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副司长、大陆代总召集人彭兴颀
——将进一步完善语言文字交流合作机制
彭兴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副司长、两岸合编中华语文工具书大陆代总召集人。
两岸合作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的成果、“中华语文知识库”网站开通,不啻为两岸语文学界献给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礼物。这是近年来两岸加强交流,共同构建和谐海峡、繁荣海峡的又一成果。这也预示着两岸在经贸往来通畅、兴旺、互惠、稳定并不断深化的同时,即将出现文教交流合作的更大热潮。
彭兴颀谈道,两岸有异义的词汇不胜枚举,主要包括3大类:“同实异名”指同一样事物,但叫法不同,如大陆叫“一次性筷子”,台湾则称“免洗筷”;“同名异实”指同一个词语,意思却不同,如“窝心”,大陆是指“郁闷”,台湾则指“开心”;一方特有词汇,如台湾选举期间常说“拜票”,意即候选人到处拜访选民,争取选票。
一路走来,彭兴颀表示过程相当不容易,从一开始,两岸学者仅在各自使用的汉字如何称呼,讨论起来就相当激动。2010年初两岸分别成立小组,启动合作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等工作,开展10轮会谈和多次分组会谈。
彭兴颀
彭兴颀回顾总结了5年来两岸语言文字交流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他说,两岸建立了合编工具书的工作组、工作机制以及合作成果发布机制,出版了中华语文工具书的系列词典,两岸以同一名称命名的“中华语文知识库”网站互通互联、互学互鉴,两岸青少年语言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深化拓展,合编工具书模式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积极的借鉴意义。
“今后一段时间,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第五届、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共同建议》,充分发挥进一步完善语言文字交流合作机制,拓展合作空间;深入推进两岸合编中华语文工具书工作,让两岸民众乃至世界人民从中获益;拓展两岸青少年语言文字交流合作,增强两岸青少年共同弘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彭兴颀如实说。
近60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海峡两岸尽管有相同的思想文化传统,使用同一种语言文字,但具体到字词的形、音、义、语用层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大陆的计算机“软件”,台湾称为“软体”;同为“脱产”,大陆指脱离生产,台湾指转移出脱财产;“绿色食品”为大陆特有词,“草莓族”为台湾特有词;大陆称为“等离子体”的科技名词,台湾则称为“电浆”等等。两岸通过合编词典,使双方的语言文字从异中求通到逐步化异为同,对于消除双方语言文字沟通中的障碍,进一步推进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共担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两岸合编中华语文工具书将为两岸科学文化交流起到重要参考作用,也将为增进两岸同胞福祉,促进心灵沟通,增强两岸同胞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共同精神家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