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罗旭

2016-09-16 09:19
世界建筑导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导报万花筒艺术家

访谈:罗旭

导报:对您个人来说,雕塑、绘画、建筑这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和区别?

导报:艺术家通常都是只看重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只关心作品的视觉造型,可是您到了后面却想着要把房子起来,这种思维转折是怎样发生的?

导报:艺术家做建筑,挑战在哪里?

导报:您对于项目的构想是怎样形成的?凭借什么形成?

导报:建造之初,您如何有信心使它实现?又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导报:在万花筒这个项目中,您想表达什么?您认为实现了吗?

导报:透过这些建筑空间,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很震撼的精神力量,您是如何赋予它这种力量的?

导报:您打算如何使用万花筒?后续将围绕它开展怎样的活动?

导报:根据您的创作经验,艺术灵感通常在什么状态下可以最大程度地被激发和呈现?

导报:您以一个非建筑专业的身份做了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现在能否再回过头,以局外人的身份,谈谈您对建筑行业的看法?

罗旭:雕塑、绘画、建筑,三者原本是一体的,她们生下来就已经很完整,紧密粘合在一起,不分你我,健康而又美妙、好看、有趣,又中用。美妙的女性一定是这样,好看、有味、中用。建筑应该就是如此品质的女性。

近代快餐式的社会进程,早已把她完全的、无情地肢解了,腿、躯干、屁股,已经失去了完美,更缺好用。

被肢解后的各个单体,自言其说,自恋、自大,深深迷醉于自恋、自嗨。最大的问题是,不主动去粘合对方,也不相互学习,只是坚信自己最牛。

罗旭:艺术家的天赋之一是敢于装疯(真疯是一种极致)或自恋、自己嗨,或具有很多面的想入非非。。。这些都有一点辅助创造力的功效。如果想盖个房子玩玩,只要别把自己完全逼进“视觉”、“思想”的胡同里,一气之下自己把自己踢死在墙脚下就行。造个好看、透气、中用的房子,其实如烹小鲜。还有,先别狂躁‘收一收、静一静心,先弄清楚,盖的是猪圈、鸡鸭圈,还是适合人做爱生娃的窝,或者是公共场馆,或是自己给自己弄的秀场。弄清楚每件事的特质之后,余下的就是恭请赐教,向猪鸡狗鸭请教,向懂得可能性的建筑师请教。当然,别学他们拼图、复制、偷梁换柱就行,其他仍有可学的东西。而真正核心的一点,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判断力,会不会用心去感悟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天才是有的,滴水穿石也是成立的。

我刚60,经历必然种种,60岁的人做60岁该干的事情,这叫“顺其自然”。

罗旭:艺术家做建筑“盖房子”,真正的挑战是能否转型——从自恋转到可以被恋,从自恋转到无我,从自嗨转到众人皆嗨,从大劈叉独作秀转到令众者集体作秀,做个可被摸,可被啃,可下咽的,阳光下虚实相生的小物件,可以相互把玩的小物件。对我而言,这才是挑战,终生的,未来世的挑战。其实是终生的修炼!

罗旭:我并没有什么项目的意识,不然我可能早已冲进开发商的队列中,捞几粒小糠。只是我在昆明的工作室“土著巢”里呆了近20年的时间,阅人数数,耳染杂闻,市场脚丫子着地,眼观浮云,点点滴滴,从中嗅到了些人间烟火透出的脏杂、甜适的“气”和“味”。如果各种机缘到了,我挥动小竹竿,轻松自如,虽一点底气,确源于粘合。同样,我想用我的粘合力,去粘合一些能够粘合在一起的东东。

罗旭:我的信心源于我对常识的积累,更源于我没把它当作捞钱的机会。我热爱这件事情,乐为义工,无为而为,事情就简单得多。

就地取材,材料包括人才,是我现在盖房子的主旨,过去10多年间,我设计过一堆一堆的很玄乎的房子。现在我选择退步,退到生活与人性、地理环境共同相关的常识基点上来。我不习惯跟风,做个跟屁虫,大家伙往西冲的时候,我往东慢慢地玩。也没体力踢开贪婪的人群去锅里抢肉,这一切是我做事信念的基本条件。有了它,其他就不是太大问题了。

罗旭:我只是简略地放大了少年时代对万花筒的记忆,并放大了她的用途。现在只是空筒,五彩的小片片,大故事将会是她们、他们、他或她。每一个人都愿意去接触、去抚摸,她就会灿烂。

罗旭:我骨子里、细胞里的对立面令我备受折磨,忽低调,忽高唱,忽有生机,忽又死沉,或过于求静,或过于行躁动,或有思,或无想,他们同时并存,有时把我养润,有时把我烤干。如果我未吃多撑着,酒八成,甜饱的睡,两个对立的细胞便可能“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反之,则音声不和,前后断篇,无不生有,难易都不成。若我的所作所为有如上者,无玄乎可言,也无大智大勇之怀,仅仅是无大贪念,睡得好的一种现象。反之,则后之。

罗旭:我希望“万花筒”是众人的嗨场,少数人的精心场,彼此乐于相互吸引的场。智者的道场,商家的卖场。也可以做训驴子磨面的场,养鸡养鸭生蛋的场。未来世杰克逊的大秀场。总之,我的心愿是让“万花筒”派上用场。

罗旭:我的所谓灵感,源于数不尽的耳闻目染,无休止的折腾,痛苦与喜悦的交织,发呆发到胜过傻子,主要源于幻想之心从未完全死过。

罗旭:从都市到乡村,建筑行业的革命性前提条件是,政治家开始疯狂,企业家跟着疯了,艺术家、建筑师再赤裸冲出一丝不挂,三者狼狈为奸,熔炉为一体,建筑的革命性才会开始。

喜人的革命性时刻虽未到来,但,拼图、复制、偷梁换柱,贪财、套名、拿钱走人、毫无担当的奔小康时代,也应该告别了。

这个行业里的人们,假如你们的工作、生活方式,曾如名妓也没有关系,只要那敢于“怒沉百宝箱”的根未死,人们自会高高地敬仰。

INTERVIEW: Luo Xu

©《云南建筑》李娅薇

猜你喜欢
导报万花筒艺术家
« 医药导报» 第十一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最大万花筒
《医药导报》第十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自制缤纷万花筒
《医药导报》第十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2020年《证券市场导报》选题指引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万花筒
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