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辉:新闻频道里的邻家暖男

2016-09-14 08:53马思聪
传记文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康辉新闻联播主播

文 马思聪

康辉:新闻频道里的邻家暖男

文马思聪

康辉,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播音员、主持人。1972年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北苏镇,199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同年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一直在新闻中心从事播音工作,现为新闻中心播音部副主任,担纲主持《新闻联播》《新闻30分》《新闻直播间》《东方时空》《午夜国际观察》《世界报道》《晚间新闻报道》等多档节目。曾获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中国电视主持人最佳电视新闻主播奖,中央电视台十佳优秀播音员、主持人奖,第二届“华鼎奖”中国年度新闻节目最佳表现男主持人提名并曾入选央视十佳主持人等奖项。

“意外”走上的播音路

不苟言笑、固执、不服输、喜爱独处乃至“不够活跃”(中学时代老师和同学的评价),这是康辉每每在访谈中用以概括自己性格的核心语汇。这些词语很难让人在第一时间联想起镜头、荧屏、聚光灯这类意象和新闻、报道、播音这种活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应该远离大众聚焦的人,却恰恰几乎每天晚上准时出现在央视最重量级的栏目《新闻联播》的镜头前,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快速发展的社会民生和国际上的局势要闻等诸多方面一一播报,使这一方小小银幕成为连接十几亿中国人政治社会生活的核心枢纽与传播中国国际形象的重要窗口。而康辉在2006年第一次成为《新闻联播》这一老牌栏目中的新面孔时,就已经有十几年的新闻主播的经验。在新闻播音员这条路上,康辉一直走得坚韧而执着,但从他性格本身来讲,康辉始终说这条路的开启是源自一场“意外”。

康辉说,他儿时的记忆早已模糊,唯一能从母亲口中得知的,是自己的性格似乎经历过某种转变。4岁以前的他并不内向,每次吃完晚饭后他都会跑到院子里的台子上给大家伙儿唱各种儿歌,往往逗得街坊邻里合不拢嘴,是一个服务大家、可资娱乐的“焦点人物”。从小学到初中时,也曾经有一段时间作为班里的文艺骨干积极参加过各种活动。然而整个中学阶段,康辉却变得内向且寡言,与播音有关的活动也仅仅是为学校拍摄的小专题片做过录音。这也是为什么康辉中学时代的老师同学都诧异于他最终在一个需要每天“讲话”并与人“交流”的职业上走得如此持久而蓬勃。

康辉回忆说,他从小“很拧”、“很有自己的一定之规”,凡事不乏自己的主见,但报考播音系却不是他从小就有的坚定想法,反而是源自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编导系老师来他们学校做的一次宣讲。不过,在他参加高考的1989年,编导系并不在河北省招生,康辉才转而报考了北广的播音专业。在两轮面试中,康辉不像别的了解该专业的学生那样从着装到练声都准备得成熟而老练,可他就是有一股子倔强和韧劲儿,既然选择去做就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做好、做成,因此从配乐朗诵到临场发挥的诗朗诵,康辉凭借自己的声音条件和全省前几名的文化课成绩顺利被录取。

不过,让康辉没想到的是,真正的磨练是进入播音系学习之后才开始的。在中原地区出生的康辉,一直认为自己说着标准的普通话,可到了大学老师面前,刚开口说一个“啊”字就被否定了,再说、再否,几次三番的尝试都无一正确。再加上专业特有的舌位图的训练,要求学生要把舌头的位置拗到与之不差分毫,这更让康辉备感挫折。专业老师的耳朵极其地“毒辣”,听音分辨的精度极高,当所有同学都合格后,只有康辉还在成百上千次地尝试着练发音。一次放假回家,那个年代里作为大学生的康辉很受邻里的看重,邻居领着家里的小男孩来玩,指着康辉说:“你看这位大哥哥都已经是大学生了,你以后要好好学习,才能像大哥哥一样上大学。”那个才五六岁的娃娃听后,望向“大哥哥”的眼睛里满是崇拜,好奇地问道:“大哥哥,你们在大学都学什么呀?”康辉只能拣最基础的讲给他听,说:“我们现在正在学‘a、o、e、 i、u、ü’呢。”结果,孩子眼中那一汪崇拜的“清水”立刻就“干涸”了,不屑地说:“我们幼儿园就学过这个了。”这件趣事常被康辉拿出来说笑,但却真实可见他初学播音时承受的辛苦磨砺和对于专业价值探求上的迷茫。

康辉甚至想过是否要转别的专业,但以他的性格,只要自己一天还在播音系里,就还是会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地坚持好几百几千次的练习同一个发音。直到有一次,他突然间发对了这个音,进而一步步地找到了在这个专业上的感觉。期末考试时,他的这门功课是全系的最高分。在另一门选修课上,他受女同学的邀请,一起朗诵《哈姆雷特》里的一段戏,性格温和的他都不能想象自己如何能演绎出如此激烈的情绪。然而在一次次的投入、化身角色的过程中,康辉越来越突破了自己表达感情的深度,“我记得当时和这个同学到学校的核桃林去排练。当时天都黑了,我们演完都没有说话,沉默了十多秒钟。但感觉特别好,我们互相都觉得达到了我们认为最好的程度。这时,黑暗中传来鼓掌声,是我们的一个师兄。他正好路过,听见我们的对白,觉得很棒,然后还鼓励了我们几句。”在汇报演出时,康辉的确得到了很高的分数。

后来,康辉每每于青年学子访谈解惑中,都会特别强调这种重复性的坚持和努力的重要,因为当你止步于第999次时,你永远不知道可能会在第1000次的练习中开悟。每当有人问他是如何克服了事业上的困难时,他归结于是自己一步步扎实笃行的结果,他说:“没有捷径,捷径也是在你把最基础的东西做到后,才能走向下一步,但这一步可能是你通往目标的最重要的一步。”

坚守播音人的敬业精神

1994年首次主持《世界报道》

1993年,康辉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毕业后,直接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第一个节目是只有15分钟的《午间新闻》,主播基本上只有“欢迎收看”、“下面请收看天气预报”和“感谢收看”这样的几句串场词。即使如此,认真的康辉在第一次时依然紧张得汗透脊背,感觉一生中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心跳声听得那么清楚过,甚至他还较真地将姿势调整到一个平衡点后一动不动地保持了15分钟,即使中间大部分时间都只是新闻自己在走带。后来,他又主持了《世界报道》《新闻30分》及关于考古发掘的栏目。其中比较特别的是,1997年解说香港回归的“政权交接仪式”等多场活动、1997年关于日食与彗星同现的播报、1998年三峡临时船闸开通现场报道与美国空袭伊拉克特别报道以及1999年国庆50周年庆典的直播。

有人把90年代的这段时期形容为“央视变革的‘黄金时代’”,也有媒体采访过康辉,从播音员、主持人到现在央视新闻中心播音部副主任,他怎么看待自己和央视的变化?康辉很平和也很平实地谈道:“我是央视90年代初变革的受益者,大的形势推着你往前走,所有的人都觉得我们可以在这儿大展拳脚。也许我们现在只能回忆那是一个无法超越的黄金时代……甚至有人说‘央视的黄昏’,这有点夸大的成分。越是这个时候,大家反而越要调动起积极性,才能抓住当前的机会去变化。”一路走来,康辉就是在这样的感恩与反思中不断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坚持总结经验而以往谏今,让接续的每一步都更加敬业与专业。

进入新世纪以来,康辉不仅担任《东方时空》《新闻早八点》《午夜国际观察》《午夜新闻》《晚间新闻报道》《朝闻天下》《现在播报》《新闻周刊》《共同关注》等多个重量级栏目的主持人,还担任了与国庆60周年、“两会”、上海经济合作组织年会、汶川地震特别节目、“嫦娥一号”发射、香港回归十周年、华盛顿G20峰会等国内外重大活动、热点事件有关的现场直播的主持人。

关于香港问题的报道,贯穿了康辉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香港回归和香港回归十周年报道,都是他担任主持人。当被记者问起关于香港回归十年的感触时,康辉一方面从宏观上讲到了香港面貌、祖国力量在不同时期的对比,有一种一如他曾经所作的讲座“与中国一起成长”的感受;另一方面,他也剖析了自己在作报道时的不同状态,从微观上反思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成长。从一开始作香港回归的报道时,他就带有新闻人浓厚的职责感和使命感,希望参与到这样一个有历史感的场景中来,而且要离这个场景越近越好。为此,他甚至还有过一点小遗憾。他作场外解说的工作室与播报回归的现场实际上只有从楼上七层到二层的距离,然而要严格遵守新闻播报制度的康辉却只能不无遗憾地回忆到“我都到了那个现场,却只能在外面播报,不能进到里面”。后来,还是他父亲以更开阔的眼界宽慰了儿子:“全国有十几亿人民在看电视,听的都是你播报的声音,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康辉回忆说,这是父亲年长的阅历让他感受到了新闻影响力的实质,而且他也反思那时自己的声音由于还没有那么多的人生经验、社会经历而不够沉淀、不够有内容。因此,随着年纪阅历的增长、对新闻播音认知的加深,康辉力求自己能以亲切真诚的姿态传递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公信力,以自身平和朴实的语言做到言之有物以实现新闻价值的有效性。

2015年5月,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活动,在莫斯科红场作现场报道

如何做到言之有物,并将之贯穿于新闻播音生涯的始终,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关于自己在这方面的惨痛教训,康辉也在与青年学子的交流中坦承以告,毫不讳言。他说,其实在作2001年上海APEC会议的相关播报时曾经因为缺乏准备而吃了一次很大的苦头。当时安排要直播APEC外长与记者们的一个见面会,节目所有的设置非常的简单:开头五分钟的铺垫加上五分钟的一个收尾,中间都交由导播将画面切到现场。因此,当时包括康辉在内的所有人都有了一些轻疏,由于每个时间点该做什么都已经非常清楚了,便并未做过多的额外准备。然而,在这第一场的直播当中却出现了一个特别大的“变故”,即在记者见面会之前,外长们先有一个“闭门”的内部交流会议,而正是这个会议时间的不确定性导致记者见面会的推迟。这样一来,如何填充如此长的一段悬置时间就变成非常紧迫而棘手的问题,台里也只能把这样的突发性任务交给镜头前的主播身上。山一般的压力瞬时压在了康辉一人身上,而这一播报又面临着三道难关:一是当时整个APEC会议刚刚开始,还未有后续进程和议题可供回顾;二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在当年还尚未开通,只有央视一套,也无法以切换频道的方式回顾其他新闻;三是这一会议召开的前夕便有“911事件”,未避免美国借此时机讨论政治议题,中国始终强调APEC会议是经济类会议的本质,因此,这类带有政治色彩的国际热点事件也要避免提及。这就让主持人可供播报的信息空间和可调试的余地非常有限。在全体人员准备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康辉灵机一动从上海关于会议的前期准备、上海市民的热情程度、上海现场的欢迎面貌等方面加以介绍,维持了新闻报道的流畅性。虽然弥补了一场意外,但康辉深刻反思到在播报中所传递出的信息量上的枯涩和不足。由此以后,康辉在每一次的新闻播报前都坚持做好充分准备,坚决避免言之无物的新闻报道,并以此作为“敬业”新闻人的自觉要求。这就像康辉在今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言时所陈述的那样:“大家都注意到了,包括《新闻联播》在内,央视的节目越来越接地气,润物细无声。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是我们的好老师。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访问坦桑尼亚发表演讲时,特别提到正在当地热播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一下子就拉近了和听众的距离。现在,每次报道,我们都会为了用一个什么词更能体现与老百姓的关联而精益求精,就是要在传播中‘言之有物’,才能更好地成为党和群众沟通的桥梁、纽带。”

羊年春晚现场/在白宫记者会上提问

做接地气的新闻人

2006年6月5日,康辉搭档李梓萌首次作为新面孔亮相于《新闻联播》,此后他真正入主《新闻联播》则是到了2007 年12月,由此《新闻联播》栏目组连续四天推出四张新面孔成为新一代“国脸”,康辉在其中被媒体评为“字正腔圆,很沉稳”。这份“沉稳”既来源于康辉已有的十几年的主播经验,也在于他骨子里的一份踏实稳重、平和亲切的风范。这样的一种风格,既使得康辉个人借由《新闻联播》这一高端平台迈向了自己事业新的高度,也使得这一陪伴国人几十年的老牌栏目焕发了新的生命活力。

康辉稳重而不失朝气、平和而亲切真诚的播音风格,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为《新闻联播》带来了许多更“接地气”的亮点,成为新闻播报靠拢时代、民生,向亲和力、活力转型成功的典范。在2014 年1月1日的《新闻联播》的结尾,播音员康辉轻松地总结道:“人们说2013就是爱你一生,2014是爱你一世,《新闻联播》和你一起,传承一生一世的爱和正能量!”此番“浪漫的”结束语瞬间“萌”化了无数民众,让《新闻联播》瞬间从高严冷面的“酷蜀黎”变身成了萌暖清新的“邻家哥哥”。此外,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与奥巴马总统会晤后的记者会上,同样“接地气”的习总书记点名指出“让康辉提个问题”,而康辉随后向中美两方分别就建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提出的具体问题,也立时引发了网络民众的热议。这类“接地气”的播报亮点和互动方式,让新闻报道更具有了时代民生的亲和感,扩大了新闻传播的影响力,成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一理念的有效示范。

作为《新闻联播》的播音人,康辉感受到比荣誉更重的是肩上的责任。首先,由于《新闻联播》本身具有极强的传播效力和极高的关注度,就要求主播不能犯任何错误,哪怕是一个小错也会被置于“放大镜”下受到民众的检验。因此,在央视新闻播音的要求中对于口误和差错都有明确的规定,远比一般的行业标准来得严苛。其次,《新闻联播》自身又有着极其特殊的历史、政治意义,不像其他的栏目可以由主播适当地阐发和评论,播出的稿件往往精确到连一个标点都不能改动。可以说,《新闻联播》正是以这样认真严谨的态度来作为准确权威地传达党的声音的保障,因而是“字字千钧、秒秒政治、天天考试”。对此,康辉的体会是:“心中始终有党,对党的执政理念、发展理念有深入了解,才能让党的声音传播得更准确、更有效。”这就要求央视新闻的主播人员不仅是从“言之有物”的层面上被规范,更是要从“照本宣科”的播音方式当中做提升。因为“照本宣科”并不意味着僵化、固守和空洞,相反,却是真实传达党的声音的必要途径——尤其是像《新闻联播》这样的栏目,用康辉的话来说:“它不是一个提供纯粹观点的节目,观点含在提供的信息里。大家觉得(主播)没有发挥空间,但这种表达可以保证准确和权威性。”因此,如何利用自己的语言将党的意图及所含有的全部信息、分寸和隐含的内容真实地传达给百姓,是很见功夫、很吃重的部分。这也是《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康辉不断打磨追求的新一代新闻人的专业境界。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康辉将自己二十多年央视新闻播音员的工作体会以《心有党 言有物 人有格》为题作了汇报与阐发。他说:“今年是我到央视工作的第23个年头,我见证了央视作为党的喉舌,及时准确、严谨细致、鲜明生动地传播党和人民声音的过程。我所在的《新闻联播》栏目是中国电视新闻的‘国家队’。台里要求我们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进一步增强讲政治、讲规矩、讲奉献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作为《新闻联播》主播,我和同事们秉持的信条是‘心有党、言有物、人有格’。”这概括了康辉作为新一代以人格见党性、以实言达民心的新闻人一路走来的精神命脉。

主持《世界周刊》节目/2015年9月3日,在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直播特别节目上

责任编辑/斯 日

猜你喜欢
康辉新闻联播主播
爱情该有的模样
电视双城记:川渝主播共护长江源
康辉: 我在演播室“不务正业”的日子
《主播说联播》:又刚又有梗,播有温度的新闻
我是小主播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我和康辉有一毛钱关系
《新闻联播》元旦卖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