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放射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6-09-21 01:07陈轶杰李艾恩李凯新黄振河蔡育欣
重庆医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毒副浸润性膀胱癌

陈轶杰,李艾恩,李凯新,黄振河,蔡育欣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 362000)



·经验交流·

膀胱癌放射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陈轶杰,李艾恩,李凯新,黄振河,蔡育欣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362000)

目的回顾分析采用放射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效果以及毒副反应,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膀胱癌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病理分期的不同,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分割放射线治疗,观察6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60例患者随访1~4年,平均随访(2.1±0.6)年;其中失访人数5例,失访比例占8.3%。随访期间共13例患者发生死亡,治疗后出现的毒副反应多较轻,其中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包括肿瘤的分期、病灶是否多发、是否为单纯的移行细胞癌、是否进行全膀胱切除、是否因复发进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的剂量是否足够、是否进行大小野结合放射治疗等。结论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是肿瘤的临床分期,对于全膀胱切除术患者术后复发的治疗,关键因素在于提高患者的局部控制情况。

膀胱肿瘤;元素,放射性;放射疗法,计算机辅助;毒副反应

膀胱癌在我国泌尿系统癌症的发病率中占首位,其中最常见的是移行上皮细胞癌,在整个膀胱癌中占86.0%[1]。膀胱癌分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T3、T4)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具有易发、多发、再发的特点,两种膀胱癌的治疗方式与临床进展完全不同。70.0%的新发病例属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后,有50.0%~70.0%的概率在5年内复发,且有10.0%~20.0%的概率进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2]。对于膀胱癌的治疗主要是采取手术方式,使用放射治疗主要针对膀胱保留术后防止患者复发或是对晚期膀胱癌患者进行姑息治疗。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膀胱癌患者行放射治疗的效果与毒副反应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膀胱癌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病理分期的不同,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其中男54例,女6例;患者年龄48~82岁,平均(52.6±3.1)岁;病程5个月至2.5年,平均(1.4±0.8)年;Karnofsky评分71~93分,平均(81.5±2.4)分;多发病灶17例,单发病灶33例,病灶不详10例。病理分型:移形细胞癌42例,腺癌9例,鳞癌5例,移形细胞癌伴鳞癌4例;其中复发患者28例,多次治疗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按照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UICC-AJCC)制定的恶性肿瘤TNM分期系统进行化疗前分期,T2期25例,T3期11例,T4期24例;N0期48例,N1期12例,其中7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

1.2治疗方法

1.2.1患者放射治疗前治疗情况60例患者行放射治疗前根据其病情不同,接收了不同的治疗,具体方法如下:经尿道行肿瘤切除患者27例,行部分膀胱切除患者17例,行膀胱切除患者8例,行膀胱旷置术4例,未进行手术治疗4例。另外行膀胱冲洗18例,行化疗16例,行电凝治疗10例,行激光治疗6例。

1.2.2放射治疗方式60例患者均在其他治疗结束后的15~60 d)后接受了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照射剂量为43.93~70.12 Gy,平均(51.33±1.89)Gy;两种治疗方式的间隔时间为25~84 d,平均(42±13)d。60例患者均采取多野照射,其中27例患者首先对盆腔进行大野照射,随后再对膀胱进行小野照射,而余下33例患者仅对膀胱区域进行了小野照射。其中采用6 MV X射线照射的共26例(均采用6 MV X射线治疗,其中IMRT 37例,2D治疗23例),采用18 MV X射线照射的共18例,采用60Coγ射线照射的共6例,采用6 MV X射线+18 MV X射线照射的共5例,采用60Coγ+18 MV X射线照射的共4例,采用60Coγ+6 MV X射线+18 MV X射线照射的共1例。

1.3观察指标(1)比较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对于局部失败的定义为[3]:患者术后采用预防性放射治疗;患者经膀胱镜检查或是CT检查提示有肿瘤细胞出现;经手术治疗后复发;采用姑息性放射治疗患者肿瘤增大。(2)记录患者放射治疗后出现的毒副反应,毒副反应情况采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CTC20标准进行评价[4];患者晚期出现的毒副反应采用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织(RTOG)与欧洲放射肿瘤协会(ESTRO)制定的LENTSOMA标准进行评价[5]。随访患者的生存率及死亡率,并对影响患者生存及局部控制的因素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随访情况60例患者截止2014年11月30日共经过1~4年的随访时间,平均随访(2.1±0.6)年;其中失访人数5例,失访比例占8.3%。

2.2生存率及局部失败情况随访第1年死亡人数共6例,其中5例因肿瘤死亡,1例因心脏病死亡;随访第2年死亡人数共4例,其中3例因肿瘤死亡,1例因绿脓杆菌感染死亡;随访第4年死亡人数共4例,其中3例因肿瘤死亡,1例因血便衰弱死亡。见表1。

表1  患者生存率及局部失败情况[n(%)]

2.3毒副反应情况比较本次研究统计发现,患者发生急性毒副反应情况的比例相对更多,但多数反应较轻,其中胃肠道反应在2级以上的共2例(3.4%);后期胃肠道反应中,均以1级(4例)与2级(2例)反应多见(11.0%)。急性期出现泌尿系统反应的患者多为1级反应,2级反应仅1例(1.7%);而后期发生泌尿系统反应的患者相比胃肠道反应稍微偏重,其中1级反应5例(8.3%),3级反应2例(3.3%),4级反应2例(3.3%)。见表2。

表2  患者毒副反应情况比较[n(%)]

表3  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因素分析[n(%)]

2.4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因素分析本次研究发现,在整个影响患者生存率的指标中,具有影响力的因素主要包括肿瘤的分期(T、N、M分期)、肿瘤病灶是否多发、是否为单纯的移行细胞癌、是否进行全膀胱切除、是否因复发进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的剂量是否足够、是否进行大小野结合放射治疗,以上指标进行分类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P<0.05)。见表3。

2.5影响生存及局部控制的因素分析本次研究发现,在整个影响患者生存及局部控制的指标中,具有影响力的因素主要包括肿瘤的分期(T、N、M分期)、肿瘤病灶是否多发、是否为单纯的移行细胞癌、是否进行全膀胱切除、是否进行多次治疗、是否因复发进行放射性治疗、是否进行大小野结合放射治疗,以上指标进行分类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影响生存及局部控制的因素分析[n(%)]

3 讨  论

现阶段,临床上将放射治疗作为综合治疗的基础,已经成为了治疗多种疾病的一种手段。传统治疗膀胱癌主要依靠手术治疗,而全膀胱切除术被作为治疗肿瘤侵犯肌层最标准的一种方式[6],但对于膀胱全部切除的患者来说,日后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龚虹云等[7]对一组全膀胱切除的患者进行了跟踪报道,手术的范围包括以下两种:女性切除阴道周围组织以及尿道,而男性切除膀胱与前列腺组织,淋巴清除的范围主要包括髂内淋巴结、髂外淋巴结、髂总淋巴结及闭孔淋巴结,但患者出现术后复发的比例仍然有9.0%。对于复发的患者来说,是否可采用其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是临床医生关注的一个问题。本院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收治的60例行放射治疗的膀胱癌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目的在于探究放射治疗对患者膀胱保留以及行全膀胱切除术后复发的患者二次治疗中出现的问题与效果。

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膀胱癌患者在治疗时需要保留膀胱也逐渐得到更多的重视[8]。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化疗主要包括术后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姑息化疗。由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经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多在2年内发生远处转移,而远处转移的概率在50.0%左右[9-11]。但术后经辅助化疗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同时降低转移与复发的概率。采用新辅助化疗对于cT2-T4临床分期且适宜进行开放性手术的肌层浸润癌患者,术前进行化疗具有一定的优点,但新辅助化疗也具有一定的缺点,主要是会延误某些对化疗药物不敏感的患者或错失了可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肿瘤进展快的患者[12-13]。而根治性放射治疗已经成为无法进行手术或是不愿进行手术治疗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的治疗新选择。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泌尿生殖肿瘤放射治疗组在2009年时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14-15],结果提示根治性放射治疗可作为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最佳选择之一,但采用单纯性放射治疗的患者总生存期明显低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6-17]。本次研究结果提示,采用化疗后,患者发生毒副反应以轻度为主,其中急性胃肠道反应在2级以上的共2例(3.4%);后期胃肠道反应占比达11.0%。急性期出现泌尿系统反应的患者多为1级反应,而后期发生泌尿系统反应的患者相比胃肠道反应稍微偏重,除1级反应5例外,3级反应与4级反应各2例。经过1~5年的随访发现,60例患者中共发生死亡14例(23.3%)。其中影响患者局部控制率及生存因素的主要有肿瘤的分期,病灶是否多发,是否为单纯的移行细胞癌,是否进行全膀胱切除,是否因复发进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剂量是否足够,是否进行大小野结合放射治疗等,各指标中分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是肿瘤的临床分期,对于全膀胱切除术患者术后复发的治疗,关键因素在于提高患者的局部控制情况。而对于采用放射性治疗膀胱癌的远期效果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1]黄敏光,王国栋.术中放射治疗在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浙江医学,2014,7(4):296-297.

[2]Baumann BC,Guzzo T,Vaughn D,et al.Bladder cancer patterns of pelvic failure:implications for adjuvant radiation therapy[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1,81(2):S72-S73.

[3]刘华群,陈红,齐丽蓉,等.适形放射治疗联合GT方案化疗加吡柔比星热灌注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膀胱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5):774-776.

[4]王征,耿进成,冯连成.吡柔比星与顺铂同步化疗联合放射治疗治疗老年膀胱癌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4):787-788.

[5]Azria D,Riou O,Rebillard X,et al.Combined chemoradiation therapy with twice-weekly gemcitabine and cisplatin for organ preservation in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long-term results of a phase 1 trial[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4,88(4):853-859.

[6]邱建宏,滑丽美,赵新鸿,等.动脉介入化疗,适形放射治疗联合绿激光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初步体会[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4,35(6):447-449.

[7]龚虹云,宋启斌,胡伟国,等.根治性放射治疗与根治性手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Meta分析[J].中国肿瘤,2013,22(8):671-675.

[8]Turgeon GA,Souhami L,Cury FL,et al.Hypofractionated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n combined modality treatment for bladder preserv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vasive bladder cancer[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4,88(2):326-331.

[9]王利娟,张红巧,郑晓珂,等.适形放射治疗、同步化疗加羟基喜树碱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膀胱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1(9):114-115.

[10]Ghadjar P,Zelefsky MJ,Spratt DE,et al.Impact of dose to the bladder trigone on long-term urinary function after high-dose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for localized prostate cancer[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4,88(2):339-344.

[11]周振玉,张永,陈家存.浅表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1,31(3):315-318.

[12]Huddart AR.Randomized noninferiority trial of reduced high-dose volume versus standard volume radiation therapy for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Results of the BC2001 Trial(CRUK/01/004)[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3,87(2):261-269.

[13]Aluwini S,Van Rooij PH,Kirkels WJ,et al.Bladder function preservation with brachytherapy,external beam radiation therapy,and limited surger in bladder cancer patients:Long-Term results[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4,88(3):611-617.

[14]付水,毕缓,穆中一.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术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495-1496.

[15]卢素琼,赵化荣.胡尔西旦·尼牙孜,等.局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2,39(9):593-596.

[16]Coen JJ,Paly JJ,Niemierko A,et al.Nomograms predicting response to therapy and outcomes after Bladder-Preserving trimodality therapy for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3,86(2):311-316.

[17]Jhingran A,Salehpour M,Sam M,et al.Vaginal motion and bladder and rectal volumes during pelvic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after hysterectomy[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2,82(1):256-262.

陈轶杰(1975-),主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腹部肿瘤临床诊断与放射治疗相关工作。

10.3969/j.issn.1671-8348.2016.07.030

R737.14

B

1671-8348(2016)07-0954-04

2015-08-18

2015-11-10)

猜你喜欢
毒副浸润性膀胱癌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
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及造影表现与P63及Calponin的相关性
FOLFIRI 方案对晚期结直肠癌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分析
培美曲塞和吉西他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探讨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研究进展
TURBT治疗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分析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膀胱癌患者手术后症状簇的聚类分析
miRNA-148a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