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淑珍
【摘 要】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促进大学生就业成为高职院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注重就业指导教育中的情商教育、建立就业指导信息化、资源化的工作体系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创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相关思考。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高职院校 就业指导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033-02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进步,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尤为明显。就业是我国民生的根本,而创业则是质量水平较高的就业行为。因此,高职院校与国家要想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以便促使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提升,最终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的充分就业。本文将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进行分析,说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并对现今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便有效改善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首先,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是建立大学生正确择业观的重要路径。在就业指导课堂中,只有充分创新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活跃就业指导课堂,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其次,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是调动大学生参与就业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力的重要手段。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面临着学生学习被动的不良局面,部分学生对我国当前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社会发展规律等诸多问题并不关注,部分毕业学生进入社会之后会感到难以适应,因此,就业指导课程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就显得尤为关键。再次,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是践行就业公平理念的必然要求。就业公平是我国一贯坚持的就业理念。在我国,人人享有劳动的权力和义务,就业机会平等是我们所一直强调的重大原则。因此,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正确的看待就业问题,才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
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与其他课程不一样,学生不但要掌握好理论知识,还必须了解职业与自身,锻炼自身的求职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所以,在开展就业课程指导课程时,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素质教育结合就业技巧教育原则。在提升就业技巧教育的过程中,还应该使学生认识各个专业、职业、求职岗位以及企业对用人素质等方面的需求,以便做好充足的准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素质,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课堂教学结合课外教学原则。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不单单是一门课程,同时还是一个具有服务性质和管理性质的工作内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较好的认知自我、认识职业岗位,掌握现今国家就业政策,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观,对自身的就业道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然而因为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和学生的专业、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爱好、水平以及兴趣等多方面息息相关的课程,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单单依靠课堂教学是难以达到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目标。因此必须加强就业指导的课外辅导,即对部分学生展开独立就业咨询与辅导,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一些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建议,帮助学生解决就业中的疑难问题。
三、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
首先、教材理论性强,缺乏实践性。当前针对我校来说,大部分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与其他文理学科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同大同小异,主要课程有:就业形式和就业制度、职业规划、创业教育、正就业信息的获取、求职材料制作、就业安全等等。主要的传播方式,大部分都是教师以PPT讲课形式灌输式教育。主要内容主要都是理论性的东西,缺乏实例,缺乏让学生参与到就业指导中,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实践少,整个理论课枯燥无味,缺乏实践性,对学生真正实际找工作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其次,师生对就业指导课程重视不够,缺乏正确认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虽然受到教育部以及各个高校的重视,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如人意。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的指导教师大部分以兼职教师为主,没有专业的教师团队,就更别提教授或者专家学者了;另一方面,就业指导课程授课方式枯燥。讲课教师以兼职为主,课堂教学内容不被重视,讲课缺乏激情,缺乏激发学生兴趣点的东西,从而导致学生不愿意上就业指导课。
四、改善就业指导课程的措施
1、健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体系。就高职院校而言,学生呆在学校的时间仅有三年,与本科学生相比,时间比较短。所以,对高职院校应该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年就进行就业指导教育,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且在了解学生思想与学习动态的前提条件下,实行多种多样的就业指导,进而建立全体化、全程化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2、更新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方式。在高职院校中进行就业指导教学,应该转变教学方式,更新就业教学办法,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就业指导课程中,以便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就业内容的了解与认识,进而提升就业指导课程的有效性。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专题讲座、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情景式教学等方式。其中专题讲座,也就是邀请一些社会上成功的校友或者是企业家,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主要介绍其就业、创业的经历,并说明自身的一些体会。这种形式不仅能够有效开拓学生眼界,加强自身对社会的认识,掌握当前企业对毕业生的一些要求,同时也能提高就业指导教育的说服力。而多媒体教学,为了有效调动学生成功就业、创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可将一些成功人士的访谈录制作成课件,并在就业指导课堂上播放,帮助学生提升创业、就业的自信心,了解应聘的一些技巧。另外通过计算机网络,在网上制作专门的就业栏目,为学生掌握就业知识提供一个平台。3、强化校企之间的联系。我国的高职院校具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即专业技能明显,具有明确的就业去向。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强化和有关企业或者是产业之间联系,不定期的聘请有关单位或企业的专业管理人员到学校来开展专题讲座,讲解目前单位或企业用人的条件,在应聘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有怎样的期望等等。通过上述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按照用人单位的需要来对自身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工作。
总之,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包含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学科的指导工作。涉及用人单位、高校、家庭组织等多方面环境。在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中,应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入学时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充分发挥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让学生随时随地接受就业指导,使学生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少走弯路,为年轻人提供与时俱进的指导课程。
参考文献:
[1]许跃.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模式的科学创新[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11)
[2]石锋.高职院校全程化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的结合[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2)