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立法保障下的全民阅读体系建设研究∗∗
——以南京市建设“书香金陵”为例

2016-09-18 00:28:18周芸熠陈凤娟秦广宏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金陵书香市民

张 磊 周芸熠 陈凤娟 秦广宏

阅读立法保障下的全民阅读体系建设研究∗∗
——以南京市建设“书香金陵”为例

张 磊 周芸熠 陈凤娟 秦广宏

为了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的快速发展,更好地引导市民的阅读行为、保障市民的阅读权益,将南京市打造成一座书香四溢的历史文化名城,课题组对南京市民的阅读状况进行调研和分析。结合市民的阅读需求以及地方阅读工作的开展情况,提出并论证了由政策保障、推广主体、参与主体、推广客体、推广对象等要素构成的“书香金陵”全民阅读体系框架,并对进一步推动“书香金陵”的建设与发展提出若干建议,这对于全国其他省市地区开展全民阅读推广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图1。参考文献20。

阅读立法 政策保障 全民阅读 阅读推广 书香金陵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为了进一步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开展,保障公民的阅读权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1]。这一消息的发布表明我国在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的进程中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欣喜过后,我们依然要清醒地认识到全民阅读事业仍任重而道远。如何在阅读立法环境下保障并开展全民阅读推广工作,是亟需社会各界以及专家和学者们思考的新问题。

截至2016年2月5日,笔者分别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利用“主题=阅读立法and主题=全民阅读”进行检索,分别得到学术论文54篇和46篇(文章发表年份主要集中在2013年到2015年)。这些文献大多数是对国外发达国家阅读立法保障措施的研究和总结。其中,赵宸在研究中指出,推广全民阅读不仅是民间活动,更是一项国家战略,许多国家或制定专门的法律,或在相关法律中植入阅读推广的条款,以立法的形式规定政府的责任,明确政府、有关社会组织、公民的权利义务,以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展开[2]。王云娣等在文章中指出,欧美发达国家政府为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无不投入了大量经费与资源,有专家团队,有资金支持,更有国家立法[3]。万映红在文章中阐述了韩国阅读推广立法和俄罗斯阅读推广立法的进程和相关法律条款,并就此进行分析,归纳出我国可借鉴适用的阅读推广立法经验[4]。然而,专家和学者们对我国全民阅读法律条文的研究以及对立法保障下阅读推广策略的研究,目前则处于起步阶段。其中,巫慧仅仅从宏观角度进行阐述,认为阅读立法可以缓解我国国民阅读公共资源不足、配置不均衡的现状,破解我国国民浅阅读现象严重、阅读效率较低下的问题[5]。苑世芬和钱军在研究中指出,我国民间对阅读立法仍然存在很深的误读,并且我国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阅读立法缺乏相应的支撑,建议我国国家立法与地方立法同步进行,建立阅读评估制度,并以儿童阅读立法为重点[6]。付伟棠则对《深圳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两个文本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目前我国阅读立法的得失,并展望未来阅读立法的发展方向[7]。张磊认为在阅读立法环境下青少年人群势必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并且就如何保障青少年人群的阅读权益以及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等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8]。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自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此为契机,课题组成员对南京市民的真实阅读状况进行调研和分析,并且结合南京开展阅读工作的实际情况,研究并搭建了“书香金陵”全民阅读体系建设框架,以期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服务体系,进而推动全市阅读工作的快速发展,更好地引导市民的阅读行为、保障市民的阅读权益。与此同时,笔者也希望该研究成果能为我国其他省、市地区的阅读立法工作和立法保障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尤其希望能对“书香江苏”和“书香中国”的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2 南京市民阅读状况调研与分析

课题组成员设计并制作了《南京市民阅读调查问卷(2015年)》,历时两个月的时间在市区范围内的公共图书馆、书店、写字楼、社区、学校等公共场所进行发放,共计1000份,实际回收问卷919份,回收率为91.9%。其中有效问卷907份,有效率为98.7%。调研内容为研究市民阅读行为以及阅读需求提供了基本依据。

2.1 阅读兴趣

调研数据显示,南京市民的阅读范围比较广泛,其中“小说”(49.83%)以接近50%的比例遥遥领先,成为南京市民最喜爱的读物,同时“历史”(41.8%)、“人物传记”(36.08%)等选项的高比例也反映出市民对人文社科类读物的钟爱。调研数据还表明,有约七成的市民是因为兴趣爱好而阅读(70.38%),接近五成的市民是因为学习而阅读(45.98%),三成左右的市民是因为工作而阅读(32.56%),还有近三成的市民是为了娱乐休闲而阅读(28.64%)。其中,以个人兴趣爱好为目的的阅读行为在青少年人群中体现的尤为突出,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主观意愿也随之增强,即从 6—12岁的 62.12%增加到 13—18岁的81.73%。针对青少年人群的阅读推广工作,应当以其兴趣爱好为重要切入点,进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2 阅读时间和阅读载体

调研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市民(61.51%)愿意每天花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进行阅读。不同学历的人群每天的阅读时长有所差异,比如小学学历的人群每天的阅读时长大约在一个小时左右,专科/本科人群每天的阅读时长普遍在两个小时左右,而学历最高的博士人群每天阅读的时长大约在三个小时左右。由此可见,随着学历的不断提高,个人的阅读时长也会随之增加,两者呈正比关系。在阅读的时间分配方面,有1/3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在固定时间段阅读”,但同时也有接近1/2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以及“用零碎的时间(主要是指坐地铁、排队等时间)进行阅读”。这说明当下人们的阅读行为具有随意性,阅读时间的碎片化特征体现得较为明显。从阅读载体来分析,传统纸质文献阅读以84.6%的比例位居该项调查首位,成为南京市民阅读的主要方式;与此同时,有61.28%的被调查者还选择了手机阅读,说明人们的阅读方式最主要的是纸质和电子两种。

2.3 阅读场所利用情况

调研数据显示,“没有阅读时间”(46.5%)、“没有阅读兴趣和习惯”(16.5%)以及“不知道读什么书”(21.1%)等主观因素是影响南京市民阅读的主要原因,“住所(工作单位)附近没有阅读设施”(17.9%)、“身边没有阅读氛围”(26.4%)等客观因素也会严重影响到市民的阅读。其中有31.5%的被调查者表示前往公共阅读场所(图书馆、书店等)“没有固定频率”,有接近5%的被调查者表示“从来没有去过”公共阅读场所,这体现出市民对现有公共阅读场所的利用不足。同时,不同行业的人群对公共阅读场所利用的差异性也很大,其中,53.6%学生群体和51.7%计算机/互联网/通讯从业人员表示每月至少会去一次公共阅读场所,这部分人群因为学习和工作的缘故前往阅读场所的频率较高,也相对比较稳定;而军人群体因为职业的特殊性(工作场所封闭且管理严格),有22.73%的被调查者表示从来没有去过公共阅读场所,这一比例为所有行业被调查者中最高。另外,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有57.6%的人认为在社区、地铁站、单位等地点设置公共阅读场所(图书馆、书店等)会对自身的阅读行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提高自身的阅读频率;有34.3%的人则认为,公共阅读场所能否提高自身的阅读行为取决于阅读场所的环境以及所投放的书籍是否能满足个人的阅读需求;仅有8.1%的被调查者表示身边有无阅读场所对自己的阅读行为都不会产生影响。

2.4 阅读活动的效益

调研数据显示,公共阅读场所开展的阅读活动在南京市民中有一定的认可度。课题组成员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发现个体参与阅读活动的频率和个体的阅读频率之间是存在正比关系的,即个体参与阅读活动的次数越多,自身的阅读频率也会越高,阅读效果也会更好。在众多的阅读推广活动当中,南京市民认为讲座(58.1%)和读者交流活动(35.3%)最能引发自身的阅读行为。与此同时,有57%的市民认为参与阅读活动有利于提高自身的阅读兴趣,如聆听完讲座之后往往会阅读相关主题的书籍;还有41.3%的市民认为参与阅读活动有利于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如通过与其他读者的交流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书籍内容以及进一步拓展知识等。

2.5 对阅读推广工作的建议

为了更直观和全面地了解南京市民对阅读推广工作的需求和想法,我们在调查问卷中专门设置了一道开放式问答题,最终有305位被调查对象就阅读推广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课题组对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归纳和整理,主要涉及到“资源建设和管理”“读者服务”“读者活动”“总分馆建设”“宣传推广”“现代化技术运用”以及“空间再造”这七个方面。其中,有市民提出希望可以参与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采购工作,进而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在“读者活动”方面,有一些市民提倡要以青少年儿童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展阅读活动,还有一些市民认为要以历史、传统文化为题材开展阅读活动;在“现代化技术运用”方面,市民读者主要针对微信平台提出了多种建议,他们希望通过微信更加便捷地了解阅读的相关活动和信息、促进读者间的分享和交流等等,个别读者则提出了对“移动阅读云馆(图书馆)”的需求,他们渴望实现移动阅读以及移动支付等服务;在“空间再造”方面,有市民提议公共阅读场所可以提供具有文化特色的阅读空间,并且希望能同时满足几个人在独立空间内共同阅读、学习和交流等等。深入了解读者的阅读状况及其对阅读推广工作的想法,有助于阅读推广机构今后更好地创新工作、服务市民,同时也有助于给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加速推进“书香金陵”的建设和发展。

3 “书香金陵”全民阅读体系建设

全民阅读推广工作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全民运动,必须要有政府的鼎力保障、行业系统的大力支持以及社会各行各业的全力配合;必须以市民读者的阅读需求为供给目标,进而通过开拓和创新服务使阅读推广工作得到可持续发展,让阅读真正地融入每一个人的生活。为了推动“书香金陵”的建设,课题组搭建并论证了全民阅读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书香金陵”全民阅读体系框架

3.1 政策保障

从国外的一些经验来看,政府制定并颁布法律法规给阅读推广工作带来的成效十分显著。美国政府为了提高国民的阅读能力,确定1987年为美国的“读书年”;并且自1995年以来先后颁布了《卓越阅读法案》(Reading Excellence Act)、《不让一个孩子落后》(No Child Left Behind)法案,用法律条文保障青少年的阅读权利[9]。图书馆、教育机构、民间社团、文化机构以及医院等,都积极配合政府开展各种阅读推广活动。因此,美国青少年的阅读量相当惊人,北京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曹文轩曾经透露过这样一个数据:一个普通的美国高中生一年要阅读15个剧本、36部小说,还要在课堂上学习和讨论各种文学流派[10]。2006年11月,俄罗斯联邦出版、广播电视和公众媒体传播部联合俄罗斯图书联盟共同发布了《国家支持与发展阅读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实施过程中政府给予了财力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从而为“俄罗斯读书基金会”“俄罗斯图书联盟”“俄罗斯阅读中心”的相继成立以及地铁阅读文化、妇女阅读计划、儿童阅读计划等多个阅读项目的成功运行奠定了基础[11]。韩国政府先后颁布并实施了《图书馆及读书振兴法》(1994年)、《阅读文化推广条例》(2006年)、《读书文化振兴法》(2009年)等法律条例,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创建读书社会的国民运动”等多项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对提升青少年的阅读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据2010年韩国文化体育旅游部公布的全国阅读统计表明,2002年至2009年学生拥有藏书从人均5.5本上升到15.4本;2009年韩国学生的阅读率由2008年的12.6%大幅提升至65%,这是自199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12]。

随着江苏省《决定》的颁布与实施,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工作,不仅将其写入201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并且于2015年3月公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书香南京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同年6月,市委、市政府又出台《关于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实施意见》,将南京市创建江苏省首批“书香城市”作为该市全民阅读工作的目标;同年8月,《江苏省书香城市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操作手册》出台,这更加有利于该市将《决定》落地生根。日益完善的阅读政策保障以及政府工作目标,不但为南京的全民阅读事业提供了宏观指导,而且还能进一步保障市民的阅读权利、改善社会的阅读氛围,进而在全市范围内为“书香金陵”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制度和环境保障。

3.2 推广主体

推进全民阅读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需要动员各方力量。政府部门需要大力倡导和有效组织声势浩大的阅读运动,这有利于推动阅读推广工作的发展;出版好书、推荐好书是出版界的职责,同时出版社也扮演着全民阅读的引领者和示范者的重要角色;图书馆以其专业性、权威性和特有的丰富的文献资源与场馆资源成为读书活动的一个主要阵地,也是倡导全民阅读、终身阅读等阅读理念的中坚力量;新时期的书店多业态经营,不仅承担着图书销售的职能,更为市民休闲、学习、交流提供了重要场所;民间读书会、读者俱乐部等民间阅读组织,以及社会有识之士是促进全民阅读的重要辅助力量,给全民阅读推广工作带来新鲜血液;大众媒体对于阅读的宣传和报道有利于激励和鞭策更多的人去阅读,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全民阅读宣传正在向全媒体和常态化方向迈进[13]。这些多元化的“推广主体”不仅需要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更需要通过互联互动的方式来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进而给全民阅读工作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动力和更广的前景。同时,在法律政策的保障下,在政府部门的统领下,各推广主体需要不断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不断加大对设备、设施、技术的投入,进而形成一种牢固的、稳定的建设系统。

“南京市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作为政府部门,通过举办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南京读书节”、开展“南京传世名著”评选和征文活动、举办“书香南京大讲堂”公益文化讲座等一系列举措,积极指导和联系其他推广主体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引领和推动全民阅读的有序开展。又如,金陵图书馆与南京出版集团合作开辟了“金陵滨江书苑”,双方共同将其打造成一个具有民国风情的阅读交流空间,配置以南京地方文化为主题的书籍。该空间迎合了市民对于阅读空间的需求,优化了市民的阅读环境。再如,金陵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分别与新华书店联合推出了“你选书,我买单”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南京的读者朋友,上至古稀老者,下至学语儿童。这项贴民心、接地气的阅读项目实现了读者“参与图书馆资源建设”的要求,有利于满足读者个体的阅读需求,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资源的阅读效益。

3.3 参与主体

社区(街道)、学校、幼儿园、地铁公司、医院、银行、军营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在全民阅读推广工作中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他们担当着“参与主体”的角色。从国外经验来看,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和积极性对全民阅读的推动作用巨大,其中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美国医疗领域的“触手可读”项目,以及俄罗斯莫斯科的地铁阅读文化“名著专列”[14]。参与主体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参与和贡献程度与政策保障息息相关,2002年美国政府制定了《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的教育改革法案,并且划拨50亿美元资助教育改革,此举旨在赋予学校和地方更多的权利,保证其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品及阅读能力;又如俄罗斯的《纲要》不仅对图书馆、教育系统、阅读普及系统、阅读基础设施等一一做出规划和要求,而且在具体实施上由政府给予财力支持,“地铁阅读文化”便是受益项目之一。

与此同时,参与主体和推广主体之间的合作也对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决定》颁布后的近一年时间里,南京各行各业提高了对阅读的重视,为“书香金陵”的建设贡献了积极的力量,先后涌现出一批跨界合作的优秀成果。如建设银行与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联合打造的全国首家“书香建行”,让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在排队的同时可以阅读书架上摆放的各种文化书籍,这一服务创举为倡导全民读书和普及“书香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15]。南京新华书店与朗诗绿色地产合作打造了南京首家周末24小时书店——“不纸书店”,该新型阅读空间不仅为市民提供小型见面会、义演等文化服务,同时还不定期举办文艺、创意类沙龙[16]。正是由于参与主体的广泛和积极,以及与推广主体之间的有效合作,才能将《决定》中“鼓励和支持实体书店延长营业时间,扩展阅读服务场所,开展公益性阅读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实体书店24小时营业”落到实处,并使得南京城的书香气息愈发浓烈。

3.4 推广客体

推广客体涵盖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有形的,一部分是无形的。有形的内容包括阅读空间、阅读资源、阅读载体和阅读活动,需要推广主体和参与主体共同来营造,将优质的阅读环境、丰富的阅读资源、多元的阅读模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展现给市民读者。目前,阅读推广正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政府出台的《决定》中也提出“鼓励和支持各类数字化阅读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此,金陵图书馆精心打造了移动阅读APP“I·金图”,提供馆藏书目、报刊、视频等资源,读者可以通过手机在线办理数字资源阅览证,即刻启用就能饱览海量知识资源;南京龙虎网(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南京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则设立了“书香南京在线”栏目,为手机、电纸书、平板电脑等阅读设备提供免费的资源[17]。

无形的内容包括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两者的培养需要并行、并重。单单侧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往往是不够的,因为即使一个人有阅读能力,但是缺少阅读的兴趣,那么长时间不阅读也会导致阅读能力的下降;反之,一个人有阅读兴趣,但是没有阅读能力同样达不到阅读的效果。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而言,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无论从以往的研究还是本次调研中都可看出,这将影响他们今后一生的阅读行为。为此,图书馆、书店、学校以及社会教育机构强化合作,在全市范围内倾力打造了“七彩少儿”系列活动,力图通过国学知识、绘本阅读、电影放映、英语互动、故事讲演、手工制作、才艺表演等动静结合、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将静态的图书阅读与动态的文化活动相结合,提供给孩子们更加多元、丰富、立体的阅读服务,在提高孩子们阅读兴趣的同时增强其阅读能力。

3.5 推广对象

阅读推广对象即阅读项目推广的目标群体。笔者认为,我国的读书活动的参加对象主要有三大类群。第一大类群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他们的读书需求潜力很大,过去由于引导不力,农村读书活动的开展尚不深入,农民参与的比例还不是很高;第二大类群是城镇职工,包括干部、科技人员、教育工作者等,他们的文化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独立思考能力较强,对读书活动的要求也较高,积极参与阅读活动的主动性较强;第三大类群是学生,他们处在学习阶段,对新知识、新论点的接受速度较快,迫切希望通过探求知识和读书活动,学到课堂教学以外的各种知识,以满足自己强烈的求知欲望。阅读推广机构不仅要清楚各大类群的阅读需求和目的,同时还要将大的类群进行细分,准确定位阅读推广的对象,从而有针对性地策划主题、推广符合其目标群体特点的阅读活动,使受众的阅读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比如英国的“阅读之星”项目针对不爱阅读的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学生,用足球(球星)引导他们阅读[18];又如新加坡的“读吧,新加坡”项目每年都有明确的推广对象,如美容师、出租车司机、医护人员等[19]。

目前,我国分众阅读服务中也呈现出更为细化的发展趋势,促使读者服务更深入、更多样、更便捷、更舒适[20]。如有的图书馆的少儿区根据年龄对儿童服务做进一步细化,设置不同的阅读专区(0—3岁、3—6岁、6—9岁),提供不同的阅读书籍;有的图书馆根据社会老龄化的趋势,增设老年人阅览区,为老年读者提供独立的交流空间;还有的针对残障人士提供无障碍阅览室,等等。为儿童、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提供阅读服务是图书馆责无旁贷的义务,同时也体现了阅读的均等化服务和分众差异化服务相结合的发展趋势。因此,图书馆等阅读推广机构应当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和关爱,将其作为目标人群之一开展相关阅读推广活动,如金陵图书馆与南京新闻广播联合举办的“朗读者”公益活动,就是面向全市视障人士开展的一项盲人阅读特色服务。该活动已举办了四年,目前已经形成了“现当代名家名篇”“经典童话”“中外经典文丛”“南京地方文丛”四季主题和作品,打造了一个“用耳朵聆听的图书馆”,满足了视障人士的阅读需求,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生活质量。同时,该馆也借此公益活动为社会上的热心人士搭建了一个阅读推广的公益平台,帮助和鼓励他们从一名普通的推广对象转变为一名公益性的阅读推广人。

4 进一步推动“书香金陵”建设与发展的建议

以“书香中国”为统领,以“书香江苏”品牌活动为平台,建设“书香金陵”,是南京市开展全民阅读工作,促进全民阅读率逐步提高,争做全国阅读示范城市的目标和追求。课题组针对南京市民阅读现状以及市民的阅读需求,结合江苏省出台的《决定》以及南京市“书香金陵”全民阅读体系框架,对进一步推动“书香金陵”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调整和补充南京市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建议将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级图书馆等与全民阅读密切相关的单位纳入到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推广主体)当中,从财政经费、教育体制以及全民阅读具体实施单位等角度全方位实现全民阅读的战略部署。将南京市财政局纳入到成员单位,有利于今后加强阅读经费的保障工作,如设立“全民阅读专项经费”,对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物质奖励;又如让市政府牵头设立“全民阅读公益基金会”,多方筹集资金,促进公共阅读服务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将教育局纳入到成员单位,有利于将建设“书香校园”作为今后的工作导向,通过完善全市中、小学的阅读设施和阅读资源,指导和督促学校尽快开设“阅读课”并配备专业的阅读教师,从学校教育体制上实现对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群体的阅读保障。将市级图书馆、市级出版单位等也列为市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可以增加其在创建“书香金陵”中的参与性和掌控力,协同上级政府部门推进书香城市的建设,尤其是市级公共图书馆在总分馆体系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对“书香机关”“书香军营”“书香企业”等的贡献。

4.2 加大公共阅读场所建设和城市阅读设施投放

从“阅读场所利用分析”中可以看出,城市阅读场所的数量以及阅读设施的完善程度,对绝大多数市民的阅读行为能够起到重要的影响,因此,推广主体和参与主体需要在硬件和技术方面给予读者人群更多的支持。建议市、区、街道财政局和文化局加大对基层图书馆、阅览室等阅读场所建设的投入和管理,给每个图书馆至少配备一台流动服务车,并且从经费上保证其正常运行。建议政府加大对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支持,特别用于在社区、地铁站、公园、机场、医院等公共场所增加24小时图书馆自助借阅设施和移动阅读服务平台设备,让更多的市民能够感受到阅读环境的优化,真正享受到阅读设施带来的便利。

4.3 整合民间读书会资源,创办“南京市读书会联盟”

读书会既是一种民间阅读组织,也是一种民间阅读推广组织,作为推广主体,它在全民阅读推广工作中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在推动“书香金陵”建设的过程中,南京的民间读书会得以迅速发展,截至2016年3月20日,全市读书会已有76家,已然成为城市中一支重要的阅读推广力量。尽管读书会是一种民间自发的阅读团体,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任其自生自灭,而应对其进行扶持和引导。因此,建议市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创办“南京市读书会联盟”,通过搭建平台、统筹活动、经费支持等方式帮助和促进它们参与并开展更多的阅读推广活动。此外,目前读书会在发展中也遇到了诸如缺乏活动场地、参与活跃度低等众多问题,因此,建议市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将市立图书馆设立为“南京市读书会联盟基地”,让全市范围的各个读书会不仅可以得到图书馆的专业指导,还可以无偿共享图书馆的硬件资源(场地、设备等)和软件资源(书籍、读者等),以此推动读书会的可持续发展。

4.4 鼓励社会跨界合作,促进民间阅读项目的发展

社会阅读氛围的营造和改善需要社会各行各业的积极参与,目前南京的跨界合作项目已初具规模,也深受市民认可。建议政府出台相关鼓励性政策,在活动经费上给予支持,对创建公益性图书馆(室)、校园图书馆(室)的个人和企业予以地方税收的减免(或优惠)。以此鼓励和支持出版界、图书馆界和书商能形成更加多元化的合作方式,鼓励和支持更多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加入到全民阅读推广事业当中,打造出更加别出心裁的阅读空间以及阅读项目。

4.5 加强社会宣传,以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全民推广和引导

建议政府牵头制作“全民阅读”宣传广告(包括视频和图片),并制定相关政策,要求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每年拿出一定的时间(版面)对其进行公益性宣传。建议政府建立公益性的“阅读推广人”宣传机制,邀请当地的歌手、演员、电视主持人等明星担任公益性的阅读推广人,通过走进图书馆、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企业等,让他们为市民读者推介图书、介绍阅读活动、介绍阅读方法,利用名人效应提升阅读品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提高市民的阅读兴趣。另外,读者中不乏读书成才的事例,政府应当对此在社会上加以宣传、树立榜样,这对引导和鼓励人们热爱读书能起到示范作用。尤其对于青少年儿童而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小对他们进行教育和灌输,可以让其学有榜样、做有目标,进而让阅读陪伴他们成长、成才。

5 结语

构建并完善“书香金陵”全民阅读体系,对南京市切实做好阅读法规的落地,进一步开展全民阅读推广工作,进一步创新阅读服务项目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决定》实施的一年时间里,南京市不断完善全民阅读领导机构,合理做好阅读推广规划,逐步加大财政专项投入,汇聚社会各方的力量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全市的阅读氛围有了较大改善,全民的阅读热情也得到了显著提高。阅读立法也好,全民阅读体系建设也罢,无非是为了把好的经验和做法固化下来,谨防沙化、不执行和不落实。希望通过“书香金陵”全民阅读体系的研究和构建,能够给全国其他省市地区的阅读推广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全民阅读工作需要法律监督、社会监督和媒体监督,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才能推动该工作的可持续开展,进而推动“书香社会”和“书香中国”的建设。

1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公开征求意见[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02-17(01).

2赵宸.发达国家全民阅读立法模式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南京社会科学,2015(4).

3王云娣,等.构建阅读推广服务体系 为师范教育加注“正能量”[J].图书馆杂志,2013 (5).

4万映红.全民阅读推广立法比较研究[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15(2).

5巫慧.从我国全民阅读调查数据看阅读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知识管理论坛,2015 (2).

6苑世芬,钱军.阅读立法视野下的阅读推广长效机制建设研究[J].图书馆,2015(8).

7付伟棠.我国阅读立法的得失与展望——以《深圳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两个文本为例[J].图书馆,2015(6).

8张磊.阅读立法环境下的青少年阅读推广策略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5(11).

9黄如花,邱春艳.美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特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4).

10“中国孩子阅读量少得惊人”专家呼吁阅读经典.[EB/OL].[2016-05-30].http://edu. cyol.com/content/2010-12/06/content_3975 731.htm.

11张麒麟.俄罗斯的阅读立法及其阅读推广实践[J].新世纪图书馆,2014(4).

12刘学燕.韩国儿童青少年阅读推广现状及启示[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3(2).

13徐同亮.我国全民阅读活动发展现状及改进路径探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5(4).

14王杨.专列“爱阅读的莫斯科”领莫斯科人骄傲[J].出版参考,2009(10).

15全国首家“书香建行”亮相南京[EB/OL]. [2015-05-10].http://epaper.langya.cn/shtml/linyrb/20150318/137217.shtml.

16南京首家周末24小时书店——不纸书店昨日正式开业[EB/OL].[2015-12-08]. http://www.soupu.com/UINews/Detail.aspx?id=654099.

17书香南京在线[EB/OL].[2015-12-10].http://gov.longhoo.net/node_79720.htm.

18赵俊玲,杨骞.用足球踢开阅读的大门——英超俱乐部阅读之星项目分析及启示[J].图书情报通讯,2012(3).

19许桂菊.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阅读推广活动可持续发展探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2).

20王世伟.全球大都市图书馆服务的新环境、新理念、新模式、新形态论略[J].图书馆论坛,2014(12).

(张 磊 周芸熠 陈凤娟 馆员 金陵图书馆南京历史文化传承与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秦广宏 研究馆员 金陵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学会 南京历史文化传承与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创新中心)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Reading System under the Legislation of Reading——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Scholarly Jin Ling”in Nanjing City for Example

Zhang Lei Zhou Yunyi Chen Fengjuan Qin Guanghong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reading work,guide people's reading behaviors,safeguard public reading interests,and create Nanjing into a scholarly-overflowi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the research group has conducted survey and analysis on the status of reading of public in Nanjing.Combined with the reading needs of the public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reading tasks,this paper proposes and proves the frame system of national reading named“Scholarly Jin Ling”constituted by policy guarantee,promotion subject,participation subject,promotion object,promotion target,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reading work,which hav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and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national reading promotion work in other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1 fig.20 refs.

Reading Legislation;Policy Guarantee;National Reading;Reading Promotion;Scholarly Jin Ling

∗ 本文系2015年江苏省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精品工程立项课题“青少年阅读推广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5SYC-112)、2015年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软科学研究重点资助项目“阅读立法保障下的‘书香金陵'全民阅读体系建设与创新服务研究”(项目编号:NJKX2015RKX-02)研究成果之一。

2016-03-28

猜你喜欢
金陵书香市民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学生天地(2020年6期)2020-08-25 09:10:48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红楼梦学刊(2020年3期)2020-02-06 06:15:50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
学与玩(2018年5期)2019-01-21 02:13:10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影剧新作(2018年4期)2018-07-27 01:17:28
《张祜 题金陵渡》
中华诗词(2017年2期)2017-11-08 08:46:11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人大建设(2017年2期)2017-07-21 10:59:25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
文化交流(2016年10期)2016-10-27 03:10:44
“意义”的问题所在
英语学习(2015年11期)2015-02-01 19: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