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最新的年度军备报告,德国成为2015年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全球第三大武器输出国,从2014年的第五位上升至第三位。德国《星期日世界报》日前也提前曝光了一份德国官方准备的军备出口报告。文件显示,2015年德国向外国出口武器总额达到78.6亿欧元,较2014年的39.7亿欧元增长了近一倍,亦远高于2013年的58.5亿欧元。这意味着德国在2015年的武器出口创下本世纪以来的最高水平。而在6月16日至20日举行的欧洲防务展上,德国展出的各型地面武器也成为展会上当仁不让的焦点和明星。从这些先进武器的身影中,我们可以找到德国之所以成为世界第三武器出口国的原因。
德国军工企业此次展出的地面武器种类丰富,从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到单兵武器,都是其近年来最有代表性的型号,主要包括:“豹”2A7+主战坦克、“豹”2“革命”主战坦克先进技术演示样车、“美洲狮”履带式步兵战车、“拳师犬”轮式步兵战车、“山猫”履带式步兵战车、“空中盾牌”C-RAM系统、PzH2000型155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雷神”155毫米自主式火炮系统、“拳师犬”RCH轮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L/51型130毫米滑膛炮、“短剑”士兵系统、RG90远程多用途单兵火箭筒、ASRAD自行防空系统、陆基激光武器系统等。
德国近年来在“豹”2A4基础上改进的各型新一代“豹”,无论是本国装备的“豹”2A7+(见题图),还是用于外贸的“豹”2“革命”,都堪称世界顶级主战坦克的典范。相比其他国家推出的外贸主战坦克或多或少地存在比较明显的短板这一状况,“豹”2A7+和“豹”2“革命”真正做到了火力、防护、机动以及信息化四个方面最为完美的结合。
在火力方面,目前任何一种“豹”2A4及其改进型号都可以不做大的改动而换装L/55型120毫米滑膛炮,同时配合德国最新研制的DM63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以及DM11可编程多用途榴弹,依然可以有效对付其他国家最先进的现役主战坦克。尤其是DM63这种新型穿甲弹在继承DM53穿甲能力的同时,首次采用不依赖温度的独立推进系统技术(TIPS)发射药,能够在-46℃~+63℃如此大的温度范围内保持内弹道性能的一致性,极大提高了弹药的命中精度,并且减少了对身管内膛的腐蚀,堪称坦克弹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豹”2A7+还采用了FLW200型遥控武器站,上面安装了12.7毫米机枪、6具 76毫米榴弹发射器,乘员可在车内射击。另外,标准炮塔两侧还安装有8 具榴弹发射器。在炮塔前部主炮的上方安装了一个小型白光探照灯,这是根据丹麦陆军的经验改装的。该国陆军在“豹”2A5DK坦克上也安装了类似的装置,这在和平支援军事行动中被证明非常有用。当冲突升级时,探照灯的使用会给潜在威胁造成强大的威慑效果。
防护力方面,曾经有人对“豹”2A5炮塔加装的楔形附加装甲竟然是中空的感到失望,认为“豹”2系列的防护性能存在短板。不过,随着“豹”2A5、“豹”2A6以及“豹”2PSO等一系列改进型号的发展和实战应用,到了“豹”2A7+和“豹”2“革命”,其防护性能已经得到了大幅增强。尤其是“豹”2“革命”采用了综合防护的设计理念,装备了全新的复合装甲和车底装甲,并且采用软杀伤型主动防护系统,具备了对付从RPG-7火箭弹、地雷、简易爆炸装置到大口径穿甲弹和反坦克导弹的能力。
“豹”2A7+主战坦克还可以安装简易爆炸装置干扰机。如果需要,车上也可安装硬杀伤或软杀伤主动防护系统。该坦克为驾驶员配备了悬吊式座椅,并在炮塔斜装甲处安装了1具昼/热成像摄像机,其图像可传输到驾驶员多用途显示屏上。
机动性方面,“豹”2系列一直堪称几乎所有第三代主战坦克效仿的对象,其装备的MTU系列大功率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一直沿用至今。只不过最初“豹”2主战坦克装备的是MB873Ka-501,到了“豹”2A7+已经改进为MT883Ka-501与HSWL295TM综合传动装置集成在一起的MTU欧洲动力包,额定功率依然是1103千瓦。虽然“豹”2系列的战斗全重从早期的55吨发展到现在的60吨(“豹”2A7+),甚至逼近70吨(“豹”2“革命”),但是得益于性能极为出色的动力-传动系统,其机动性能并没有受到任何不利影响。
目前,“豹”2A7+的重量达到了67.5吨,这使得该车的单位功率降到了16.3千瓦/吨。车重的增加要求在其他方面进行改进,因此“豹”2A7+主战坦克配备了改进型侧减速器、新型强化扭杆、改进型制动器、新的迪尔履带和履带液压张紧系统。
信息化能力方面,由于“豹”2在设计之初就预留了充足的车体及炮塔内空间,完全可以满足加装数字化设备以及辅助设备的要求。比如莱茵金属公司在改进“豹”2“革命”时,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化炮塔核心系统,实现了完全集成化的网络通信能力;并且加装了全周视态势感知系统,能够360°昼夜观察车辆周围环境,并具备自动预警和目标跟踪能力。此外,“豹”2A7+和“豹”2“革命”还特别加装了辅机电站,这一点对于高度依赖各种电子设备的现代主战坦克来说非常重要。
“豹”2A7+主战坦克的车长还配有蔡斯公司的RTWL-B型顶置稳定式周视瞄准镜,后者已安装在德国“美洲狮”步兵战车上。该瞄准具有1具带3个视场的直接光学瞄准镜,以及1台三代ATTICA热成像仪、激光测距仪和白光摄像机。车长瞄准镜可以和改进型EMES炮长瞄准镜一起综合使用,具备“猎-歼”能力。所有这些电子设备和系统通过CANBUS总线相连,该总线将信息传输到平板显示器上,以提供给车内所有乘员,而且也可显示来自标准战斗管理系统的信息。
由于很可能要在城市地区使用并与下车步兵紧密协同作战,因此在“豹”2A7+的车体后部安装了l部步兵电话,以及1 台昼/夜后视摄像机,该摄像机将图像显示在驾驶员位置的一个显示器上。在炮塔尾舱内还安装了空调设备。另外,为降低车辆的热信号特征,车上还安装了“梭鱼”伪装系统。
首辆“豹”2A7+主战坦克已经于2014年12月交付德国陆军。
除了在主战坦克发展上继续领先世界,德国在步兵战车的研制上也引领着未来发展潮流,这就是重型化。步兵战车究竟能做多大、多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动机功率的大小。以往欧美“布莱德利”、“武士”等步兵战车的战斗全重基本上不超过30吨,苏/俄BMP-3步兵战车甚至不到20吨。但是,MTU动力公司研制的计划用于第四代坦克的新一代高功率密度发动机——MT890系列的出现,使得步兵战车重型化成为可能,其发动机体积功率从328.68千瓦/米3大幅提升至1200千瓦/米3。因此,“美洲狮”履带式步兵战车、“拳师犬”轮式步兵战车都能够在有限的动力舱空间内安装功率惊人的动力-传动系统:前者装备的V型10缸MT892发动机额定功率达到了808千瓦,后者装备的8V199 TE20发动机额定功率为530千瓦。要知道,这两个功率指标已经达到了苏/俄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水平:T-64B额定功率552千瓦、T-72S额定功率618千瓦,甚至T-80U装备的GTD-1000T型燃气轮机的额定功率也不过808千瓦。正是有了这一强大动力的支撑,“美洲狮”和“拳师犬”的战斗全重都有了大幅的增加,前者为42吨,后者为33吨,创造了世界步兵战车新的记录。“山猫”履带式步兵战车则介于两者之间,其战斗全重也达到了38吨,发动机功率635千瓦。战斗全重的增加,使得这三种重型步兵战车能够将更多的重量用于防护性能的全面提升,包括对地雷和简易爆炸装置的防御。同时,这三种战车还可以通用“长矛”RC遥控炮无人塔,简化后勤保障。
“美洲狮”步兵战车首次采用的“长矛”RC遥控无人炮塔装有1门数字稳定式Mk30-2/ABM型30毫米自动炮。该炮由武器壳体、身管、双弹链供弹装置和后坐装置组成。单发或快速单发时射速可达200发/分,高低射界-10~+45°。该机关炮和弹药均出自RM 公司。该炮右侧装有1挺HK公司的MG4型5.56毫米并列机枪,可打击1000米内的目标,弹药基数2000发。炮塔尾部装有6具76毫米榴弹发射器,既可发射爆破/杀伤弹,也可发射非致命性弹药,弹药可自动识别。该发射器可有效遂行65米内近距离和建筑物区域内的支援作战,由步兵班班长在装甲防护下操控,其在车辆尾部的有效作战区域为180°。
Mk30-2/ABM型自动炮可发射两种弹药,一种是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T),可打击3000米内的半硬目标和车辆。另一种是可调温的爆破弹/杀伤炮弹,采用定时引信技术,可预设爆炸点,以便有效对3000米内大面积的和掩体后面的硬目标、软目标以及空中目标。该炮弹脱离炮管后,通过一个程序单元传递有关距离和点火点的所有信息,这样便可通过精确射出炮弹达到对目标的最佳杀伤效果,不管是横向排列的目标,还是纵深排列的目标。自动炮的弹药基数为400发,其中一半储藏在炮塔尾部的螺旋式弹匣中,其余部分从外部由人工进行重新装填。火炮通过双弹链供弹装置分开供弹,可快速更换弹种进行射击。
独立于炮塔位置的车长主光学系统和炮长武器光学系统由卡尔·蔡司光学公司研制。这两个光学系统均安装有激光测距仪、白光通道和热像仪。主光学系统的潜望镜共有4个视场,除了3个视场有16倍以下的放大倍率外,另一个则专门用于近距离作战,例如城市作战。光学系统包括一个适用于网络的数字型和一个玻璃光学白光通道。它可通过一个CCD摄像机在车内的所有监视器上显示。另外,光学系统可对眼睛提供激光防护,并能显示重要信息,例如:导航和系统数据或目标特征等。炮长的白光CCD摄像机有3个视场。武器光学系统和火控系统的配置使炮长在行进中也可对目标进行射击。
“美洲狮”步兵战车还具有“猎-歼”能力。目前,仅有主战坦克实现了此种能力:当车长利用潜望镜捕捉到目标后,可将其立即转交给炮长;当炮长对付移交过来的目标时,车长可同时用独立于炮塔的潜望镜继续观察战场。这种“猎-歼”能力提高了车长和炮长的协同作战能力,并能够快速分配、优选和摧毁目标。驾驶员有1部夜视仪和带监视器的倒车摄像机。
为了能够有效对付主战坦克一类的威胁,在“美洲狮”步兵战车的炮塔上安装了“欧洲长钉”多功能轻型导弹系统。该系统制造商是由RM公司、迪尔公司和以色列拉斐尔公司参同组成的“欧洲长钉”公司。该系统可打击4000米内的坦克、基础设施/防御工事以及直升机,既可选择制导模式,也可选择“发射后不管”模式。它借助制导系统和寻的头将导弹引向目标,进行水平或顶部攻击。导弹在飞行期间,通过光纤导线将弹载摄像机的图像传输到武器系统上,即车长或炮长显示屏上。这样,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就可在“发射和监视”模式中随时更换目标,必要时也可中断任务。
乘员防护对于军用车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美洲狮”步兵战车以其高水平防护,在这一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其弹道防护和地雷防护均优于现有的和正在研制的所有同级别车辆。该车配有采用新型防护技术的模块化装甲,在配置C级(战斗级别)防护时,可提供当前世界最好的车体防护,可抵御反坦克武器、中口径武器、简易爆炸装置以及10千克以上地雷和小型炸弹的攻击。它在使用A400M运输机空运时,其重量接近32吨,此时必须采用A级(空运级别)防护,将防护模块拆掉,并将一些零部件以及多功能轻型导弹系统(MELLS)武器站、燃料和弹药等分开运输。抵达行动区域后,乘员在24小时内可将车辆恢复到 C级配置状态。在此状态下,装有B+V工业技术公司车体外壳的“美洲狮”大约重43吨。车上还装有德拉格公司的集体三防装置和1个核化传感器。车体表面的伪装涂层可降低车辆的红外信号标志,发动机的废气与新鲜空气混合后从侧面排出,从而提高了该车的隐身性。
“美洲狮”步兵战车的单位功率达25千瓦/吨。在保持70千/时的速度(倒车速度40千米/时)时,最大行程约为900千米。该车采用伦克公司新型自动液压变速箱,采用电液控制,有6个挡位。另外,动力装置能够满足对高电能的需求,供电装置由ESW公司研制。发动机室内还装有灭火装置。该车采用的KMW 公司液气悬挂可大大降低作用于乘员身上的震动并可减小噪音,提高乘员的耐久力。迪尔公司的履带由带橡胶轴承和衬垫的钢制管体结构组成,重量较轻。防爆主油箱位于行动部分支架内,降低了风险的同时增加了车内可利用空间。
“美洲狮”步兵战车可搭载9名士兵,包括车长(兼班长)、炮长、驾驶员和一个6人步兵班。装甲步兵班的乘员在“美洲狮”步兵战车的现代化战斗室内相对而坐。在试验过程中对该车又进行了一些改进。以前装甲步兵班的班长有1个推移式舱门,尾部的折叠门处有2名士兵的战斗台。出于安全方面的原因,取消了该作战台,代之的是双人尾门。“美洲狮”步兵战车还特别增强了地雷防护,如车内设备不与地板接触:内衬等措施可降低碎片损伤效果;动态悬挂座椅(座袋)可有效防震/抗爆。炮塔下面有中央储物空间,用于存放武器。凯德·道格拉公司的灭火装置可对战斗室内的火情进行红外探测,并在几毫秒内用对人体无害的气状灭火剂将火扑灭。
“拳师犬”RCH轮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首次展出,则是此次“德国军团”的另一个亮点。以往受制于底盘的承载能力,8×8轮式战车很少能够装备155毫米这么大口径的火炮。此前,只有意大利在“半人马座”8×8轮式战车底盘上成功安装了FH-70型39倍口径155毫米榴弹炮炮塔。而此次德国“拳师犬”RCH所装备的是改装自“雷神”155毫米自主式火炮系统的全自动无人炮塔,并且身管依然采用52倍口径,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拳师犬”RCH自行榴弹炮同“雷神”一样,由2名乘员在车体内操作火炮发射,无人炮塔内备有30发弹丸和145个模块化装药,可实现全自动装填和射击,最大射程可达55千米。可以说,“拳师犬”RCH具备了强大的火力、优异的机动性能和必要的防护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未来155毫米自行火炮的发展趋势。
德国莱茵金属最新研制的51倍口径130毫米大威力滑膛坦克炮的出现,终于打破了长期以来世界第三代主战坦克以西方120毫米和中俄125毫米坦克炮作为主要武器的现状。无论其未来发展是成是败,我们都应该对该型火炮的出现予以应有的关注。
自从战后主战坦克取代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成为各国陆军中坚力量以来,作为其最重要的武器系统,大威力坦克炮的发展一直备受军事工业界的重视。从第一代主战坦克的90毫米、100毫米,到第二代主战坦克的105毫米、115毫米、120毫米,再到第三代主战坦克的120毫米和125毫米,坦克炮口径持续增加的趋势并没有改变。如果不是冷战在1991年因苏联解体而结束,进入2000年之后,我们应该可以看到至少3种装备更大口径坦克炮的第四代主战坦克服役——它们装备的大威力高膛压滑膛炮的口径可能为135毫米、140毫米甚至152毫米。
不过,随着冷战的结束,北约面临的军事压力骤然消失,新生的俄罗斯也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因此,各国放缓了主战坦克的更新换代,主流坦克炮的口径也从此定格在120毫米和125毫米上。其实,除了国际形势的变化,技术上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也是阻碍125毫米以上口径坦克炮进入实用化的拦路虎。
口径增大后,火炮身管的合金材料以及电渣重熔、机械加工、自紧、内膛镀铬等工艺都要随之改进发展。口径的增大必然带来药室容积的增加,由此,弹丸初速、膛压和发射药气体温度等都会大幅上升。虽然这些指标的提升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火炮的穿甲威力,但是也会对身管的寿命和安全性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如果身管的材料和加工还是沿用第三代120毫米和125毫米滑膛炮的技术,不仅使用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使用寿命也大大降低,在成本上也将变得不可承受。西方国家研制的多型140毫米坦克炮,如美国XM291、德国NPZK-140等,以及俄罗斯研制的152毫米坦克炮,都遇到了这个问题。此次,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如此高调宣传新型130毫米坦克炮,应该是在这些方面取得了相当程度的技术突破。但是,具体采用了哪些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恐怕就属于该公司的高度商业机密了,并不会在公开场合透露给外界。不过,从莱茵金属公司公布的少量数据看,L/51型130毫米滑膛炮全重3吨,身管长6600毫米,重1.35吨,其重量和尺寸并没有比55倍口径120毫米坦克炮大多少。由此可以看出莱茵金属公司在大口径滑膛炮的研发方面依然处于世界顶尖水平,尤其是轻量化做的非常出色。
此外,药室容积增大后(目前推测可能达到16升,远高于现役各型坦克炮),药筒的装药量也要随之增加。此前,莱茵金属公司在44倍口径120毫米坦克炮基础上改进研制的55倍口径120毫米坦克炮只是单纯加长了身管,炮尾部分特别是药室容积保持不变。这样做虽然保持了弹药的通用性,但是在穿甲威力方面的提升很有限。为了充分发挥130毫米滑膛炮的性能,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也首次展出了与之配套的新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可以看到,与目前使用的120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如DM53相比,新一代130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DM73的药筒容积增大了50%,全重30千克,全长1.3米。由于130毫米坦克炮采用51倍口径,与55倍口径120毫米坦克炮的身管长度基本一致,根据莱茵金属公司所宣传的前者威力比后者提高了50%,这一性能提升大部分都要归功于药筒装药量的大幅增加。不过,随之而来的不利影响也很多,比如药室容积增大使得炮尾体积增大,会进一步占据炮塔内的宝贵空间;后坐力也会大幅增加,必须改进反后坐装置,提高反后坐效率,或者增加后坐行程等。根据莱茵金属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130毫米滑膛炮研制成功后,将首先用于现役“豹”2主战坦克的改进。如果莱茵金属公司能够实现在不对“豹”2炮塔内部进行大改的情况下,将120毫米坦克炮更换为51倍口径130毫米坦克炮,那么无论是对于德国陆军,还是装备有该型坦克的其他国家,都将是一个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性能提升的捷径。
130毫米滑膛炮的出现,不仅代表着一型先进坦克炮的诞生,也意味着未来至少是西方国家将采用全新的130毫米制式弹药,从而逐渐告别120毫米时代。口径的增加以及药筒的加长,使得130毫米弹药的体积比120毫米弹药至少大了50%。如果是现役第三代主战坦克换装130毫米滑膛炮,那么备弹量一定要减少的。以“豹”2主战坦克为例,目前其120毫米弹药的备弹量为42发,换装130毫米滑膛炮后至少要降至30发左右,假如是原先研制过的140毫米滑膛炮,恐怕备弹量只有20余发。备弹量的减少会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主战坦克的持续作战能力,对后勤保障的依赖也会大幅增加,并迫使军方研发能够对付多种目标的新型多用途弹药。而对于130毫米滑膛炮真正配套的新一代主战坦克——德法两国联合研制的MGCS,其必然会在设计之初便考虑如何尽可能保持与第三代主战坦克持平的备弹量。另外,由于130毫米弹药整体长度大幅增加,如果还像120毫米弹药那样用人力装填恐怕已经是十分困难了。因此,新研制的MGCS主战坦克很可能为130毫米滑膛炮配备自动装填机,甚至也采取类似俄罗斯T-14的无人炮塔设计。
除了以上几点,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必须承认,那就是依靠传统的固体发射药来提升大口径坦克炮的穿甲威力,事实上已经接近极限。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以及苏联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制125毫米以上口径的大威力坦克炮。而根据我刊“2014年珠海航展增刊”上对VT-4坦克总师冯益柏的采访介绍,实际上我国也进行过140毫米坦克炮的预研。但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主战坦克,如日本10式依然采用44倍口径120毫米滑膛炮,而俄罗斯T-14和中国99A都采用改进型125毫米滑膛炮。此次,莱茵金属公司可以说三十年磨一剑,以长期的技术积累打造出第一种真正的第四代主战坦克火力系统,基本上已经将传统坦克炮的威力提升到了极致,达到甚至超过了原先140毫米坦克炮的水平。未来如果还要进一步提升坦克主炮的威力,只能等待电热化学炮、电磁炮等新概念火炮技术实用化的突破。但是,就目前这些新概念火炮的发展现状而言,距离实用化还遥遥无期。在这种情况下,莱茵金属公司推出51倍口径130毫米坦克炮,无疑是最为明智的做法。
很多媒体在莱茵金属公司公布130毫米坦克炮时,都想当然地认为这一做法是对俄罗斯在2015年胜利日阅兵式上展出新一代T-14主战坦克的回应。事实上,两者并没有太多联系,莱茵金属公司只是选择了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公开了新一代坦克炮的研制计划而已。其实,就目前俄罗斯T-14主战坦克的装甲防护力而言,其未必能够防御2000米距离上莱茵金属公司55倍口径120毫米滑膛炮发射DM53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打击,美国M1A2 SEP主战坦克的M256型120毫米滑膛炮发射M829A3贫铀穿甲弹的威力甚至还在后者之上,击穿T-14正面装甲根本不成问题。因此,莱茵金属公司的130毫米坦克炮并不仅仅着眼于现状,而是充分考虑了未来30年主战坦克装甲防护发展的可能,并由此保证该炮的威力能够长期保持世界一流水准。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尽管莱茵金属公司宣称130毫米坦克炮的性能如此出色,其未来发展还是充满了很多不确定因素。首先,英国脱离欧盟将对德法两国经济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进而可能会波及到MGCS主战坦克研发计划。其次,130毫米坦克炮全新的结构设计和弹药体系也会对该炮用于改进现役主战坦克构成不小的阻力。最后,该型火炮的出现是否会引发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坦克火力研发竞赛,尚需拭目以待。
莱茵金属公司一直以来致力于激光武器的研究,其研制出的一系列高能激光器系统已经具备摧毁火箭弹、炮弹、迫击炮弹与导弹,以及毁伤无人机和轻武器等目标的能力。而且通过各种测试与试验,莱茵金属公司还在不断提高高能激光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此次展会,莱茵金属公司展出了代表未来防空系统发展方向的陆基激光武器系统。该系统采用了“空中盾牌”C-RAM系统的炮塔和火控组件,将其原来的35/1000 Mk2型35毫米转膛炮更换为呈倒“品”字形的3组10千瓦光纤激光器。与传统的固体激光器相比,光纤激光器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光斑面积更小、寿命长、维护性好。因此,莱茵金属公司实现了单炮塔总共30千瓦光纤激光器的集成,并且设想将多个炮塔编成一组,从而实现100千瓦以上的激光功率输出,足以担负近程反导和C-RAM任务的要求。
之所以能够满足这一要求,是因为莱茵金属公司专门开发了光束叠加技术(BST)。该解决方案具有维护成本低、模块化与可扩展的特点。光束叠加技术不仅可以将局部离散的激光束集聚照射在目标上的同一选定点,而且能够保持单个激光武器模块(LWM)的光束质量,其效果是通过静态或动态激光武器模块的众多辅助系统装置实现的。通常情况下,激光武器模块包括:可扩展的功率单元和冷却装置、具有衍射极限光束质量的改进型商用高能光纤激光器、波束形成单元(BFU,装有将激光光束能量聚集到目标上的镜片)和目标成像系统,以及配有照明激光器、高速倾斜反射镜(白适应光学装置)与定位传感器的精确跟踪系统(FTS)。
照明激光器照射目标时,反射的激光由每个激光武器模块中的波束形成单元接收,跟踪系统的每个波束形成单元对反射激光进行分析,并将每个激光武器模块的激光束调整聚集到目标点上。凭借此技术,利用多个不同位置的激光武器模块对目标进行照射,可以增加目标上的激光功率密度,而且每个波束形成单元都有自己的跟踪系统,以跟踪目标上的照射点。在2013年的一次演示验证中,莱茵金属公司的30千瓦光纤激光器在10秒内(精确跟踪目标6秒,将其击毁4秒)内便将1000米距离外的1枚82毫米迫击炮弹击毁,从而验证了光束叠加技术的有效性。
接下来,莱茵金属公司将对搭载30千瓦、40千瓦乃至50千瓦的高能激光器验证器的多种平台进行防空演示验证,在同样的条件下验证毁伤同一目标的效果,以完善其可扩展性。此外,莱茵金属公司将为本国海军开发高能激光器验证器,主要开发水面舰载高能激光器概念武器系统。目前,莱茵金属公司已将高能激光器技术演示器安装在MLG27式轻型舰炮炮座上。由于舰船上拥有充足的能源,所以实现100千瓦激光武器系统似乎可行。100千瓦高能激光武器系统将由 2个50千瓦激光武器站组成,总重量不足5吨,所需空间约为12.5米3,最大射程可达10千米,有效射程则取决于目标的距离。
“短剑”士兵系统由莱茵金属防务公司携多家分公司联合研制,历时超过6 年。2012年年底,该公司向德国陆军交付了首批30套该系统,以装备30个步兵班(300名步兵)。
“短剑”系统旨在增强下车土兵的指控能力、生存能力、防护能力及持久作战能力和机动能力,同时使德国步兵能够在网络化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系统首次把大量系统部件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士兵系统中,各部件之间通过协调,保障步兵班完成各种任务。重要的是,其重量和体积减轻,集成度提高,一体性和模块化得到了增强。系统多功能服装具有防火、防潮、防寒及防弹片的功能,可根据相应的气候和作战任务进行配置。
“短剑”系统的核心部件是能源供给系统和指挥连接系统,通过中央计算机控制所有单个部件的功能。其他部件包括耳机、GPS、惯性导航系统、电子罗盘、头盔和夜视镜等。该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班用无线通讯得到保障,通过与班用车辆(“家犬”装甲输送车、“美洲狮”步兵战车)互通实现一体化网络作战指挥。此外,为实现班级指挥,还配备了指挥员附加装备,主要有1个便携式指挥计算机(TFR)和1个手持式指挥无线电设备组成。该系统将l0人步兵班及其车辆组成1个行动网络,具备侦察、指挥和控制能力。每名士兵在行动中可迅速进行信息沟通、分享战况。其可收到关于战术形势、友军位置、当前任务和系统状况等实时数据。德军步兵的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
“短剑”系统的核心装备是G36自动步枪,该设备基于系统要求进行了模块化改进。皮卡汀尼导轨的采用使该枪可安装各种瞄准装置、指示仪及其他辅助设备,以便在昼夜环境及较差视线条件下捕获目标。由于光学和无线电操控部件安装合理,步兵在对其操纵时,手部无需移动,且在打击目标时武器系统随时处于待命状态。即便是在苛刻的战斗条件下,“短剑”系统的操作亦简洁、直观,不会给士兵增加任何负担。
“短剑”系统的装备,使德国陆军步兵的整体作战能力增强,应对各种对称、非对称武装威胁的能力大为提升,尤其是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包括建筑地形区、黑暗或能见度较低条件下及各种恶劣气候环境下。同时,也证实了德国军事工业部门在现代士兵系统的研制方面处于顶尖地位。
(编辑/弓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