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视访谈类节目是近年来广受观众喜爱的一类电视采访节目,电视访谈类节目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现场感,让观众能够近距离地聆听主持人和访谈对象的对话,极大地拉近了观众与访谈对象的心理距离,让节目充满人文主义色彩。而在这个过程中主持人要注重采访的技巧和侧重点,要凸显访谈对象的心理特点,为整个节目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彰显整个节目的人文关怀。记者的采访更应该以访谈对象为中心,要结合节目的需要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为节目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而有价值的素材。本文笔者从事电视访谈类节目的记者采访工作多年,现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在本文中重点谈一谈电视访谈类节目的采访艺术。
【关键词】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采访记者;采访艺术
电视访谈类节目是主持人与访谈对象的面对面谈话,通过谈话来使访谈对象能够袒露心声,共同完成访谈节目。但是在访谈开始之前,主持人往往并不了解或者是并不是十分的了解访谈对象,因此如果没有记者的前期采访工作,则访谈不可能顺利的进行,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记者的采访就不会有访谈节目。记者的采访工作要求记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之内挖掘出想要了解和知道的信息。但是在采访的过程中,由于我们面对的是人,是许许多多性格迥异的人,有的采访对象活泼开朗,十分健谈,而有的采访对象则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如何有效地获取信息就成为考量一名记者的不二标准。我国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曾经说过:没有不会回答问题的采访对象,只有不会提问的记者。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采访艺术在整个记者采访工作以及访谈节目的采访工作之中的重要性。一名合格的记者和访谈类节目的主持人,要能够凭借自身高超的采访技巧深入到采访和访谈对象的内心,将采访对象的人生阅历、视角观点真实而完整地铺陈在观众面前,让电视访谈类节目能够得以升华。而关于采访的艺术,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做出以下的总结。
一、营造良好采访氛围,拉近心理距离
在采访过程中,虽然电视访谈类节目的采访工作都是在有预约的情况之下进行,但是记者往往与采访对象之间彼此陌生,而由于这种陌生就会让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距离,而一名优秀的记者首先要做的并不是单刀直入地提出问题,而是要首先建立起彼此的基本了解,拉近心理距离,让采访对象能够对采访记者产生初步的信任,产生一种想要聊下去的冲动,而不是由于记者的过于主动而心生厌恶。记者在完成采访的过程中要注重和谐采访氛围的营造,如果采访时间较为宽裕,记者可以先与采访对象闲聊几句,为后续的正式采访做一个铺垫,同时也可以缓解现场的气氛,让彼此对于本次的采访工作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在谈话开始之后,记者也要注重采访氛围的营造,要将整个采访过程当成是一次与老朋友的谈话,寻找与采访对象的交集点,引起对方倾诉的欲望。而关于这一点,我国的著名主持人杨澜就曾经做出过很好的榜样,在一次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采访中,由于采访时间很短,而对方是美国政要,言语谨慎,为了能够尽快地打开谈话的氛围,杨澜在采访的第一句话就说“您的中国之行马上就要结束了,回去就可以参加女儿的生日Party了”,很显然这句话是杨澜在之前深入了解的结果,而正是由于这句话使得对方的心理保护层被卸掉了,之后的谈话不再像是一位中国记者在采访美国的政界高官,而像是两位老朋友在完成一次预定的谈话,整个采访过程进行的非常顺利。这样记者注意采访氛围的营造,注意与采访对象之间心理距离的拉近使得整个采访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采访对象能够卸下心里的防备而与记者坦诚相见,这样的采访效率必然会得到非常有效的保证。
二、巧妙设置问题,引起对方的共鸣
提问是记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也是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的主要途径。因此问题的设置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采访过程的成与败。在问题的设置中记者首先要把握住机变性原则,要因时因地因人地设计问题的内容和提问的方式,其次要把握住主动性原则,要以采访对象的内心世界为目标,牢牢地控制住谈话的主动权。另外问题的设置也要注重采访对象的心理感受,而不能够完全地以记者的目的为中心,因为我们在采访过程中面对的是人,对方也有自己的情感和好恶,如果记者的问题过于紧密和具有侵略性,则难免会引起采访对象的不适,甚至是反感。因此尤其是在电视访谈类节目的采访过程中,采访多是以谈话的方式进行,需要有铺垫,也需要有共鳴,要让采访对象能够敞开心扉。
并且在提问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问题的形式,不能够将问题设计成只需要对方说“是”或者“不是”的问题,要让采访对象更多的是以主观的角度来阐述整个事件,或者描绘问题的画面,这样采访所获取的信息才会更加具有价值。
三、注重自身的修养,建立彼此的信任
个人修养对于任何一个行业的从业者来说都至关重要,而在电视访谈类节目的采访之中更是如此,由于访谈类节目的记者需要面对的是各个行业、不同专业的人士,为了能够让采访顺利的进行,记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和理解能力,否则谈话不可能顺利地进行,也很容易引起采访对象的反感,甚至是蔑视。个人修养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知识方面,同样也体现在个人涵养方面,有的采访对象十分注重个人礼貌和个人仪表,如果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说话不够礼貌,或者是提出的问题不甚恰当则很容易导致本次采访不欢而散。而且还有的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经常打断采访对象的谈话,总是以一副侃侃而谈的姿态来面对采访对象,这使得原本处于被动的采访对象变得更加的被动,这样的做法使得采访对象更加反感。所以说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要时刻保持一种正确的姿态,不论面对的是平民百姓还是政府高官,都要做到不卑不亢、彬彬有礼、以诚相待,这样记者才能够在采访的过程中作为一个真正的“人”而存在,而不是获取信息的工具,也只有这样采访对象才能够发自内心地尊重和信任记者,才能够主动地配合采访,告知记者想要知晓的信息。
四、尊重对方,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在采访的过程中,虽然记者是处于相对主动的一方,通过问题的提出来获取想要的信息,但是一次完整的采访,尤其是在电视访谈类节目的采访之中,记者更应该是作为一个倾听者,通过问题的引导来让采访对象能够袒露心声,这样记者才能够真正地走入到采访对象的内心世界。我国著名的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就曾经说过:记者要做到一种平视的视角,不能够做一个随风倒的墙头草,见到大人物就仰视,见到平民百姓就俯视。这句话说明了作为一名记者首先要尊重你的采访对象,以一种平等的态势来对待对方,建立起彼此的尊重。另外也要认真地倾听和理解采访对象所说的话,根据采访对象的说来继续有引导性地提问,更深层次地挖掘采访对象的内心世界。
五、结语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生命线是采访,在采访之中记者和主持人要凭借自身高超的专业技巧和个人修养来完成每一次与采访对象的谈话。在对话之中要时刻保持对采访对象的尊重,要注重采访氛围的营造,拉近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仔细聆听和观察采访对象的情感变化,让问题的设置能够更加的精准,能够更加的引起对方的心理共鸣。同时也要注重个人修养的提高,让采访对象能够以一种最为舒适的心理状态来接受采访,让采访对象能够主动地消除心理的隔阂,敞开心扉。
参考文献:
[1] 陈琳. 采访中提问艺术的分析[J]. 新闻传播. 2013(09)
[2] 邵明琦. 论电视访谈节目中倾听的重要作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10)
[作者简介:张恋恋(1980-),女,籍贯:天津,学历:硕士,职称: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