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产业新区”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

2016-09-22 02:58晏月平廖爱娣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西区东区组团

晏月平,廖爱娣

(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昆明 650091)

“滇中产业新区”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

晏月平,廖爱娣

(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昆明650091)

“滇中产业新区”存在性别比失衡、老龄化严重、城乡二元格局牢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素质低等问题。为达到2020年生产总值6000亿元的目标,一方面需维护妇女权益,调控人口流动,加大教育投资,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注重公平来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需夯实第一产业的基础性地位,转变第二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来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人口结构效率最优化。

滇中产业新区;人口结构;产业结构

云南省是中国、东南亚、南亚结合地带的区域中心,经多年孕育,2013年4月云南正式出台《关于建设滇中产业聚集区 (新区)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明确规定“滇中产业新区”(以下简称“新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西两侧,包括滇池径流区域以外的安宁、易门、禄丰、楚雄四县市(西区)和滇中城市经济圈中位于昆明东部的嵩明、寻甸、马龙三县(东区)。新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整个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0亿元左右,力争占全省20%以上 (其中西区和东区各3000亿元以上)。

一、新区人口结构现状及特点

本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将人口结构划分为人口的自然结构、人口的社会结构、人口的经济结构、人口的空间结构。

(一)新区人口自然结构

1.人口性别结构

(1)总人口的性别结构

从图1可以看出,东区嵩明、寻甸、马龙三个县的人口性别比处在正常值范围内,而西区存在性别比极度不平衡的县、市,如易门市为109.96,安宁县高达117.67,超出正常值10.67个单位值。可能因为西区的第二产业比重较大,吸引了大量男性劳动人口。

(2)出生婴儿性别结构

2010年云南省新生婴儿性别比为111.93%,昆明市为106.29%。整个新区的出生婴儿性别比处于正常范围(104.52),东区偏高为107.54,主要原因在于马龙县的出生婴儿性别比达到116.37;西区出生婴儿性别比偏低为102.37,其中禄丰县仅为94.84,安宁县与易门县稍微超出正常范围(安宁市109.48、易门县107.40)。

图1 2010年滇中产业新区总人口性别比

(3)婚龄人口性别结构

中国大陆法定结婚年龄:男性22岁,女性20岁,所以婚育人口性别比采用20~39岁人口年龄组。2010年云南省婚育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0.09%,昆明市为106.51%。除了马龙县的婚育人口性别比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外,新区其他县、市都严重超标,安宁县、易门县的婚育人口性别比高达123.04、112.37,预测安宁县、易门县分别有12328人、3303人难以找到适龄配偶。在新区中,适龄男性多出29163人,其中东区有5764人,西区23399人。

2.人口年龄结构

2010年新区总人口2458993人,其中西区452068人,东区929152人。从表1、表2可以发现,0~14岁少儿人口系数为18.76%、老少比系数为64.31%,这些数据都显示新区已经步入老龄型社会。将东区与西区进行比较,发现东区(21.59%)的少儿人口比重高出西区 (17.04%)4.55个百分点,但是都小于30%。15~59岁人口,西区比东区高出4.68个百分点。同时,结合图2可以发现在30~44岁年龄组,西区与东区的女性人口比重差不多(西区13.28%,东区13.9%),但是西区男性人口比重却高于东区,其中西区15.65%,452068人,东区13.94%,252915人,西区比东区多199153个30~44岁的男性劳动人口。可能因为西区有两个市,经济相对发达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同时,由于劳动人口的流入,西区的总抚养比比东区低9.97个百分点,其中最低的是楚雄市,总抚养比为36.90%。东区与西区60岁以上人口比重都差不多,占12%左右。

表1 1956年联合国制定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划分标准[3]

图2 2010年东区、西区人口年龄结构对比示意图

图3 2010年新区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比例 (单位:%)

(二)新区人口社会结构

1.人口的质量结构

如图3所示,可以明显看出在新区乃至整个云南省,主要就业人员的受教育文化水平为小学与初中,新区小学与初中就业人员比重为77.99%,高中就业人员8.41%,大学专科就业人员4.52%,大学本科就业人员为3.04%,研究生就业人员仅为0.12%。而未上过学的就业人员在马龙县与寻甸县高达10%以上,其中马龙县12.04%,1383人,寻甸县11.01%,1743人。东区未上过学的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比重8.92%,共4892人,西区比较低,为3.99%,共3395人[2]。

表3 2010年新区就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生产总值 (元/人)

西区大学本科水平以上的就业人员占总人口的3.81%,东区大学本科水平以上的就业人员占总人口的2.15%,结合表3,可以发现西区就业人员的总体文化素质要高于东区,其中安宁市就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是最长的,为9.4年,寻甸县是最低的,为6.96年。同时拥有最高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安宁市,它的人均生产总值也是最高的,为40474元,而寻甸县是最低的为7922元。由此可以看出,就业人员的受教育年限与人均生产总值大致成正相关关系。

2.人口的民族结构

新区总人口2458993人,以汉族为主,拥有46个民族,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成分复杂,还有未识别民族人口388人,外国人加入中国国籍人口2人。汉族、彝族、回族、苗族、白族、哈尼族、傈僳族、傣族、壮族、纳西族,这十个民族总人口已经达到新区总人口的99.72%。其中汉族人口占新区总人口的80.94%;其次是彝族,占总人口比重12.12%;回族87488人,占总人口比重3.56%;苗族39487人,占总人口的1.61%;白族17725人,占总人口的1.61%。其他民族人口均在1万人以下,有些少数民族人口甚至只有数十人。

3.社会差异

锡尔系数常用于衡量经济发展、收入分配等不均衡状态,有T、L两个系数,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锡尔系数T以收入比重加权计算,而锡尔系数T则以人口比重加权计算。为了方便数据的收集和计算,本文采用锡尔系数L,其公式为:

其中,为区域(部门)个数,为区域(部门)收入占全区(各部门总计)的份额,为地区(部门)人口占全区(各部门总计)的份额。锡尔系数越大,表示收入分配差异越大;反之,锡尔系数越小,表示收入分配越均衡。根据研究的需要,进行转换:

其中,T总表示地区总差异,并可以分解为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表示区域的个数,Yi表示i地区收入占全区的比重,Pi表示i地区的人口数量占全区的比重,Yij表示i地域j地区的收入在i区域中的比重,Pij表示i区域j地区的人口数量在i区域中的比重,分别表示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对地区总差异的贡献率。

图4 2003—2013年新区各类锡尔系数 (单位:%)

从图4可知,2003—2013年,新区的整体差异在不断扩大,2005年之前,增长速度比较快,2005年之后,总差异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其中东区与西区之间的差异要大于东区内部与西区内部的差异,西区内部的差异在2005年之前要大于东区的差异,2005年之后,东区内部的差异要大于西区。东区与西区间的差异在2008年达到最大值,2008年后开始缩小。

图5 2003-2013年新区区域贡献率 (单位:%)

图5是新区历年经济总体差异的构成,可以看出东区与西区之间的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说明新区经济的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东区与西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东区内部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率从1.84%变为9.93%,且为不断扩大的趋势。西区内部经济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率由9.99%下降到5.66%,呈不断缩小的趋势。这说明东区内部经济差异对新区的总体经济差异的影响程度不断增加,而西区则不断减少。

(三)新区人口经济结构

1.就业结构

为了更好地反应新区的就业状况,本文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来测量人口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耦合程度,Pi为某产业结构偏离度;Gi为某产业占GDP比重;Li为同期该产业占从业人员比重,其计算公式[3]为:

结合表4与表5,发现东区嵩明县、寻甸县、马龙县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在80%以上,西区除了安宁市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相对较少,为42.86%,其他县、市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都在73.13%以上。根据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发展经验,产业结构偏离度将会经历一个由高到低的过程,就业人员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目前新区的第一产业偏离系数还为正数,但快接近0,偏离系数为正数说明该地区第一产业就业份额小于其产业产值份额,第一产业还可以容纳就业人员,偏系数越来越接近0,说明第一产业就业容量即将达到饱和。新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偏离系数非常大,说明该地区第二、三产业效率特别低,产业本可以容纳更多的就业人员,但是其产业利用率没有达到最优值,没有实现充分就业。需要注意东区第二、三产业结构偏离系数,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引导就业人员的流向。

表4 2010年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 (单位:%)

表5 2010年新区产业结构偏离系数 (单位:%)

2.职业结构

表6 2010年新区就业人口不同职业比例 (单位:%)

根据表6,可以发现新区人口的职业分布主要以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为主,占65.97%;商业、服务业人员与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为辅,分别占11.55%、12.82%;专业技术人员占5.78%;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仅为0.78%。东区除了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比重高于西区,达到79.60%,其他职业人口比重都低于西区。东区内部的寻甸县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占85.93%,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仅为0.37%。西区中安宁市的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为27.40%,是新区中该职业所占比最低的地区,而其他职业人口比例又是最高的,如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34.68%),商业、服务业人员(19.52%)与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1.54%)。

(四)新区人口空间结构

1.城市化水平

通过城镇人口比重指标法[4]来测量新区的城市化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U1为城镇人口比重指标法计算所得的城市化水平,Pc为城镇人口,Pr为农村人口,N表示区域总人口即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之和。根据公式(1)计算出的结果如表7所示。

观察表7,发现新区的城市化水平为39.54%,高于云南省的城市化水平(云南省32.62%),但远远低于昆明市的城市化水平(昆明市65.20%)。其中东区城市化水平(25.64%)低于西区(48.36%)。东区内部县市的城市化水平在30%左右,相互之间的差异不大,但西区内部县、市的差异比较大:安宁市为69.50%,楚雄市为51.68%,易门县为35.32%,禄丰县为33.58%。经过数据计算发现新区以农业人口为主,绝大部分地区占据80%以上,东区的寻甸县、嵩明县、马龙县三县的非农业人口比重仅为2.62%、6.03%、9.79%,远远低于云南省的平均水平,西区的安宁市非农业人口比重最高,为47.20%。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寻甸县、马龙县、安宁市、易门县、禄丰县、楚雄市的非农业人口比重分别为16.60%、40.92%、6.03%、2.62%、9.79%、47.20%、18.92%、15.45%、18.74%。

表7 2010年新区城市化水平 (单位:人、%)

2.人口分布

观察图6,发现东区三县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嵩明县,西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安宁市,其次是楚雄市。嵩明县人口密度最大,可能是因为嵩明县有国家级嵩明杨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吸纳了大量劳动力。但是,该地区的人均GDP却较低,可见国家级嵩明杨林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未充分发挥其作用。观察图6可知人口的密度与人均GDP呈现正相关。安宁市的人均生产总值在新区中是最高的,为40474元,其次是楚雄市(29456元),寻甸县、马龙县、易门县、禄丰县的人口密度差不多,但是处于西区的易门县与禄丰县的人均生产总值要高于位于东区的寻甸县与马龙县,这可能与区域的经济发展以及大城市的辐射作用相关。

图6 2010年新区人口密度与人均生产总值

二、新区产业结构与人口结构的相互影响

(一)产业结构对人口结构的影响

1.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自然结构的影响

2010年新区总人口为2458993人,劳动人口为231228人,占总人口的9.4%,其中男性劳动人口有120005人,占51.90%,女性劳动人口有111223人,占48.10%。在第二产业中男性劳动人口明显高于女性劳动人口,高达77%,在第一产业中男性、女性劳动人口比重差别不大 (男:49.09%,女: 50.91%),但在第三产业中,男性劳动人口高于女性劳动人口11.12个百分点 (男:55.56%;女: 44.44%)。根据新区发展目标与规划,新区中的第一产业、二产业比重势必会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会增加,那么相应的劳动人口结构将会发生改变。假如以每年5‰的自然增长率作为人口增长率计算,到2020年,预测新区人口总量达2584746人,就业人口为242966人 (以当前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4%进行估算)。其中,男性就业人口为149737人,女性劳动人口为93229人,就业人口性别比达到160.61人,男女性别比将严重失衡。

2.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社会结构的影响

新区是按照“两片两轴八组团”的总体空间布局发展,可能不利于缩小东区与西区之间、东区、西区内部的经济差异。虽然东西、南北轴的产业布局差距不是很大,三个产业都有,但是,细看八组团,可以明显发现西区设有五个组团,分别是:安宁、易门、楚雄、禄丰、碧城组团,东区有寻甸、马龙、嵩明-空港组团三个组团。东、西区都设置了第一、二、三产业,但是从抱团数来看,西区与东区的差异将继续扩大。其次,组团之间产业设置的差异可能会加大区域内经济的差异,比如说东区,嵩明-空港组团重点布局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临空等产业,寻甸组团重点布局新型建材、文化旅游等产业,马龙组团重点布局高原特色农业、现代物流、家电轻纺等产业。地区产业设置的偏重可能会导致区域内经济差异的不断扩大,嵩明-空港组团的经济可能发展得要比寻甸组团好,而寻甸组团可能会比马龙组团好,这是根据现有产业产值推测,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要特别注意提高第一产业产值,改变第二产业的发展方式,继续加大第三产业发展。

3.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空间结构的影响

新区八组团所发展的重点不同,提供的就业岗位就不一样。八组团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与昆明市的距离发展不同的产业。安宁组团发展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重点布局汽车制造和资源型转型升级等产业,这将会吸引大量的高素质人才的迁入。嵩明-空港组团重点布局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临空等产业。碧城组团重点布局电子信息、现代生物、现代服务等产业,这两个组团主要吸引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易门、马龙组团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这两个地区是新区第一产业的主要聚集地,将会吸引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楚雄组团重点布局以生物制药为主、现代物流、民族文化等产业,禄丰组团重点布局钛等新材料综合加工利用、旅游文化、家电轻纺等产业,寻甸组团重点布局新型建材、文化旅游等产业,这些组团将会吸引第二、三产业人才的迁移。新区以特色新城为载体,组团发展,打造创新城、智慧城、生态城、田园城,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将会造成人口同质性流动、聚集。

4.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经济结构的影响

2010年,新区生产总值为761.23亿元 (东区103.96亿元,西区657.27亿元)。新区第一、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分别为146.95亿元、338.3亿元、275.91亿元,对GDP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9.30%、44.45%、36.25%。2010年新区总人数为2458993人,就业人员为231228人,劳动人口比重9.4%,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分别为184950人 (79.99%)、16366人(7.08%)、29912人(12.94%)。2020年,新区生产总值目标为6000亿元,其中东区、西区各3000亿元。根据配第-克拉克定律,第一、二、三产业的合适比例应达到1:2:3;此时新区第一、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分别需要达到960亿元、1980亿元、3000亿元。其中,东区、西区第一、二、三生产总值需要分别达到480亿元、990亿元、1500亿元。为达到目标生产总值,新区需保持每年22.94%的增长率,第三产业需保持26.95%的增长率。其中,由于东区本身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东区需要保持高达39.96%的增长率,其第三产业需保持45.20%的增长率,挑战颇大。假如以每年5‰的自然增长率作为人口增长率计算,到2020年,预测新区人口总量达2584746人,当年就业人口为242966人(以当前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4%进行估算),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就业人员肯定是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流动,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最多。根据配第-克拉克定律,将三产业就业人员比例调整为1:2:3。那么,2020年,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分别为40494人、80989人、121483人。

5.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质量的影响

新区根据“创新驱动、高端发展、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的思路,可以看出新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而新区目前整体的情况是以小学、初中人才为主,占70%~80%,大学专科以上人才所占比重少之又少,东区的嵩明、寻甸、马龙县大学专科以上人才比重分别是6.02%、3.86%、5.75%,西区的安宁、易门、禄丰、楚雄大学专科人才比重分别为15.32%、6.84%、6.08%、11.21%,新区的发展存在着人口文化素质需求与供给不匹配问题。产业的升级,需要高素质人才,劳动者为了生存,不被社会所淘汰,就会不断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素质与技能。

(二)新区人口结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1.人口自然结构变动,使产业结构调整面临劳动力供给和产品服务需求波动风险

人口的发展有一个周期,因此在调整产业结构时不仅要熟知现在的人口状况,还需要预测未来的人口状况,这就加大了制定政策的难度。目前新区处于拥有大量劳动力,但是已经步入老龄型社会的复杂状况,其中15~59岁的劳动人口中占总人口比重的70%左右,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容纳就业人口。但是,新区各个县、市都已经步入了老龄型社会,这就需要调整产业结构方向,发展资金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用来弥补不久将来劳动人口不足的状况。同时,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将会影响消费品的类型。目前新区中各县、市0~14岁的少儿人口比重范围为15.79%~23.65%,少儿人口是日常消费与人力资本投资的重点人群,他们除了需要使用大量消耗性产品以外,还需要大量的发展性消费品。但是这一年龄段人口的减少,加上偏重消耗性消费品的老龄人口的增多,将使得消耗性消费品在社会总消费品中所占比重偏大,发展性消费品所占比重偏低,相对于消耗性消费品,发展性消费品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目前对消耗性消费品需求过大,而发展性消费品需求降低将会给劳动密集型产业留下发展的空间,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

2.人口形势的复杂变化,使产业结构调整面临艰难抉择

新区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可能会吸引人口流动,从而改变该区域内人口自然结构。由于新区是国家大力扶持的一个重点发展区域,且有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比如对新开银行机构给予土地保障、基建用地不缴有偿使用费、入驻新区“零收费”、外来孩子与本地孩子同等待遇,将会吸引大量的外来务工者,而劳动年龄人口的增加,将会导致就业需求增加,这将会给部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继续留有生存的空间,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流入新区的劳动人口素质很难得到控制,一般拥有高知识、高技术的人才都愿意留在大城市,政策的扶持对他们的影响力有一定的范围,对长时间候鸟式迁移劳动密集型人口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会更愿意迁入可以享受与当地人同等待遇的新区,而新区规划发展高端产品,可能就会出现劳动人口供给与产业结构需求的不协调问题。

三、新区产业结构与人口结构互动耦合的对策思路

(一)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1.调节人口性别结构

提高新区人口性别比,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采取措施:第一,最根本的是从女性自身着手,一方面对适龄就业女性进行教育,解放她们的思想,唤起群体意识,让她们充分认识自身的能力与潜力,加大对自身人力资源的投资。另一方面,女性的解放需要从娃娃抓起,改变家庭、学校、社会自小对男、女社会性别的定位。第二,要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就业环境。首先,进行男女平等的深度宣传。要加强对女性劳动者的培训,尤其要了解与女性劳动者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女性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与技能。其次,要建立具体的、可操作性的保障女性劳动者权利与利益的法律和相关法规,强制企业执行,对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予以加税、罚款等惩罚。比如建立专门的女性法律援助、专业的反对就业性别歧视的组织。最后,降低女性因生育、家庭所带来的经济成本,国家与企业共同承担女性生育期间的工资,强制要求男性必须陪同妻子休产假,还可以将家务劳动职业化。在平等的就业环境、共同的就业能力前提下,降低新区的性别比。

2.引导人口流动、充分挖掘人力资本

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决问题:第一,需要通过政策的调整来吸引流动人口,提高迁入人口质量,引导劳动力流向。首先,通过制定同工高薪、住房补贴或者提供廉价的夫妻房、为流动人口解决儿女上学等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流动人口。其次,需要提高迁入人口的质量,一方面需要流动人口具有一定的技能,另一方面,要建设职业技能培训、文化教育、学历教育机构,提高迁入人口的素质与技能。最后,需要引导劳动力的流向。建立专门的机构,根据新区产业结构偏离度与实际产业内行业劳动力的需求量来提供就业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技能培训,这样就可以实现流动人口最大效度的、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打破二元格局,提高流动人口的待遇,使得城乡、兼职暂时的人口流动转变为稳定的人口迁移,加快城市化进程。第二,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充分利用老龄人人力资本,尤其是知识型老龄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预期寿命也在不断延长,可以对一些知识型老龄人进行返聘。如果按照体力劳动者同时间退休,就会出现高素质人口劳动时间低于低素质人口,没有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3.加大教育投资,提高人力资本存量

为实现2020年6000亿元的生产总值的目标,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前提就是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充分意识到在经济落后的地区仅仅只靠物质资本的投资不可能拉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发当地人力资源才是帮助落后地区走上经济自立、特色发展的关键。首先,加大教育的投资力度,普及基础教育与继续教育。新区目前存在大量的小学与初中就业人员,政府可以开展对员工的义务性培训,提高劳动人员的基本技能与文化素质,使之与产业升级相适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使第一产业中的就业人员能够成功的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化,改变低水平劳动力过剩,高水平劳动者不足的现状。其次,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注重将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的需要相结合,尤其是要注重培养第一产业职业技术人员,改变农业高投入、低产出的现状,提高第一产业产值,夯实农业的基础地位。最后,需加强本地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产业升级提供强大后援。

4.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

消除城乡二元结构,首先必须提高农业的地位,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引进新技术,在每个乡镇建立专门发展农业的机构,为农民提供及时的市场需求信息以避免盲目生产,为农民提供新的生产技术提高农业产值,促使农民发家致富。大力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修建水泥马路、路灯,建立方便的交通运输系统,通过政府政策扶持吸引人才提高教学质量与医疗水平,修建健身场所与休闲娱乐设施等,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其次,大力发展小城镇,支持乡镇企业,改善乡镇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提高商业、金融、科技、信息和生活环境的水平,将分散化、低水平、低效益的乡镇企业向城镇集中,通过联合、改组、改造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提高城镇吸引企业、资金、人才的能力。最后,废除户籍制度,实行城乡统一登记。户籍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人口的普查,方便维护治安,而不应该是为了控制人口的流动。统一基本的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

5.初次分配兼顾公平与效率,调整人口社会结构

为在2020年实现同步小康,初次分配必须更加注重公平,将差异度通过政策调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新区能够聚集大量的资源,在区域总差异不断扩大的前提下,政府在制定政策、分配资源的时候更应当注重公平的原则。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在新区合理分配资源、引进人才、技术等。其次,应该扶持东区经济的发展,对东区有更多的政策倾向,类似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东部、中部扶持西部。在新区建立东区与西区“一对一”的经济合作。同时,对进入东区的知识、技术人员实行奖励性措施。最后,还应该加大对东区的基础设施、交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的建设,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留住人才,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人口结构效率最大化

1.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引导就业流动

新区第一产业比重低,产值低,劳动力多。要解决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首先需要因地制宜发展新区特色农业,切勿盲目模仿东、中部的规模化,可以建立农业专门发展机构,实时把控市场需求,避免盲目生产,还可以调整农产品结构,将优质农产品做大做强。其次,以生态产业主义思想为指导,改变第二产业发展方式,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工业的生态化发展,承接从发达地区转移过来的工业时,需要严格把关,拒绝重点污染企业迁入,改善迁入企业的发展方式,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新区在发展第二产业的时候需要强调产业之间的协调、连接、循环关系,有效利废弃物,创造产业之间的有机连接。最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新区亟须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增强吸纳劳动人口的能力。目前新区第三产业中吸纳就业人员的行业还是以对经济增长拉动力和就业贡献率有限的传统服务业为主,因此要在大力发掘传统服务业潜力的同时,发展新兴服务业,比如物流、社区服务等,才能吸纳更多的劳动人口,提高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降低产业结构偏离度,提高服务业带动就业的能力。

2.优化社会保障体系,发展银发产业,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

针对人口老龄化现象,调整产业结构,前提条件是需要优化社会保障体系,为他们追求精神生活提供保障。首先在社区以老养老,为老龄人提供合适的职位,提高老龄人可支配收入。其次,通过政府的引导来扶持银发产业的发展,充分发展目前已经存在的银发产业,如与衣、食、住、行相关的产业。老龄人服饰市场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市场上老龄人的衣服款式过于单一,品牌鱼龙混杂,不能真正满足老龄人需求,可以通过面对面访问的形式,对老龄人进行访问,反馈老龄人对服饰的要求,以最低的成本生产老龄人服饰,满足老龄人需求。对老龄人居住房进行现代化改造,在厕所、厨房、楼道等地方设置把手,呼救器等,最大限度地方便老龄人的生活。开发像滴滴打车一样的软件,用一键式按钮等形式满足老人打车需求,国家应对搭送老人的出租车实行奖励,或者通过搭送老人的数目来提高司机信用分。最后,要进一步引导老龄人消费,发展新兴的银发产业,比如开设老龄人学校、老龄人旅行社、老龄人图书馆专栏,开发老龄人软件、老龄人电子信息产品,这必将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1]中国东西部人口发展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85.

[2]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省人口普查数据[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3]帅小龙.阿坝州人口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2(22):24.

[4]牛文元.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70-72.

(编辑:林钢)

A Research int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Middle Yunnan New Industrial District

(School of Development Studies,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091,China)

TThe Middle Yunnan New Industrial District is faced with such problems as imbalance in gender ratio,aging,urban-rural duality in economic structure,unbalanced industrial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well as poor quality in population.To achieve a total of 6000 billion yuan in GDP by 2020,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in terms of the following two aspects.On the one hand,women's rights and interests must be protected,the flow of population must be regulated and input in education must be increased so as to eliminate the urban-rural dual economic structure,emphasize fairness,optimize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enhance the elev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On the other hand,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should be adjusted by consolidating the foundation position of the first industry,transforming the developmental mode of the second industry and developing the third industry tremendously to realize the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structure.

the Middle Yunnan New Industrial District;population structure;industrial structure

F 269.24

A

1671-4806(2016)03-0039-09

2016-02-15

云南省人口学学科建设项目(XKJS201420)

晏月平(1972—),女,湖南益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经济社会学;廖爱娣(1991—),女,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口社会学。

猜你喜欢
西区东区组团
“快递阿姨”组团送快递
喜欢组团捕猎的恐爪龙
渝西区块深层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
社会力量如何“组团”——蓝田推行“六融六共”
义马市东区办事处石佛村
兵器组团“打雪仗”
准东区块博格达山前带推覆体地层及含油性认识
临涣选煤厂(西区)提质增效工程改造
西区“十三五”规划聚焦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
品质西区聚高端 产城文景共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