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琳
金融支持内蒙古供给侧改革的几点思考
赵 琳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长期以来,我国宏观调控较为侧重于需求侧,即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随着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后继乏力,从需求侧来看,投资和出口大幅放缓,传统扩张式的增量发展动能不足,积累的过剩存量问题在改革过程中集中暴露。因此,近两年来,中国主动放慢经济增速,着力于结构调整转型,从供给侧入手直面累积多年的存量问题,特别是实体经济产能过剩、房地产高库存、基础设施超前超大超量建设、地方政府高债务、银行不良资产较多等存量问题。
供需错位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一方面,消费者价格(CPI)持续走低,但走势分化。发展型、享受型消费需求不断增大,生存型、保障型消费需求增长相对缓慢,这表明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持续升级,新需求不断涌现。另一方面,生产者价格(PPI)已连续46个月负增长,这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过“重”、过“旧”,供给结构水平太低且升级步伐迟缓,与不断升级换代的需求结构之间不匹配,供需错位问题日益凸显,过剩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
一是全区经济形势仍不乐观,底部特征尚未显现。尽管2015年预计内蒙古GDP增长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从目前看经济尚未探底,之前的较高增速更多是依靠一些投资性因素促成,尚未形成带动经济走出低迷的有效增长点,未来形势仍不乐观。
二是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偏差,经营困难较多。工业品价格持续下跌给企业持续经营造成很大困难,企业效益下滑、亏损面扩大。2015年1-11月,全区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8%;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3.4%,企业亏损面24.6%;煤炭行业利润同比下降18.7%,煤炭企业亏损面34.1%。
三是存款增速持续下滑,信贷需求总体疲软。全区人民币存款增速已经连续4年低于贷款增速,而且继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受实体经济低迷、内外需求缩水等多因素影响,企业投资意愿普遍下降,有效信贷需求走弱。自治区四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银行贷款总体需求指数同比下降17.5个百分点。
四是信贷风险形势严峻,银行利润大幅缩水。2015年,全区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双上升,这一势头仍有持续增加的趋势,信贷风险形势严峻,导致银行计提拨备增大,利润大幅缩水。
五是房地产市场难见起色,投资、销售双下降。2015年全区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均进入下行通道,商品住宅待售面积大幅增加30%以上,多项利好政策的出台对于我区房地产市场的刺激效果并不明显,预计2016年形势仍不明朗。
(一)能源结构不合理,综合利用效率低
内蒙古的能源结构一直以煤炭为主,原煤占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重长期保持在90%左右。一次性能源比重高,再生能源比重低、发展慢,能源结构性矛盾突出。与全国能源消费结构相比,内蒙古原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高出全国20%左右,而其他清洁能源消费比重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煤炭产业对工业增长和利润的贡献率长期位居首位,但这种贡献是建立在煤炭大量外运的基础上,资源就地转化和延伸加工有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低端产品占比高,产业链条短。随着近两年来外部市场需求持续走弱,“一煤独大”的产业体系抵御市场风险的整体能力较低,而前期受煤炭产业利润回报率高的吸引,大量资本投入到这一产业内,形成了重复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局面,对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不足。
(二)房地产市场低迷,去库存压力较大
受上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及整体经济环境影响,内蒙古房地产市场自2013年表现出明显下滑态势,新开工数量显著下降,在售楼盘销售周期延长,价格进入下降通道,有效购买力明显不足。需求端的大幅减少对供给端的传导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加之房地产业本身的投资开发属性,供给端难以快速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从我区整体来看,房地产市场较为低迷,去库存压力较大。与房地产相关联的行业较多,形成了债务链条过长,普遍停滞状态。尤其是大量手续不规范的前期投资项目处于烂尾状态,一方面受制于政策严格限制,另一方面受制于资金缺乏,此类房地产企业投资利润被严重消耗,企业自身维持能力丧失,既占据大量资源,耗损较高的成本,又没有相应的产出,长期来看,势必会降低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和整体效率,加大房地产库存量甚至形成资源浪费。
(三)金融资源供给不合理,潜在风险加大
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的十年,也是各类金融机构竞相入驻、争抢有限客户的时期。由于高增长行业对资金的吸引作用,在经济繁荣时期,大量信贷资金涌入煤炭、钢铁、房地产等行业,资金集中度高,利用率低。国有垄断性企业占据大量金融资源,对社会其他产业形成挤出效应,制约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合理良性发展。金融机构的信贷资源配给粗放,一涌而上的竞争模式反映出了金融体系中存在的短板。
(一)继续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
一是灵活运用各种工具组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创业就业;扩大小微企业票据再贴现规模,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做好对定向降准政策的动态考核工作,着力增加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二是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积极开展扶贫小额信贷业务,做好精准扶贫的金融服务工作;实施区域性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围绕去库存和农民工市民化做好住房金融支持工作。三是提升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认识和利用。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绿色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债券市场的创新发展。
(二)深化重点领域金融改革,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一是扎实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我区有10个地区分别被列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对试点地区的经验、做法以及突出问题及时总结,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力度,研究制定“两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具体管理办法。二是全面落实存款保险制度各项工作。加强对投保机构的信息收集、风险评级和风险监测;做好保费核定与收缴;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公众预期,提升对金融政策的认知和信心。
(三)防范和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全力维护金融稳定
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发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使经济实现无危机增长。准确及时掌握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不断提高风险监测水平和监测数据质量。重点关注高风险金融机构风险状况,加强对房地产、煤炭、政府融资平台及过剩行业等重点领域的信贷风险监测分析。创新风险化解手段,对还贷困难企业要加以区分,探索贷转债、贷转优先股等方式化解信贷资产不良问题,降低商业银行顺周期行为。
(四)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打造多层次供给体系
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发挥传统和新型、大型和中小型、线上和线下等金融机构的优势,找准市场定位,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发挥各类银行机构的主体作用,在服务小微企业、“三农三牧”等普惠金融薄弱领域和特殊群体方面加强创新和支持力度;发挥各类新型机构的补充作用。继续提升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服务小微企业的水平,鼓励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规范发展,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健康发展,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开展直接融资,拓宽服务覆盖面。积极拓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的深度和广度,提供适应新需求变化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
责任编辑:杨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