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弯螺杆造斜能力预测和现场数据验证

2016-09-15 07:38吕加华饶岩岩张鹏飞李汉兴钱利勤
西部探矿工程 2016年4期
关键词:弯角稳定器井眼

吕加华,鄢 标,饶岩岩,张鹏飞,李汉兴,钱利勤,张 强

(1.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2.成都百施特金刚石钻头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00;3.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00)

单弯螺杆造斜能力预测和现场数据验证

吕加华*1,鄢标1,饶岩岩2,张鹏飞2,李汉兴3,钱利勤1,张强1

(1.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2.成都百施特金刚石钻头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00;3.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00)

造斜率预测是井眼轨迹控制技术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几何相似原理对具有初始结构弯角的梁柱进行了等效处理,综合考虑井眼几何参数(井斜角、井眼曲率)、钻具组合结构参数(弯角、稳定器直径和位置等)、钻井参数(钻压)等各种影响因素,运用纵横弯曲法建立单弯螺杆力学模型。以单弯螺杆单稳器钻具组合为例,分析了螺杆弯角、井眼曲率、钻压、稳定器直径等参数对侧向力和极限造斜率的影响。结合须家河组地层的特点,运用极限曲率法计算了造斜率,并结合现场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指导钻具组合设计。

单弯螺杆;极限造斜率;造斜能力

目前须家河组地区主要采用钻头+弯螺杆钻具(带稳定器)+短钻铤的钻具组合来实现造斜,如何合理设计钻具组合和准确地预测造斜率是造斜成功的关键。常用预测造斜率的方法有经验法[1]、力学计算法[2-4]、回归分析法[5]及经验公式法[6-7]等,影响钻具组合造斜率的因素很多,比如下部钻具组合的结构、井眼几何形状、钻井工艺参数、地层特性等。由于单弯螺杆钻具存在结构弯角,相当于钻具组合中存在初弯曲,所以如何处理结构弯角是建立力学模型的关键。文献[8-9]用等效横向集中载荷代替弯角对梁柱挠度的影响,即在弯肘点处施加等效集中载荷代替结构弯角的影响,但这造成了附加力的作用。因此本文运用等效原理处理了单弯螺杆钻具结构弯角,对支座端面的相对附加转角进行了处理,建立了连续条件和上切点边界条件。结合连续条件和上切点边界条件,建立力学模型,开发软件分析螺杆弯角、井眼曲率、钻压、稳定器直径等参数对侧向力和极限造斜率的影响。考虑到须家河组地区地层因素影响,预测了工具的造斜率,并通过现场数据进行了验证。

1 单弯螺杆造斜力学模型

1.1单弯螺杆钻具结构弯角的等效处理

图1 单弯螺杆弯角处理

如图1单弯螺杆弯角为γ,AB长为m1,BC长为m2,由正弦定理得出:

由于单弯螺杆的结构弯角通常不大于3°(α1和α2小于3°)则:

则式(1)可化为:

1.2连续条件和上切点边界条件

如图2所示,底部钻具组合位于井眼曲率为K的圆弧井段中,由文献[11]考虑井眼曲率的建立连续条件和上切点边界条件得:

即等效结构弯角:

图2 BHA力学分析坐标系

式中:βi——支座 i两邻跨横坐标间的夹角,βi=K(Li+Li+1)/2;

βT——上切点井眼切线与末跨x轴的夹角,βT=KLn+1/2。

1.3三弯矩方程的建立

图3 单弯钻具组合的弯曲与变形示意图

如图3钻头为O、稳定器Si和上切点T。钻头处弯矩为M0,稳定处弯矩为Mi,切点处弯矩为Mn+1,则[10]第一跨右端转角为:

将式(7)~式(9)带入连续条件和上切点边界条件式(10)~式(13)建立三弯矩方程:

式(10)~式(13)中:X(u)、Y(u)、Z(u)、——系数;

K——井眼曲率;

m——系数,当i=2时取1,其他取0;

Mn+1——上切点弯矩,Mn+1=EIK;

q1——线重;

Li——第i跨的长度;

ei——钻头直径、稳定器直径和上切点钻具直径与井径差值的一半。

1.4钻头侧向力和造斜率的计算(见图4)

图4 钻头侧向力和造斜率计算模型

基于理论分析和钻井实践,根据极限曲率法[12]计算工具造斜造斜率KTα。

式中:KC——极限曲率;

AB——修正系数,通过该区块的现场数据与极限曲率对比获得。

在确定工具的实际造斜能力KTα后对井斜角进行预测:

利用MATLAB开发单弯单稳定器力学分析模块,开展单弯螺杆钻具组合力学分析和造斜率预测。

2 单弯螺杆的侧向力影响因素分析

2.1单弯螺杆钻具组合力学分析基本参数

本文以∅172mm单弯螺杆钻具和单稳定器钻具组合为例,基于上述理论对其进行力学分析,计算参数如下:

钻头直径:∅215.9mm;螺杆外径:∅172mm;螺杆弯角:2.5°;钻头至下稳定器中心距离:0.9m;下稳定器中心至弯角距离:1.331m;弯角到螺杆顶端距离:5.331m;钻铤外径:∅165.1mm;钻铤内径:∅71.4mm;稳定器直径:∅213mm;工具面角:0°;井斜角:90°;钻压:90kN;钻井液密度:1.29g/cm3。

2.2侧向力影响因素分析

采用控制变量法来分析稳定器直径和井眼曲率对钻头侧向力的影响。

(1)稳定器直径对钻头侧向力的影响。由图5可知,随着稳定器直径增加,钻头侧向力增加,而且这种变化基本呈线性关系,对单弯螺杆钻具的钻头侧向力影响尤为显著。因此,这一结论对现场选择稳定器直径来调节BHA的造斜能力具有指导意义。

(2)井眼曲率对钻头侧向力的影响。由图6可知,随着井眼曲率的增加,钻头侧向力逐渐降低,当超过某一井眼曲率后,侧向力将为负值,即为降斜。

3 单弯螺杆的极限造斜率影响因素分析

(1)井斜角对极限造斜率的影响。由图7可知,由于管柱重力作用,工具的极限造斜率随井斜角的增加而增加。

(2)钻压对极限造斜率的影响。由图8可知,当钻压变化幅度较大时,极限造斜率的变化幅值较小,这一结论表明,通过调整钻压来调整钻具的造斜能力是有限的。

图5 稳定器直径对钻头侧向力的影响

图6 井眼曲率对钻头侧向力的影响

图7 井斜角对极限造斜率的影响

4 现场验证

须家河地区某区块地层滑动钻井实钻井眼轨迹及底部钻具组合如表1所示,通过编程输入钻具组合参数,修正系数取0.62,提取不同井斜角下理论计算极限曲率,计算结果与全角变化率对比如表1所示,对比结果表明,最大误差为9.07%。

图8 钻压对极限造斜率的影响

5 结论

(1)采用几何相似,等效处理单弯螺杆结构弯角,运用纵横弯曲法建立力学模型,并分析结构弯角、稳定器直径、稳定器到钻头的距离、钻压以及井斜角等影响因素对钻头侧向力和极限造斜率的影响;

(2)结合现场地层特点,利用极限曲率法修正极限造斜率,预测井斜角的变化。将预测结果与实际计算结果对比,验证模型的正确性,为现场钻具组合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表1 某井钻具组合、钻井参数及使用效果表

[1]彭国荣,狄勤丰.滑动导向钻具组合复合钻井导向能力预测方法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00,28(6):4-5.

[2]苏义脑,周煜辉.定向井井眼轨道预测方法研究及其应用[J].石油学报,1991,12(3).

[3]郭宗禄,高德利,张辉,等.单弯双稳导向钻具组合复合钻进稳斜能力分析与优化[J].石油钻探技术,2013,41(6):19-24.

[4]李绪锋.弯螺杆钻具水平段导向钻进稳斜能力分析[J].钻采工艺,2012,35(3):98-100.

[5]柳贡慧,刘伟,刘忠,等.利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回归分析法进行钻具造斜率预测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3):108-112,409.

[6]王建军,张绍槐,狄勤丰,等.偏心垫块对螺杆钻具造斜能力影响的预测方法[J].石油机械,1994(12):25-27,62.

[7]梁奇敏.丛式井定向钻井造斜工具面的优化控制分析[J].石油机械,2013(9):41-43.

[8]唐雪平,陈祖锡,汪光太,等.中短半径水平井弯壳螺杆钻具造斜率预测方法研究[J].钻采工艺,2000(3):15-20.

[9]范涛春.中短半径水平井螺杆钻具力学性能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7.

[10]卫增杰.中短半径水平井螺杆钻具力学性能分析[D].西南石油学院,2005.

[11]唐雪平,苏义脑,葛云华,等.旋转导向钻具组合力学分析[J].力学与实践,2013(1):55-59.

[12]苏义脑.极限曲率法及其应用[J].石油学报,1997(3):112-116.

TE921.2

A

1004-5716(2016)04-0079-04

2015-04-07

2015-04-14

重大专项子课题“高扭矩马达关键技术研究及样机开发”2011ZX05024-003-03。

吕加华(1991-),男(汉族),安徽安庆人,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井下工具的设计、诊断及动态仿真。

简介:钱利勤(1982-),女(汉族),江苏苏州人,讲师,现从事机械及仿真分析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弯角稳定器井眼
喷火怪兽迷宫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分支井眼重入筛管完井技术
智云稳定器
带可变径稳定器底部钻具组合的等效刚度及其导向能力分析
伊拉克H 油田Sadi 油藏鱼骨井井眼布置方案研究
境内外汇供求继续保持基本平衡 汇率“稳定器”作用正常发挥
高山上的弯角侠
掩星探测弯角和折射率同化对数值预报的影响
电动小车电机悬架稳定器的设计研究
长庆油田储气库水平井大井眼钻井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