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贞
(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经济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影响程度的实证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陈丽贞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本文选取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友好三个方面26个子指标,综合利用了层次分析、构建相对偏差模糊矩阵,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模型,得出经济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的影响程度.获取十个省26个子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对不同省市生态文明建设程度进行评价,通过定量比较十个省份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指标值.同时预测经济指标增长率情况,结合实际情况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意见与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
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稳健阶段,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我国伴随着高能耗高成本的特点,难以充分发挥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两会强调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大方面,协调经济发展与实现绿色惠民.通过研究经济发展在生态文明中的作用机制,调整刚刚城市经济指标,才能最大的实现生态文明构建,探索经济作用影响程度成为量化生态文明影响亟待解决的根源所在.
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两个方面反映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状况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公共产品、文化教育和制度三个方面反映区域社会发展以及和谐状况;从自然环境基础、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三个方面反映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及优化情况;从生态安全、生活宜居两个方面反映生态文化服务的状况以及生态文明的发展潜力.
立足国内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各个省份具体实际情况,构建了一套包括四个层次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第一个层次为目标层,综合反映一个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与进展情况;第二个层次为准则层;第三个层次为子准则层;第四个层次为指标层.将准则层具体分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友好三类.经济发展层下的子准则层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和谐下的子准则层为公共产品投资,文化教育,制度.环境友好下的子准则层为自然环境基础,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指标层即为我们选取的26个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首先分析准则层对目标层的影响把准则层分为3类(X1,X2,X3),分别为生态经济,社会和谐,环境友好,用eij表示Xi和Xj对上层目标的影响比.而相对重要程度eij取值情况如下表所示:
构建两两比较判别矩阵为A-B,类似以每一个Bi为比较准则,C层次各因素的两两比较判别矩阵为Bi-C(i=1,2,3).因此得到判别矩阵如下:
W1表示准则层对目标层的相对重要性权重向量,W20表示第一项准则层生态经济下的子准则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准则层的相对重要性权重向量,W21表示第二项准则层社会和谐下的子准则层公共产品投资,文化教育,制度对准则层的相对重要性权重向量,以此类推.
准则层(B层)相对于目标层(A层)的排序权重向量为W1=(0.4622,0.2362,0.3016)T,又子准则层(C层)对准则层(B层)第i个准则权向量分别为:
W20=(0.67,0.33)T,W21=(0.2849,0.2174,0.4977)T,
W22=(0.3207,0.4022,0.2771)T
所以子准则层(C层)对目标层(A层)的排序向量为
W3反映子准则层对目标层的重要程度,即在评价生态文明建设中,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公共产品投资,文化教育,制度,自然环境基础,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在综合评价中的重要程度分别为:0.3097,0.1525,0.0673,0.0513,0.1175, 0.0967,0.1213,0.0836.
选取26个评价指标下分省年度数据,用X=(xij)m×n矩阵表示,x表示同一年份下第i个省市第j项指标数值或同一省市第i年份的第j项指标数值.
若选取横截面数据,则m表示省市的个数,n表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的个数.若选取纵截面数据,则m可以表示不同年份的个数,n表示不同时间下同一省市的指标个数.设有n个评价指标Aj(1≤j≤n),m个待评价方案Bi(1≤i≤m),m个方案的n个指标构成矩阵X=(Xij)m×n即称“观测值矩阵”.通常,评价指标分为“正指标”和“逆指标”两大类.“正指标”为属性值越大越好的指标,而“逆指标”为属性值越小越好的指标.
将这两类指标无量纲化处理可得相对偏差模糊矩阵R=(rij)m×n,
通过对指标属性的定量处理建立相对偏差模糊运矩阵并用变异系数法,归一化处理可得每个子准则层(C层)下不同指标的权重,共有八个子准则,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公共产品投资,文化教育,制度,自然环境基础,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设每个子准则(C层)下的不同指标权重为W4k(k=1,2,3,…8).W4k=(bij)j×1(j为每个子准则下的指标个数),所以j=6.
每个指标层对子准则层中所有子准则的权重向量W4kk(k=1,2…8).W4kk即为一个26维行向量,向量中的每一个数值从第一个开始到第26个分别表示第一个指标到第26个指标对子准则层中第k个子准则的影响权重.模型假设每个子准则层下的指标对其他子准则层没有影响.W4为指标层(D层)对子准则层(C层)的权重向量,指标层(D层)相对于目标层(A层)的排序向量为P=W4×W3.建立综合评价模型D=X×P.若Dt 表1 26个经济指标结构归类及权重 通过定量比较十个省份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指标值,得到上海第一、北京第二、安徽第三、江苏第四、浙江第五、广东第六、宁夏第七、山西第八、贵州第九、甘肃第十. 由各省市各指标数值表结合综合评价模型看出,甘肃、贵州、宁夏属于生态文明建设相对落后的省份.在生态经济方面,由于第三产业增加值/GDP权重、单位GDP能耗权重、人均GDP权重相对较大,而甘肃、贵州、宁夏属于经济发展滞后的省份,人均GDP较发达地区差距较大,甘肃贵州宁夏的人均GDP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仅占发达地区的人均GDP的1/4.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仅占发达地区的1/2,对此的建议是大力发展经济,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将科学技术应用到生产上,提高生产水平,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根据以上综合评价模型选取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相对落后的两个省市甘肃,贵州来分析.选取权重较大或结合地区特征的指标,如甘肃经济发展落后,自然环境基础较差,环境保护力度较弱,我们选取了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GDP, 15岁以上文盲人口数,单位GDP能耗,森林覆盖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这六项指标;贵州选取了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GDP,单位GDP能耗,15岁以上文盲人口数和每十万人口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数这五项指标. 选取2008—2015某项指标平均自然增长率为u(由于数据来源有限,部分指标年份数据缺失,只选择了5年)由于改进措施下的预测指标增长率大于指标平均自然增长率,我们为使预测指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定义预测指标增长率是在指标平均自然增长率的基础上增加,我们定义如下公式; h=u(1+u)5(u值很小,一般小于0.1,若u大于0.1,则令h=u(1+u)5,运用excel可得,甘肃,贵州选取指标预测增长率表2所示. 由表2可得,对于甘肃省,在实施一系列相关改进措施如推动低碳经济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加大教育投资,增强环境清洁力度后,在未来五年人均GDP将以17.2%的速率增长,单位GDP能耗将以28.7%的速率减少,第三产业增加值/GDP将以0.8%的速率增长,森林覆盖率将以11%的速率增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以6.6%的速率增长. 表2 甘肃、贵州经济指标预测增长率 对于贵州省,在实施一系列相关改进措施如推动高新技术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节能减排在生产中的发展,增加教育投资比例后,在未来五年人均GDP将以22.8%的速率增加,单位GDP能耗将以15.5%的速率减少,第三产业增加值/GDP将以2.3%的速率增加,十五岁以上文盲人口率将以1.05%的速率减少,每十万人口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数以1.53%的速率增加. (一)加快稳定发展经济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中,第三产业增加值/GDP权重、单位GDP能耗权重、人均GDP权重相对较大,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各个产业的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经济滞后的省份,财政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难度相对较大,无法协调当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所以,只有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稳定发展.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构建生态健康型生态层面.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完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体现生态价值和生态补偿制度. (四)优化地理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 tjsj/ndsj/. 〔2〕段永蕙.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5):65-69. 〔3〕陈晓丹,杨顺顺.经济发达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方法研究[J].生态经济,2012(7):53-55. 〔4〕罗辉,黄晓园.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方法研究——以昆明市为例[J].生态经济,2014(5):30-32. 〔5〕曹蕾.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建模研究[J].生态经济,2014(3):78-79. F124.5 A 1673-260X(2016)08-0133-03 2016-05-193 经济指标预期增长率
4 经济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影响机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