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高考生物32题评析高考生物试题

2016-09-21 13:38李学礼
考试周刊 2016年69期

李学礼

摘 要: 生物学科命题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考查;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遗传规律 生物试题 生物素养

试卷突出体现对基础知识、能力的考查和对主干知识的覆盖,特别注重对生物概念、生物原理及生物思想等科学素养的考查。选择题部分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非选择题部分着重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实验能力等;选修部分立足科技前沿,回归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笔者从一道遗传规律试题剖析2016年高考理综生物试卷。

一、遗传规律高考大纲及要求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考纲解读:(1)遗传病系谱中遗传病(显、隐性)类型判定及发病率的计算;(2)亲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判定及其概率的计算;(3)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有关问题;(4)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5)应用遗传基本规律分析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生物的遗传问题。如:

2016年高考理综32.(12分)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________。

解析:(1)由实验一:有毛A与无毛B杂交,子一代均为有毛,说明有毛为显性性状,双亲关于果皮毛色的基因均为纯合的;由实验三:白肉A与黄肉C杂交,子一代均为黄肉,据此可判断黄肉为显性性状;双亲关于果肉颜色的基因均为纯合的;在此基础上,依据“实验一中的白肉A与黄肉B杂交,子一代黄肉与白肉的比为1∶1”可判断黄肉B为杂合体的。

(2)结合对(1)的分析可推知: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DDff、ddFf、ddFF。

(3)无毛黄肉B的基因型为ddFf,理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FF∶ddFf∶ddff=1∶2∶1,所以表现型及比例为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综上分析可推知:实验三中的子代的基因型均为DdFf,理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毛黄肉(D_F_)∶有毛白肉(D_ff):无毛黄肉(ddF_)∶无毛白肉(ddff)=9∶3∶3∶1。

(5)实验二中的无毛黄肉B(ddFf)和无毛黄肉C(ddFF)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ddFf和ddFF两种,均表现为无毛黄肉。

二、基因遗传规律复习

一般归纳为:第一步显隐性、遗传方式的判断→第二步表现型、基因型的推断→第三步遗传概率的计算→第四步遗传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从2016年的32题看主要设计到第一步、第二步,其次是第三步没有设计到第四步,主要考查了遗传病系谱中性状(显、隐性)类型判定,亲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推断及其概率的计算(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命题紧扣生物新课程标准、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试题难度不高,稳中有变,追求创新。从这道题分析2016年高考生物新课标Ⅱ卷的特点。

1.贴近教材,突出基础。

2016年生物试题的特点之一是贴近教材,有利于考生上手。命题素材很多都是依托教材内容,例如试题叙述:“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与学生平时所做的模拟试卷相似度高,考生的陌生感较低。还有第4题中的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考查、第5题中的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第29题中酶的化学本质和特性等。题目的素材内容不局限于教材正文,包含旁栏中的内容,如第30题第(1)问中有关于多巴胺和一氧化氮的考查。由于题量及试卷篇幅的限制,利用有限的试题考查中学生物学的主干知识,必做题中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细胞代谢、细胞的生命历程、遗传规律与分子基础、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的稳态与环境等几个主干知识块,所考查的知识点都是这些知识块中的重点知识,既是教材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重点。

2.稳中求变,追求创新。

保持连续性与稳定性的同时,在考查的形式上本套试题有意识地进行创新。如第5题考查了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中样方法的具体做法,以往这部分主要考查原理;又如第31题中的BTB(溴麝香草酚蓝),平时经常考它与二氧化碳结合后的现象,而本次考试中却以文字信息的形式呈递给考生。与2015年相比,必做题中的非选择题没有考查生态学的内容,必修三所占的分值比例下降。同时,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遗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传统题型再次出现。必修一所占的分值比例上升。

3.强化实验,重视表达。

实验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考查考生对实验的分析和解释能力,包括分析、解释实验结果,推导结论;分析实验失败原因和实验改错;根据某些实验条件和结果,推测下一步实验结果。32题与往年遗传规律试题比较,这次主要考查表现型的判断及基因型的推导,(1)—(5)问,除(1)问判断显隐性(识记)外,(2)-(5)问可能就是基因型的推导,可以说只要基因型写出来,问题就迎刃而解,二是考查考生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能力。第一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教材中分组实验和科学家所做的经典实验为依托,复习时要认真分析教材中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重视分析实验结果和现象,得出结论。既要对成功实验分析,又要重视查找实验失败的原因。教材中还有大量结合基础知识讲授的经典实验,不仅要把实验内容融于构建的知识体系中,而且要对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实验结果分析的假设和对假设的验证,实验结构的得出和表达等作重点复习。同时要归纳、总结有关实验方法体系,如同位素标记法、等组实验法、模拟实验法等。

4.精选典型,提高能力。

离不开适当的练习,通过典型题例的解析和练习,一方面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另一方面可检验自己在基础知识复习中存在的缺陷。所以应重视给材料题、给信息题的复习,必须细心阅读给出的材料,围绕问题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和解决问题,充分体现认知规律,有利于考生积极思考。

5.注重书面表达能力。

高中生应掌握的描述生物学现象的技能有文字描述、绘图描述和定量数据描述等。平时复习要注意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生物学术语。对生物体形态结构图,表示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和某一生物学现象、过程或规律的图和表,要正确理解图表提供的信息,运用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或原理做进一步的分析和判断,对数据进行加A或换算,根据数据作出适当的推论等。应充分利用分组实验中所获得的各种数据,尝试用表、曲线图、在形图等描述,如29题的曲线图,31题的表格等。

总体上说,2016年高考理综生物Ⅱ卷难度较2015年试题略有降低,并且依然贴近教材,注重基础,在传承与改变中努力平衡,比较科学有效地考查了考生的生物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等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