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采访中提问的方式与技巧

2016-09-22 07:09陈浩楠
新闻传播 2016年5期
关键词:提问效率

陈浩楠

【摘要】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是获得采访信息和衡量信息价值量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问,怎样提出合适的问题;如何问,对方才愿意回答?这些都需要记者在采访之前做出细致的准备。有合适的提问方式与技巧,对获得新闻信息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提问;效率;方式与技巧

在新闻采访中总能听到这么一句话:三分写七分采。可见采访对于一条新闻来说意义至关重要。那么,在采访中又是什么起到关键作用的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提问。但是,大家知道提问的具体作用吗?知道一个好问题能够带来什么吗?知道单纯地提问与善于提问有什么差别吗?

有人通过提问,可以获得大量的有效信息,帮助自己提升新闻的价值,但有的人却不能,这就是差别。提问本没有特别之处,只因提问的方式最终不同,提问的效果也就相差巨大了。

一、如何能够有效引发互动的提问

在进行新闻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往往会存在这样一种思维惯性:我们是新闻传播者,目的在于新闻线索的组织和传播。记者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提问,这样做可以对自己的工作有针对性的进行安排编纂。

例如,记者最常用的问题:“是什么让你印象这么深刻?是什么难题让你们困扰?出现了什么瓶颈?这种模式的问题着实大量出现在我们记者的口中。记者习惯于这样对被采访对象提问,想要通过这样一个问句,让被采访者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准镜头,倾诉出自己的困扰,然后记者就可以按部就班的列举出来相似情况、类比情况、相反情况,最后列出一二三四的解决方案。

但是,如果记者易地而处,可能就会切身的理解到,这样的提问方式会造成多么大的困扰,或者是令人反感。我们试想一下,假设自己是采访对象,被记者每次以同样的问题同样的方式进行提问,心情会是怎么样?类似的乏善可陈的提问一遍又一遍的送到你的耳边,无论有怎么样的耐心也会被消磨得一干二净。如果记者经历过这样的事情,这些模式化的问题也许就不会再出现,记者也会理解采访对象被提问弄得绷紧了心弦。

提出問题,目的就在于让采访对象开口说话,倾诉内容,表达情感。记者应该多问一些关于相关信息的获得或者采取之类的有效问题。打个比方,在采访相关领导或者下一步工作的情况下,这些问题可能相对更优一些:公司的打算是怎么样的?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来自于哪一个方面?在接下来的计划中会有哪些变化?这样的问题与所采访的对象或者企业发展更有关系,更能让人发挥想象的空间,另一方面,这样的提问也就更加容易地引起互动和讨论。

二、采访之前的提问要精心准备

采访过程中的随机提问会体现一个记者的现场应变能力,但真正考验记者职业素养的,是记者在准备采访时的努力。你做了多少功课,准备了多少条有效的问题。著名记者奥利亚纳法拉奇在对邓小平采访之前,曾经做足了功课。在近三个多小时的采访里,真正用到的采访提问非常有限。但是她仍然在采访之前足足写满了一千多条问题和附属问题,可见记者的功夫所在。

一个用功的记者应该如何去做?首先应该和采访对象预约或者安排一个能够兼顾各方情况的见面或者电话采访,而且也要做好前期准备。记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相关渠道了解对方或者该企业的相关报告、浏览相关网站,阅读采访对象在过往曾经接受过的采访视频资料或者报告材料。总而言之,记者要使劲浑身解数,在和被采访者见面之前,对采访对象有一个深刻的了解。

选择好合适的问题并进行提问,用有效的问题引发采访双方的互动,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非常好的开始。如果记者的采访对象是企业的领导,那么,记者的问题一定要体现出你的采访水平和丰富的采访经验来。举个例子,可以跟对方谈谈同类企业的竞争,以及自己是如何看待某一方面的发展的。只有高水平的问题,才可以让采访对象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采访的谈话中来,思维方式按照采访的顺序进行,这样采访对象才愿意进行倾诉或者畅所欲言。只要打开了这种谈话之门,记者可以采用更加直接的方式、连续的提问。因为之前所构成的愉快的氛围、良性的互动,能够使得采访双方之间相互了解、关系融洽。这样一来,后续的采访,也就是谈实际问题、提高新闻含金量的真正时刻了。

三、限定答案范围

当记者在采访中,对相关情况或者总体概况有了一定了解的时候,可能需要更加确定的新闻信息。这个时候,记者在面对对方疑虑的时候,可以采用“是或者不是”“可行或者不可行”的问题,从细微之处摸索采访对象在相关提问上做出的明确回答。

记者在约定采访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个巧妙的方式。电话或者视频进行采访邀约的时候,如果记者这样问:“什么时候可以见面?”很大程度上采访对象会推辞或者找借口拒绝。所以,这个时候,记者最好能够给采访对象提供选择:“我们见面详细了解一下吧,你希望是早一点还是晚一点?”如果这个时候,采访对象的回答是早,那么记者可以给对方提出更具体的选择:“下午还是明天?这周还是下周?”这种问题的好处就是,从一个角度来说,它给对方以选择的空间,另一个角度来看,又直接规避了采访对象推脱的意图。

参考文献:

[1] 童 兵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 高世明.《实用电视新闻》.中国广播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

[3] 李劲 《提问的艺术》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15年5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提问效率
“慢”过程 “高”效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跟踪导练(一)2
效率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