以持久。“创二代”除了具备经营人际关系的能力外,又要有现代经营理念。
现在广州的民营企业在人才储备和管理方式等方面跟不上企业的发展,原因在于企业没有更早地发现和考虑这些问题。第二代在接班之后,加强透明化、职业化的管理方式和适当的公司治理,多发放股利,在一定程度上会给投资者以信心。特别是海归“创二代”在经营管理中更加重视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摒弃民营企业家一言堂的局面,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他们在海外学习中的小组讨论、团队作业等经历对使得他们更希望能够组建优秀的团队,充分地放权给个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在企业内部管理上,大胆引进新人才,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2)海归“创二代”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做到资源和信息共享。特别是广州每年举行的“留交会”是他们的平台。通过“留交会”人脉和资源的整合使得国内外信息的一体化。真正聪明的创二代必须知道如果自己的营销渠道过时了、人才跟不上管理的需要了、品牌效应在削弱了、用户也可能随时流失之时;他们除了会进行尝试和革新以外,也要学会从资本层面进行优化。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经受资本市场考验不断优化的过程。
五、结语
总之,广州的“创二代”问题并不仅仅是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它影响着广州经济发展乃至中国经济将来发展的步伐。除了“创二代”主观的努力外,政府必须有所作为,帮助民企完成新老交替,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来考量,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截至2013年年底,广州民营企业对中国GDP的贡献超过38.5%,所吸纳的就业人数占社会就业总人口的50%。
参考文献:
[1]王缨.政府,就站在“创二代”背后[J].中外管理,2011(05).
[2]茅理翔.“创二代”不兴,200万民企恐被淘汰[J].中外管理,2011(05).
[3]吴海燕,莫婷婷.浙商二代接班进行中,民企面临接班愁[J].经济与法,2012(06).
[4]徐琳玲.“富二代”接班[J].南方人物周刊,2009(18).
[5]丁弘彬.创二代是如何诞生的? [J].中外管理,2011(11).
[6]周志华.关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思考[J].中国统一战线,2011(07).
[7]祝建华.“富二代”的形成与群体特征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9(09).
[8]杨建华.马克思、韦伯和卢曼的社会分化研究及启示[J].浙江学刊,2008(05).
[9]王一平.标签理论——一个犯罪学理论的介绍[J].理论研究,1995(01).
[10]李生校,窦军生.二次创业:方太的家族传承[J].浙江经济,2008(03).
[11]搜狗百科.创二代[EB/OL].http://baike.sogou.com/v72816132.htm.
[12]广州流动人口首超常住人口:多5万![N].广州日报,2014-04-23.
[13]范博宏.关键世代:走出华人家族企业传承之困[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