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杠树村实践看新村建设难题破解

2016-09-20 18:20陈国先
当代县域经济 2016年9期
关键词:郫县新村农民

陈国先++++++++++++++++++++++++++++++++++++++++++++++++++++++++++++++++++++++++++++++++++++++++++++++++++++++++++++++++++++赵洪彬

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与努力下,农村面貌、农民生活确有巨变。但相比城市飞速发展,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仍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如何破解新农村建设这一难题?四川省郫县三道堰镇青杠树村的创新模式可以给出很多有益的启示。

新农村建设难题关键

新农村建设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很多,关键有两个:一是如何制定农民满意的可行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二是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从哪里来?前者的实质是谁来决策,谁来管理的农村治理现代化难题。

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个改革的总目标的难点与基础,也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改革在三农问题上急待解决的任务。后者的实质是农民手中的存量资源(主要是土地与住房)能否变现与怎样变现为新农村建设的资本的制度供给问题。

青杠树村模式给出启示

郫县三道堰青杠树村是一个典型的川西农村。幅员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2065亩,建设用地(主要是宅基地)573亩,其余为水域与道路,有农户932户,2251人,分散居住在11个自然村。村民以种植粮食、蔬菜为主业,外出务工为辅,农民纯收入11953元(2012年)。

在中共成都市委的指导下,郫县县委、县政府选择该村作为新农村示范建设点。

建设的第一重点是农村治理机制现代化,主要做法是“三变”。

一变:由“政府”(镇政府与村两委)为中心的“单一治理”变为“政经分离”的“多元治理”。成立青杠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下辖商务公司、酒店联盟、物业公司、专合组织等经营公司,使农村经济活动从基层政府剥离出来。

二变:由政府包大求全的“管治式治理”变为“服务式治理”。三道堰镇党委、镇政府派“三员”(党建促进员、廉政监督员、村务指导员)驻村两委,与村两委共同服务到居民院落,形成“10分钟生产生活圈”,让农户享受城乡一体化的同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文化生活。

三变:由“部门分治”变为“区块一元化治理”。乡村治理现代化要求由原来的县级各部门与单位间横向分治变为打破部门行政阻隔,在区域社区为村民提供一元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即“1+26”配置。基本实现“办事不出村”。

青杠树村建设的第二个重点是在新的农村治理体系下,做好让绝大多数农户满意的新村规划,乐意接受的安置方案。

其要点有二:一是把“四民”理念,即“资源来自于民,意愿取决于民,政策依靠于民,利益归属于民”落实在新村规划中。二是由青杠树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全程推动新村规划,制定商业模式,民主化实施。

资产管理公司组织全体村民“全程参与规划设计,实施方案民主议决,施工单位公开比选”,把规划变为村民自主决策,每户村民“成本收益自己算,是否参与自己定,点位户型自己选”。90.7%的村民选择签订了拆旧安置协议;参与户“项目资金共同监管,工程质量全程监督,社区物业自治管理”自治监督。

青杠树村建设的第三个重点是抓住郫县“新土改”试点的好政策,以市场化方式解决了新农村建设的“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青杠树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在该村的573亩建设用地资源中,留够211亩农民新居用地,把建设用地整理出的305亩集体建设用地为担保,向成都农商行融资1.45亿元,并争取到市、县配套的公共设施基金0.3亿元,为集体建设用地整理总投入1.87亿元,圆满实现了新村规划。

青杠树村建成9.8万平方米的农民新居9个组团,农民把新居空余房屋1000间,组织为“乡村客栈联盟”;把废弃的香草种植园改造为3A级景区“香草湖”生态湿地公园;引进广东电商“向果”,启动700亩优质粮油和花卉基地建设,出现了一三互动,以旅助农,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民生活市民化,田园景观化的兴旺气象;实现民主推进农村现代化与农业产业化的高效、协调发展。这是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三个有效制度供给破解新农村建设资金难题的一个典型。

从个体样本到普遍推广

青杠树村的成功具有典型意义,可以复制普遍推广。

一是高层政府要帮助郫县总结和完善郫县青杠树村改革乡村治理结构,及用市场化融资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难题的经验,形成当前新农村建设亟须的制度供给,在更大范围农村推广。

二是针对青杠树村等地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并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或措施。其一,青杠树村9个社区组团中,只有第9组团的产业选择算得上成功,仅靠农发局、村、镇与农民自身选择村的主业,失误概率大,也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议把实现村镇产业的精准选择,作为各级发改委(局)与投促局的惠农任务,列为考核目标。其二,要让农民的最大财产——住房,体现完整的资产属性,还须建立宅基地有偿、有期限性使用的法律制度。其三,村级“政经分离二元治理”还需要更多社会组织与“乡贤”的参与,以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与多元发展。其四,继续推进农村社区金融改革。当前需求有二:为避免土地流转中,业主“跑路”与毁约的风险,应出台“农业保险+财政补贴”下的土地流转履约保险制度,并强制实行;设立资助农民创业引导基金,鼓励农行向农民信贷。从长远看,应考虑设立县市农村土地整理与储备银行,成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性银行。

猜你喜欢
郫县新村农民
耕牛和农民
美味的鼠曲粑
川菜产业创新发展之路
张家畈新村
农民
“鹃城牌”郫县豆瓣:用心品“味”
聚焦“最美创客小镇”记录成都郫县的创业“春天”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
做农民的贴心人
美丽、整洁的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