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感激荡读者的心灵

2016-09-19 02:44冯孝忠
中国地市报人 2016年9期
关键词:社长心灵村民

□冯孝忠

(江城日报社,吉林 吉林 132002)

用情感激荡读者的心灵

□冯孝忠

(江城日报社,吉林吉林132002)

如果一篇报道平淡无味,味同嚼蜡,那么读者肯定不喜欢,反之则会人见人爱。因而,记者在采写新闻时要注重展现当代人朝气蓬勃的精神,视角直通当代人的情感生活和内心世界,表达对理想的追求,谱写他们为了幸福和美好的明天而努力拼搏的故事,通过记者的笔触,激励更多读者产生对“真、善、美”的坚守和追求。笔者结合从业10多年来的探索,以在《江城日报》上发表的几篇文章谈一点体会。

我以我手写我心——情感求实

“洪水退去后,满家除了5头牛和4口人外,什么都没了,家具被洪水卷走了,锅不知漂到哪里,电视机、洗衣机被埋在烂泥里……他妻子李翠美发疯般地在废墟上刨啊刨,刨出一袋子大米,打开一看,米在泥汤子里泡发了,长满了绿毛,散发着一股臭味。她坐在废墟上大哭起来。”这是在一场大水过后,笔者采写的通讯《洪水撕开的伤口》(刊发于2002年10月12日)中的一段,写出了水灾对村民的生活和内心的冲击。

新闻采写是主观对现实情感和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精神劳动。我们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一员,所采写的新闻就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除了一些选题类和任务类报道之外,在自主找寻新闻线索时,我首选那些能让心里一抖的人和事,坚信只有采写那些首先打动自己心灵的东西,才能通过我手中的笔去打动读者的心灵。心灵只有经历过颠覆与震荡才能具有传播的能量,新闻报道只有渗透着泪水与笑声才会获得真实生命。

细心观察和倾听——自我求真

新闻报道要七分采三分写,社会生活是一座新闻的富矿,记者首先要深入找寻,求实求真,才能得到深层的宝藏。记者只有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探访到别人的内心世界,如蜻蜓点水式的采访怎能采写出震憾心灵的报道呢?

“太平屯没人愿意当社长。村民选举社长的标准很简单,就是谁能不让村民缴税费,就选谁当社长,而且不经镇村干部主持就直接选举。老实巴交的村民李金生被村民选举出来当社长。这下可倒好,村民的税费缴不上去,各项工作开展不起来,镇村领导不满意;群众上访他不出面,群众不满意;他干了3年多社长一分工资没挣着,耽误家里的活,妻子不满意”。这是长篇通讯《上访屯的骤变》(刊发于2002年4月)。

采访这个上访屯真是颇费周折,首先是得到消息的镇领导正在做这个屯的工作,没有一个好结果,怕记者介入会添乱。当获得镇领导的信任后,他们派车送我一个人到村里。由于这个村的情况复杂,为了不带有任何官方色彩,我在离村里还有很长一段路时,就将车打发回去了,自己一个走进屯里。采访时,有的村民有顾虑将我拒之门外,但当我表示将客观反映情况,并与村民们真诚交谈后,他们又自发地找来很多村民。我与他们查看了村干部建的豆腐渣工程,在炕头耐心听村民们积压在心里多年的心声,心里十分激动,自己的情感也完全融入到这些淳朴的村民之中,6000字的通讯不到半天时间就轻松完成了。

“由于在火场来回奔跑灭火,他的眉毛和头发都被烈火烤焦了,他的脸被烈焰灼伤了,手背流出鲜血,他的裤子从大腿以下,已经被划烂了,腿上鲜血直流。”“他累得站不起来了,就跪在地上打火,爬着打火。”《真正的硬骨头战士》(刊发于2007年6月3日)。这样的硬骨头战士也有柔情,我到他家的时候,看到饭桌上有半瓶酒,就问他在家喝酒吗?他说出了实情。他离婚后,父亲就回老家了,这酒是父亲喝剩下的,一想起父亲,他就看一看这半瓶酒。这更写出了扑火英雄对父亲的似水柔情,让人物形象更立体。

我的最大体会是,记者只有把整个身心都沉入到新闻的采写中,做到真实、真情、真挚、真切,报道的境界就会不一样。有不少个人日记、情书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也与这种纯真坦露有很大关系。

情景交融感情纯朴——语言求活

“找块大棚布一直铺到水中,这样管涌口不管在哪儿都能遮挡住!”“对,对!找块大棚布。”“我家有!”十几分钟后,党员崔彦文把自家长30多米、宽近10米,价值600多元钱的大棚布运到大堤上。奋战了6个多小时,险情终于排除了,大堤上的人们都松了一口气。”《奋勇搏击20小时——记在抗洪中保卫呼兰河大堤的平安镇党员干部们》(刊发于2002年9月3日)。

生动活泼的语言会让报道更鲜活生动,新闻语言应是思维和情感的自然流露。新闻语言首先是生活的,平实自然,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其次也是新鲜的,方言、流行语、外来词,或典雅,或俚俗,都能可口、可耳、可心。她还应是美丽的,不空不伪。

“记者接到了汝铁波打来的电话,他激动地说:民警武一兵对我们一家真是有救命之恩,我就是铁石心肠都能融化了。我今后一定走正道,干正事。”这是《民警武一兵拯救一个家庭》(刊发于2007年12月4日)中的一段。

“赵希海说,过去我是伐木工,砍过无数棵树,却没时间植树。现在有时间了,要抓紧补上。只砍不栽,山都秃了,子孙后代还有啥了。”《红石林业局退休工人赵希海荣获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称号》(刊发于2007年12月17日)。

“3社村民于军已经51岁了,从小爱踢球,他正在市里一私企打工,当他忐忑不安地向老板请假回村参赛时,没想到老板十分支持他,并给了他带薪假期,让他安心踢球。”这是《黄金村里的足球联赛》(刊发于2007年7月10日)中的一段,写出了新时期农民的生活情趣和精神风貌。

我们写报道是让读者看的,打动读者的心灵是我们的追求和目标,读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记者的劳动印刷在报纸上,温暖留在读者的心里。但愿有一种力量,在纸上充盈而跳动,激荡着读者的心灵,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往前走的有信心继续往前走,让幸福的人获得更多的幸福。

猜你喜欢
社长心灵村民
《中国出版》理事会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酬道平社长
唤醒心灵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社长大人和他的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