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锛河南大学经济学院2015级
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及在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实践
杨 锛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2015级
马克思在批判继承亚当•斯密等人分工思想的基础上,全面剖析分工与生产力、生产关系、人的发展、世界历史的关系,构建了具有显著马克思主义特征的社会分工理论。它融合了哲学与经济学,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和极为丰富的内容。借助于互联网的新型分工,在全新的形势下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分工理论,有助于我们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积极探索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落实好“五大发展理念”。
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互联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多部著作中阐述过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这些理论中关于分工的描述在当下的中国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分工,大体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较低级的分工方式即自然分工。这种在自然力的压迫下而形成的最简单的劳动分工,是以自给为主要特征不具有任何社会意义的。第二阶段是较高级的分工方式即社会分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真正的社会分工”是这样论述的:“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真正成为分工。”第一次真正的分工是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分工开始的,这种分工使一部分人从事体力劳动而使另一部分人从事脑力劳动,从而创造和传承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种分工开始之后,人类就逐渐进入了阶级社会。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提到了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离,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更多的劳动产品,并出现剩余。这些剩余的劳动产品开始进入交换,一些氏族部落首领把剩余的劳动产品据为己有,于是私有制产生,氏族部落瓦解,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奴隶社会。第二次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同样的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金属工具的出现并大规模运用,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手工业,之后,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专门生产。为适应这一变化,社会中产生了商人阶层,专门从事商品买卖。所以有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金属货币、土地私有、贫富差距和阶级划分相继出现。人类在此之后进入了文明时代。
这里有一个大的前提,也是我们需要明确的一个观点,那就是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分工的发展。“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于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任何新的生产力,只要它不是迄今已知的生产力单纯的量的扩大(例如,开垦土地)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正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才产生了分工,以及分工的发展——更高层次的分工。而分工的细化和发展也同样代表了生产力的进步。这是一个高度辩证统一的关系。由此来审视整个近代中国社会,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我们正式的主动地加入全球的经济体系中。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们主动参与社会化的大生产,发展生产力,参与国际竞争,同时我们的社会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个利益群体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开始对当今的格局做出解读,但是在我们社会主义新中国,不遗余力的发展生产力、参与国际分工是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的基本要求和任务。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矛盾不断凸显,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危害作用和持续时间也越来越明显。同时私有制基础上的生产关系,带来了很多的社会矛盾。马克思主义认为:这样的分工带来了许多的问题,比如劳动的异化等,分工使得生产和消费,享受和劳动由不同的人来完成,提出了消灭分工的理论。共产主义者提倡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同时也就是要消灭私有制基础上的分工。真正的社会分工是生产力发展但是又相对不太发达的产物,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使得整个社会财富获得极大的丰富,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工理论的实质,是人的发展与人的解放的理论。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分工理论与新的国际形势
追根溯源,我们认为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个系统地分析分工的经济学家应该是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马克思主义关于分工的理论就是借鉴了他人了他的分工理论。亚当•斯密在他那本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举了一个制针作坊的例子,由于将制针的工艺进行了逐步的拆解,使得每一个人都能够参与到制作的过程中,一个工人一天就能制造出4800根针。我也曾经参观过一个中型的配件加工场的生产车间,每一台大型的机器面前只有一个工人,一片铁板经过一道道工序的加工,最终变成了一个复杂的配件。我被这样的场景深深地吸引了。这样大规模而又精细化的分工,使得不管多么复杂的步骤都被拆解为简单的一道道工序,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工人只需要熟练掌握自己需要的操作内容,大家在大型机械的配合下,形成流水线,各种各样的产品就这样被生产出来,这是大机器时代的分工。随着第一次和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这样的分工日益精细化,并且深入到了生产和消费的各个部门。整个世界都参与到了这次分工中来,我们中国的“世界工厂”之名便由此而来。但是我们目前却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工业结构落后,产业发展缓慢,人口红利正在消失等,我们国家提出的对策是结构性改革的新思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在结构升级中,化解过剩产能,降低企业成本,解决房地产库存,防范金融风险。同时进行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也都是这一分工命题对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提出的要求。我国现代化的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都没有建设完成,加大推进自主创新,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这正是我们国家改变参与世界分工的方式。英国以工业革命为契机,成为世界工厂,掌握了国际分工的主动权;美国在能源革命中,创造了一系列的知名品牌,现在仍然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霸主。而我们身处计算机革命的汹涌浪潮之中,如何抓住机遇成为新时代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就成为了摆在我们国家和民族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来看,在国际分工体系中,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占据了国际分工链的高端和上游,而我们要在这一链条中谋求更好的发展,就如同我们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到的那样,构建经济发展新常态,将改革推进到更高的层次,是我们下一阶段刻不容缓重要任务。
(二)企业分工及其新变化
国家在大方向中把握国际分工的时候,依然要注意分工中一个重要的参与主体——企业。劳动分工被分为社会内部分工和企业内部分工两个组成部分。而企业分工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之后发展起来的。企业以及企业制度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的一个巨大的成就。马克思主义认为企业是一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也是具有生产功能的组织形式,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而私人又拥有生产资料的条件下,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雇佣工人以分工的方式进行生产,便产生了企业。现在我们所说的企业制度,主要指的就是公司制。目前,互联网技术革命的浪潮中,企业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首先,借助于互联网,世界被更加紧密的联系成为一个共同体,分工的深入和细化使得公司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不同的企业像社交活动中的一个个人一样被连接入整个社会分工的网络中,每一个企业都和众多其他的企业产生分工的交集,更大规模的社会化大生产和更复杂的产品生产变成现实。随之而来的成本降低,效率提高,这本身就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其次,互联网的发展也改变了企业的面貌。大型企业内部的协作效率逐渐的凸显了问题,大的结构和组织变得不再适应剧烈变动的时代,而一个个小的集体,甚至是个人,则在面对风险和抵御动荡中显示出足够的优势,他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时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拿出对策。这一新的组织方式正在慢慢形成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他们的传统的功能,进行外包,比如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而大的资本集团正逐渐依托数量众多的小型企业来进行风险分散,而不再热衷于继续整合成为大型的企业集团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这种组织形式,使人容易联想到马克思主义中的有关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理论。这样的组织形式,这种自由的连接所产生的自由和变化,从某些侧面正试图成为共产主义新的注脚。无产阶级,无产者正在成为互联网时代新的主人,依托于互联网的大众创业的浪潮中,我们多数人都是不拥有资本的,甚至可以称为“一无所有”。越来越多的人从由资本主导的大企业中走出来,在互联网时代中拼搏,他们虽然一无所有,但是他们有信念,有能力,有胆量。现在互联网将这些都改变了,跟拥有一切智慧的劳动者相比,生产资料好像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不是那么起支配地位的了。一切价值都最终落脚于个人价值上。一个个市场主体正成为互联网这张大网中的一个个点,借助于这张网络,我们每一个点都可以和其他的任何一个点发生联系,产生新的分工和协作,每一个个人都成为社会化大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媒体时代下,个人的时代,普通人的时代已经来临。
这几年马云和阿里获得的巨大成功,就是这一时代来临的最好佐证。淘宝,这个把一个个创业者联合起来的巨型平台,近年来不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首先利用互联网的聚集力量,淘宝把全国的消费者聚集到一个平台上,再小的细分需求也有了规模效应。每一个需求在互联网里都会产生提供者,而这些生产和消费是传统的社会所无法挖掘的。其次淘宝把运营一个生意的成本和门槛降到了最低,这种成本降低到了传统社会根本无法实现的地步,淘宝逐渐完成了自由创业者的自由联盟。借助于不断发展的新技术,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阻碍,使得市场和分工进一步细化。每一个生产者都可以和每一个消费者完成对接,大工业时代的规模生产被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取代。新型的电子商务,也就像阿里打造的服务平台——打通了从需求、生产、技术、到销售、支付、服务的全部链条,并且联合了物流、技术、融资等各种第三方服务商,任何一个接入平台的个体或者企业都会被他们所提供的全套的服务所吸引,每一个平台中的受益者获得的都将是自由。
我们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分工理论及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传统理论,可以更深刻的了解中国目前的基本经济制度。当今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已经确立并将长期坚持下去。这种体制和制度的优势,是我国在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和社会成就,也对世界经济和社会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进入二十世纪,每一个互相连接的个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我们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生产方式的固有概念,强力推进协作的规模化和分工的精细化。在这一推进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有可能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并自由的联合在一起,也就是《共产党宣言》里面提到的自由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这种可能已曙光初现,正在变成现实。只要我们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把为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进,人民群众就一定会有更多的“获得感”,自由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就一定能够实现。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 资本论(第一卷) [M].人民出版社,1975.
[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商务印书馆,1972.
[4]罗石法.分工理论:从亚当斯密到马克思[M].黔南民族出版社,1994.
[5]贾根良.劳动分工、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6]乔榛.马克思分工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种范式[J].经济学家,2005,(3).
[7]杨威.社会分工的现实性和人全面发展的必然性[J].实事求是,2007,(4).
杨锛,河南大学经济学院2015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