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内蒙古新型绿色城市

2016-09-21 01:30武振国
北方经济 2016年2期
关键词:城镇化绿色发展

武振国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内蒙古新型绿色城市

武振国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中共中央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将绿色发展理念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基本理念之一,这是继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和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明确提出“顺应现代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推动城市绿色发展”之后再一次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城市发展模式与绿色发展道路的选择指明了方向。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边疆,西部大开发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土地、水和能源等资源利用粗放,生产、生活、建设方式高碳等发展问题,如何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已然成为我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优化转变的重要领域。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通过促进城市集约式发展、促进城市低碳式发展、创建循环节约型城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四个角度,探索内蒙古城市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绿色城市。

一、控制城市无序扩张,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城市集约式发展

内蒙古城镇化率近年以每年1%左右的速度增长,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为了解决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城市病、缓解城镇人口和产业的压力,各城镇不同程度上兴起了造城与扩张运动,很多城市在中心城区外围拓展城市空间,建设分担城镇居住功能或产业功能的新区,甚至是功能完善、环境优美、设施配套且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新城。但是这些新城对人口和产业的吸纳能力欠缺综合的考虑,新城新区规模未严格按照科学理论进行规划与开发,所以形成了很多名副其实的空城、睡城。全区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824.36平方公里扩大到了2013年的1206.21平方公里,增长了46.3%;而2005-2013年每年的城市人口密度却远低于全国的城市人口密度,并且有逐年拉大的趋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新城、新区规划面积一般远远超过主城区的面积,但是其土地使用效率极低,园区部分企业围而不建、圈而不产,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度浪费,而且整体功能布局缺乏连贯性,基础设施运行难以保障,低效率、高成本的运行状况恶性循环。

内蒙古虽然地域广阔,但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城镇化过程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贯穿其中。城镇的过度扩张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应该控制城市无序扩张,集约利用城市土地,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挖掘城市空间价值。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而不仅仅是土地城镇化,更不等同于修马路盖房子。据研究显示,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的合理区间为1-1.12,而我区城镇化过程中,2000-2013年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达到2.16,可见,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针对城市、城镇蔓延的问题,要合理依据规模大小、财政实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划定城区边界,保留城市内的绿芯和绿带,充分挖掘现有城区的空间利用价值并最大化发挥,做到城市发展绝不突破耕地红线、生态底线,保持城市和乡村各自特色,遏制城市蔓延趋势。新区开发的增量应根据市场需求而有所控制,紧凑集约式布局城镇空间,增强城市用地开发强度的同时兼顾提升城市土地投资效益,运用大数据、智慧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综合考虑城镇人口和产业增长的变化趋势以及控制目标,合理配置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绿地广场用地等各类用地的比例与布局,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尽量考虑旧城的改造更新与新区建设互成体系,一体化发展,构建完整的城镇功能与合理的城镇规模。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及区情特点控制各项建设用地指标,认真落实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各项规定,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二、推广节能建筑与绿色交通,实现住行低碳,促进城市低碳式发展

内蒙古地处我国北方,供热、制冷、照明和生活热水等建筑能耗在城市发展总能耗当中占有很大比例,而且人们对居住环境舒适度越来越高的要求也进一步增加了建筑能耗。包头市和呼和浩特市,正在进行的老旧居住小区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已经分别完成约1500万平方米和1861万平方米,而进行了外墙保温、更换门窗、改造室内外供热管网等改造后的建筑可以节能50%,可见建筑节能必然是城市节能减排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交通能耗的降低也是城市节能减排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区大中城市上下班人均通勤时间普遍延长及机动车车速普遍下降,交通拥堵现象凸显,这与机动车辆的井喷式增长和道路交通设施的相对匮乏有直接关系,截至2013年底,全区民用汽车保有量350.63万辆,比2005年增长了5倍多,人均拥有车辆0.51辆/人,已接近饱和状态,而且仍有较快增加的趋势。然而,2013年内蒙古全区人均城市道路路网密度为6.3 km/km2,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仅为7.55辆,所以,人口增长和消费升级使得新增交通供给能力难以跟上新增交通需求,再加上支路少、断头路多,分流能力弱,公共交通设施匮乏,低碳出行意识薄弱,造成大中城市交通系统拥堵甚至瘫痪,成为交通能耗、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

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式发展,需要在居民住行系统优化减碳上做文章。提高对建设绿色建筑的认识度,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大型公共建筑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新建住宅工程全面执行大于65%的节能设计标准,加快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优先从加强大型商场、机关单位办公楼、公共场所等的低碳运行管理开始,建立经常性的检查监督机制,减少能源浪费和碳排放;建立和完善能效测评、用能标准、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用能定额、节能服务等各项制度,对已认定的绿色建筑给予减免配套费等优惠政策,逐步形成健全的绿色建设体系。同时,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坚持公共交通导向,倡导绿色出行,因地制宜地发展轨道交通。城镇路网结构既要保证快速路、主干路这样的动脉畅通,还要注重疏解次干路和支路的微循环以解决大部分城镇存在的主动脉与毛细血管之间的失调问题。形成主次干路和支路之间合理配比、系统化的路网结构,通过组织单行、减少交通冲突点形成沟通互联的微循环。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增加公交的可达性,增强公交通勤效率,通过财政将燃油税用于公共交通补贴等形式大力资助公共交通系统,将大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高到40%-60%,提高出行效率,逐步改变市民出行方式,并且打造适宜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城市慢行系统,逐步实现交通系统低碳运行。

三、优化产业与能源结构,加强废弃物资再利用,创建循环节约型城市

2013年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为16832.38亿元,二、三产业比重为52:39,产业发展仍以煤炭为中心的重化工产业体系为主,第三产业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后续动力不足,导致产业发展与就业严重偏离,制约着城镇化质量的提升。对煤炭的绝对依赖不仅存在很高风险,还带来了高污染、高排放等环境问题,是城镇化过程中不可持续的能源消费方式。2000-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内蒙古煤炭占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比重均在90%左右,而同期全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的平均数值为65.5%,虽然单位GDP能耗由2005年的2.48吨标准煤/万元降低到2013年的1.27吨标准煤/万元,但依然是全国单位GDP能耗的近2倍。此外,经济发展的快节奏也促进了物资商品的淘汰更新率。目前,自治区城镇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发展基础薄弱,现有软硬件条件均难以满足日益急迫的废旧商品尤其是电子产品的高技术回收处理、综合利用要求,对城市发展的环境承载压力比较大。

所以,制定科学有效的规划、稳步推进循环节约型城市的创建,必须有效地配置和使用可再生资源和可耗竭资源,同时提高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改善产业与能源利用结构。第一,在城镇化进程中需要不断提升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创新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延伸产业链,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促进稀土、钢铁、煤化工等产业改造升级并培育节能环保、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实现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发展的互促共进。同时,要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和我国居民消费层次提升的需要,提升具有资源优势的草原、森林、沙漠旅游业的发展层次,发展特色旅游业,成为带动全区整体经济水平的绿色产业。第二,立足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中“把内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的发展定位,优化传统的煤电开发加工,积极扶持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引进最新科技,转化生产地沟油等生物能源,以稳步优化内蒙古以煤炭为中心的重化工产业体系的能源结构。第三,充分利用废旧产品中的有用物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转变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增长方式,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被誉为“城市矿产”的废弃物资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实现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避免再生资源行业出现二次污染的问题。

四、统筹利用再生水与天然水资源,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创建生态园林城市

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人均水资源偏低,尤其西部大部分城市属于严重缺水地区,随着城市急速扩张,地下水与地表水等天然水资源可利用量不断减少,城区承接的雨水又难以下渗补给地下水,而且中水循环利用的配套设施不足、有效利用率低,这都加剧了城市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的矛盾。目前城镇雨水基本通过排水管网排走,未进行回收利用,尤其老城区雨、污水管网设计标准偏低、更新维护滞后,一旦超出了设施排放能力,极易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内涝,破坏城市生态。城市绿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蓄水、渗水,是建设生态城市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全区城市绿化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先后有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和通辽市入选国家园林城市,但其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仍有差距,部分城市绿化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就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入门条件的建成区平均绿地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三绿”指标来说,2014年,全区城市分别为33.31、36.19、16.9,全区县城分别为23.37、27.39、15.75,只有人均绿地面积超出了评价标准,其他两项均未达标,就每个城市而言,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的城市绿化水平存在明显短板,提升压力严重。

可见,我区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依然有很大发展空间。首先,注重生态园林专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衔接,在规划前期的调研、编制、审批过程中要将生态理念、信息化技术融入城市规划之中,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利用与再利用,通过实施“节点绿化、道路绿化、片区绿化”等点线面系统绿化工程提高各城市的绿化水平,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建设智能的绿色生态城市。其次,考虑我区可利用水资源短缺的特点,应该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个环节,建设海绵城市。通过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手段逐步修复城市生态系统,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最后,加强城市城镇的污水处理厂建设与运营管理,制定相应的地方标准,提高中水循环利用率,建设完善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减少废水和废弃物排放,改善城镇生态环境。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

责任编辑:康伟

猜你喜欢
城镇化绿色发展
绿色低碳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