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原先本该在农村学校就读的学生转移到了城里学校,导致很多农村学校尤其是村小学生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有的学校甚至只有几名学生。 (《中国教育报》5月18日)
从目前的农村教育现状和其他地区的教育发展经验来看,农村小规模学校应以内涵式发展为主。所谓的“内涵式发展”指的是小规模学校应在充分考虑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地进行变革,以达到扬长避短、实现特色化发展的目的。
首先,小规模学校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优点在于学校规模小、灵活性高、交往亲密、师生关系好、管理难度低、效率高等,不足在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发达、生活条件艰苦、教育资源较少等。照此看来,特色化教育是小规模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方向,正所谓“船小好调头”,小规模学校应该注意到并利用好自己的优势,让学生享受更多的关注和个性化指导。当然,这也要求小规模学校教师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和耐心。
其次,必须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发校本课程,逐步建构起个性化的课程体系。笔者在台湾屏东大学交流学习期间曾深入台湾三地门国民小学、饷潭国民小学等以校本课程开发闻名的小规模学校,对这些学校的办学特色深有感触。三地门国民小学立基于屏东县当地的咖啡产业,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成功吸引学生回流就读,实现了小规模学校的转型发展。笔者所在的甘肃省榆中县是全国贫困县,学生外流情况严重,榆中县小规模学校完全可以尝试着借鉴台湾三地门国民小学的发展经验——充分发挥榆中全国高原夏菜产业基地的优势。
最后,在有外部条件的支持下,小规模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另一个关键的因素在教师素质。长期以来,小规模学校的硬件设备无法与城镇学校相比,但最近几年国家相继颁布《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办法》《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硬件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与设施设备相比,教师是整个个性化教育的实施者以及内涵式发展的主导者,提高教师素质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判断力、思维力、实践力和创新力等。
小规模学校的发展不能完全依靠国家的外部投入和支持,而应自主探索发展的路径,实现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