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
【摘 要】 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和价值观教育的策略是: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言传身教;因势利导,产生共鸣,增强学生适应环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以亲身体验和用心感悟提高自身思想品德境界。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育;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渗透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明显的网络化趋势,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念变得比较淡薄。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还很年轻,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阅历。很容易受到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信息所诱导,对很多事情很难做出正确的决定,表现出思想品德淡化和正确价值观的缺失。那么如何才能帮助他们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
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课堂上,老师一贯注重传授自己所主讲的专业知识,每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按教学进度安排跟进,几乎很少提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很少结合教学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比如说,有些学生经常上课迟到,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学生不打招呼直接进来坐下和旁边同学聊天让大家都很尴尬。那么遇到这些问题老师应该如何解决呢?有时候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学生在下边聊天,完全不尊重课堂、不尊重老师,还有些学生上课睡觉,一节课下来什么也没听。那么这些情况作为老师又要如何解决呢?我想,我们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课堂是一个学校思想品德和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上老师才能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课堂上学生和老师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其实,只要老师充分挖掘教材,就一定能够找到有关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教育的东西。不管是哪个学科、哪一堂课,教材中寓于了很多育人的点,只有充分的剖析教材,找出体现价值观和道德修养的另一面,才能深刻领会育人的真谛。比如说在语文课上有好多著名的诗人、作者在生活中的良好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完全可以对学生起到激励教育作用,有很多赞美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的一些诗词、散文等,引导教育学生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还应该在文明礼仪、与人交流等方面进行教育,关键在于对教材的挖掘提炼能力,将思想品德和价值观教育结合各学科知识始终贯穿在授课过程中。
二、进行思想品德和价值观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言传身教
思想品德和价值观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要分析学生的心理,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只有把握这些,才更加有利于进行思想品德和价值观教育。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要注重联系实际,老师不能随意的教育学生,要分析学生的心理。事实上从学生角度来讲也比较想要受到尊重,老师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治学严谨做学生的导师,已经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学生,引导学生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的养成。我国自古以来对于教师的仪表、品行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在人格、品行、仪表、风度等方面的表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认真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也体现在接人待物、言谈举止、仪表风度的细节上。因此,教师要时刻意识到自己的特殊身份,处处体现作为教师的优良品德,以实际行动引导、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做学生的榜样。
三、思想品德和价值观教育要因势利导,产生共鸣
在课堂上教学中,老师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创造学生轻松学习的学习条件,要不断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产生共鸣。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要按时上下课,不迟到早退,不随意占用学生的其它自习时间,给学生造成负担。老师言传声教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所以老师在礼仪行为方面要规范,要符合自己的年龄特点,要与课堂教学的情调相适应,要以学生的欣赏水平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也是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的教育。
四、老师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老师要做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要遵纪守法,做科学文化知识的合格传播者。老师要提高教书育人的意识,要提高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和价值观教育的意识。当然,现在也存在着个别老师思想滑坡,作风不正,对学生不能起到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正能量,反而做一些伤害学生和与教师身份不符的事情。所以加强老师的思想境界的道德水平势在必行、意义重大。老师对待学生要永远保持爱心和耐心,要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守护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特别是有些青春期叛逆的学生和一些从小受家庭突发状况影响的学生,老师要放低姿态,语气平和的来解决问题,这时候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与学生平等的姿态,而不是一种“硬生生”的师生关系。
五、学生要增强适应环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生活、学习环境,有些人能够很快的适应所处的环境,也有些人需要慢慢的适应环境,当然也有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作为学生,我们必须要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从小的方面来讲,学生可能经历有时换老师,换同桌同学,甚至换学校。有的学生觉得有时候换了老师在听课和接受老师授课方法上很难适应,也有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换了同桌就很合不来,还有可能两个人之间相互比较。这都需要我们去相互适应,但主要的还是要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来审视自己,这时候可能就比较理性,处理事情效果比较好。另外我们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也是提升我们自身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的能力。作为学生的我们还没有完全接触到社会的很多事情,相对来说比较单纯,所以我们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也比较单一。有时候在校园里可能因为一些琐碎的事情破坏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身边同学觉得其中一位同学比较优秀就认为他是对的,所以都站在他这边,但是对另外一位同学觉得肯定是他的错。其实,我们很多同学缺乏这种明辨是非的能力,只是凭着主观的意识来判断谁对谁错显然是不对的。往往可能因为这些原因导致一些严重的后果。明辨是非不仅仅是我们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的一个体现,也是我们自身处理人际关系,处理自己事情的一个重要法宝。我们广大学生应该提升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六、学生应该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亲身体验和用心感悟来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
目前国家教育部提出高等学校要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那么如何来提高呢?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我们光给学生讲品德讲价值观不如我们来一场社会教学。让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自己亲身体会,自己感悟,这时候学生结合平时老师所讲的和自己体验的才更深刻,更受到教育。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学校、社会对个人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是一个什么样的要求,明白了这些要求相信学生自己会把它作为自己的一个目标来不断提高,逐渐的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每一位学生都将成为未来社会大家庭中的一份子,肩负着国家和民族复兴的重任,肩负着各种各样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课堂为主要进行方式以老师为主要教育者和传播者,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这种要求是我们分析社会环境,学生的身心和科学知识水平的发展规律而得出的,只有把思想品德和价值观教育结合各科知识,始终贯穿在授课的全过程,我们每一个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江洋.浅议以生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亚太教育,2016-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