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维
新加坡执政党培养后备梯队的特色是:执政党内的新领导层必须经过长期的铺垫,让新领导团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党内获得支持,更需要受到人民的认可。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8月21日演讲两个多小时后,忽然晕眩,电视直播中断,顿时引起新加坡全国电视观众的紧张。但这位64岁的长者恢复过来后即重上讲台,且重点论述了新加坡的领导层交接课题。他说,“岁月不留人”,还拿晕眩的状况来打趣,说这让“领导层接班的讨论更为重要”。
从新加坡执政党交接班的规律来看,第四代领导班子的核心成员要竞争又合作,在展现自己的能力的同时也展现自己在团队内受到欢迎的程度,才能脱颖而出。
李显龙这次是发表他作为新加坡总理以来的第13次“国庆群众大会”演讲。通过全国电视直播,这一演讲其实是面对着新加坡全国各界精英,梳理过去,展望将来。这个类似美国的国情咨文的演讲,经常会提出在经济建设、社会民生方面对新加坡民众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政策,因此它在新加坡可谓备受关注。
就在这个如此关键的场合,李显龙的晕眩离场,不能不让人捏一把汗。幸好,新加坡政府的消息发布迅速高效,说李显龙总理是在演讲中途突然感到身体不适,但医生团队诊断他的情况并不严重。约一个小时后,总理公署进一步说明,总理是因为长时间站立,感到闷热以及脱水才导致一时失去平衡;总理的心脏状况良好,并没有中风。
2016年8月27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发表长篇演说时突显不适.收看电视转播的观众表示担忧,不过医生表示情况并不严重.他也在休息后继续完成演说.并提及计划下次大选后交棒给接班人。
在10时40分,李显龙重新回到讲台上时,我听到楼上楼下的邻居们都在鼓掌欢呼。可想而知,无数新加坡人都松了一口气。
新加坡已经历了超过半世纪的政治超稳定状态,李光耀、吴作栋、李显龙的交接稳定第一,毫无悬念。所以,这回李显龙总理在电视直播镜头前身体出现状况,让500万习惯了政治稳定的新加坡人忽然发现,超稳定状态绝非理所当然。
幸好,老一代新加坡的政治家们已经就各种意外情况做好了A、B,甚至是C计划。
有着深厚“生存焦虑情结”的新加坡,一贯以“怕输”精神著称于世。在至关重要的执政党的领导层更新工作上更是必须“怕输”。执政党高层也一直在按部就班地谨慎规划此事。
其实,李显龙在2011年大选前受访时,已经把2020年设定为第四代领导班子接棒的目标时间。
李显龙早年也在国会上说,新加坡不应有一位超过70岁的总理。到2022年2月,李显龙总理将年满70岁。
李显龙这次再度清楚表态,下次大选后,接班团队必须从他手里接棒。
熟悉新加坡政治的人一般相信,人民行动党最理想的接班模式是:接班人在40岁后段到50岁前段之间接任总理,带领全党赢得接下来的三到四场大选(执政12~18年),并找出方法让新加坡继续繁荣,然后在70岁左右交班退休。
新加坡第二位总理吴作栋1990年11月接班,当时48岁,在任13年,带领人民行动党赢得1991年、1997年与2001年大选。
2004年8月,李显龙接班,当时52岁,就任至今13年,带领全党赢得2006年、2011年、2015年大选。
新加坡的接班人培训制度,也对后续领袖的历练有极其严格的要求。候选人必须担任国防、教育、贸工等等要职以熟悉情况,并且在副总理的位置上独当一面数年,才能完全成熟起来。
吴作栋接班前整整历练了14年,其中副总理就做了5年。李显龙在副总理的位置上锻炼了14年,准备期整整20年。
新加坡当前的副总理张志贤,比李显龙只小3岁,另一副总理尚达曼比李显龙小6岁。
从李光耀、吴作栋、李显龙的交接来看,新加坡执政党要求前后两代领导核心人物的年龄差在10岁左右。张志贤和尚达曼年龄都偏大。
目前来看,许多被看好的第四代领导班子的核心成员,已经纷纷出线:
财政部长王瑞杰(1961年出生);
总理公署部长陈振声(1969年出生);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陈川仁(1969年出生);
国家发展部部长及财政部第二部长黄循财(1972年出生);
教育部代部长(高等教育及技能)兼国防部高级政务部长王乙康(1969年出生);
教育部代部长(学校)兼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黄志明(1968年出生);
通讯及新闻部、卫生部政务部长徐芳达(1973年出生)。
仔细看这些新一代新加坡政治精英,都是60后甚至70后。这充分显示了新加坡执政党培养后备梯队的特色:执政党内的新领导层必须经过长期的铺垫,让新领导团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党内获得支持,更需要受到人民的认可。
从年龄来看,当李显龙定下交棒的2020年到来时,这个团队中年龄最大的王瑞杰将正好59岁,略微超出人民行动党领导人“40多岁后段”到“50多岁前段”之间接任总理的选择区间,但其他人选都基本处于年富力强、也有丰富从政经验的区间内。
从近期的观察来看,在下一代新加坡领袖的竞争中,王瑞杰、陈振声似乎是两个比较突出的人选,王乙康则具备黑马的潜质。
可是,健康问题一直成为新加坡接班团队的一个不稳定因素。
被视为下届总理人选之一的财政部长王瑞杰,在5月12日出席内阁会议时突然中风倒地,幸好经过及时治疗,恢复得不错,已经在6月底出院,逐渐恢复办公。
另一位备受看好的人选陈川仁,去年2月26日在他的“脸书”上公开自己胸腔积水(Pleural Effusion),即肺与胸腔之间的组织有积水。他后来被确诊感染肺结核病,经过8个月的治疗,他已经痊愈。
陈川仁的主治医生,新加坡中央医院呼吸与重症科部门高级专科顾问医生兼主任吕坚敏副教授说,陈川仁患的是一种非常罕见、非传染性的肺结核病,只影响5%的肺结核病人。
其实,这并不是新加坡的接班安排第一次遇到健康问题的挑战。
1992年,两名时任副总理李显龙和王鼎昌几乎同时被诊断患上淋巴癌。但新加坡政府过后迅速对内阁人事安排作出调整。新加坡政坛老将,当时已卸下部长职务的丹那巴南被请回内阁,代李显龙负责贸工部一年。
后来李显龙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迅速恢复了健康,在2004年顺利接棒。
此外,新加坡总理人选的产生,不大可能通过党内正式的投票来决定。李显龙曾经说“如果党内真的有两个人对立,需要投票来决定,那是很复杂的情况”,这里主要的担心是,两人对决的机制很可能造成党内的撕裂。
李显龙之前透露,总理人选是内阁成员达成共识后推选出来的。李显龙自己是当年在内阁的一场饭局上,获得内阁同僚的支持,才出任总理。
但是目前看来,无论下任总理是谁,这些在2011年步入政界高层,在2020年就要准备接棒的第四代领袖,不会有像前任那么长的培养期。这对他们的学习和提升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花园城市新加坡已欢庆过了国庆50周年,这艘小船即将航入更加不可预知的水域。
正如李显龙在国庆群众大会演讲中说的,15年前,美国9·11事件震惊世界,全球向恐怖主义宣战,远在东南亚的新加坡自然受到波及,经济也陷入衰退。15年后,迈入下个建国阶段的新加坡再次面对似曾相识的时局:恐怖威胁日趋严峻,国家经济转型也处于关键的转折点。
此外,中美之间日渐激烈的角力,令原本回旋于中美大国间的新加坡的外交空间逐渐缩窄,面临更大的外部压力。
从内部政治来看,李光耀领导新加坡多年,给新加坡人带来全面的进步和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执政党专心培养精英人才,更是令反对党无法搜罗到足够的人才,无法取代人民行动党。
人民行动党主导新加坡政局肯定会持续一段时间。但长远来看,如何在社交媒体主导的年代,满足新一代新加坡人对社会政治的参与和热情,将是第四代执政团队必须面对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