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不知何为凳

2016-09-23 21:37郭志英
特别文摘 2016年17期
关键词:马镫秦汉方形

郭志英

电视剧《楚汉传奇》中有个画面,吕公坐着一个凳子,样式很前卫,在现代的家具市场遍地可见。但其实这种凳子最早出现在南北朝,盛行于明清,在秦汉是绝不会有的。

我们现在就来说说凳子。说凳子,还得先从古老的坐具入手。

有朋自远方来,古人怎么招呼呢?大多是请朋友“上座——煮茶——寒暄”。这第一步“座”很有意思,在此主要作名词“坐具”。早期的时候,古人席地而坐,坐在直接铺在地面上的筵或席的上面。筵或席都是一种用草或竹篾编制而成的坐垫。我们今天的席子就是从它们衍生而来的。坐在筵或席上,坐姿通常为双膝着地,大腿和臀部自然落在小腿和双脚上,这种坐姿很放松。这在《史记·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中有专门记述,“项王、项伯东向坐”,这时的坐,就是这种姿势。

汉代室内的小型坐具是“枰”,“枰”字的原意是棋盘,枰也比较矮,形状为方形。有些类似于餐桌,区别在枰和餐桌的腿不一样,餐桌的腿一般为圆柱形,而枰的腿则多是矩尺形。枰一般也不大,只能容纳一人就座,所以又称它为“独坐”。比枰略大的坐具是榻,比榻再大的坐具是床。关于枰、榻、床三者的区别,服虔的《通俗文》是这样解释的,“床三尺五曰榻,板独坐曰枰,八尺曰床”。用今天的长度量制计算,榻的长度约为84厘米,床的长度约为192厘米。

楚汉相争时,郦食其前去拜见刘邦,也看到刘邦“踞床”,有两个女子给他洗脚。这里的“踞床”也是坐在“床上”的意思。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对床的解释就是“安身之几坐”,是一种坐具。

有了床,坐具显然取得一大进步,但食案依然和以前一样低矮,这种不协调的进餐姿势,成为促进大案高桌椅凳出现并发展的主要动力。

我们现在的凳子,最早起源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那里的人过着游牧的生活,由于经常骑马,起初苦于马太高又无马镫,所以他们上马前必须踩着一件足够高的东西才能登上马背,这就是凳子的最早用途。随着马镫的使用,凳子踩的功能才逐渐转向坐的功能,魏晋南北朝时传入我国。敦煌石窟的壁画中有坐方凳、圆凳和交叉腿长凳的妇女,这些图像再现了南北朝时期凳子在仕宦贵族家庭中的使用情况。尽管当时的坐具已具备凳子的形状,但因没有凳的称谓,人们还是习惯称之为“床”。

宋代以后,凳子才在社会上普及开来,成为一种常见的坐具,被称为杌凳,意思是不带靠背的坐具,有别于“椅”。

电影《赵氏孤儿》中出现过长条凳子的场景,长方形的凳子是宋朝的。到明清时候,凳子的式样更加丰富,方形、圆形、扇面形、梅花形、六角形等,有些很接近现代了。

猜你喜欢
马镫秦汉方形
马镫:小铁环,大智慧
方形料仓堵料解决方法
捕捉方形泡泡
方形夹具在线切割切槽的应用
我与秦汉东北史研究
马镫与马鞍
变方形
再谈我国马镫的产生时代
中国马镫何时出现?
秦汉甘泉宫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