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海涛(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基于史学视角的档案学研究进展
庆海涛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文章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图书资源库为数据来源,对基于史学视角的档案学研究进行分析,并总结了现阶段档案学史学研究方面的项目和著作,论证了基于史学视角的研究既是档案学研究的热点,也是档案学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档案学历史学史料整理社会记忆研究进展
自古以来“史档不分家”,档案学与历史学之间的关系密切而源远,档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是历史学家眼中的史料,而记录历史是档案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纵观二者之间的联系,档案学与历史学经历了由合到分的过程,但无论是合还是分,二者之间都存在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特别是自档案学独立以来,历史学对档案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历史学视角来进行档案学研究,是档案学研究的重点,也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
1.1国家社科基金相关项目分析
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统计,自1992年以来,档案相关主题研究项目共198个,其中基于史学视角的档案学研究项目83个,包含重点项目10个,重大项目19个,一般项目36个,青年项目9个,西部项目4个,后期资助项目4个。
从时间上看,如图1所示,1992年至2004年十余年间,从历史学视角对档案学研究的项目数量很少,几近零增长。自2005年起,学界关于历史档案整理挖掘的相关研究掀起一波高潮,虽有起伏,但整体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这说明我国对档案史料整理和开发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
从地域上看,如图2所示,基于史学视角的83个档案学研究项目各省数量分布有明显差距。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是上海、北京、四川,项目数量均在5个以上;安徽、广西、湖南等九个省份的数量均为1,排在最末位。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强势的教育和文化背景为项目申请带来了便利;第二,经济水平的差异造成文化水平的差异,排名前三的省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占据优势,为进行档案学史学研究提供了基本保障。
1.2国家图书馆相关研究专著分析
专著是研究成果最核心的体现,基于史学视角的档案学研究成果的专著数量能够反映该主题在我国的受关注程度以及研究水平。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关于“档案史”的专著共2500本,选取2000年至2013年十三年的数据,专著数量与年份的分布如图3。2007年和2009年,学界档案史学方面的专著成果十分突出,其余年份均保持较为稳定的数量,基于史学视角的档案学研究从未间断,并且可能受到某些外部因素的影响而达到研究的高峰。
如表1所示,从数目来看,个人著者的出版数目总数多于集体著者,其中个人著者之间专著成果数目存在较大差距,这说明学术研究集于一家或几家,相关研究的关注度和普及度不高,这种现象容易造成学术研究的断层,不利于长远发展。从集体著者的单位性质来看,可以分为高校、研究所和行政单位,这三类单位是中国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地,档案学的学术研究也不例外。然而从数量比例来看,中央级和地方级国家档案馆是档案史学研究的主要力量。原因在于一方面,档案馆是档案史料的保管场所,拥有大量的原始档案,这是进行史学研究最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档案馆有最专业的档案管理员和研究员,在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图1 基于史学视角的档案学研究项目发展趋势
图2 不同省份档案史学视角研究项目数量
图3 史学视角档案学专著出版数量与年份折线图
通过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著作的内容分析,可以归纳出基于史学视角的中国档案学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四方面,分别是中国档案事业史研究、历史档案的整理和开发研究、少数民族档案与历史研究、档案与社会记忆研究。
2.1中国档案事业史研究
档案事业史是档案史学研究的中轴线,也是档案事业发展最重要的一部分。“知史以明鉴”,通过对中外档案事业史的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可以传承档案管理的优良传统,也可以避免相同错误的发生,少走弯路。
2010年,周雪恒教授主持档案学科首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档案事业史”,该项目总体框架是“三史一库”。“三史”即中国档案史、中国档案管理史和中国档案学史,“一库”即“中国档案事业史知识库”。项目从档案学人的文化使命感出发,梳理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并探讨其在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中的地位、作用及影响,总结中华文明传承的历史经验。
此外,自2005年以来,中国档案事业史方面的专著数量颇为可观,表2是中国档案事业史方面的部分专著清单,从内容上看,可以将其分为横向、纵向两种写作思路:横向上是以整个中国或者某一时代的档案史为主题,横向介绍档案管理的方方面面,例如《中国档案学史论》《明清档案学》《中国当代档案史》;纵向上是以某一专题为主线,纵向深入展开介绍,例如《中国城市建设档案事业简史》《中国档案文献编纂史》等。
2.2历史档案的整理和开发研究
档案的整理和开发是档案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历史档案的整理是历史档案得以保护以及合理开发的前提条件。历史档案的开发是历史档案发挥史学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档案记录历史、保存历史、见证历史重要功能的有效手段。
从项目主题来看,2005年,郭莉珠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濒危历史档案的抢救与保护研究”,通过实地调研等多种途径,对濒危历史档案进行了调研,并制定了历史档案的损坏等级,最终形成了调研报告、我国濒危历史档案的抢救与保护指南等成果。2015年,基于史学视角的档案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不同专题的档案整理和研究的项目占据多数,例如《清末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档案整理与研究》《库玛尔路鄂伦春协领公署满文档案整理与研究》等。这些项目都以对档案史料的整理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进行开发以供利用。从研究成果来看,对历史档案的整理和开发研究的成果以指南、选编、汇编、资料集等形式出现,例如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达斡尔资料集》、学苑出版社出版的《新疆巡抚饶应祺稿本文献集成》等,都是对历史档案的整理和开发的成果,这些成果是考察历史真相重要的参考资料。
除此之外,围绕历史档案整理与开发研究还召开了各种学术会议,如2016年由中国档案学会整理鉴定学术委员会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联合主办的“历史档案整理与划控”学术研讨会、2014年由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举办的“冷战时期中国周边关系档案收集与整理”国际研讨会等。这些会议的召开充分反映了新时期开展历史档案整理与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表1 个人与集体著者出版专著数量统计表
表2 部分中国档案事业史著作
最后,历史档案的整理和开发也不断产生新的成果。曲阜孔府档案史料编委会于1980—1983年陆续出版24册《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为了弥补《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未能反映1840年以后内容的不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主持编辑了一部新的《孔府档案选编》,该书所选内容以近代尤其是民国时期为主。此后,《孔府档案选》《孔府档案珍藏》等著作相继出版。2014年,《铁证如山——吉林省新发掘日本侵华档案研究》一书在长春出版。该书根据吉林省档案馆新发掘整理的日本侵华档案编写,收录了89件日军遗留的侵华档案,内容涵盖侵华日军强征“慰安妇”、向731部队“特别移送”人员、残酷奴役劳工、对中国军民实施种种暴行等内容,共计35万字。
2.3少数民族档案与历史研究
中华民族的历史不仅是不同民族政权不断更迭的历史,还是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不断融合的历史。尽管汉族文化占据了中华文化的主体,但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融合的同时保留少数民族独特的历史传统对维护民族团结、保护文化多样性、增强中国软实力具有重大意义。
表3是2000年以来几本重要的关于少数民族档案历史的研究著作,从内容来看,可以分为民族档案史料的整理、民族档案史料的研究、民族档案管理方法。档案整理的成果主要是史料汇编,例如《盛京移驻伊犁锡伯营镶红旗官兵三代丁册》;档案史料的研究主要是专题档案研究,例如《瑶族文书档案研究》;管理方法主要是档案管理方法和编纂方法,例如《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民族档案史料编纂学概要》等。从出版社所在地来看,基于史学角度的少数民族档案整理与研究多集中于少数民族聚居地或多少数民族的省份,这是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合理利用本土资源的有效途径。从出版年和出版数量来看,几乎每年都有相关著作产生,但数量不多,研究态势较为稳定。
2.4档案与社会记忆
档案是机构或个人社会活动的产物,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这决定了档案是记录历史、还原历史最有说服力的证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迁,越来越多的档案学家开始重新审视档案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档案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是证明这个国家和民族是如何产生、如何存在的最宝贵的东西,没有档案的国家和民族,就是没有历史的国家和民族,那么这个国家和民族就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
表3 部分少数民族档案历史研究著作
图4 档案与记忆相关论文研究趋势
1992年中国参与实施“世界记忆工程”,并于1996年参加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这是我国学者关注档案与社会记忆这一主题的开端。2001年中国首届档案学博士论坛的主题是“21世纪的社会记忆”。2012年,冯惠玲教授发表《档案记忆观、资源观与“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建设》,归纳了学界关于档案记忆观的一些基本观点:档案是构建集体记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要素;档案工作者有责任通过自身的业务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记忆的构建、维护与传承;档案工作者的观念、工作原则与方法对于集体记忆的真实、完整与鲜活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档案具有记忆属性”是档案记忆观最重要的内核,但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档案能够建构、重建、强化社会集体记忆,但是这并不代表档案就是社会集体记忆。在档案记忆观日益成熟的背景下,我国档案学界还对档案与民族记忆、档案与城市记忆、档案与乡村记忆、档案与家庭记忆、档案与高校记忆、档案与企业记忆、口述档案与集体记忆等子课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中国记忆工程”“城市记忆工程”在档案记忆观的引导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图4是万方数据库中“档案”“记忆”相关论文按年的发表数量趋势图。如图所示,进入21世纪以来,档案记忆观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并随着年份的推移,相关论文成果数量也逐渐增多,并在2013年达到最高峰。
档案学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特征,与多个学科都具有很强的交叉性,其中与历史学的交叉性更是与生俱来。作为一门学科,档案学曾附属于“历史学”下属的“历史文献学”,历史学孕育了档案学,历史学中的很多档案学思想和史料整理及研究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档案学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档案的信息属性不断增强,如今档案学已成为管理学的学科门类。但无论其学科属性随着社会发展产生怎样的变化,档案存在的最重要的价值就是为未来而保存现在。在信息时代,我们固然要重视科技发展给档案管理带来的新变化,但也不能忽视档案本身所自带的历史品格,更不能切断档案与历史的联系。历史学是档案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视角,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在史学理论发展的同时,档案学研究也将取得新的突破。
近年来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档案事业和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发展机遇,档案数字化、数字档案馆、云存储等领域研究掀开了档案学研究的新篇章。然而,新篇章的开启也可能会使基于史学视角的档案学研究逐渐被冷落。我们必须认识到档案学研究的新领域、新热点固然重要,但是基于史学视角的档案学研究同样不可缺少,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工具,助力基于史学视角的档案学研究,积淀档案事业的底蕴,增强档案事业发展的人文情怀。
[1]冯惠玲,张斌,徐拥军,等.多学科视角下的档案学理论研究进展[C]//创新:档案与文化强国建设——2014年档案事业发展研究报告集.2014.
[2]马仁杰,李珍.论档案学与历史学的关系演变[J].档案学通讯,2007(02):19-21.
[3]肖可丽,郭岩.浅析档案学与历史学的关系演进[J].兰台内外,2009(06):11-12.
[4]冯惠玲.档案记忆观、资源观与“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建设[J].档案学通讯,2012(03):4-8.
[5]杨斌.“历史档案整理与划控”学术研讨会在西宁召开[N].中国档案报,2006-08-31(001).
[6]麻新纯.我国少数民族档案保护研究现状与趋势[J].档案学通讯,2009(03):63-67.
[7]陈海玉.三十年来我国少数民族档案研究现状与趋势[J].档案学通讯,2012 (01):23-27.
[8]华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研究述评[J].档案学通讯,2003(05):19-22.
庆海涛,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Research Progress in Archival Science Based o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Qing Haitao
(Nanjing Forest Police College,Nanjing,Jiangsu,210023)
Based on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Project database and National Digital Librar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archival science based o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quantitatively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achievements relevant to this topic,thus demonstrating that studying on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s not only the hot research topics,but only the important breakthrough of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val science.
Archival Science;Historical Science;Arrangement of Literature Materials;Social Memory;Research Progress
G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