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友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17地质大队,贵州贵阳550018)
坦桑尼亚穆索马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陈志友*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17地质大队,贵州贵阳550018)
坦桑尼亚金矿床(点)主要分布于环维多利亚湖绿岩带上,勘查区位于环维多利亚湖东部穆索马—马拉金矿成矿带。经过前期地质勘查工作,勘查区内存在金矿床(体),通过对该区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研究,总结成矿规律、找矿标志及找矿方法等,在勘查区范围有望找到中大型矿床(体)。
坦桑尼亚;金矿;克拉通;尼安兹系;绿岩带;矿床地质特征
坦桑尼亚位于非洲板块东部,属东非克拉通南段的多多马克拉通地块,是东部非洲几个高度成矿的克拉通之一。勘查区大地构造上位处多多马克拉通穆索马—马拉金矿成矿带上。中太古代前期主要表现为超基性—基性的火山岩喷发,形成大规模的超基性—基性的火山岩地壳;到中太古代晚期,伴随地幔底劈上隆,酸性岩浆侵入,形成大规模的花岗岩岩基和—系列垂直分异运动形成的线型地堑;新太古代早期主要表现为间歇式酸性火山喷发和深源基性火山喷发,形成坦桑尼亚北部尼安兹系和卡维龙迪系沉积岩;新太古代晚期,则以大规模的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侵入为特征。元古代的岩浆活动较太古代大为减弱,在新元古代早期,有一次较大规模的基性—超基性火山喷发,形成了著名的乞力马扎罗和恩戈罗火山,直到第三纪有一次大规模喷发,在坦桑尼亚与肯尼亚接壤地区形成分布广泛的安山岩。区域地层有太古代尼安兹系(Ny)、卡维龙迪系(Ka),元古代布科巴超群(Bo);区域性断裂构造主要发育近NW、NE和近东西向3组;岩浆岩主要是中—酸性、基性侵入岩和新生代沿裂谷喷发的中—基性火山岩—玄武岩、安山岩等。区域矿产主要以金矿为主。
2.1地层
勘查区出露地层有太古代尼安兹系(Ny)和第四系(Q)。
(1)太古代尼安兹系(Ny)。勘查区大面积分布,主要由片麻岩(主)、片岩(次)与绿泥绿帘石岩、斜长角闪岩、石英岩、变质玄武岩、变质沉凝灰岩及条带状混合岩等组成;厚度大于1000m。
片麻岩:主要有斜长片麻岩(见图1)、硅化微斜斜长片麻岩(图2)、斜长微斜片麻岩(图3)、微斜长石片麻岩(图4)。斜长片麻岩为灰绿色,鳞片粒状粗粒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由斜长石、石英、绿泥石、绿帘石、少量黑云母等组成;硅化微斜斜长片麻岩为灰绿色,片麻状构造,鳞片粒状变晶结构,主要由微斜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绿泥石、绿帘石、金红石、锆石等组成;斜长微斜片麻岩为灰绿红色,粗粒变晶结构、包含变晶结构(石英包含斜长石),片麻状、块状构造,主要由微斜长石、斜长石、石英及少量黑云母、绿泥石、方解石等组成;微斜长石片麻岩为灰白色,不等粒粒状变晶结构、交代穿孔结构、包含结构,块状、弱片麻状构造,主要由微斜长石、石英、少量斜长石及少量绿泥石、白云母、绢云母组成。
片岩:主要有角闪石片岩(图5)、斜长绿泥片岩(图6)、斜长黑云片岩(图7)、黑云母片岩(图8)、绿泥黑云片岩(图9)、斜长角闪片岩(图10)。角闪石片岩为灰绿色,柱粒变晶结构、交代穿孔结构,块状、片状构造,主要由角闪石、石英、绿帘石和黝帘石及少量黄铁矿组成;斜长绿泥片岩为灰绿色,粒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长石(绢云母化)、石英、绿泥石及少许绿帘石等组成;斜长黑云片岩为灰黑色,鳞片变晶结构(主)、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由黑云母、斜长石、石英组成;黑云母片岩为绿黑色,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由黑云母、绿泥石及少许绢云母、石英、方解石等组成;绿泥绿帘石岩为灰绿色,粒状变晶结构(主)、柱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绿帘石、绿泥石及少量黄铁矿、非晶质矿物组成;斜长角闪岩为灰黑色,柱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斜长石(表面发生绢云母化、黝帘石化)、角闪石及少量石英组成。
石英岩:白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石英及少许绢云母组成。
图1 斜长片麻岩(正交偏光)
图2 硅化微斜斜长片麻岩(正交偏光)
图3 斜长微斜片麻岩(正交偏光)
图4 微斜长石片麻岩(单偏光)
图5 角闪石片岩(单偏光)
图6 斜长绿泥片岩(正交偏光)
变质玄武岩:深灰绿色,变余斑状结构、变余间粒结构、交代假象结构、鳞片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含量25%左右,橄榄石、辉石为绿泥石、方解石、滑石等矿物交代,基质占75%左右。
混合岩:灰绿色,粒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包含变晶结构,混合条带状构造、眼球状构造、弯曲变形构造,脉体有时被基体包裹,脉体主要是斜长石、石英,基体为绿泥石、黑云母等。
(2)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勘查区地势较低、较平坦处及冲沟地带。岩性为杂色砾岩、粘土、亚粘土等组成的残坡积物及冲洪积物。一般厚0~15m。
图7 斜长黑云片岩(正交偏光)
图8 黑云母片岩(正交偏光)
图9 绿泥绿帘石岩(单偏光)
图10 斜长角闪岩(正交偏光)
2.2构造
勘查区位于穆索马—马拉成矿带,褶皱构造不明显,主要以断裂构造为主,按断裂构造线方向可分为北西向、北东向及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4组,其中北西向断裂是区内主要的含(控)矿构造,在勘查区中部亦发现有金矿化显示;北西向及近东西向断裂对其它组向断裂主要起限制作用。勘查区主要断断裂构造特征如下:
F1断层:位于勘查区中部北西端,延伸出勘查区,南东端交于F3断层,长大于3.60km,已控制延深最大达0.58km,倾向南西,倾角38°~53°,北西段可能受其他构造或后期挤压影响走向近东西,倾向近南,倾角50°~68°;断层走向大致与片理、片麻理走向一致,具顺层断层特点;断层面具波状起伏,与围岩界面多呈过渡关系;断层破碎带宽0.12~1.20m,破碎带宽度南东段较北西段窄,为压(扭)性逆断层。带内为构造蚀变岩及石英脉,石英脉多为碎裂斜长片麻岩强硅化形成,多呈烟灰色,具硅化、黄铁矿(褐铁矿)化、绿泥石化、钾长石化,偶见方铅矿化,局部地段具金矿化或产金矿(化)体,是勘查区已知金矿体的主要控(容)矿构造。
F2断层:位于勘查区西部,F1断层与F4断层之间。北端交于F1断层,南端交于F4断层;长2.04km,北段走向北北西,倾向南西西,倾角70°~84°,往南转为走向南,倾向东,倾角81°;断层面光滑具波状起伏,断层破碎带宽3~10m,带中为硅化、强硅化构造蚀变岩及石英脉。
F3断层:位于勘查区西部,南西端交于F4断层。长大于2.20km,走向北东,南西段倾向南东,倾角65°~85°;北东段倾向北西,倾角65°~85°,局部具直立反倾特点,为压扭性断层;断层面光滑,断层破碎带宽3~11m,带中为硅化、强硅化构造角砾岩、碎裂岩及石英脉,具褐铁矿化。
F4断层:为区域性断层。位于勘查区中部,部分地段被第四系浮土掩盖,两端延伸出勘查区;长大于5.00km,走向近东西,倾向近南,倾角60°~76°,根据两盘地层岩性推测断距大于120m,为正断层;断层面光滑,断层破碎带宽4~6m,带中为硅化、强硅化构造岩及石英脉,局部具钾化。
F5断层:位于勘查区中部,F1断层与F4断层之间。南端交于F4断层,长大于0.86km,总体走向近南北,倾向近东,倾角60°~88°,为压扭性断层;断层面光滑,具波状起伏,断层破碎带宽2~6m,带中为硅化、强硅化构造岩,具钾化。
2.3岩浆岩
为新生代沿裂谷喷发的安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安山岩为深灰色,块状构造、斑状结构,斑晶为自形程度很好的斜长石、石英及少量橄榄石、角闪石。斜长石长5~15mm,略显定向排列,占斑晶总数的60%左右。
2.4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有区域变质和动力变质2种类型。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有片麻岩、片岩、角闪岩、变质沉凝灰岩、石英岩等;动力变质作用局限于各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带,呈条带状分布,变质的强度随距离断裂带的远近变质强度而不同,即距离近变质强,反之则变质弱;形成的变质岩类主要有碎裂岩、硅化片岩、绿泥石片岩、钾长石化构造片岩。
3.1赋矿地层及围岩
勘查区内赋矿地层为太古代尼安兹系,容矿岩石有片岩、片麻岩及石英脉。金矿体或金矿化体的顶、底板岩性均为片麻岩、片岩;近矿围岩与矿体肉眼不易识别,需靠化验结果进行圈定,围岩含金品位一般小于0.05×10-6。
3.2含矿(矿化)带特征
根据勘查区含矿(矿化)带的形态、产状、规模及空间展布,目前共查明多条含矿(矿化)带,其中F1控制规模最大,找矿潜力大,其它含矿(矿化)带规模相对较小,找矿潜力有待进一步地质工作核实。F1控制的矿(矿化)带长大于3.6km,延深大于340m,宽0.12~1.20m(南东段较北西段窄),南东段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38°~53°;北西段走向近东西,倾向近南,倾角50°~68°;带中为构造透镜体、碎裂片岩、片麻岩及石英脉。
3.3矿石结构构造
(1)矿石结构:
粒状结构:黄铁矿呈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状较均匀和不均匀分布于岩、矿石中构成粒状结构。
网脉状结构:黄铁矿、石英呈细脉状沿矿石节理、裂隙充填形成网脉状结构。
(2)矿石构造:
浸染状构造:黄铁矿等矿物呈星点状、稀疏状、稠密状分布于矿石中构成浸染状构造。
角砾状构造:一是由含矿围岩破碎后充填胶结形成,二是由石英脉破碎后被黄铁矿充填胶结而成。
片理化构造:常发育于含金石英脉旁侧或脉体之间,与脉体近乎平行。
3.4矿石物质组分
矿石的矿物成分:宏观上,矿石中可分为非金属与金属矿物2大类。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等;主要非金属矿物为石英、长石、绿泥石等。
矿石有益组分、伴生有益组分:主要有益组分为自然金,一般含量(1~3)×10-6;伴生有益组分(如方铅矿、硫铁矿)含量低,无利用价值。
3.5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主要类型有:硅化、黄(白)铁矿化、钾长石化、碳酸盐化及粘土化,偶见方铅矿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是硅化和黄铁矿化。
3.6矿石类型
从宏观上可将矿石划分为氧化矿与原生矿2个自然类型;根据赋金岩石可划分为石英脉及蚀变岩2个类型;按矿石的结构构造特征可分为浸染状及网脉状矿石。
4.1矿床成因分析
(1)矿床成因类型:根据勘查区内矿床(体)的地质特征,该矿床(体)属变质热液金矿床类型,其亚类为古老绿色岩系金矿床(体)。
金矿产于断裂蚀变带(剪切带)中,与石英脉关系密切,矿床成因类型可进一步细分为“断裂蚀变带(剪切带)石英脉型金矿”。
(2)控矿地质条件:
地层岩性条件:区内赋金地层为太古代尼安兹系,其岩性主要由片麻岩(主)、片岩(次)夹斜长角闪岩、少许角闪岩及变质沉凝灰岩。从岩性组合分析,岩石多由酸性(主)、基性、中性岩浆岩及火山碎屑—沉积岩经区域变质形成,火山碎屑中含较丰富的成矿物质,表明矿质来源于尼安兹系的岩石中。
构造条件: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及分布基本由断裂构造控制,主要是由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剪切)带控制金矿(化)体的产出。
地球化学条件:化探异常主要沿断裂构造分布。
(3)矿床成因分析:
矿质:勘查区岩浆活动频繁,新太古代早期间歇式酸性火山喷发和深源基性火山喷发,其带来的含金物质在有利的沉积环境形成了含金初始分布层——坦桑尼亚北部尼安兹系沉积岩,成为区域金的高背景区。目前所发现的金矿直接赋存于尼安兹系片麻岩、片岩内的断裂蚀变带中,表明矿质来源与尼安兹变质岩系有密切的关系。
流体:区域变质作用产生的变质水是主要来源;岩浆冷凝后所分离出的岩浆热液是本区成矿流体的来源之一。
热源:岩浆热,本区岩浆活动频繁,岩浆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岩浆热;变质热,本区为太古代变质区,区域变质作用为区内的成矿作用提供了热源;构造热,本区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每次构造运动都产生了大量的热能;地温梯度热。
4.2成矿规律
金矿床(体)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地质作用的过程,从岩浆活动开始,成矿物质初始富集作用就已开始,不同年代发育的北西、北东向等断裂,为成矿热液的运移和金矿体就位提供了有利空间。经过区域变质、多期次的岩浆活动、构造运动和成矿作用,才形成现今的矿床(体)。
据现有资料初步分析勘查区成矿规律为:金矿(化)体主要产于北西向断裂蚀变带中;另外,北东向的断裂蚀变带亦发现了金矿化;金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和强硅化形成的石英脉关系密切相关。
5.1找矿标志
地层标志:金矿产于尼安兹系变质岩中,因此地层存在是首要的找矿标志。
构造标志:区内断裂蚀变带是控制矿床(体)的构造条件,是寻找金矿的直接标志。目前发现的金矿化与北西向及北东向的断裂关系密切;在断裂膨大部位或走向上转弯明显部位是成矿的良好场所。
蚀变标志:区内围岩蚀变主要有黄(白)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及粘土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热液蚀变为硅化、黄(白)铁矿化、铅矿化(少),利用其蚀变组合结合断裂构造,是寻找金矿的有效标志。
矿物及脉石组合标志:构造蚀变带中具有黄铁矿、石英、方解石等矿物,它们形成的规则及不规则状脉体或团块同时出现时,往往是金矿富集地段的间接标志。
5.2找矿方向
(1)沿F1断层的沿伸方向。F1断层是勘查区金矿床(体)主要导矿构造,也是主要容矿构造,在其延伸方向寻找新的矿体是很有希望的。
(2)寻找F1断层形态变异部位,是寻找新矿体的另一重要的方向。金品位较高、矿体厚度较大的富厚大矿体大部分分布在断裂构造带走向转弯,倾角变缓处;F1断层在勘查区北西部存在变形部位,有望找到新的矿体。
(3)沿F1断层寻找与之交汇的次级构造,勘查区与F1交汇的次级构造发育,分布在勘查区中北部;断裂构造交汇部位,是寻找新矿体的一个有利方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运矿通道宽畅,容矿空间充足,成矿物质来源广,非常容易形成理想的矿体。
(4)查清北东向金矿床(体)的主要控矿构造,分清导矿构造及容矿构造,在此基础上寻找新的金矿床(体)。
(5)根据控制的金矿床(体)埋深,结合相邻矿区以往勘查地质资料,勘查区内金矿床(体)埋深一般在地表以下300m范围内,下一步勘查工作的工程布置主要集中地表以下300m范围内。
[1]任军平,王杰,刘晓阳,等.坦桑尼亚Nzega绿岩带Golden Pride金矿研究进展[J].地质调查与研究,2013(1):47-52.
[2]张同中,白德胜,庞绪成.坦桑尼亚金矿勘查中的地球物理综合找矿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10(1):45-50.
[3]熊秋军,曾小刚,彭谷香,等.坦桑尼亚伊昆古金矿床矿化特征[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3(3):252-254.
[4]赵战胜.大湖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9(3):38-42.
[5]董随亮,摇黄瀚霄,等.西藏弄如日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地质与勘探,2010(2):207-213.
[6]史光德,刘新会,等.镇旬盆地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5(3):10-14.
[8]鲁挑建,姜启明.甘肃马泉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154-158.
[9]刘新会,刘爽.中秦岭金龙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西北地质,2008(1):81-88.
[10]丛润祥.内蒙古恩和哈达河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J].有色矿冶,2008(1):5-9.
[11]沈远超,谢宏远,李光明,等.山东蓬家夼金矿的基本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方向[J].地质与勘探,1998(5):3-7.
P618.51
A
1004-5716(2016)04-0118-05
2015-04-16
2015-04-17
陈志友(1980-),男(汉族),贵州遵义人,工程师,现从事地质勘查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