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热洗暂堵剂研究

2016-09-15 16:02:26罗江涛王志明王建华
复杂油气藏 2016年4期
关键词:油溶性岩心油井

杨 蕾,宋 奇,罗江涛,王志明,王建华

(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江苏 扬州 225009)

油井热洗暂堵剂研究

杨 蕾,宋 奇,罗江涛,王志明,王建华

(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江苏 扬州 225009)

针对油井洗井等常规作业中入井液漏失地层,造成地层发生油水乳化、粘土膨胀、水锁等储层污染,油井投产后长时间才能恢复油井产能的问题,筛选出了一种油溶性暂堵剂JA-1,在室内与常规药剂、区块水样进行了配伍实验,且对暂堵剂封堵解堵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暂堵剂与油田常规防膨剂、区块水样等配伍性好,封堵强度高,封堵率可达95%以上,同时也易快速解堵,解堵率达95%以上。

暂堵剂 热洗 洗井伤害 封堵 解堵

在油井洗井等常规作业中经常发生洗井液大量漏失,导致储层发生油水乳化、粘土水化膨胀、微粒运移、水锁等问题,使得油井投产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产能。以W15-26井为例,2015年4月19日油井洗井后,日产油从2.4 t降至1.5 t,且208 d产油量未恢复,影响油井产量累积达180 t。虽然近几年油田采用了其他的洗井工艺措施,如屏蔽暂堵、防污染管柱等,但均存在堵剂强度不够,杂质多污染地层,解堵性能差,管柱结构复杂,成本高等问题。为此,本文研制了一种油溶性暂堵剂JA-1,在室内与常规药剂、区块水样等进行了配伍性试验,并通过岩心流动实验对其封堵、解堵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暂堵剂与油田常规防膨剂、区块水样等配伍性好,封堵强度高,封堵率可达95%以上,同时易快速解堵,解堵率可达95%以上。

1 JA-1热洗暂堵剂的研制思路

针对油井洗井液漏失的问题,暂堵剂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封堵和解堵,即利用油溶性暂堵颗粒在地层压力、温度作用下变软、变形,堵塞岩石孔隙和炮眼,快速形成致密暂堵层[1],有效减少洗井液入侵油层,大幅度降低地层水敏、原油乳化、水锁和颗粒运移堵塞等因素对油层造成的伤害。当作业完成后,油井正常生产时,暂堵层又能够快速完全溶解于原油,在地层压力的作用下,随原油一同采出,使地层渗透率得以迅速恢复。其机理见图1所示。

图1 暂堵剂颗粒封堵机理示意

2 JA-1热洗暂堵剂配方体系

2.1 暂堵颗粒的合成

许多化学微粒都可被用作暂堵剂颗粒,常用的化学微粒有岩盐、油溶性树脂、苯甲酸薄片、苯甲酸颗粒等,都有其不同的性能和适用条件,本文选用油溶性暂堵颗粒JA-1和油溶性树脂JW-13A固化剂颗粒。JW-13A固化剂颗粒是一种软性可变形粒子,遇水膨胀,但对二价阳离子敏感,地层水中的二价阳离子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固化水颗粒的结构。因此选用油溶性JA-1为暂堵颗粒,该颗粒是以天然树脂工业产品和多元醇为原料,在温度220~300 ℃条件下,反应6~12 h得到的产物,反应式如下:

nRCOOH+R(OH)n→RCOO-R(OH)n-1+(RCOO)2-R(OH)n-2+…+(RCOO)n-R+H2O

将合成的块状样品经过捣碎机在变速情况下捣碎一定时间,然后过标准筛,得到不同粒径的淡黄色细颗粒样品,如图2所示。该堵剂颗粒在常温、90 ℃下,分别在煤油中浸泡1 h,均可完全溶解;常温下,在自来水、盐水中浸泡1 h,基本不溶解。

图2 油溶性暂堵颗粒JA-1

2.2 分散剂的优选

由于暂堵颗粒基本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水作为携带液,将堵剂带入目的层段。而要使颗粒不堵塞地层孔隙及吼道,必须使颗粒均匀分散在水溶液中,因此需添加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和分散剂,将其亲油表面转变为亲水表面,从而使堵剂颗粒悬浮,形成均匀的悬浮液。对分散剂的要求是:1)与各种盐水和地层水配伍性好;2)在地层温度下不产生沉淀,且浊点高于地层温度;3)在有效添加量下,与原油不发生乳化作用[2]。为此,选用了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分散互溶剂JA-19。在暂堵剂颗粒中加入一定量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分散互溶剂JA-19,加入清水,配成浓度50%溶液,静置12 h后,暂堵颗粒能均匀分布。

2.3 JA-1热洗暂堵剂配方体系

确定油井热洗暂堵剂配方为:淡水+15%~20%JA-1颗粒+0.2%~0.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1%~0.2%JA-19+其他辅助添加剂。在水溶液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分散互溶剂(JA-19),暂堵剂JA-1颗粒,并搅拌均匀,得到淡黄色悬浮液体,见图3所示。

图3 油溶性暂堵剂JA-1体系

3 JA-1热洗暂堵剂与地层水和注入 水配伍性

由于现场作业用水与实验室用水在水质上有很大的区别,因此需要将暂堵剂与现场水样进行配伍性试验。将W2-2地层水、WZ水源井水样过滤,过滤后与暂堵剂JA-1溶液按1∶1比例混合,分别置于室温和90 ℃下静止2 h,观察其是否出现分层或发生化学反应。结果见表1。

表1 JA-1溶液与地层水和注入水配伍性试验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JA-1颗粒在溶液中无明显分层现象,均能均匀分布,与江苏W2-2地层水和WZ水源井水配伍性好。因此在现场作业时,可直接采用作业区块水源井水进行配液。

4 JA-1热洗暂堵剂与防膨剂配伍性

4.1 堵剂对防膨剂防膨效果的影响

在施工现场,注入水中常会加入防膨剂,防止粘土膨胀、微粒运移等[3],下面列举了油田常用的几种防膨剂(见表2),对堵剂和防膨剂的相互影响进行研究。

表2 油田常用的防膨剂

分别在蒸馏水和50%的JA-1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防膨剂,用膨胀仪测定膨润土膨胀率,计算防膨剂防膨率,评价堵剂对防膨剂防膨效果的影响,结果见表3。

表3 堵剂对防膨剂防膨率的影响

从表3可知,在防膨剂溶液中,加入暂堵剂溶液,对防膨剂防膨率变化基本不大,这说明暂堵剂JA-1体系对防膨剂防膨率的影响较小,因此在现场施工时,防膨剂和暂堵剂可以同时注入。

4.2 防膨剂对堵剂封堵解堵效果的影响

分别选取渗透率相近的人造岩心,在90 ℃实验条件下,正注堵剂6 PV,反驱煤油50 PV,评价防膨剂对岩心暂堵率和解堵率的影响,结果见表4。

从表4可知,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防膨剂对岩芯的封堵率几乎无影响;但加入防膨剂后,岩心的渗透率恢复率变大。这可能是由于堵剂中加入了防膨剂,反驱煤油时,岩心受到防膨剂的保护,减少了粘土膨胀、微粒运移等对岩心渗透率的伤害,因而解堵后渗透率恢复值更高。

表4 防膨剂对堵剂封堵率和解堵率的影响

5 JA-1热洗暂堵剂封堵与解堵效果

在天然岩心上,以3%氯化铵溶液和煤油作为实验流动介质,通过岩心流动实验研究JA-1暂堵剂封堵与解堵效果[4]。

5.1 JA-1堵剂封堵效果

在直径2.5 cm,长2.8~3.5 cm天然岩心上进行岩心流动实验[5-6]。实验步骤如下:1)用3%氯化铵溶液饱和岩心,在实验温度90 ℃下,正向注入3%氯化铵溶液,测定岩心渗透率KW;2)注入浓度50%暂堵剂溶液6 PV,测岩心渗透率KW1,计算封堵率X1=(KW-KW1)/KW×100%;3)注入3%氯化铵溶液,测定岩心渗透率KW2,测定过氯化铵溶液的封堵率X2=(KW-KW2)/KW×100%;4)保持围压不变,候凝2 h;5)以恒定的驱替压力注入3%氯化铵溶液,当出口段流量急剧增大时,记录此时的压力p和时间t,计算封堵强度(MPa/m)=p/t。其结果见图4(a、b、c、d)和表5。

从图4(a、b、c、d)可以看出,随着暂堵剂的注入,岩心渗透率开始降低很快,后降低得慢,说明堵剂在快速封堵射孔炮眼和岩石孔隙后注入3%氯化铵溶液后,渗透率有所上升,主要是由于有些中、低渗层孔隙未被堵死,岩心在候凝2 h后水驱,水会向这些区域推进,这样在出口端仍然有流量,所以渗透率有所上升,这也是注入3%氯化铵所测封堵率低于注暂堵剂溶液封堵率的原因。而4号岩心注入3%氯化铵溶液后,渗透率基本不变,主要是因为4号岩心渗透率高,堵剂基本完全封堵了射孔炮眼和岩石孔隙。同时也说明对于非均质岩心,堵剂会优先进入高渗透层,并在注入方向上承受一定的压力,随注入压力的升高,才会有少量堵剂进入中渗透层。

表5 JA-1堵剂封堵效果

从表5可以看出,注入浓度为50%的JA-1暂堵剂溶液,对岩心的封堵率均能达到95%以上,然后注入3%氯化铵溶液后,封堵率也能达到90%以上,这说明暂堵剂对岩心的封堵率较高,不仅能实现对射孔炮眼的有效堵塞,也能对岩心中的大孔隙进行封堵。同时从表5可知,岩心渗透率越高,其封堵强度越低,说明堵剂的封堵强度与岩心的渗透率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岩心渗透率越高,则越容易被突破。

5.2 JA-1堵剂解堵效果

以煤油为解堵介质,在实验温度90 ℃下,在已被堵剂封堵好的岩心上反向注入煤油直至压力稳定,计算注入煤油后岩心的解堵率Y。其结果见图5(a、b、c、d)和表6。

从图5可以看出,随着煤油的注入,岩心的渗透率开始恢复很快,后来恢复逐渐减慢直至趋于稳定。从表6可以看出,在1 h内,4块岩心渗透率基本都能快速恢复,且渗透率恢复率可达95%以上,可见JA-1暂堵剂颗粒基本能完全溶解于有机溶剂中,且渗透率恢复较快,不会影响油井正常生产。

表6 煤油对岩心解堵率测试

7 结论

(1)确定了JA-1油井热洗暂堵剂配方:淡水+15%~20%JA-1颗粒+0.2%~0.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1%~0.2%JA-19+其他辅助添加剂。该暂堵剂能在煤油中完全溶解,在水中基本不溶。

(2)JA-1热洗暂堵剂与区块水样配伍性好,可直接用区块水源水配液,操作简单、方便;同时与常规防膨剂相互影响程度较小,可一起注入地层。

(3)封堵解堵实验表明,该暂堵剂对井眼射孔炮眼和岩石大孔隙封堵效果好,封堵率可达95%以上,解堵也彻底,解堵率可达95%以上。

[1] 林永学,闫循彪.TB-O型低伤害修井液的研制与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01,23(2):30-32.

[2] 罗向东,罗平亚.屏蔽式暂堵技术在储层保护中的应用.钻井液与完井液,1992,9(2):12-15.

[3] 王小月,李洪俊,苏秀纯,等.DGZ油溶性暂堵剂的研究与应用[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4,21(1):27-29.

[4] 薛新生,潘凤桐,岳书申,等.油溶性暂堵剂OSR-1的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1999,21(1):82-84.

[5] 任占春,张光焰,韩文峰,等.HT-10高温屏蔽暂堵剂研制与应用[J].油田化学,2002,19(2):109-111.

[6] 熊英,刘文辉,魏玉莲,等.油溶性树脂暂堵剂室内评价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00,22(4):78-80.

(编辑 谢 葵)

《复杂油气藏》2016年总目次

油气勘探

高邮凹陷沙-花-瓦地区阜一段异常高压成因机理及分布特征

郑元财,吴 燕(1-1)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成岩储层特征及成藏模式

庚 琪(1-6)

中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喷发模式及其分布规律

仲伟军,姚卫江,贾春明,关 键,余海涛(1-12)

断陷盆地构造转换带对砂体分布影响研究

刘子漩,吴 冬(1-17)

锦99块扇三角洲河口坝层次界面分析

张瑞香,杨少春,王 杰,朱学娟,刘 凤(1-22)

一种高精度时频分析技术在碳酸盐岩烃类检测中的应用

陈 猛,高莲花,党青宁,罗莉莉,宋文杰,李勇军(1-26)

谱蓝化技术在大王庄油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刘建伟,高秋菊,师 涛(1-31)

联邵地区戴南组砂体展布特征及成藏研究

仇永峰(2-1)

基于计算思维的定量分层方法研究——以子北油田长6段为例

赵 妮(2-6)

曲线重构技术在富安次凹阜三段储层预测中的运用

张 星,钱诗友,裴 然(2-12)

洛伦兹曲线在微观非均质性研究中的应用

林 伶,景海权(2-15)

NNW油田长3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佘 刚,张狄杰(2-19)

VTI介质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及应用

史鸿祥,宋文杰,孙海军(2-25)

川东山地复杂表层条件下检波器耦合技术

潘家智,许孝坤,刘丽娟(2-29)

XW表层火成岩发育区激发岩性优选及静校正技术研究

马永乐,朱 峰,谢纯华,石一青,晋为真,张寒松(2-35)

SHW地区阜三段砂岩储层变参数岩电研究

张 菲,李秋政,陈同飞,蒋阿明(3-5)

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体系域分析及地层对比意义

陈琳琳,李 昆,肖剑南(3-5)

泥质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预测方法研究

王 宁,张艳妮,吝路军,熊 志,马佳虹(3-10)

盐城凹陷阜二段页岩油形成条件及富集规律研究

王红伟,段宏亮(3-14)

核磁共振T2谱构建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研究——以张家界柑子坪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的页岩为例

曹淑慧,汪益宁,黄小娟,倪 军,展转盈,欧阳静芸,王 晖(3-19)

薄砂体储层定量预测技术应用研究——以WZ工区为例

陈 军,骆 璞(3-25)

叠前反褶积分域方法在扶杨油层高分辨处理中的应用

陈 斌(3-30)

大基距组合井激发理论分析及应用

冯晓强,石一青,朱 峰(3-35)

迈陈凹陷构造、沉积特征及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

胡爱玉(4-1)

阜阳探区石炭-二叠系烃源岩资源潜力评价

徐 行(4-7)

基于地质统计学反演的薄互砂岩储层预测——以高邮凹陷刘五舍次凹为例

侯 斌,陈 波,薄永德,仇永峰,李储华(4-12)

分频相干技术在复杂断裂解释中的应用

韩 磊,张 宏,王劲松,朱建峰,王 瑞(4-16)

基于地震属性的小尺度末期河道识别

马佳国,侯东梅,蒋志恒,史 浩,赵志平,王 腾,周 卿(4-22)

逆时偏移技术在ZL地区复杂断裂带的应用

张海洋,汤国松,郭廷超,王智杰,秦艳艳(4-26)

随钻测井技术在塔里木油田的应用

王 谦,信 毅,苏 波,李 震,廖茂杰,姚亚彬,虞 兵(4-30)

油气开发

基于测井地化录井技术结合下的水淹层评价方法研究

刘晓璐,赵 毅,王善强,赵笑蕾,富 力(1-35)

中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潜力定量化评价新方法及其应用

丁帅伟,姜汉桥,周代余,赵 冀,旷曦域,王 倩,王 平(1-41)

层内自生CO2吞吐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何吉波,汤 勇,杨付林,苏正远(1-46)

基于可拓理论的深水油田储量分级评价方法研究

陈民锋,时建虎,乔聪颖,吴 丽,李晨辰(1-50)

XW地区油藏相态特征实验研究

刘桂玲,徐建军,张 进,马 宏(1-55)

巨厚变质岩潜山油藏立体开发开发阶段划分

许 宁,邱 林(1-59)

PL油田调整井合理生产厚度预测新方法

赵靖康,康 凯,张 俊,李媛婷(2-42)

基于水驱特征曲线的注采比优化研究

张志军,王宏申,王锦林,魏 俊,李 芳(2-45)

台兴油田CO2驱细分开发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赵梓平,张宁波,朱宏绶,汪金如(2-48)

CB地区密闭取心井水淹层饱和度校正方法研究

张 菲,孙培安,王善强(2-54)

马家嘴油田马3断块戴南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孙秀会(2-59)

裂缝性页岩气藏渗流特征与压力动态分析

彭 涛,黄时祯,仝可佳,汪 鹏,张国良(2-63)

金湖凹陷闵桥油田低阻油层成因与识别

罗洪飞,丁 圣,周 备(3-40)

深层稠油油藏天然气气水交替注入参数优化

王鸣川,朱维耀,石成方,武 男(3-45)

变形洛伦兹曲线在识别优势渗流通道方面的应用

王公昌,刘英宪,贾晓飞,司少华(3-50)

高凝油油藏气水交替驱提高采收率参数优化

王 璐,杨胜来,孟 展,陈彦昭,韩 伟,李 滢(3-55)

低渗透弹塑性油藏压力分布特征及极限半径研究

陈民锋,王兆琪,张琪琛,葛小瞳(3-61)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储层构型研究——以J油田东二下段为例

韩雪芳,颜冠山,刘宗宾,宋洪亮(4-37)

高邮凹陷韦庄地区构造模式研究及其应用

熊家林,喻永生(4-42)

G6断块渗流优势通道模糊识别研究

林式微(4-46)

利用生产动态资料计算启动压力方法研究

张顺康,万茂雯(4-50)

高含水油藏注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敖文君,孔丽萍,王成胜,陈士佳,田津杰,阚 亮(4-52)

非凝析气体CO2改善蒸汽吞吐效果技术研究

靳月明(4-58)

油气工程

钻井堵漏用聚合物凝胶胶凝时间影响因素研究及性能评价

汤燕丹,许春田,李爱红,严 沾(1-63)

网状交联聚阳离子型黏土膨胀抑制剂及其作用机理

李丽丽,张 洁,陈 刚,吕阳伟,赵景瑞,唐德尧(1-67)

查干凹陷火山岩储层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吴亚红,李明志,许超兰,耿智强,田西山(1-73)

橇装式油井套管气利用换热装置的研究与应用

冯恩山,周魁修,王光明,李日科(1-78)

螺杆钻具轴承组优化设计

徐 芊,赵 宁,朱雅妮,袁 烨(1-83)

FM油田污水系统生化改造与效果评价

庄建全,郭 鹏,罗江涛,林 刚,纪艳娟,郭朦朦(2-68)

顺9超深特低渗透油藏整体压裂优化设计研究

王 洋,袁清芸,赵 兵,邢 钰,王 晓(2-72)

海洋钻井水基钻井液在页岩地层的使用

姜 韡(2-77)

负压射孔技术在月东油田高粘度油藏中的应用

钟伟明,裘 磊(2-81)

水力深穿透钻孔技术在江苏油田的应用及分析

马建杰,唐海军,保汝红,戴 鑫(2-84)

胭脂红示踪剂在评价压裂液返排中的应用

刘 琦,刁 素,栗铁锋(3-65)

JY1HF井筇竹寺组页岩气体积压裂实践

刘 斌,付育武(3-69)

裂缝对压裂充填井产量的影响研究与应用

董 钊,张 崇,任冠龙,郭敏灵,靳书凯(3-74)

超导热洗清蜡工艺在张家垛油田的应用

张 磊,梁 珀,曹胜江,方谊峰(3-80)

新型特殊结构钻杆在塔河油田超深井的应用

秦 春,李 禹,陈小元,刘紫云,黄志安(3-83)

环空底部加压固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陈 滨,陈 波,李定文,徐均文,王居贺(4-62)

长庆神木区块天然气井一次上返固井技术

万向臣,王 鹏,孙永刚(4-68)

基于三维重构技术的裂缝扩展规律研究

肖 雯(4-72)

挤压充填防砂在ZH41-52NX井的应用

文云飞(4-76)

油井热洗暂堵剂研究

杨 蕾,宋 奇,罗江涛,王志明,王建华(4-80)

Development of temporary blocking agent for oil well hot washing

Yang Lei,Song Qi,Luo Jiangtao,Wang Zhiming,Wang Jianhua

(PetroleumEngineeringTechnologyResearchInstituteofJiangsuOilfieldCompany,SINOPEC,Yangzhou225009,China)

The working fluid leaking into the formation in the conventional workover jobs such as oil well hot washing can cause the formation damage of oil-water emulsification,clay swelling,water blocking,etc.So the well production is recovered for long time after putting into production.Aiming at this problem,a kind of oil soluble temporary blocking agent,JA-1 was developed.In lab,it was carried out the compatibility of JA-1 with the conventional agents and water samples from target blocks.And then it was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blocking and plug removal of JA-1.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JA-1 has a good compatibility with the conventional anti-swelling agents and water samples from target blocks.The blocking strength is high with a blocking rate of more than 95%.Meanwhile the blockage can be easily removed with a plug removal rate of more than 95%.

temporary blocking agent;hot washing;washing damage;blocking;plug removal

2016-05-13;改回日期:2016-07-07。

杨蕾(1986—),助理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注水开发工作。电话:15861374603,E-mail:yang_lei2.jsyt@sinopec.com。

10.16181/j.cnki.fzyqc.2016.04.018

TE39

A

猜你喜欢
油溶性岩心油井
敏感性稠油油藏油溶性降粘剂复合二氧化碳降粘吞吐技术研究及应用
Osteotomized folded scapular tip free flap for complex midfacial reconstruction
油溶性暂堵剂YDJ-1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油田化学(2021年1期)2021-04-09 03:15:36
新型油井水泥消泡剂的研制
一种油井水泥用抗分散絮凝剂
一种页岩岩心资料的保存方法
化工管理(2017年23期)2017-09-11 14:14:22
Acellular allogeneic nerve grafting combined with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the repair of long-segment sciatic nerve defects: biomechanics and validation of mathematical models
原油油溶性降凝剂BS的合成及评价
化工进展(2016年3期)2016-03-29 07:10:56
长岩心注CO2气水交替驱试验模拟研究
10种抗氧化剂在生物柴油中的抗氧化和油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