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雨晨
Apple Pay的使用率在中国迟迟提高不上去,现在小米又推出了“同款”应用MI Pay。
9月1日,小米宣布,通过与中国银联的合作,MI Pay目前已经支持20家银行的信用卡和12家银行的借记卡。与Apple Pay相同,它也采用NFC(近场支付)技术,不需要接入互联网,将手机靠近带有银联云闪付功能的POS机,就会自动弹出银行卡卡片信息。
MIUI系统累积用户数已经突破2亿的小米,很早就看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前景。早在2013年6月,小米就与银联签署相关合作协议,小米3全线支持NFC。2015年5月8日小米正式上线小米金融应用,推出类似于余额宝的活期宝,一个月后又发布了小米基金宝。今年2月,小米通过收购第三方支付企业捷付睿通65%的股份,取得了支付牌照。
小米等手机品牌,已经不仅仅依靠硬件赚钱,它们更多聚焦于用软件盈利。而互联网金融业务当属此范畴,支付则是其最基础的服务功能。
苹果就与银行和信用卡公司达成协议,如果消费者使用Apple Pay付款,苹果将从每100美元交易中抽取15美分的分成。越来越多的国产手机厂商也开始了移动支付的尝试,就在MI Pay推出的前一天,华为同样联合银联与25家银行推出基于华为手机的Huawei Pay。
这些支付应用可以带来更多的信用卡交易,为银行和信用卡组织赚取更多的手续费。如果使用量足够大,这对合作双方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不过问题也正在于此。
根据易观智库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银联在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交易份额仅占0.69%,而财富通与支付宝的占比则超过了86%。
Apple Pay自今年年初进入中国,仅在大城市的部分商家适用。在消费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已通过大量的现金补贴,培养起了用户的支付习惯。而在商户端,手机厂商与银联能够给予商户的补贴和微信、支付宝有差距,而且POS机硬件改造的速度也跟不上。截至去年年底,支持非接触支付的POS终端的数量仍然只有700万台左右,仅占总数的30%左右。
至于小米,虽然MI Pay合作和覆盖的银行数,规模不亚于Apple Pay的19家,但目前只有搭载MIUI 8的小米5用户才能体验MI Pay,今年上半年主打的红米系列并未涉及这项服务,所以真正的用户规模要小很多。
在眼下的移动支付战争中,这支手机厂商与银联共同组建的队伍,胜算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