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芹 邸 双 郭庆玲(哈尔滨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6)
自我管理在脑卒中恢复期的应用
李淑芹邸双郭庆玲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6)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16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实施常规的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及基础护理,干预组给予常规护理及治疗的同时实施自我管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患者住院期间、出院后一个月、三个月干预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管理能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加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自我管理;脑卒中;恢复期
自我管理是医护人员根据患者自身疾病、心理状态、生活方式等情况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使患者能够监测其疾病变化,发现先兆症状以及生活方式、情感模式的改变,提高其管理自身疾病的能力,改善其生存质量[1]。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之一,致病因素多,致死致残率高。恢复期的患者一般是发病后两周以上,常伴有言语障碍、肢体活动不利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2],脑卒中患者缺乏相关的健康知识及存在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有效的自我管理,可增加康复治疗的疗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改善脑卒中的临床症状,并且减少疾病复发。本研究在护士的指导下对脑卒中患者的自我管理进行干预,为脑卒中治疗及预防提供更优的护理措施。
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康复科就诊的160例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共80例,其中男49例,女31例;平均年龄(45.67± 11.80)岁;病程:<1年41例,>1年39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3例,高中以上37例;家庭月收入:<1000元12例,1000~3000元46例,>3000元22例。对照组80例,其中男51例,女29例;平均年龄(47.52±10.03)岁;病程:<1年43例,>1年37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9例,高中以上41例;家庭月收入:<1000元10例,1000~3000元45例,>3000元25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1调查工具: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量表根据患者日常实际表现,评定其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是康复科常用的一种量表。共十个维度,采用百分制,根据患者实际生活情况分别给予1~10分不等,1分代表完全不能自理,10分代表可自理,并且依据得分情况分为五级,0~20分为极严重功能障碍,25~45分为严重功能障碍,50~70分中度功能障碍,75~95分为轻度功能障碍,100分为ADL自理。在患者住院期间、干预后1个月、3个月,患者自行填写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量表,不能书写的由研究者或者其直接照顾者按照患者回答进行填写。
2.2干预方法
2.2.1干预组:患者除实施常规的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及护理外,根据患者的症状、病程、家庭经济情况等,制定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自我管理措施,并由研究者及其直接照顾者协助督促患者完成。可应用电话随访、家庭访视、门诊随访、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干预。
2.2.2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责任护士根据医嘱及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关的护理措施;患者出院前给予健康宣教,告知门诊复查的时间等。
2.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结果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差异的显著性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MBI得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①干预组:住院期间、出院后一个月、三个月患者MBI得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5)。②对照组:住院期间、出院后一个月、三个月患者MBI得分较之前均升高不明显(P<0.05)。③住院期间、出院后一个月、三个月干预后患者MBI得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详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MBI总分比较 (±s)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MBI总分比较 (±s)
注:a干预组干预前后比较;b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c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
组别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住院期间 一个月 三个月干预组 80 54.16±18.55 63.32±12.41ac76.22±13.39ac82.18±14.46ac对照组 80 53.59±17.60 60.92±11.72b68.36±17.32b70.20±28.12b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前患者MBI总分相近,因为患者接受相似的治疗、护理方案,缺少个性化的措施,所以患者恢复情况相似。通过积极的干预后,患者在住院期间、一个月、三个月后的MBI总分均较对照组的总分明显提高,说明在医护人员的监督下,患者自我管理实施情况良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很大的改善。
脑卒中康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自我管理贯穿始终。自我管理对患者的生活起居、用药、饮食、心理、环境、功能锻炼、人际关系等方面给予患者指导,鼓励患者共同参与,可以有效改善疾病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脑卒中恢复期的时间与正确的治疗护理及功能锻炼密不可分,部分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缺乏生活起居、先兆症状等相关知识[3],医护人员需要在住院期间及家庭访视时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及时发现解决患者的问题,提高患者对脑卒中的认识,能够分析自身健康的危险因素,积极主动地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从而防止脑卒中的复发,与万丽红等[4]相关研究相同。现在大部分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出院后疏于对自身的健康管理,功能锻炼流于形式,仅仅以散步等方式替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远远达不到康复的要求,对于这样的患者,医护人员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义,使其认清自我管理和科学的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同时指导其自行康复运动时要求的时间、频率、自测方法等[5]。特别是老年患者,往往固执己见,拒绝健康教育,认为自己的方式行之有效[6],针对这样的患者,医护人员要有耐心,与其照顾者配合,寻找患者真正担心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起到监督者、管理者的作用。患者的自我管理及系统规范的康复措施能够最大限度的促进患者肢体的功能恢复,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7]。
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出院后回归家庭,社区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患者实施自我管理,与直接照顾着共同监督患者完成情况,降低患者的惰性,提高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提高其生活质量,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减少疾病的复发。将自我管理应用到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中,取得了积极肯定的疗效。未来可以不断的完善自我管理内容,使其更具人性化、个性化,更通俗易懂,利于患者掌握及实施。
[1]Cheung TK,Hou X,Lam KF,et al.Quality of life and psychological impact in patients with noncardiac chest pain[J].J Clin Gastroenterol,2009,43(1):8-13.
[2]万丽红,张小培,洪华,等.脑卒中病人的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1):1-4.
[3]邓石凤,周雯莉,肖姗,等.广州市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预防知识及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 (2):11-15.
[4]万丽红,邓石凤,张小培.不同阶段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健康知识及行为的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 (5):428-431.
[5]王艳桥,蒋运兰,王艳,等.脑卒中恢复期病人相关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行为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13,27 (10A):3090-3092.
[6]孙献玲.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3):2793-2795.
[7]刘欣,严双岚.中风60例的康复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11(4):154-155.
R473
B学科分类代码:32071
1001-8131(2016)04-0474-02
2016-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