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民国时期兰州娱乐活动的变化

2016-09-22 07:43王明亮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娱乐活动民国时期兰州

王明亮

【摘 要】 文章叙述了民国时期兰州新式娱乐方式的传入与发展,分析了民国兰州民众娱乐活动的特征及其变化原因: 抗日战争爆发后,工厂的大量内迁,经济繁荣; 娱乐活动也受到政治的影响, 既宣传了抗日思想,又丰富了民众的生活; 新派知识分子对文化转型的推动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 民国时期;兰州;娱乐活动

早在民国建立之前,兰州已经开启了近代化的步伐。兰州传统娱乐逐步发展转变,同时新式娱乐从无到有,开始成为兰州民众娱乐生活的新选择,例如看电影、逛公园、参加西洋体育和看话剧等。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不少具有公共性质的近代娱乐场所。

一、新式娱乐的传入和发展

1、电影的兴起

“本世纪之初,电影远涉重洋从巴黎来到上海。10余年后,电影出现在兰州,从此它便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顽强生存。”[1]最先将电影带到兰州的是武威富商韩子瞻。1918年秋,他为甘肃各界社会名流在皖江会馆放映了无声电影。放映后兰州引起极大轰动,给闭塞的兰州带来新奇事物。

电影传入兰州后,发展经历了草创、短暂繁荣、衰败三个阶段。放映的影片从无声到有声,影片类型多样,影片质量参差不齐。影院有官办和私营的两种。1926年,甘肃教育厅筹办的省立兰州民众教育馆中,设有一个可容纳200人的露天电影放映场。1932年,“新民影院开业初时,人们争睹为快,生意很红火,电影院不得不请来警察来维持秩序。”甘肃历史上第一家电影院的成功亮相,推动了兰州私营电影放映业的发展,接着出现一大批私营影院。抗战爆发后,兰州电影业迎来短暂繁荣。这一时期兰州本地的私营影院就有“金城乐园”、“兰州”、“兰园”、和“快乐生力社”等九家。此外还活跃着以宣传抗日和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无偿放映影片的团体,如新安旅行团。其活动引起了兰州各界的强烈反响,“仅在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3周年的一次露天放映中,观众即达1万余人。”[2]可见电影吸引的观众越来越多。1945年后,随着政治空气的紧张,影院大都经营惨淡。

2、近代体育项目的开展

早在左宗棠督甘时,在军事训练中引入洋操,近代体育项目开始萌发。民初,田径、球类等项目传入兰州一些新式学校、机关和工厂。同时,兰州也兴建了不少公共体育场。除政府、学校和文化场所设有体育运动场地之外,还建有诸多综合体育场。民国25年建成红山根体育场,“占地2公顷,内有400米跑道的田径场、足球场各一个,篮球、排球场各两个,网球场和体操场各一个,城南建有3000人座位看台和司令台。”[3]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各项运动的长期开展,近代体育运动会也相继举办。体育场的修建给广大民众娱乐生活提供了场所,体育运动会的举办则推广了体育项目的普及并且提高了大众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得民众在娱乐的同时也增强了体质。

3、其他有时代特征的娱乐

逛公园在民国时期的兰州是一种新的娱乐方式。兰州的近代意义上的公园有“省府后花园(旧称东花园)、中正花园(原名东花园)、小西湖公园及新建中山公园(五泉山麓)。”[4]其中,省府后花园是兰州最早的近代公园,内设了许多供人们观赏使用的体育设施,如秋千、篮球场、双杠等。原本只有上流社会才能进入的花园,改为公益性的游乐场所,拓宽了民众的娱乐空间。

话剧、歌舞的兴起。话剧,亦称新剧、“文明戏”。话剧的传入使得兰州剧坛耳目一新,看话剧逐渐成变成一些民众娱乐的新方式。在兰州先后活跃着10余个团体。话剧成规模出现始于“七七”事变后,优秀剧目有《徐锡麟革命记》、《放下你的鞭子》等抗日话剧和歌曲。话剧成为民众的娱乐方式,丰富了民众的日常生活,并且通过观看话剧让民众了解了事实,增进了国家民族意识。

二、民国兰州民众娱乐活动的特征

民国时期兰州娱乐发展的总体情况是传统和新式方式交融并存。传统娱乐方式有了某些新的变化,继续占据主导位置。新式娱乐从无到有,艰难的向前发展,但发展水平有限,发展动力不足。

1、民国时期兰州的传统娱乐仍占主流,但传统娱乐呈现出新的变化

下面以传统娱乐项目的代表戏剧为例,来阐述传统娱乐的新变化。首先,营业性的职业戏班出现,且重传承。如在兰经营二十年的“化俗社”,先后培养了两批学生,共计80余人。[5]涌现了众多名角,其中李喜凤是陕甘两省首位登台表演的女艺人。四十年代,俞又珍先生创建了“西北戏剧学校”,培养了一批专职演员。其次,演出剧目推陈出新,创作了不少反应当时社会风气的时装剧、革命剧。如《婆媳争权》、《中国魂》等。第三,戏剧演出的物质条件得到改善,场所、表演所用设备都有了新变化。“从灯光上看,清末民初,兰州戏曲演出均以两盏钢盔形的菜油灯悬挂在舞台左右上方来照明;国民军进入甘肃后,改为汽灯照明;抗战胜利后,已经使用电灯照明了,舞台效果有了很大的改进。”[6]总之,传统娱乐在与时俱进,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2、民国时期兰州新式娱乐活动在向前发展,但层次比较低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可供选择的娱乐方式少。民众娱乐选择除了传统的娱乐项目外,就是看电影、逛公园、参加体育锻炼,再没有其他选择余地。而同时期,东部的娱乐项目除此之外,还有赛马、舞会、去游乐场以及去回力球场等项目。第二,娱乐设施规模小,数量少。拿电影院来说,大多影院都是简易露天的场地或者租赁场地来放映,条件艰苦。以在兰州比较有影响的西北影院为例,“西北影院系土木结构、草泥房顶、柳笆天棚、泥土地面。正门上方有简易阁楼充当机房。大厅内置长条木凳,可容纳400人,银幕挂在正门对面的土墙上。”[7]其他更不用说,可见基础设施条件之差和规模之小。第三,新式娱乐活动没有形成体系和品牌。经营的项目也时断时续。如“草台班子影戏”放映电影,租赁临时场地,售票放映具有异域风情、滑稽、言情等内容的短片来迎合民众的猎奇心理,数场之后商人便携机离去。娱乐活动中仍旧存在腐朽的内容。

三、民国时期兰州娱乐活动变化的原因

1、经济方面

民国时期兰州地区的工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为民众娱乐活动奠定了经济基础和提供了物质保障,促进了娱乐活动的变化发展。“七七”事变后,经济重心逐渐西移,人口、工厂大量内迁,促进了工业的快速发展。“战前兰州市共有工厂25 家,战后新增 81 家,仅纺织厂就增加了25家,其增长速度是相当可观的”。[8]据统计,从1938年1月到1944年6月,兰州的工厂数由27家猛增至246家,增加了8倍多;资金总额由战前1476万多元上升到1亿多元,净增 8601万元;工人从几百增加到3380多人。[9]“新迁商业逐步增加,如食品业中有上海帮天生园,津帮有稻香村。洋杂货、布匹行业的有河北高阳帮,其他各业均有增加。”先后出现了综合商店和商业街区。“城内西大街 ,以钱店绸缎店布疋店百货店杂货店军衣庄印字馆居多……中山市场在东大街,布疋洋货等摊,不下百余。南关大街行店极多,妓舍杂居其间。东关多烟行,规模宏大,兰州商业精华,即在此两关。土货交易,冠于全市。戏院6家,电影2家,电灯电话俱已设备。”[10]从中可以窥探出兰州商业的繁荣景象。

2、政治方面

娱乐活动也受到政治的影响。政府维护社会治安,同时加强对娱乐方式的干预,重点在对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和娱乐内容的审查。先后设立了电影戏剧检查委员会和电影检查委员会。规定:“凡开设电影院呈请发给开张执照者,须取其殷实铺保”,“凡侮辱国体,违背党意、妨碍治安风华,及未经审定的影片不得放映”等。(见民国24年《甘肃现行法规汇编》)政府干预一定程度杜绝腐朽的娱乐活动的开展,对引导和改良社会风气意义重大。此外,政府组织了新安旅行团、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电影放映第三队、兰州放映站等团体机构,放政教片,移风易俗,寓教于乐,既宣传了抗日思想,又丰富了民众的生活。

3、社会文化方面

新派知识分子对文化转型的推动做出了巨大贡献。首先,他们创办刊物,宣传新文化思想。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新陇》杂志旗帜鲜明地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新文化、新思想,热情宣传‘五四精神,宣传科学与民主,研究探讨甘肃的社会问题。”[11]其中,创办人之一的邓春膏在毕业后回到兰州,致力于发展甘肃高等文教事业。在这期间他带入了许多新式娱乐项目,如各类球类运动。

四、结语

兰州地处西北内陆,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社会风气闭塞,但民风淳朴,人民的生活比较富足,因而兰州传统娱乐发展成熟。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浪潮下,兰州娱乐活动发生了一些变化,独具特色。新式娱乐活动陆续传入兰州,如看电影、看话剧、逛公园、参加体育运动等。并随着兰州成为战时大后方,兰州的工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新式娱乐活动不断发展,使得这一时期兰州民众生活方式开始趋向于近代化。由于兰州的近代工商业发展还不充分,城市基础设施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兰州新式娱乐活动的发展。虽然民国时期兰州娱乐活动的近代化程度较低,但新式的娱乐活动不仅使人们的身心得到愉悦,而且也推动了兰州民众生活方式的转变。同时,新式娱乐带入了新的思想观念,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开化。

【注 释】

[1][2] 甘肃省兰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16辑),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2.15-16.

[3] 兰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兰州市志·体育志》,兰州:兰州大学出版,1998.309.

[4] 朱允明.甘肃乡土志稿,民国三十七年(1948)抄本影印,兰州古籍书影印发行,1990.616.

[5] 中国戏曲志甘肃卷编辑部编.兰州的秦腔班社,兰州:中国戏曲志甘肃卷兰州分卷编辑部,1983.33.

[6] 邓惠君.甘肃近代社会史[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11.

[7] 甘肃省兰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16辑),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14.

[8] 杨重琦.兰州经济史[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115.

[9] 王树基.甘肃之工业[M].兰州:甘肃省银行印刷厂,1994.208-210.

[10] 肖梅性.兰州商业调查(铅印本)[M].甘肃省图书馆藏,1935.1-2.

[11] 李飞.<新陇>杂志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甘肃社会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13.

【参考文献】

[1] 中国戏曲志甘肃卷兰州分卷编辑.京剧在兰州,兰州:中国戏曲志甘肃卷兰州分卷编辑部,1988.

猜你喜欢
娱乐活动民国时期兰州
落实基层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
民国时期新蔡的圩寨
民国儿童图书馆的发展及其当代启示
民国时期媒体问题应急管理的特点
浅析民国时期“宛西自治”的历史背景
蹦蹦床上的物理
农村留守儿童暑期文化娱乐活动状况调查
清华大学的学生们在课余愉快地进行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