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及解决方案

2016-09-22 13:55弭明涛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5期

弭明涛

摘要:笔者供职于煤炭深加工企业,炼焦煤选煤厂,属于省属企业,以下称为X公司。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换挡减速,煤炭企业陷入了困境,限产、降薪,煤炭企业苦苦挣扎,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本文针对人才流失及公司减员提效政策,导致的人员短缺及技能人才短缺的状况,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内部市场化建设;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5-0000-01

一、X公司人力资源现状

自2012年下半年,煤炭形势急转直下以来,X公司制定了不招新人,且裁减劳务工、减员分流在职职工的政策,裁减劳务工400余人,在职职工由2043人降至1888人,2016年计划减员至1631人。

现X公司生产组织模式为小班负责运行,大班负责检修,随着人员的不断减少和年龄的增长,现在人员紧缺的矛盾日益凸显,自2014年初以来,X公司在徐州、山西等地承包运行选煤厂,实现外出托管运营,现劳务输出120余人,且多为生产骨干,更进一步加剧了人员紧缺的状况。

目前,随着经营形势的不断恶化,X公司出台了劳动协议中断及内退等办法,减员效果突出,但,据不完全统计分析,辞职、劳动协议中断及内退的多为有技术或有技能的骨干层人员,拿我所在的东区机电车间举例,辞职3人,均为本科毕业、工作3年以上的技术人员,中断劳动协议2人,均为骨干维修电工,年龄40岁左右,内退1人,为电焊技师、班长、局劳模,病退2人,都为八零后。

其他车间也面临着这一状况,有技术、有技能的人员是辞职或内退、劳动协议中断的主力军,真正无技术、无技能、无良好劳动态度的“三无”人员,反而少有离职现象,这是典型的减员不提效。

二、X公司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同岗同酬”、“按系数拿钱”,是大多数国企实行的收入分配政策,弊端显而易见,在同一个单位,大家干一样的活,但是,高级职称无论干的好与坏,一定比中级职称拿钱多,正职一定比副职拿钱多,同一个班组的人员,干的好与坏,差距极小。从而导致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学技术、学业务的愿望不强烈,大多数人浑天度日。

(二)人员利用率低下

我公司实行的是精细化分工,运行的不负责设备维护,机修、电修作业截然分开,皮带工不会开筛子,采制样工不会化验等等,人员利用率极其低下,随着人员年龄结构老化、辞职、外出托管运营选煤厂等,人力资源问题进一步凸显,出现了“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的苗头。

(三)培训工作效果不佳

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培训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决定企业的长期竞争力,然而,X公司的培训工作近年来,未能紧跟形势变化,在培训规划及方式上变革力度不大。追求“短、平、快”,在公司的考核中,追求成绩而忽视应用能力提升,使得培训工作进展缓慢,各技术工种已经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

(四)人力资源规划难度大

不招新人,骨干力量不断流失,托管运营选煤厂需要持续不断的骨干力量供应,过于精细的分工,面对种种困局,人力资源规划可操作空间太小,几乎没有效果,只是被动的应对,造成骨干人员留不住、“三无”人员减不掉、技术工种青黄不接。

三、X公司人力资源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清楚了问题所在,那么如何在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前提下,有效的解决问题,成为了重中之重,现在笔者就这一问题,阐述个人浅见。

(一)全面推行市场化考核,按劳分配

怎么留住骨干人员?目前形势下,只有用待遇留人。但是,整体经营形势困难,利润极低的情况下,不能指望把收入这块蛋糕做大,只有在努力做大蛋糕的同时,重新规划分蛋糕的方式,让有限的蛋糕,尽量多的向骨干人员倾斜。完全的市场化考核,就是一个重新分蛋糕的有效手段,不按职称、不按系数拿钱,而是按实际工作量和工作效果拿钱,真正实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样才能留住骨干人员,减掉“三无”人员,从而一举解决掉“减人不提效”和“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二)全面推行“操检合一”、“机电合一”

运行工同时负责设备的保养与维护,实行“操检合一”,减少检修工人数,使其只需负责设备的更新改造及大修任务,机修工与电工相互学习、取证,实现机电合一,对质检部门实行采制化一体化,是提升人员利用率的有效手段,也有利于人力资源的有效调控,使人力资源由不规则的“小块”变为规则的“大块”,有利于整体规划和技术工种的接替培养,可有效的解决“人员利用率低下”及“人力资源规划难度大,效果不佳”的问题。

(三)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应用能力

在确保公司培训考核取得好成绩的前提下,创新培训模式,从理论培训为主,转向理论结合实操培训,可采取号召技师及技术人员提前确定课题-备课-上网公布-基层单位按需求选取培训课题的“菜单式”培训方式,真正实现基层单位“缺什么补什么”的需求性培训。同时建立技术工种,如:机电工、质量司机、化验员的选拔与淘汰的动态机制,定期“换血”,保持健康的“新陈代谢”。

(四)定期考核淘汰保持关键工种活力

用培训保障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效果,用内部市场化考核手段激发职工工作热情,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关键工种定期考核淘汰机制,暨对关键工种,如机修工、电工、质量司机、化验工等,进行定期考核,按比例末位淘汰,同时在其他工种中开展内部招聘考试,按比例择优补充。从而提高职工素质,保障关键工种的活力,提升人力资源规划空间。

面对煤炭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减员降薪,降低人工成本成为大多数煤企的必然举措,但是,如何实现减员提效,降薪但是留住人,从而实现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值得人力资源相关者进行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教程(第1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

[2]德斯靳等.人力资源管理第10版(中国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

[3]廖洪元.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第2版)[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4]菲利普斯等.如何评估培训效果——追踪六个关键因素的实用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

[5]高巧依.一线员工的激励问题[J].北京: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11.

[6]刘正周.注重员工满意度(第1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

[7]张苏有.激励导向的薪酬设计(第2版)[M].广州:暨南出版社,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