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样癌及卵巢浆液性癌中PR、P53、ER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2016-09-14 08:47彭微波李伟
中国性科学 2016年6期

彭微波 李伟

[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传统子宫内膜样癌及卵巢浆液性癌中PR、P=53、ER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20例子宫内膜样癌及卵巢浆液性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子宫内膜样癌患者45例,卵巢浆液性癌患者75例。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分析所选的患者病理标本中PR、P53、ER的表达情况。对比在不同病理分型、组织分级、临床分期中PR、P53、ER的表达水平。结果:子宫内膜样癌PR、P53、ER的表达率与浆液性癌PR、P53、ER的表达率比较,组间差异显著(x2=5.49,P<0.05;x2=4.76,P<0.05;x2=4.23,P<0.05)。中、高分化癌PR、P53、ER的表达率与低分化癌PR、P=53、ER的表达率相比,组间差异显著(x2=5.33,P<0.05;x2=4.23,P<0.05;x2=4.57,P<0.05)。临床分期I~Ⅱ期患者PR、P53、ER的表达率分别与低分化癌PR、P53、ER的表达率相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x2=5.33,P<0.05;x2=4.23,P<0.05;x2=4.57,P<0.05)。结论:子宫内膜样癌及卵巢浆液性癌中PR、P53、ER的表达存在较大差异,这对于卵巢癌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PR、P53、ER的监测。

[关键词]子宫内膜样癌;卵巢浆液性癌;PR;P53;ER;临床病理学

[中图分类号]R737.31 [文献标志码]A

卵巢癌是目前妇科常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已跃居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发病率的第三位。卵巢癌发病一般较为隐匿,典型临床表现如疼痛、月经不调、消瘦一般出现较晚,因而卵巢癌患者就诊时往往病情已经恶化,不能在卵巢癌早期及时确诊治疗,预后较差。卵巢癌病理分型中,子宫内膜样癌及卵巢浆液性癌是常见的两种类型,两种病理分型在恶性程度、治疗方法上差异较大,预后也有很大不同,因而对于两种分型的准确确定显得十分重要,然而两种分型在形态学上差异较小,都具有实性区域及腺样结构,单纯依靠形态学诊断较为困难,且误诊几率较高。据国外学者研究报道,PR、P53、ER均与卵巢癌的发病及发展存在密切关系,因而对于PR、P53、ER与卵巢癌的关系现已成为一个热点课题。我院现针对120例子宫内膜样癌及卵巢浆液性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PR、P53、ER的表达水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20例子宫内膜样癌及卵巢浆液性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在我院确诊,本次试验符合医学伦理学会审核。

其中患者年龄在28~69岁,平均年龄为(47.9±2.5)岁,其中病理学分型子宫内膜样癌患者45例,卵巢浆液性癌患者75例:组织学分级低分化癌82例,中、高分化癌38例;临床分期Ⅰ~Ⅱ期63例,Ⅲ~Ⅳ期57例。所选患者年龄、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构成具有代表性。

1.2 纳入标准

年龄在25-70岁;所有患者符合WHO 2006年关于子宫内膜样癌及卵巢浆液性癌的分类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在采集病理标本前均未行任何治疗;未合并其他肿瘤:未合并内科严重疾病;患者临床病史资料齐全;均已告知本研究目的、方法及意义,同意参加并签署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年龄小于25岁或大于70岁;不符合WHO 2006年关于子宫内膜样癌及卵巢浆液性癌的分类诊断标准:采集病理标本前曾经历过治疗;合并其他肿瘤;合并内科严重疾病;临床病史资料缺乏;均已告知本研究目的、方法及意义,但拒绝参加并签署同意书者。

1.4 实验方法

在经过我院病理科确诊为子宫内膜样癌及卵巢浆液性癌后,收集所选患者的病理标本。120例卵巢组织病理标本均浸泡于4%的福尔马林固定液中固定,以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处理后,制成4μm切片,每例标本均切成4片,分别贴于清洁的实验玻片上,4片切片分别行HE染色、P53、ER、PR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石蜡切片切好后,置于电热恒温干燥箱以67℃烘烤3h,脱蜡后用pH=7.4的PBS液冲洗3次,之后放入柠檬酸缓冲液中,浸泡10min后取出,用PBS冲洗后加入过2%氧化氢溶液中,室温下静置5min。之后在一个切片内加入PBS溶液、其他三个分别加入鼠抗人P53单克隆抗体、抗ER单克隆抗体、抗PR单克隆抗体,室温下孵育2h。之后分别加入梯度酒精进行脱水干燥,经二甲苯滤过,中性树胶处理后,晒干切片,最后在显微镜下阅片,观察切片内细胞核改变。对比子宫内膜样和浆液性癌、低分化癌和中、高分化癌、临床Ⅰ~Ⅱ期和Ⅲ~Ⅳ期中各自PR、P53、ER的表达水平。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病理分型PR、P53、ER的表达率

子宫内膜样癌PR、P53、ER的表达率分别是37.78%、75.56%、68.89%,浆液性癌PR、P53、ER的表达率分别是8JD.00%、20.00%、14.67%,组间对比差异显著(x2=5.49,P<0.05;x2=4.76,P<0.05;x2=4.23,P<0.05)。见表1。

2.2 不同组织分型PR、P53、ER的表达率

中、高分化癌PR、P53、ER的表达率分别是31.58%、57.89%、50.00%,低分化癌PR、P53、ER的表达率分别是80.49%、32.93%、30.49%,组间对比差异显著(x2=5.33,P<0.05;x2=4.23,P<0.05;x2=4.57,P<0.05)。见表2。

2.3 不同临床分期PR、P53、ER的表达率

Ⅰ~Ⅱ期患者PR、P53、ER的表达率分别是46.03%、58.73%、55.56%,低分化癌PR、P53、ER的表达率分别是80.70%、21.05%、12.28%,组间对比差异显著(x2=5.33,P<0.05;x2=4.23,P<0.05;x2=4.57,P<0.05)。见表3。

3 讨论

卵巢癌是近年来女性生殖器官十分常见的一种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同时卵巢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发病较为隐匿,在确诊时往往已经处于疾病晚期,预后效果较差。正常卵巢体积所占人体比例很小,但是组织结构十分复杂,其分泌的激素对维持女性正常生理功能十分重要。卵巢癌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国内外对其的研究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某些基因突变与激素受体的改变可能促进卵巢癌的发病。卵巢癌的预后与肿瘤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有关,其中子宫内膜样癌和浆液性癌恶性程度差异较大,治疗方法差异也很大,因而需要准确鉴别该两种卵巢癌类型,然而两种分型在形态学上差异较小,都具有实性区域及腺样结构,单纯依靠形态学诊断较为困难,且误诊几率较高。

目前有国外研究指出,PR、1953、ER均与卵巢癌的发病及发展存在密切关系,因而对于PR、P53、ER与卵巢癌的关系现已成为一个热点课题。P53是重要的癌症抑制基因,可抑制肿瘤的发生及发展,但是突变后的P53基因作用却恰恰相反,有研究指出在卵巢癌患者体内P53基因发生了明显变异。ER和PR能够分别与雌激素、孕激素结合,参与调解女性内分泌。有研究指出,雌激素可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ER含量越高的肿瘤细胞表现越为明显。而孕激素可促进卵巢癌细胞凋亡,在PR含量越高的肿瘤细胞表现同样越为明显。因而我院现针对所选的子宫内膜样癌及卵巢浆液性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PR、P53、ER的表达水平,现已取得一定成果。本研究发现,P53、PR、ER的表达水平与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有关,其中P53基因在浆液性癌、低分化癌、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表达率较高,PR在子宫内膜样癌、中、高分化癌、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表达率较高,ER在子宫内膜样癌、中、高分化癌、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表达率较高,因而P53、PR、ER的表达水平可用于卵巢癌的临床病例分型的辅助诊断,提高卵巢癌诊断的正确率,是对目前病理科常用的形态学诊断方法的有效补充。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样癌及卵巢浆液性癌中PR、P53、ER的表达存在较大差异,这对于卵巢癌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PR、P53、ER的监测。

(收稿日期:201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