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景
摘 要: 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依靠网络能足不出户享受到社会进步发展的各种成果。然而,网络的发达使许多大学生过度依赖网络,不当使用网络,带来时间、精力、财力的消耗,影响世界观、价值观取向,逻辑思维能力和求学斗志。大学生只有理性控制网络行为,才能摆脱精神世界的空虚状态,克服焦虑情绪,提升学习能力,不荒废校园生活。
关键词: 网络信息 负面效应 理性逻辑 精神提升
科技改变生活,然而科技也有利弊。网络发达和智能手机兴起一方面为大学生生活学习和了解社会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使用网络不当,导致网络上庞杂而无用的大量信息过多占用学生时间和精力,影响生活和对未来规划的实现。
一、大学生不当使用网络关注的信息内容
从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来看,他们在电脑和手机上消费的时间平均为每天3~4小时,上网目的除了主动获取学习资料和工作信息外,多以被动接受网络推荐内容为主,以打发时间和玩乐居多,主要是浏览网页、聊天交友、阅读新闻、网上游戏、购物、网络邮件、亲友互动[1]等,非常缺乏网络使用的针对性与目的性。大学生使用网络关注的主要内容归类如下,1.网页新闻类,主要是各种门户网站上推送的消息,配上吸引人的标题,就某一事件表达愤世嫉俗的态度,对中国现在法律、政策、教育制度等社会问题提出质疑,在法理与情理之间表达自己的不满,使许多大学生不断点击。2.刷屏类的,各种qq空间、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微博、论坛等,主页上多是介绍各种华而不实的东西,其中以心灵鸡汤类的文章居多,成功学、名人经典语录、励志言语之类的。而大学生则经常晒各种照片,有幸福、有遗憾,请求各种转发、求点赞之类。3.网购类的,电子商务的普及带来线上购物的发展,同时为了商品促销,各种微商、代理人不断涌现,使商品广告信息泛滥成灾,如推荐各种衣服、面膜等。4.娱乐类,各种电影电视剧、娱乐节目、音乐等,以及由此延伸出的许多话题和周边新闻,如穿帮镜头、明星绯闻、婚姻家庭、广告代言与植入等,通常许多女学生将电脑当成电视机和网络机器,同时制造和传播大量吐槽信息。5.游戏类,尤其男生通常组团玩网络游戏,而且游戏推广的信息充斥电脑网页,使许多大学生欲罢不能,沉迷游戏之中,甚至翘课玩游戏,成为大学生浪费精力和时间的罪魁祸首。
二、网络使用不当给大学生带来的问题
总体来说,在本该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用在学习上的大学阶段,大学生由于没有正当使用网络,导致自身接受到疯狂的网络信息轰炸,带来精神、斗志上的消耗,影响正确思维培养,给大学生活各个方面带来负面效应的恶性循环。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1.疯狂购物和娱乐消费带来经济压力和消费攀比心理,享乐主义和嫌贫爱富心理涌现。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使大学生在必要的生活和学习上的消费严重不足,不利于消费生态意识形成,理财思维得不到锻炼[2]。2.各种带有污染性的网络信息,如低级趣味和庸俗心理[3]类的,虚假性和重复性、无意义的图像、文字、视频信息等,容易干扰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导致思维缺乏连贯性。同时不健康的信息会在大学生的恋爱交友上造成不良影响,行为上往往容易倾向于暴力化。3.各种花边和娱乐新闻、社会热点事件的情绪化表达,往往带给大学生的是吸引眼球的标题和事件的表层信息,对每一事件背后的社会学原因,经济学思考和中国法治社会下对法律的理解并没有介绍,往往导致大学生分析问题时的简单化和主观性,逻辑推理能力受到限制,行为习惯缺乏社会责任感。4.大学生沉溺于影视节目类,观看各种重复类型的影视文化,易陷入生产商家产生的各种“萌”文化、治愈系、穿越、玄幻、怀旧等情结中,正值青春年少的大学生群体中,接受低幼化和嬉戏式的文化产品,降低对社会责任感的担当,一味沉迷在虚拟世界里,时间久了就会缺乏未来创造斗志,在焦虑的时代里无法面对自我的青春走向[4]。5.游戏会耗费大学生的精神,影响他们健康,尤其夜间玩游戏的大学男生非常多,往往导致宿舍里人际关系失衡,因为人都有需要安静的时候,键盘鼠标的声音、玩游戏在激动情绪下的噪音等都会给邻里相处带来心结,大学生最主要的活动领域就是宿舍,这种关系直接影响大学生几年的大学心情。
三、大学生用理性逻辑使用网络,提升精神世界
信息时代,每个大学生不可能完全摆脱信息轰炸的效应和影响。这时首先要有一个好身体,克制过度使用网络的一个很重要方面是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和健康的学习方式。但是网络的过度使用和网络信息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和情绪上的变化使大学生精神状态极差,导致许多失眠党睡不着,“困”字成了大学生的常态[5]。必然给大学生生活、学习、身体带来损害,大学生应该引以为戒,引导科学睡眠和学习生活,这是基础方面。其次,克制无目的地浏览网页,网络是工具,不是玩具,大学生不能成为网络信息的俘虏,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寻找信息和定位信息应该迅速,不能在网络推送的无边际信息中失去方向。如直接搜索自己生活和学习、工作相关信息,其他尽量不关注。最后,即使在信息海洋中,网络强制推送给大学生一些信息,这时不能简单停留在表面化,要用理性逻辑思维能力辨别真假,抵制不健康信息。对于每一事件的思考要综合运用社会学、经济学和法学思维解释,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完整的知识结构,提升看问题的深度,同时要有对真理的坚持,用强大自制力和自觉性找寻深入理解问题和解决的途径,不能人云亦云,成为网络舆论的搬运工,应当通过自己的思考努力成为意见领袖[6],扩大自己的价值,成为网络行为的主人。
网络时代,大学生难免会在丰富的网络信息中暂时迷失方向,要通过转移注意力,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提升自身知识、能力和素质上,使网络工具真正为人所用,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弥补校园生活和学习的不足,让大学时间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凌燕,王军.大学生网络行为变化的调查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49-151.
[2]徐佳丽.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成因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4):53-55.
[3]朱宁.网络社会青少年媒介素养建构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6(3):108-113.
[4]周志强.这个时代的“青春恋物癖”[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文化研究,2015(6):43-45.
[5]于娜.校园困兽[J].麦可思研究,2014(7):90-91.
[6]龙妮娜.论青年网络舆情引导的依据和途径[J].中国青年研究,2015(6):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