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小 侠
(渭南师范学院 报刊社, 陕西 渭南 714099)
【图书情报与编辑传媒研究】
普通高校学报编辑与作者的沟通能力建设
马 小 侠
(渭南师范学院 报刊社, 陕西 渭南 714099)
经济市场化的深入使普通高校学报编辑面临的沟通对象之一——作者的意识、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社会变革、人们思维多变的今天,需对普通高校学报编辑与作者的沟通能力进行持续培养。高校学报编辑与作者的沟通在编辑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有:与初审稿作者的沟通,与退稿作者的沟通,与硕士研究生的沟通等。与此相应,编辑沟通能力的建设对策需实现多样化,需与作者换位思考,乐于付出,与作者共同分享,以增强其对修改稿件的认识;同时,还应解决好编作矛盾,与作者融洽沟通,构建编辑与作者的长效沟通机制。如此以来,才能实现普通高校学报编辑与作者间的良好沟通。
普通高校学报;编辑;沟通能力;建设
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经济文化化的时代,普通高校学报编辑面临的沟通对象之一——作者的意识、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这就对普通高校学报编辑的工作能力尤其是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的编辑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疏于沟通,使得优质稿件流失;有的编辑则是由于缺乏沟通的艺术和技巧与作者产生分歧,致使沟通短路;[1]有的编辑由于长期地重复相似的工作,以至于对工作产生了惰性,敷衍了事,无视沟通的重要性,使得作者敬而远之。因此,在社会变革、人们思维多变的今天,需对普通高校学报编辑的沟通能力进行持续培养。
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目的是激励或影响人的思想或行为。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倾诉传递和反馈过程。它是人际间交往的媒介、桥梁,通过沟通,联络对象双方可分享知识、传递思想、消除误解。编辑的沟通贯穿于整个编辑工作流程的始终,其中,编辑与作者的沟通最直接、最接地气,是编辑沟通能力中的重中之重。[2]一个好的沟通者就像甘泉水一般,润物细无声,且对于作者,总是有容乃大,也像沙子一般,能根据容器的不同形状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最终使得作者走上一条现代旅游主义者之路,即每发现与自己不一致的东西,就感到新鲜、愉悦和有批判性的接受。普通高校学报编辑与作者之间的沟通具体有以下几种表现。
1.1与初审稿作者的沟通
编辑初审稿件时,首先,要在文章总的布局、格式体例与论证方面把好关,如有的文章逻辑结构松散,有的图表不清,有的说服力不强,有的比较平淡、没有趣味、软弱无力等,这个时候,编辑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与作者和谐沟通。其次,在论述部分,其表现主要为:立论基本正确;论据不足;部分论点有错误;论点谬误。在计算部分,其表现主要有:部分定理和证明有错误;定理和证明有严重欠缺;定理和证明都是错误的等,编辑要与文章内容有这些方面弊端的作者进行互动,需改的就让改,该退的就要及时退,这其中就要注意通知修改稿与退稿作者的技巧。举个近因效应的例子,让一个人吃一百粒花生,其中有九十九粒好的,只有一粒变质的,吃完后让他评价这些花生的质量。这就有先吃好的还是先吃坏的的问题,得出的结论可能会恰恰相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不同的结论呢?这就是最近的影响占据了优势,从而影响了对整个事件的评价。因此,在与这些作者交流时,要讲究沟通艺术,先指出文章的闪光点,再指出需加强之处。多优点,少缺点。拣主要的说,可忽略次要的。[3]沟通时,编辑应注意不专门探讨一个确定的主题,着意于在各种见解之间建立一种互生、互惠与互利的需求关系,在交谈、互动中碰撞出一种智慧互动的火花,找到其中的真理所在(见表1)。
表1 作者需求与表现特征
1.2与退稿作者的沟通
退稿不是简单的退,它是编辑提供的一份服务,一份带有工作技能和工作热情的责任,它反映了编辑的职业修养和服务意识,它需编作之间进行合理而融洽的沟通以达到退稿的顺畅性。
退稿无论对哪一位作者都是一件不愉快的事,也是作者最不愿得到的消息,作为主体地位的编辑应讲究退稿策略,具备较深的人文涵养和对作者的诚挚情怀,对专家教授反馈的审稿意见要变通其中的词、语气等,以便于作者心悦诚服地接受。一是给作者提供的审稿意见不能完全复制粘贴专家教授的审核评价建议,应把自己的初审意见、专家教授的审核意见合理而恰当地结合在一起。二是沟通时允许作者表述并耐心听取他们的想法与看法,即使再稚嫩的稿件也有它的可取之处。编辑告知作者时先要赞扬其文稿的独特、创新之处,再以诚恳的语气指出文章的不足,把刊物发表论文的标准、定位甚至是热点栏目趋势等告知作者,做到退之有据,且让其能在退稿意见中领悟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使之树立再次投稿的信心。三是在给本单位作者退稿时,不要当着第三者的面批评作者稿件中的问题与不足,否则会伤害其自尊心。即使是电话通知,也不要言语过激、过偏,先要聊上几句题外话,施以体谅、鼓励的话以减轻作者的心理负担,同时也表现出编辑自身的职业素养。四是若作者脾气暴躁、态度蛮横时,编辑要用温和宽容的态度来“迎战”对方各种甚或是强硬的攻击,要柔声细语,使得作者的“吵闹”无用武之地,如此也就使得二者之间的矛盾在和风细雨中化解开来,达到与退稿作者的和谐沟通。[4-6]总之,聪明的编辑应学会设置“浮漂”,它好比汪洋大海上的救生圈,给作者带去无限的希望。
1.3与硕士研究生的沟通
许多硕士研究生为了增强自我竞争力,督促自己,尝试在高校学报上发表文章,他们为高校期刊提供了一批质量稍显稚嫩的稿件,是普通高校期刊要特别关注与扶持的作者群。由于他们的一只脚刚踏入科研工作之门,初步接触学术论文写作,对学术论文的体例要求还不是完全了解,因此,不但其质量参差不齐,就一篇文章而言,从头至尾,其内容表述的也未必一致,有些部分论述深刻,有些部分则论述浅薄;有些部分旁征博引,有些部分则“捉襟见肘”等等。有新见解、学术价值较高、文章结构合理的论文比例较小,一般存在的问题是选题具有前瞻性,且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但分析不够全面深入,更谈不上深刻与创新。具体表现在:(1)表达不够规范,如自然科学方面的有些论文,不分层级标题,论述缺乏逻辑条理性,眉毛胡须一起抓,只是简单的文字堆积。(2)部分论点有错误,拿不出论据来,或论据不确凿。(3)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学习研究不够,缺乏科学严谨性。(4)相对于其他作者,研究生作者积淀过少,经验欠缺,知识体系不够完整,投稿时他们信心不足,他们希望被关注、被支持、被肯定,因此,编辑要更加注意对他们心理状态的把握和引导。对待这一类的成长型作者,编辑要持有和蔼可亲的态度,不光要有助稿扶人之心,还要善于运用助稿扶人之心,尝试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标准、高度、视角参照标准等看事物,以便能从对方的视角来体验其思维方式与知识积累的深浅程度。编辑如能站在对方的观点立场上细心耐心倾听,就能缩小彼此间的距离,使其感到愉悦而温馨。理解帮扶呵护是沟通的催化剂。编辑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心胸,甘当研究生作者群学术新秀的扶持者。具体应做到:(1)对退稿作者要诚恳,简明扼要地提出其要继续提高的地方。(2)对修改的稿件要提出具体修改意见,通过编辑初审、专家审阅等不同层次环节的指点、审核和把关,挖掘其潜在的学术价值,让其在文章质量上再下功夫。(3)有的论文需作者进行较大的修改后还要请专家复审,编辑这时要有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般的耐心,与作者同思考,使其最终成为质量较高、表达规范、可读性较强的论文。
另外,与修改稿作者沟通时,除了参考以上两种沟通方式方法外,还要委婉且坚定地讲清论文修改完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作者意识到科学严谨的写作态度不仅与刊物的质量有关,更与作者的自身利益、学术水平和声誉直接关联。[7-8]
普通高校学报编辑的沟通能力塑造是一个系统的素质工程,一个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编辑人才的造就,需多方面、多渠道、坚持不懈地下功夫。编辑沟通能力的培养不是只在点、线、面上,而且还需充实饱满的立体化构建。
2.1认识融洽沟通的重要性
沟通与协调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无不存在于我们生活与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中,普通高校学报编辑亦是如此,沟通能力不仅是编辑外在言行的具体表现,而且是编辑内在素质的重要体现,它是编辑知识、能力和人格魅力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在编辑工作中,每加工设计一份得意之作,每选择一份优秀作品,每看到一份优质的稿件,看到一个最新的研究成果,每发现和培养一名有才华的作者,编辑就自然调动出极高的职业热情与作者取得联系 ,作者的才能确实借由编辑而开花结果,那是很大的使命与喜悦,编辑通过自己的存在联系各种人,那也是一项光荣而重要的任务。
2.2与作者换位思考
在与作者交流沟通时,措辞不要过于犀利,要更多地站在作者的角度,要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境界。一根青葱有它独特的味道,一粒细沙也可成为建筑高楼的材料,一棵小草有它的一份新绿,每一位作者、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人们欣赏的地方。编辑要经常换位思考,只因为我们也一直是作者。泰戈尔说:“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每一项工作,干的时间长了,难免在一段时间或某一时刻产生困惑,或产生了职业倦怠,总是羡慕别人的工作。编辑要克服对工作的倦怠症,多为作者着想,摒弃那种编辑与作者间的工作关系,要经常与作者保持情感、智慧与信息的交流。这样,编辑自己也轻盈了身体,涤荡了心灵。
2.3乐于付出,与作者共同分享
摒弃一味索取,甘于失去,学会付出,就会拥有越来越多的愿意付出、愿意分享、愿意给予和愿意帮助的收获。孩提时代,老人们讲给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如果手里有一个橘子,那么千万不要在伙伴面前将它吃掉。如果一个人将橘子吃了,你吃的只不过是一个橘子而已,你得到的只是一种水果,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相反,如果你和周围的伙伴共同分享,你将可能得到一个香蕉、一个梨、一个桃子等等,在你得到多的不同水果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真挚的友谊。当单位有什么好消息或自己有什么好消息时,可分享于作者。如《渭南师范学院学报》已入选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2015年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刊物连续5次在全国和陕西省高校学报评优活动中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陕西省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司马迁与《史记》研究” 栏目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工程”,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编辑部获“陕西省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编辑部”等多项荣誉,编辑就可及时地将这些喜讯告知于自己的忠实朋友——作者。当编作之间的友谊达到一定程度时,作者就会将编辑看作挚友。如,一个作者给笔者的QQ留言是这样的:“老师,我刚申请下来了个国家奖学金, 超激动的!”然后与笔者关于期刊、文章的话题,聊了将近半个小时,这岂不是将编辑当作挚友的真实例子。可见,只要乐于付出,就可与作者共同分享彼此间的愉悦。
2.4解决好编作矛盾,与作者融洽沟通
与作者沟通,难免会产生矛盾,有些作者可能理解编辑,甚至肯定编辑的工作责任心与辛苦付出,但有的可能产生记恨。怎么办,有了矛盾应及时解决,矛盾拖得越久,对各自的工作、学习均不利。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有的则是编辑自身原因,有的则是作者当时的复杂心情所致,关于文章内容之争只是由于心情所致,只是产生矛盾的导火索。解决这些矛盾的具体做法是:
(1)找作者心情好的时候,可单独谈谈(见表2)。首先要肯定作者文章中应该肯定之处,既然你是本着解决问题来的,作者就不会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冷静的作者在获得自信后,就会分析对错,也会适时地给编辑留有余地,或者说一些以后自己应注意的地方。
表2 交谈时选择合适的内容
(2)当作者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应尽力去做,消除其误会,再进一步向作者说清楚文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达到双赢或互利。
(3)编辑自身心情不好、身体欠佳或事情杂而多时,尽量避免与作者沟通或者减少互动次数,实在有话要说,就应长话短说,切记不要将不良情绪转移于作者。朱子曰:“怒于甲者,不易于乙;过于前者,不复于后。”不复制粘贴、转化迁移自己的怨气(见表3)。
表3 几种阻碍沟通有效性的沟通心态
(4)有时作者对于编辑或专家的建议有歧义,编辑要有耐心与诚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可粗暴地否定其观点或对之提出批评(见表4)。
表4 几种常见的错误反馈方式
(5)有时编辑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未考虑作者的感受,可能用词不当,挫伤了作者的自尊心,作者指出后或编辑本人只要意识到了,就要改正过来,努力做到,过耳不究,闻过则喜,知过能改。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这样说过:“如果我每读一遍对我的指责就会做出相应的辩解,那我还不如辞职算了。”如此说来,这样的“道歉”“解释”往往不是真的有损自己,更多的是一种工作态度,工作历练,个人修养。这样,每一次矛盾的解决都是一种理性的面对,在一次次的谈话中,编辑练就一份清醒的思考和平释的情怀,并由此而形成的气质与境界,可谓是整个认知的蜕变。[9-11]
总之,普通高校学报编辑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建立就像织毛衣一样,建立的时候一针一线,千针万线,针针线线,小心而漫长,拆除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拉便一发而不可收拾。[12-13]因而,编辑应铆足干劲,开动脑筋,寻找最有利于作者,又利于矛盾化解的解决方法,以自己的原则把握好事情的轻重缓急,才能在处理问题时游刃有余,进退自如。
2.5构建编辑与作者的长效沟通机制
不播春风,哪得夏雨?要获得编辑技能的锻炼提升,作一名既具有创造性理性品格,又具有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的编辑,就要满腔热情地与作者互动沟通,了解其工作如研究方向、研究实力和生活实际等,以一腔热情和执着的追求去寻求最为合适的作者,具备这样良性的沟通可使作者对编辑产生认同感、亲切感和信任感,使越来越多的作者像原子团一样聚集在他们的核周围,不断涌入的新鲜血液使编辑的选题和巩固品牌栏目做起来得心应手。[14]因此,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敏锐的个性思考、文化感悟去关注高校期刊的发展方向,将终极关怀意识贯穿于编辑的全过程,倾听作者的诉求,与作者建立良好的长效沟通机制。期刊出版后,编辑可定期向过往的作者发送刊物目录和本刊最新的发展情况等信息,以保持良好沟通的连续性。编辑的这种通过文化感知和对作者境况的了解,运用创造性思维碰撞出的融洽沟通之火花,是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恰似柳树梢头、草色遥看的一抹新绿,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朵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 普通高校学报编辑要心甘情愿地自我琢磨,默默奉献,细致严谨,勤于思考,甘做人梯,沉下心来,耐住寂寞,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事情,全心全意为作者服务,坚持自己的选择。[15]要切实履行自身承载的社会责任,以筚路蓝缕的精神与毅力去开拓文化传承的深井,与一个又一个立意不凡的选题相遇和,与一个个执着追求的作者相邂逅,给工作对象以人文关怀。迎难而上,勇于创新,勇于挑战,在工作中的不同阶段扮演好不同的角色,丰富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素养。用坚定的信念支撑精神,用顽强的毅力实现梦想,用理性避免各种危机,用宽容对待每一位作者,用工作激情挑战人生,把握编辑出版季风候雨的价值判断力和专业敏感力。强化贯穿编辑工作过程始终的沟通意识,注重立体化沟通能力的培养,具备深厚的人文知识积淀与关乎生命的关怀品格,争取在编作之间达到“白云谦卑地站在天边,晨光给它披上壮丽的光彩”的境界,力做一个成熟而富有学养、激情而有理性操守的编辑。
[1] 宋倩华.沟通技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 吴永华,周礼,郑玲,等.科技期刊编辑机制创新与编辑文化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12):279-281.
[3] 张凤新.科技编辑期刊在约稿环节的稿件质量控制与沟通技巧[J].科技与出版,2012,(5):47-48.
[4] 申海菊.编辑加工活动中修改权与编辑的人格追求[J].编辑学报,2010,(6):480-482.
[5] 梁秋野,郭青.注意把握作者心理,做好稿件退修等编作沟通工作[J].科技与出版,2009,(12):43-44.
[6] [美]格罗斯.编辑人的世界[M].齐若兰,译.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
[7] 刘东信.综合性科技学术期刊审稿人的选择和外审经验谈[J].编辑学报,2010,22(6):521-522.
[8] 王青,胡巍.沟通技巧与领导力开发[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3
[9] 姚萍,韩锋,徐永红.重视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的沟通学[J].编辑学报,2012,24(6):518-520.
[10] 高伟,哈若蕙.编辑的人文精神与理性品格[J].编辑之友,2005,(6):39-42.
[11] 马小侠.构建思政教育对话模式 促进教育主体间融洽互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30(16):90-93.
[12] 余秀才.微信传播的马太效应、木桶效应与涓滴效应[J].编辑之友,2015,(12):51-54.
[13] 宫福满.科技期刊编辑与作者良性互动机制的构建[J].编辑学报,2005,17(5):364-366.
[14] 倪集裘.科技期刊纵横谈[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15] 肖建洲,邓德红,黄登怀.论技术类期刊编辑开展互动型服务的策略[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4):68-71.
【责任编辑牛怀岗】
An Analysis of the Communication Skills of University Journals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MA Xiao-xia
(Periodical Press,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99,China)
The deepening of the economic market makes the editors be confronted with the author’s consciousness and views quietly changing. With the rapid changes of the society and people’s thinking,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editors and the authors should be sustainably developed. It includes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editors and the authors with the manuscript,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editors and the authors with the rejected paper,and even the communication with postgraduates. Therefore,the means of the communication should be various,which needs to be transpositional consideration,ready to devotion and sharing with the authors,to enhance the authors’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revised versions. Meanwhile,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editors and the authors,so th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authors should be improved to construct the long-term communicating mechanism. Hence,the harmonious communication would be established between the editors and the authors.
university journal; editor; communicating capacity; construction
G232
A
1009-5128(2016)12-0077-06
2015-12-23
陕西省军民融合研究基金项目:军民共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机制(13JMR10);渭南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项目:学术期刊与数据库良性发展模式研究(16SKYM08)
马小侠(1964—),女,陕西合阳人,渭南师范学院报刊社编辑,主要从事编辑出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