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江
“我的问题还没回答完呢……”
“是……但如果可能,请简短些。”
这段对话如果发生在普通的求职面试现场一点儿也不稀奇,但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会议大厅,通过话筒让全世界都听见这个小“争执”,就有点儿意思了。
一向优雅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似乎不太乐意被打断,向联合国大会主席莫恩斯·吕克托夫特微微抱怨。
这是联合国秘书长候选人公开“面试”的现场,作为联合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头一次公开接受面试的秘书长候选人之一,博科娃不仅要提交简历,还要坐在“面试台”上,回答联合国会员国、观察员国、区域组织以及民间组织的各种提问。整个过程每人限时两小时,全程向世界直播。
三天九人的“面试”,博科娃不是唯一一个有时间问题的面试者,其他候选人和提问者也时常被联大主席善意提醒,注意掌握时间。对此,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调侃道:“主席,您给我17分钟回答19个问题,已经很慷慨了。”
一定程度上,这场轰轰烈烈的公开“面试”也是联合国的一次精心策划的形象公关。
面试场上提问的代表,立场各不相同:有的代表本国利益,如英国、美国这样的政治大国;有的代表不同利益集团,如欧盟、77国集团、非洲区域集团、内陆最不发达国家等。马尔代夫代表曾反复提问候选人:小岛屿国家受气候变化影响巨大,您将如何保证它们的发展?
在接受“拷问”的讲台上,候选人们既要照顾每个团体的诉求和关切,还需要意识到一些客观事实,例如回答巴勒斯坦代表问题时切记,以色列代表也是台下的听众之一。
另一项无法令人忽视的能力大抵是语言表达了。联合国有六种官方语言——中文、英文、西文、阿文、法文、俄文。对于联合国秘书长来说,能够流利地使用一到两种语言,并非过分的要求。
回顾候选人的表现,博科娃全程用英文、法文交替作答;葡萄牙前总理安东尼奥·古特雷斯用流利的英语陈述,作答时还会根据提问国家的语种,偶尔切换到法语或西语模式。
来自黑山的“小鲜肉”候选人伊戈尔·卢克希奇则在“面试”结束时,用中、西、俄、阿四种语言向听众致谢。那一句中文的“非常感谢”说得腼腆而真诚。
非政府组织“妇女之友”的代表发言时,对男、女候选人都提出了一个不那么尖锐的问题:如何增加联合国高层管理人员中女性的比例?
作为男性候选人,卢克希奇和塞尔维亚前外长武克·耶雷米奇表示,如果当选,将选择一位女性出任联合国第二高官——常务副秘书长。摩尔多瓦前外长纳塔利娅·盖尔曼则直言不讳,称如果当选,首要任务是任命有能力的女性担任重要职位。
联合国是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关于其最高职位“秘书长”,一直有个著名的文字游戏:究竟是“秘书”还是“长官”?对此,吕克托夫特打起了太极,称“秘书长嘛,肯定兼备‘秘书和‘长官两种职能……”
联合国秘书长虽然名义上是级别最高的国际公务员,是联合国的象征,但实际权力基本上也是象征性的,当然他们的待遇还是非常不错的。
一般来说,联合国秘书长享受着国家首脑的待遇。官方年薪约为23万美元。如果再加上秘书长个人活动的办公费及警卫费,一年拿到手的钱超过30万美元。
和美国总统住在白宫、英国首相住在唐宁街10号一样,联合国秘书长也同样有着自己的住处。它位于曼哈顿市郊,离联合国总部很近,每天步行就可以上班。这是一座建有后花园的4层连体别墅,木质结构,总面积1300平方米。原先是为纽约金融家摩根的女儿建造的,1972年捐赠给了联合国。除此之外,联合国秘书长还享受着24小时的全天安全保护。据报道,在潘基文的第二个任期,韩国现代汽车公司还为他专门打造了一款防弹的雅科仕汽车。待遇这么好,三天的面试绝不是闹着玩的,值得一众人等为之奋斗和“努力”。
(选自《中外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