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秦勇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354200)
烯啶虫胺防治水稻褐飞虱的药效评价
连秦勇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农业科学研究所354200)
进行烯啶虫胺防治水稻褐飞虱的小区试验及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使用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4 g能有效控制水稻褐飞虱,其防治褐飞虱的速效性与持效性均显著优于常用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100g/L乙虫腈悬浮剂,且对水稻安全;示范区比对照区稻谷产量高6.2%;建议烯啶虫胺与当地普遍使用的稻飞虱防治剂丁硫克百威·吡虫啉交替轮换使用。
水稻;褐飞虱;化学农药;烯啶虫胺;药效
稻飞虱是一种迁飞性、易暴发成灾的水稻害虫,常导致水稻减产或绝收[1]。杀虫剂是目前防治稻飞虱的主要手段[2],筛选和推广稻飞虱有效防治药剂是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早、中、晚稻稻飞虱发生严重,对水稻生产安全带来较大的威胁。据调查,建阳区近年大面积推广用于防治褐飞虱的当家杀虫剂主要为15%丁硫克百威·吡虫啉乳油,因使用多年,田间防治效果有所下降。为了寻找比15%丁硫克百威·吡虫啉乳油防效更好或防效相当的替代药剂,为控制褐飞虱危害提供备选药剂,于2013年选用当前国内防治褐飞虱常用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100 g/L乙虫腈悬浮剂等4种杀虫剂进行防治褐飞虱的田间小区试验,2014年和2015年将筛选出适合本地区水稻生产应用的褐飞虱防治药剂在全区范围内进一步进行示范试验与推广应用,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1试验地概况
1.1.1小区试验试验在建阳区莒口镇马伏村的中稻田进行,海拔 120 m,试验田土壤为灰沙田,肥力中等,排灌方便。供试水稻品种为特优716,采取小水秧育秧方式。2013年5月10日播种,6月10日插秧,9月26日收获。
1.1.2大田示范示范地设在建阳区麻沙镇长坪村的中稻种植区田块,海拔145 m,土壤为灰泥土,肥力中等,排灌方便。供试水稻品种为特优716,采取小水秧育秧方式。2014年5月10日播种,6月10日插秧,9月28日收获。
1.2供试药剂
1.2.1田间小区试验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生产),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江苏丰山集团有限公司生产),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江苏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生产),100 g/L乙虫腈悬浮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生产]。
1.2.2大田示范试验示范药剂为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江苏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生产),对照药剂为15%丁硫克百威·吡虫啉乳油(美国富美实公司生产)。
1.3试验设计
1.3.1小区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A处理: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 g(每667 m2用量,下同),B处理: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 g,C处理: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4 g,D处理:100 g/L乙虫腈悬浮剂40 mL,E处理:清水对照(CK)。每个处理4次重复,20个小区,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20 m2。小区间筑小田埂隔离,试验田四周设保护行,各小区的水肥管理条件一致。在褐飞虱若虫期(2013年8月23日,水稻抽穗期)按试验设计剂量每小区喷药液1.8 L,用利农HD-400型喷雾器均匀施药,施药时田间保持5 cm水层,药后保持水层3 d。
1.3.2大田示范试验3个示范点各设13.3 m2的同田对比,设3个处理: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4 g(每667 m2用量,下同),15%丁硫克百威·吡虫啉乳油100 mL,以不施药作对照(CK)。在褐飞虱若虫期(2014年8月25日,水稻抽穗期),按试验设计剂量均匀喷施,用担架式喷雾器每喷施药液量60 L,施药时田间保持浅水层,药后保持水层3 d。
1.4调查内容和方法
1.4.1小区试验采用平行跳跃调查法,每小区取10个点,每点查2丛,用拍打稻丛法统计稻丛间水面漂浮的飞虱数。于药前(8月23日)、药后3 d(8月26日)、药后7 d(8月30日)、药后15 d(9月7日)分别调查小区的虫口数,按以下公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
虫口减退率(%)=(药前虫口基数-药后虫口基数/药前虫口基数)×100
(1)
校正防效(%)=[1-(CK区药前虫数×处理区药后虫数/ CK区药后虫数×处理区药前虫数)]×100
(2)
1.4.2大田示范试验防效调查:在示范区田块内分别随机选取4个小区,小区离田埂2 m以上,每小区20 m2,采用平行跳跃调查法,每小区取10个点,每点查2丛,用拍打稻丛法统计稻丛间水面漂浮的飞虱数。于药前(8月25日)、药后3 d(8月28日)、药后7 d(9月1日)、药后15 d(9月9日)分别调查小区虫口数,按以上公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
产量调查:各示范点于收割前5 d釆用随机取样法,取5丛稻穗测定有效穗、穂实粒数、千粒重,以5丛的平均值作为该区的理论测定值;收割时随机取4点(离田埂2 m以上),每点20 m2,收割脱粒后晒干实测产量,取4点的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2.1小区试验
2.1.1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从表1可见,喷施4种供试药剂药后3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2.9%、58.3%、83.2%、79.9%。其中,50%烯啶虫胺(C)的效果最好,防效达83.2%,与100 g/L乙虫腈(D)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他两个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各供试药剂药后7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7.8%、71.4%、96.5%、82.9%。其中,50%烯啶虫胺(C)的效果最好,防效达96.5%,与其他3个药剂处理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各供试药剂药后15 d的防效分别为69.8%、74.5%、90.7%、88.9%。其中,50%烯啶虫胺(C)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90.7%,与25%乙虫腈(D)差异不显著,与其他2个药剂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试验结果表明,50%烯啶虫胺防治水稻褐飞虱的速效性及持效性均为最佳。
表1 供试药剂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
注:表中同列数据后小写字母无相同者表示在0.05水平差异显著,大写字母无相同者表示在0.01水平差异显著,下表同。
2.1.2对水稻的安全性根据小区试验期间的观察,25%吡蚜酮可湿粉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0%烯啶虫胺可溶粒剂和100 g/L乙虫腈悬浮剂4种药剂对水稻均无药害,也未发现对有益生物产生显著影响。
2.2大田示范试验
2.2.1示范点应用结果从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表2)可见,药后3 d、7 d 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处理的防治效果与对照药剂15%丁硫克百威·吡虫啉乳油相当,差异不显著;药后15 d 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处理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对照药剂15%丁硫克百威·吡虫啉乳油。试验结果表明,50%烯啶虫胺可溶粒剂处理的持效性好于15%丁硫克百威·吡虫啉乳油,可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表2 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大田示范试验结果
2.2.2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由于水稻褐飞虱刺吸稻茎汁液,造成水稻茎秆受损,破坏输导组织,干物质从功能叶转移到谷粒也受阻,影响有机物质的合成与转运,导致水稻有效穂数、实粒数和饱满度下降,从而影响到结实率、千粒重乃致实际产量。从测产结果(表3)可见,施用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处理区水稻产量较高,与对照药剂15%丁硫克百威·吡虫啉乳油相比,其平均每丛有效穗增加0.6穗,穗粒数增加1.3粒,结实率提高2.2个百分点,千粒重增加0.5 g,每667 m2增加稻谷产量35.0 kg。
表3 示范区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
2.2.3推广应用情况2014年和2015年在建阳莒口镇、麻沙镇、水吉镇等13个乡镇街道推广应用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2年累计推广应用水稻田5000多hm2。2015年8月,中稻抽穗期褐飞虱在建阳区严重发生,在褐飞虱迁入高峰期及时地推广使用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取得较好的防控效果,为建阳区粮食丰产提供了保障。
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使用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4 g防治水稻褐飞虱的速效性及持效性均优于常用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100 g/L乙虫腈悬浮剂,且对水稻和有益生物安全。大田示范推广结果表明: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的持效性好于15%丁硫克百威·吡虫啉乳油,速效性两者相当;增产效果好于15%丁硫克百威·吡虫啉乳油。因此,建议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可单独使用或与常用药剂15%丁硫克百威·吡虫啉乳油交替轮换使用。
[1]张宗泽,陶荣辉,周尚泉,等.稻飞虱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作物研究,2006(4):335-336.
[2]顾林玲.5种防治稻飞虱药剂的发展现状[J].农药市场信息,2014(17):12.
(责任编辑:林玲娜)
Pesticide efficacy evaluation on nitenpyram to control of rice brown plant hopper
LIAN Qin-yong
(JiangyangInstitutionofAgriculturalSciencesofNanpingCity,FujianProvince354200)
In this paper, plot and field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of applying nitenpyram to control rice brown plant hopper were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4 g 50% nitenpyram SG per 667 m2could control rice brown planthoppe efficiently. Its fast-acting and persistence efficac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25% pymetrozine WP, 25% thiamethoxam WDG and 100 g/L ethiprole SC, being safe for rice growth. The yield of rice in demonstration area was 6.2%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area. So, it was suggested that nitenpyram and carbosulfan-imidacloprid could be alternately used to control rice brown plant hopper.
Rice; brown plant hopper; chemical pesticide; nitenpyram; pesticide efficacy
2016-04-12
连秦勇,男,1963年生,农艺师。
10.13651/j.cnki.fjnykj.2016.0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