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声》杂志特聘艺术总监演绎她的“罗氏画派”现代油画艺术致力于两岸文化艺术交流罗彩琴 两岸知名女画家

2016-09-19 04:46作者涵宾
台声 2016年16期
关键词:画家人文医院

作者|涵宾 台湾特约撰稿人

《台声》杂志特聘艺术总监演绎她的“罗氏画派”现代油画艺术致力于两岸文化艺术交流罗彩琴 两岸知名女画家

作者|涵宾台湾特约撰稿人

在台湾艺术界有一位女性画家罗彩琴,画坛素有盛名。她致力于油画创作,她也是一位关怀社会人文并付出甚多的画家。

罗彩琴小时候成长于乡下农村,喜爱游山玩水,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她在大学里读的是外语专业,迈进社会之后,她有稳定的事业工作,育有俩乖巧女儿,曾与家人旅游拉拉山、合欢山、谷关、夏威夷等地,皆留下欢笑足迹,以一般人来讲,她的人生很丰富、很充实,应也极为快乐。但在她事业有成、生活无虑之际,35岁时内心突然闭锁于现实,毅然决然将感情投入绘画领域。这是她画画的起缘,家人、朋友甚至她自己,皆无法解释其所以然。

在虚无飘渺的内心世界,在梦里、在雾里,她承受难熬的痛苦。时常,眼前闪过的是一张血泪模糊的脸,之后,日日夜夜挥之不去,处于万丈深渊的苦痛中。她经常喘不过气来,不能成眠,却无法将这血泪交织的脸孔化为乌有。这种毫无意识地、按捺不住地、似血滴泪般地痛在其心;是的,她病了,强烈的忧郁如真空的灵魂;直到有天夜里梦见其已逝小叔,依稀仿佛对她说:“将其画掉吧!或可解心中之痛。”她整编心境,依归内在世界的呼喊,拿起画笔,航向未知的艺术旅程。

爱,支撑了她的艺术灵魂

罗彩琴父母育有5个孩子,大姊出生不久便夭折,哥哥小学一年级上学途中发生意外过世,双亲的泪痕深深烙印心中;她大弟因失恋而发疯,姊姊也因不幸婚姻而呈半疯状态;自双亲悲励的神色里,她已深感命运悲哀为何!双亲的爱有多强烈,她的负荷便有多沉重。她不解,为何不能将美好的留住?

命运无可重新塑造,强烈撞击与撕裂般的痛楚,是生命中难以言喻的哀伤。她常听着歌、听着音乐,音符里有如爆炸性的温柔般,让幻影中的情与爱交织,伴随她孤寂的心靡。红尘尽处仍是爱,只因她心中有爱,爱双亲、爱幼时可爱但及长却发疯的姊弟、爱女儿、爱朋友。这些爱让她的生命力显得坚强,发抒于绘画艺术上有更多创造力。她从此以艺术来宣泄她内在灵魂。她一直是悲喜交集的存活着,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毫不保留地显现于她的画作中。初拿画笔那几年是她人生态势最低潮、最忧伤的阶段,自陷难境,却也尽其所能支持她所挂心的家人、朋友。

《走过必留痕迹》

正投入画画中

作画,让她更有坚强力量

画画及文字治疗强烈郁闷,缺了它们,死亡直逼而来。年轻时她总爱涂涂写写,三十几岁时她封闭的岁月里,更常于寂静午后及夜深人静时,以文字慰藉心灵,每当脑海意念闪过之际,就以文字宣泄出去。爱是如此,生命如是,她以艺术疗伤,是宿命,是生命反射,艺术变成她人生的主要成分,二三十年来寂寞苍老的意境让她画不出美好的事物,她深知人生不尽完美;背负心里音乐四处流浪;尼采说“人,没有悲观的权利”,而她只得将悲伤全然忘记。流水悠悠,其心茫茫。

背负着生命十字架,艺术对她而言,非附庸风雅,全然是精神支柱。她坚韧地存活着,境遇愈是重挫,造就愈坚强的她;艺术便这么强烈的于内心存活着,没有虚假,没有矫情,她不在乎作品的美丑,尽情挥洒她血泪交错的生命历程。其大弟已病逝多年,被折腾30多年的双亲,不知是心痛或是解放?她不敢去碰触父母的悲伤;她心爱的姊姊目前仍处于半疯状态,她只能不忍为何心地善良的父母竟是如此命运?

“海鹤飞处,彩云自飞”,她深深体会,生命,当自惜,苦难的人何其多?生命不过是出生与死亡两日的总结,是何其短促啊!

是无情天地有情天!不幸的遭遇总是接踵而来,她历经过三回不大不小的车祸;癌症也临身,手术治疗一段时日;也曾不小心于工作时,刀子狠狠戳到手,顿时血流如注,自急诊室回来后,仍努力创作;是老天有情仍眷顾她,像不死鸟般,依然四肢健全地存活着,她心总想这应是文学、音乐、绘画艺术使她有活下去的勇气与力量,所谓天助自助吧!她更加珍惜生命,珍惜情份,珍惜所有,珍惜所有的珍惜。艺术也无时无刻不伴随着她,天马行空的画笔自此呈现生命奥妙的美丽乐章。

真情入画,风格鲜明

罗彩琴原本喜好文学,走上绘画之路后,将文笔转为画笔,一幅幅地画出她的悲化人生,却也是一幅幅瑰丽动人的画作。罗彩琴认为艺术是极端个人、也是非常孤寂的,但内心深处却又充实无比,无论是喜怒哀乐,她用画笔陪伴岁月,丰富生命。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往往半夜,还在努力挥毫。

艺术是情感的延续,作品要能深入人心,从画家画技的笔触手法到创作思想的内涵表现,都具体呈现画家内在情感之迸裂与精神思想之解放。观画者透过作品去体会和理解艺术家创作时的情绪运作与感情抒发,从而对艺术家及其作品有深刻的认识。

她的作品从生命出发,不拘于技巧形式,只以真我性情入画。她的作品色彩奔放,气势磅礴;其以真情入画,故感于人。她常用浓烈的色彩,粗犷不一的线条,画面显得让人惊心赞叹。她作画的题材多样多变,大胆淋漓,饱满充实,跳脱传统画家的纹理,将她内心情感与内在思想作喷射性的爆发,有着很强烈的个人精神感官表现。罗彩琴创作力丰富,思维源源不绝,她用绘画,来赞叹这个缤纷的世界,吐露画家内心深处的声音。其艺术作品也愈来愈让人了解与喜爱。

她从1990年开始至今已有近百次参加海内外各种展览。她活跃于台北美术界,举办过无数次的展览。值得一提的是她在2004年中国美术馆的“激促与扬升”个展。两岸四地的画家都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为荣,但在那里举办个展的台湾画家屈指可数,罗彩琴是目前唯一一位在该馆开画展的台湾女画家,显见大陆艺术界对其作品的肯定与褒赏。

每次办个展,她展出的作品大多不重复,这对一位已有些年纪的女性,实为难能可贵。没有顿足的割舍,没有锲而不舍的超常毅力,没有对艺术志业的深爱是难以做到的。

桥梁,致力于两岸文化艺术交流

罗彩琴还是一位率真、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她热心公益事业,尽其所能帮助那些无助的人,因此在两岸都有很多朋友,大家都很敬重她。无疑地,她的艺术人生也因这种高尚的品格而历练得更加纯洁和宝贵。

罗彩琴把两岸艺术交流当作是和平的工作。由于她的为人及作风,在大陆文化、艺术界交了很多朋友。这些年来,她数十次引介一些在台湾很优秀的画家到大陆各省市举办海峡两岸交流艺术联展、个展,让大陆同胞认识台湾画家的艺术风貌,她也多次将大陆一些有才气出色的画家带进台湾举办联展、个展,让两岸的艺术交流得到充分的滋养与发展。

由于她有爱心有创意又有执行力,所以,每次交流活动都取得圆满成功。可见,她对海峡两岸文化交流贡献良多。

《人生忽如寄》

《青山依旧在》

创建台湾第一所人文医院环境的典范

罗彩琴30多岁时曾罹患口腔癌,死亡曾经节节逼近,使她深刻体会生离死别的悲痛人生。基于此,1997年时,罗彩琴和当时的万芳医院院长邱文达(之后当过台湾“卫生署长”)、副院长洪启宗及卢世正,共同策划医院的艺文空间“万芳美术馆”,希望借由画作在医院的展出,能让医院在提供医疗上的照护之外,也能让病人有一个更舒适的人文医疗环境。

起初,画家对于在医院的艺文空间展出作品非常不以为然。罗彩琴向画家解说到医院开画展的宗旨:“患者可借由艺术感动而对生命萌生斗志,就当作是画家对社会的奉献。”经由罗彩琴等人的努力,“万芳美术馆”终于诞生,万芳医院成为台湾第一所人文医疗医院。院内最多曾有13家画廊的纪录,由于“万芳美术馆”的存在,打破医院惯有的冰冷、刻板印象,使人文关怀及明亮生动的空间成为院风主轴,以达舒缓民众的病痛、紧张、不安的情绪,并以照明设备改变空间感,打破病患对医院的冷漠印象。因效果卓越,其他医院也陆陆续续跟进,如台湾“卫生署”、双和医院、国泰医院等院所,也都聘她为艺术顾问,为打造人文医疗医院而尽其心力。而原来对在医院开画展兴趣缺缺的画家,也都逐渐改变观念,纷纷以到医院展出为荣,在其他的地方展出是艺术专业的呈现,在万芳医院“万芳美术馆”的展出是专业、健康、功德的展出。人文医疗因此迈开了一大步。中新社记者曾因此到台湾访问罗彩琴,并认为大陆也应该学习人文医疗精神,把艺术与医疗结合在一起,为病人及家属做出无形奉献。

罗彩琴相信,艺术可于无形中感动患者,重燃生命动力,延续生命再造,帮助患者及家属身心灵健康;尽管艺术家悲情的内在心性不适用于社会大众,但因悲情而产生出的旺盛生命力的原创艺术却不容小觑。她相信,即使重大疾病缠身的病人,仍可借由艺术人文医疗进而活化细胞,激发生命再生。

艺术与病身可结合,亦可抽离;罗彩琴相信人称法国“蒙马特之魂”之残疾画家罗特列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必能深刻体认灵肉分离的畅快。她记得,当初罹癌于医院手术后,身心极度痛苦之际,冥冥中想起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温馨、祥和、平静的画面,肉身的疼痛则慢慢减轻。人文医疗潜移默化于患者及家属之中,而艺术得以播染它存在的美丽价值。

由湖北省台联主办的台湾艺术家联展在湖北美术学院开幕,台湾参展14位画家在开幕现场合影,罗彩琴为艺术团长

艺术能量的释放

罗彩琴居住在台北市松山民生社区的一栋大楼中,入夜仰望夜空,缤纷景象总紧抓住画家的心弦,其窗台间可看见不远处台北机场飞机的起降,再过去是中山高速公路绵延不断的车流光束,更远处则是台北圆山饭店的霓虹灯影与阳明山的暗夜星光。她内心有时热情澎湃,时而静如止水,动静之间,遥相呼应,如影随形,尽在不言中。

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教授王琼丽研赏她的画作后写道:“罗彩琴勇敢的面对艺术真味与反刍,并转化为一股向自我艺术生命挑战的魄力,当她面对画布时常受‘本我性’的真实观照与感动,企图以自我潜意识中原始的创作意念,用率真的笔触与肌理表现,用‘真我’的一种艺术揣度,其作品往往潜藏着一个挣扎着呼之欲出的灵魂,无论是欣喜的、悲伤的均是她反思内心深处的情感诠释,有纯真率性的氛围,亦有大胆强烈的表现形式,可以窥知其心象世界中神秘而诡谲的情境。”

罗彩琴的工作室,长长的客厅摆满了不同时期的作品,墙上放了全套的古典音乐与书籍。罗彩琴为了把握时间创作,尽量保持早起的习惯,为的就是将心中的激动化成笔下的画作;她所寻思的,是企图以自身内在的心象,开拓生命安顿之道,将宇宙万物的“妙、微”,在生命中找到出口,在创作时,将那种心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罗彩琴

罗彩琴以画说故事

她是充满生命力的人,仿佛人生并不得闲,看她的画作,会有很深层的感受力,那种感受力就好像慢慢说着她的故事,让人既惊赞又感叹着绵绵不绝的沉重情节,让人沉溺在无尽思索的意象氛围中。

她凭借着意志力的强度,走过了人生低潮期,更超越感官,以她坚韧不向现实环境屈服的傲骨和强劲无穷的生命力,让她拥有宽广的绘画空间,探索打开生命灵魂的重锁,她得以自由自在、尽情挥洒她的画作,用画笔诉说着她的人生经验历象;她有说不完的人间情爱故事,有激情、孤情、亲情、友情,还有对天地万物感念之情,每张画,每个故事,都像情感实境,直接而强烈地触引着人心随之起伏波动;她驱策着心中的想象之河在现实里翻涌腾飞,那种生命力的撼动,是她内在声音与思潮的迸发,淬炼她的绘画艺术进入更深邃的内涵。她画作的精彩缤纷、繁复景象,不仅是视觉的艺术,更在于表现多元人生的意境和生命的延续性。

“罗氏画派”自我风格的建立

艺术创作是极度唯我,难以想象一张张白色画布可塑造成一幅幅鲜明生动的思想作品,在画的当下,观者画评是完全不存在的,全然是画布与自我思想交流的投射,那股源自于个性与感性所交融而成的原创艺术,是极其自然的表现主义画风:泰戈尔说:“艺术家是自然的情人,也是自然的主人。”一语道破了原创的浑然天成。

自我风格的建立是艺术创作者的终极目标,经由心、眼、手来成就自我的生命能量;突破旧思维,解放桎梏,浑沌中求得圆融,朴拙中见幻象之灵气,并进而提升精神领域、导领人文素养,艺术家的使命正应如是。

她初期作品色彩较深,属于抽象和印象的结合,随着心情的转变,后来色彩亦有淡雅之笔。创作岁月中,她经过了彻底的生与死的挣扎,再拿起画笔,作品所呈现意境,突破外在的约束,跃升至心灵层次,原来浓黑重绿的色彩减少,安详平静的白色、蓝色使用量多了,画风演绎中,她的“罗氏画派”一贯坚持着。

罗彩琴尽其所能地在画布上挥洒其创作理念,跳脱规律性的技法、线条、笔触,她以浑厚的色块,奔放的触角来挥洒她的彩色人生。她打破旧思维,以全新的观念创作,不但让我们开拓新视野,创造新意境,打破我们对艺术既定的观点,我们看到了不可能的可能。罗彩琴也为她自己开拓了一扇全新的,属于她自己的艺术殿堂。

《点滴在心头》

《曼陀罗梦境》

猜你喜欢
画家人文医院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酷炫小画家
人文社科
萌萌兔医院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